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 支嘎阿鲁 史诗研究 978701014300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彝族"支嘎阿鲁"史诗研究》以在贵州流传并已整理翻译出版的彝族英雄史诗《支嘎阿鲁王》和《支嘎阿鲁传》为主要蓝本,结合彝文古籍记载和流传于云南、四川的彝族“支嘎阿鲁”相关史诗,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维度地对贵州彝族“支嘎阿鲁”史诗进行了背景层面、文本本体层面和彝族传统诗学对史诗的影响层面三方面的分析与解读。

作者简介

肖远平,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文艺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贵州民族大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贵州省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已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国家民委、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多项。参著国家“十一五”高校教材《民间文学教程》,并获一等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支嘎阿鲁”史诗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现状
一、“支嘎阿鲁”史诗研究的缘起
二、关于彝族及彝族文化研究
三、关于“支嘎阿鲁”史诗的研究
第二节 “支嘎阿鲁”史诗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三节资料来源及使用
一、“支嘎阿鲁”文献记载及彝文碑刻等资料
二、“支嘎阿鲁”传说及地名、遗迹资料
三、“支嘎阿鲁”史诗作品
四、关于彝族诗文论
第四节主要术语的说明
一、主题、母题与类型
二、彝族经籍文学与毕摩文化
三、英雄史诗及史诗文本
四、文化生态、语境、程式
第一章“支嘎阿鲁”史诗概述
第一节“支嘎阿鲁”名解
一、关于“支嘎阿鲁”的传统名解
二、“支嘎阿鲁”之名与贵州彝族原始图腾意象
第二节“支嘎阿鲁”的古籍记载及流传情况
一、云南、四川的“支嘎阿鲁”史诗文本及古籍记载
二、贵州的“支嘎阿鲁”史诗文本及古籍记载
第三节“支嘎阿鲁”史诗的史诗性及价值
一、“支嘎阿鲁”史诗的史诗性
二、“支嘎阿鲁”史诗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支嘎阿鲁”史诗与彝族历史文化渊源
第一节彝族的古代历史发展与“支嘎阿鲁”史诗的产生
一、彝族先民的历史源流
二、彝族先民古滇部落与“支嘎阿鲁”史诗的发轫
第二节古代贵州彝族的历史变迁与“支嘎阿鲁”史诗的形成
一、彝族在贵州高原的古代历史变迁及武焚部落群与夜郎
二、彝族“英雄时代”与“支嘎阿鲁”史诗的形成
第三节夜郎古国——彝族英雄史诗的圣地
一、夜郎古国与武焚“液那”
二、夜郎古国与“支嘎阿鲁”史诗
本章小结
第三章“支嘎阿鲁”史诗与彝族毕摩文化
第一节彝族民间信仰与“支嘎阿鲁”史诗
一、自然崇拜
二、图腾崇拜
三、祖先崇拜
第二节毕摩与“支嘎阿鲁”史诗
一、毕摩的历史渊源
二、毕摩——独特的搜集整理者
三、毕摩对“支嘎阿鲁”史诗的影响
第三节毕摩文化中的其他宗教成分与“支嘎阿鲁”史诗
一、毕摩文化对道教、佛教、儒教的吸收与改造
二、道教与“支嘎阿鲁”史诗
本章小结
第四章“支嘎阿鲁”史诗的母题解析
第一节关于英雄史诗的母题研究
一、英雄史诗的母题研究
二、“支嘎阿鲁”史诗的母题研究
第二节“支嘎阿鲁”史诗的母题构成
一、英雄奇特诞生母题
二、英雄征服恶魔母题
三、英雄的神奇婚姻母题
四、英雄救母母题
第三节“支嘎阿鲁”史诗的母题特征
一、“支嘎阿鲁”的英雄业绩在于个人的创造与对人民的拯救
二、“支嘎阿鲁”史诗中存在丰富的大词
三、“支嘎阿鲁”史诗母题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与日常生活化特征
第四节从“支嘎阿鲁”史诗母题看彝汉文化关系
一、走向祖先崇拜:从英雄的神奇诞生母题看彝汉文化图腾崇拜的遗迹
二、与日月抗争:彝族射日月神话与汉族后羿射日神话
三、“支嘎阿鲁”测天量地、巡海除雾与汉族的鲧禹治水神话
本章小结
第五章“支嘎阿鲁”史诗与彝族传统诗学
第一节彝族传统诗学
一、举奢哲与阿买妮及其诗学见解
二、布独布举等的诗论
三、新发掘翻译的诗论
第二节彝族传统诗学对“支嘎阿鲁”史诗叙事的影响
一、独特的毕摩叙事
二、起兴与赋比手法的普遍使用
三、“支嘎阿鲁”史诗的数字叙事
第三节彝族传统诗学与“支嘎阿鲁”史诗的审美追求
一、“主”与“支嘎阿鲁”史诗
二、“味”与“支嘎阿鲁”史诗
三、“魂”与“支嘎阿鲁”史诗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二、英雄史诗以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为背景,基本素材来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由这些事件和人物演变成的英雄传说,有的史诗吸收了大量远古神话;三、作品的主要英雄人物大多是新兴阶级的代表,歌颂的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氏族、部落、部族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领袖人物,以及由他们转化的新兴的奴隶主或封建领主;四、英雄史诗从内容到形式皆集口头文学之大成,在创作手法上,既继承了原始神话的浪漫主义因素,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五、英雄史诗是由口头一书面一口头、书面并存的形式流传。一部英雄史诗由产生到定型,中间不知要经过多少天才歌手和文人的加工。严格地说,这应该是一种半口头半书面的文学。①潜明兹先生从英雄史诗的产生、社会背景、主人公身份、创作与传承特色等方面,全面地论述了英雄史诗的特点。
南方史诗研究专家刘亚虎在对创世史诗作全面概括时谈到,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和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南方各民族,他们的史诗包括原始性史诗(含迁徙史诗)、英雄史诗两大类。其中英雄史诗与西方流行的史诗没多大区别,而更普遍存在、更大数量的原始性史诗则以另外一种风貌来体现了史诗的性质。②英雄史诗的主人公都是具有英雄性的人,神在英雄史诗中已降为配角的地位,成为辅佐英雄建功立业的辅助者。作品中众多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具备了人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属性。
笔者在本书中所使用的英雄史诗概念,为刘守华、陈建宪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中的定义:“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ISBN978701014300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肖远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