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黄药眠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红娟,女,1979年生,广东省兴宁市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曾任郑州大学直聘教授,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从事中国文学与中国戏曲史等相关研究,曾获评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人才、郑州大学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并曾多次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奖等,出版专著《西秦戏研究》(39.2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在《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河南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摘多篇。
目录
长空浩歌:文论家黄药眠的“石”与“火”
美学论
论美之诞生
论美与艺术
论食利者的美学
看佛篇
美是审美评价:不能不说的话
文学论
论诗的美,诗的形象化
论约瑟夫的外套
文艺之政治性、艺术性及其他
论小说中人物底登场
问答篇
谈人物描写
人性、爱情、人道主义与当前文学创作倾向
关于文学创作上的几个理论问题
艺术文学中的内容与形式
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
文学史论
目前中国的诗歌运动
目前文艺运动的主流
中国化和大众化
从五四到今天——纪念五四运动三十周年
现代文学的流派
关于朦胧诗及其他
作家作品论
论闻一多的诗——读《死水》
郭沫若的诗——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做的专题报告
胡适的文学思想批判
论鲁迅的文艺思想的发展
文摘
版权页:
在这里,朱先生列举了许多有趣的学说,如幸灾乐祸说、同情说、刺激说、虚幻中的轻度刺激说、永恒真理说、解脱说、净化说、苦闷象征说、发散说,但是在论列和批评了这许多学说以后,他还是拿出了他的心理距离说来作为悲剧的快感的解释。所以朱先生说:“同是灾祸,在实际人生中只能引起我们的哀怜和恐怖,我们不能把这哀怜和恐怖化为喜感;在悲剧中它也引起哀怜和恐怖,但艺术的欣赏把哀怜和恐怖所带的痛苦的成分消净,只是美感。”
为什么艺术的欣赏能把哀怜和恐怖所带的痛苦消净?朱先生的意思,以为这是由于艺术家的欣赏是和实际利害相绝缘的缘故,是因为悲剧中的情景和实际人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缘故。
朱先生的距离说,是不是能解决美学上的问题,我在上面已有详细的论述,在这里不必再详细地讨论。下面我只想指出几点关于悲剧中的喜感的意见。
第一,我觉得一个人赴剧场里去看悲剧,是和到刑场里去看杀人时的心理情趣完全不一样的。尽管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布景如何逼真,而人们也真的为这逼真的场面所吸引住,可是在下意识里面,人们还是把它当戏来看的。小孩子看悲剧,看见悲剧中凶杀的场面,常常伏在母亲的怀抱里,不敢看,这就是因为他还没有养成看戏的“心理准备”而误以为真的缘故。但是这一点理由,只能用来解释为什么舞台上的流血的场面,所给予人们的刺激,并没有真的事件那么强烈,以至变成痛苦,可是它还不能解释悲剧何以能造成喜感。所以这里必须补充。
第二,我认为悲剧之所以能成为美感经验,是因为它能唤起,那潜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悲剧的情绪。在这新旧潮流激荡的今天,一方面是极端地推崇个人主义,可是另一方面,又有摧残个性的社会机构。各个集团的利益不同,各个阶级的倾向不同,各个人的教养、趣味、嗜好、习惯不同,然而这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集团、不同趣味的各人,却不能不共同生活在同一的大社会中,整天在互相摩擦、瓦相纠葛、互相冲突,在互相合作、互相让步当中又互相斗争,因此每个人的心情中都有着苦闷的淤积。
《黄药眠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红娟,女,1979年生,广东省兴宁市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曾任郑州大学直聘教授,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从事中国文学与中国戏曲史等相关研究,曾获评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人才、郑州大学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并曾多次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奖等,出版专著《西秦戏研究》(39.2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在《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河南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摘多篇。
目录
长空浩歌:文论家黄药眠的“石”与“火”
美学论
论美之诞生
论美与艺术
论食利者的美学
看佛篇
美是审美评价:不能不说的话
文学论
论诗的美,诗的形象化
论约瑟夫的外套
文艺之政治性、艺术性及其他
论小说中人物底登场
问答篇
谈人物描写
人性、爱情、人道主义与当前文学创作倾向
关于文学创作上的几个理论问题
艺术文学中的内容与形式
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
文学史论
目前中国的诗歌运动
目前文艺运动的主流
中国化和大众化
从五四到今天——纪念五四运动三十周年
现代文学的流派
关于朦胧诗及其他
作家作品论
论闻一多的诗——读《死水》
郭沫若的诗——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做的专题报告
胡适的文学思想批判
论鲁迅的文艺思想的发展
文摘
版权页:
在这里,朱先生列举了许多有趣的学说,如幸灾乐祸说、同情说、刺激说、虚幻中的轻度刺激说、永恒真理说、解脱说、净化说、苦闷象征说、发散说,但是在论列和批评了这许多学说以后,他还是拿出了他的心理距离说来作为悲剧的快感的解释。所以朱先生说:“同是灾祸,在实际人生中只能引起我们的哀怜和恐怖,我们不能把这哀怜和恐怖化为喜感;在悲剧中它也引起哀怜和恐怖,但艺术的欣赏把哀怜和恐怖所带的痛苦的成分消净,只是美感。”
为什么艺术的欣赏能把哀怜和恐怖所带的痛苦消净?朱先生的意思,以为这是由于艺术家的欣赏是和实际利害相绝缘的缘故,是因为悲剧中的情景和实际人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缘故。
朱先生的距离说,是不是能解决美学上的问题,我在上面已有详细的论述,在这里不必再详细地讨论。下面我只想指出几点关于悲剧中的喜感的意见。
第一,我觉得一个人赴剧场里去看悲剧,是和到刑场里去看杀人时的心理情趣完全不一样的。尽管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布景如何逼真,而人们也真的为这逼真的场面所吸引住,可是在下意识里面,人们还是把它当戏来看的。小孩子看悲剧,看见悲剧中凶杀的场面,常常伏在母亲的怀抱里,不敢看,这就是因为他还没有养成看戏的“心理准备”而误以为真的缘故。但是这一点理由,只能用来解释为什么舞台上的流血的场面,所给予人们的刺激,并没有真的事件那么强烈,以至变成痛苦,可是它还不能解释悲剧何以能造成喜感。所以这里必须补充。
第二,我认为悲剧之所以能成为美感经验,是因为它能唤起,那潜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悲剧的情绪。在这新旧潮流激荡的今天,一方面是极端地推崇个人主义,可是另一方面,又有摧残个性的社会机构。各个集团的利益不同,各个阶级的倾向不同,各个人的教养、趣味、嗜好、习惯不同,然而这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集团、不同趣味的各人,却不能不共同生活在同一的大社会中,整天在互相摩擦、瓦相纠葛、互相冲突,在互相合作、互相让步当中又互相斗争,因此每个人的心情中都有着苦闷的淤积。
ISBN | 9787218121598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蒋述卓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