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竞争的加剧导致各国企业间以外购协议、联合研发以及物流供应合作等各种形式形成的跨国合作日益增多。起先,企业间形成这种合作关系仅仅是为了进入新的市场,并且要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采取特别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间相互关系的根本性质逐渐发生了改变。它们不断扩大和加深现有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更多新型的联盟。
联盟双方长期相互依赖,持续投资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并且分享管理控制权。这种新型的战略联盟已经成为参与联盟各方整体竞争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这种联盟关系还经常跨越国界,出现在处于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或完全不相干的行业的企业之间。
本书是第一本将这种新型联盟看作是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工具,而非企业所采取的一种短期防御策略的书籍。作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展开讨论,并向管理者清晰地说明了选择联盟战略将会给他们的企业带来的风险与回报。作者在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并与诸如福特—马自达、耐克—日商岩井、东芝—摩托罗拉,以及IBM—西门子等成功实施联盟的管理者们进行访谈后,提出了形成和管理这些新型联盟关系的路线图。
作者认为,联盟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对公司的价值链进行重新审视,在营销、技术和分销领域不断创新,并且培养组织的灵活性。因此,这种新型的战略联盟为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包括需要企业开发新的管理技能。
本书还对合作与竞争、联盟参与各方对联盟的不同预期、如何从内部与外部管理信息流,以及联盟管理者和高管层在培养公司联盟文化方面起到的作用等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他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从而得以管理整个动态联盟网络,而不只是一两个联盟关系。那些有效管理动态联盟网络的企业必将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书评
这是一本针对全球联盟的内部运作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权威性著作。作者总结了世界上多家大型公司进行联盟的经验,从而帮助全球的企业管理者更为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合资企业,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国际经营战略。
——哈佛商学院教授 罗萨贝斯·莫斯·坎特
吉野和朗甘在管理的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本书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可能莫过于其对战略联盟所具有的改变企业现状的潜能的肯定——这些联盟无疑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公司的遗传密码,并颠覆我们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看待企业和企业组织的方式。
——邓白氏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罗伯特·韦斯曼
吉野和朗甘将错综复杂的问题分析得清晰有序。他们找到了企业管理者选择战略联盟而不采取其他组织形式的真正动机,并为解释这种选择提供了简明的框架。
——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事务领域名誉教授 雷蒙德·弗农
本书着重强调引入新型的管理技能的紧迫性,并详细阐述了联盟管理者是如何在合作与竞争间寻找动态平衡的。该书研究的内容对全球化公司来说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借鉴。
——罗氏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罗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亨利·迈耶博士
网络组织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国际战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当企业进入诸如中国、印度和拉美等新兴市场时更是如此。本书充分反映了作者在企业国际化运营方面的真知灼见和对联盟管理者的深入研究,并对积极的联盟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哥伦比亚商学院企业领导力领域教授 凯瑟琳·鲁迪·哈里根
为什么战略联盟会成为企业未来,尤其是进入全球管理时代后战略管理的手段?吉野和朗甘对此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着眼于未来的理论依据。本书将成为国际企业管理者的必备读物。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院长 彼得·洛兰杰
吉野和朗甘在大量真实案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企业间成功合作所需要的关键要素。此外,他们还对公司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全球网络公司进行了憧憬和简要描述。本书不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阅读起来更是一种愉悦,因此我向你们推荐它。
——联合利华公司原副董事长 弗洛里斯·马尔耶斯
序言
近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全世界很多大企业和大公司实施战略联盟;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听到有关企业进行联合、合作或者联盟的新闻。无论我们把这些企业间的活动叫做什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公司间的相互联系都涉及了全世界不同地区合作伙伴间的合作,而且这些合作都涵盖了企业大量的经营活动。这些合作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战略性的”,因为达成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合伙公司所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
上述现象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对其进行了几年的深入研究。企业为什么要实施战略联盟?它们如何才能很好地达成联盟?战略伙伴如何对战略联盟进行管理以取得共同的目标?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了我们这些企业研究者的兴趣。毫无疑问,实践中的企业管理者对这些问题也同样具有浓厚的兴趣。
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这成为战略联盟出现的主要原动力,这种竞争使很多大公司所采用的看似简单而久经考验的主要经营战略的实施效果开始变得逊色。企业要赶超那些具有同样创造力的竞争对手,就必须不断加快创新的步伐。它们必须在各个领域(有时需要同时在多个领域)拓展自己的竞争力,无论从技术创新到生产流程,还是从工厂经济学到市场营销和配送等等,而且动作要极为迅速。我们认为,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性地拓展上述提到的企业在各方面的竞争力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之所在。我们的主要观点就是:战略联盟可以使企业从创业的角度考虑重新制定其全球竞争战略以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加剧的全球化竞争。
通过对形成战略联盟的一些主要因素的考察,我们设计了一个路线图,相信它将帮助企业成功地达成战略联盟。因为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企业都是出于自己特殊的目的才实施战略联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即期利益或者企业经营战术的角度出发,而这样的行为通常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设计的这个路线图反映了各公司通过周密考虑和有效执行联盟,从而强化其战略目标的最佳实践。
此外,我们也对战略联盟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棘手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战略伙伴发生争执的案例,从偶然的不测到战略伙伴采取的看似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导致的无意识的恶性后果。实际上,战略联盟之复杂性和困难之处正源于联盟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也就是说,联盟实际上是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公司形成的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而每个公司本身都有自己的议事日程、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然而,那些由竞争对手结成的战略联盟往往能给双方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如何在竞争和合作之间维持相对的平衡对战略联盟管理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们认为,战略联盟管理需要联盟的直接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共同关注和参与。只有他们共同对全局进行通盘的考虑和系统的运作,战略联盟才能实现管理上的成功。如果不是整个企业的话,至少企业的每个业务单元都需要高度参与到战略联盟的管理中来。但是,传统的衡量体系和思维模式与战略联盟管理是相悖的。
本书大部分章节所研究的战略联盟都是单一业务公司形成的战略联盟,它们在该业务领域内展开战略竞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它们获得成功的重要方式。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要从企业的角度进行,也要从战略业务单元的角度进行。我们觉得,目前的学术研究和管理文献对这两种研究角度的差别没有很清晰地加以区分。因此,我们拿出单独的一章来研究联盟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们对战略联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我们看到一种我们称之为全球网络公司的新型公司正在不断崛起。我们看到依靠战略联盟在世界各大公司间形成复杂的商业关系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有效地管理这样的公司,必然要求在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
后记
本书是在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特别是得到了李彬编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虽然我们翻译小组的各位成员都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也都具备海外学习或国内英语研修的经历,还经常参与学术翻译工作,但是毕竟文化不同,语言背景有异,原汁原味的外文著作翻译成中文,还是觉得“欠点味”。而且本书作者又是美国工商管理领域的著名专家,理论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著作旁征博引,对我们来说,翻译本书不免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著作丰富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写法对我们每一个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学者和实践界人士来说,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希望拥有这笔财富,我们希望将这笔财富奉献给每一位对工商管理,特别是对战略联盟感兴趣的中国读者。我们更希望中国的学者、企业家因为读这本书而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引领中国企业以理性的战略联盟走向辉煌。因此,我们尽全力做好翻译工作。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的部分研究生参与了初稿的翻译工作,他们是孙鹏、许丽丽、张文琦等。对他们的帮助,我深表感谢!同时,对商务印书馆的各位同仁,特别是李彬编辑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审稿表示衷心的感谢!
雷涯邻
ISBN | 7100052939/978710005 |
---|---|
出版社 |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