出门散步的经济学(经济学观察) 720103976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自序 拜伦说:“我写的东西都付之流水,任它浮沉。”少年时代读书至此,不禁为之,心折。十多年后,当我为了出自己的第一本随笔集而翻箱倒箧地搜寻旧作,并在电脑前拼贴编校,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忽然又想到了拜伦的诗句。这本集子收录了我从1994年至今所写的二十多篇文章。在八年的时间内仅仅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可以想见我的懒惰和驽钝。而且,老实说,我写的这些东西大致是沉的多,浮的少,无非是自娱和让朋友们看看。承蒙天津人民出版社错爱,允许我将这些小文结集出版。这给了我一次机会将写的东西捞起来,再一次付之流水,任它浮沉。 对于我自己来说,能够出这样一本书,也是对那些逝去的日子最好的怀念。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主要是在研究生院里读书。从硕士到博士,从北京到波士顿,始终陪伴我的是那种恬淡闲适、从容不迫的心情。等到工作之后才发现,这样的生活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在晚饭之后出门散步,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附近丽都饭店的小公园。淡淡的暮色,弯弯的小径,非常适宜于思想的生长,无论是自己独行,还是和同学们结伴,总能有所收获。读博士期间,我曾负笈哈佛,做了两年的访问学生。当时我住的附近有一个湖,叫Fresh pond,我称之为“新鲜湖”。这个湖是cam-bridge和附近几个小镇淡水的供应源之一。整个湖水都用铁丝网保护起来,只留出绕湖一周的小路,供人们散步和遛狗。我常常到这里散步,绕湖一周大约需要40分钟。有一回,当我走到一半的时候下起了雨,没有任何捷径,我只好故作潇洒地走完全程,回到住所全身都湿透了。 散步的时候,我想着经济学。最初使我萌发浓厚兴趣的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I具非常简单,而它所讨论的问题博大精深。在我看来,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工具无非是经济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所谓经济人假设,就是说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这里首先隐含着方法论个人主义,也就是说,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必须从对微观的个体行为的考察开始。从研究范式上讲,经济人假设确立了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的分析框架。”人是生而自由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追求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学位,也可以是做更多的公益工作,每个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必须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如果说这个约束条件仅仅 包括资源、技术和市场条件,那么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等:如果说这个约束条件中还包括其他人的战略反应,那么这就是博弈论所要考察的领域:如果说这个约束条件中还包括人们的认知能力、规则、社会习俗,甚至历史因素,那么这就是新制度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现象。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是说大多数新制度经济学家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早餐”,人们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就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个简单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果你觉得有的人平白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收益,那往往是因为你没有发现他们还担着隐藏的成本。如果你觉得有的人浪费着巨大的成本在做”赔本生意”,那往往是因为你没有察觉他们所追求的隐藏的收益。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充满了这样的追问,在这种步步紧逼的追问中,新制度经济学家拓展了人们对成本牙口收益概念的认识,引入了交易成本、外部性等重要概念。这也正是我喜欢的思考方式。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当我有朝一日给学生们讲授经济学时,如何开始第一堂课。在我的设想中,我们应该是在一片撒满阳光的草地上席地而坐,而我就从经济人假设开始不断发问:你是否认为人是自私的?你是否又认为自私的人是理性的?利他主义者是理性的吗?理性人为什么还会犯错误?人们的自利行为是否会带来社会收益的提高?如果你认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道德和法律?——后来,当我确实有了做这样的尝试的机会,我发现事情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我提出的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得自己回答,而学生们在下面沙沙地做笔记。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