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版) 9787543220980,756826103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宏观经济学(第2版)》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对有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和拓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思考路径。

作者简介

袁志刚,男,1958年1月生,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赴法国留学,199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进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工作至今,并先后多次赴法国短期工作和讲学,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进修一年。在各类经济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发表专著多部。主要研究领域为非均衡经济理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和失业理论,养老保险理论等,专著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其他成果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目录

总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1.3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
1.4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1.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1.6本书的体系安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Ⅰ):产出与收入
2.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3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可支配个人收人
2.4 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2.5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Ⅱ):其他重要变量及其测算
3.1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
3.2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
3.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3.4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总支出均衡分析
4.1总支出与均衡
4.2消费与收入
4.3简单均衡模型
4.4简单模型的扩展
4.5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金融市场和总需求
5.1金融市场简介
5.2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
5.3 IS—LM模型
5.4经济政策简介
5.5总需求曲线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6.1总供给曲线
6.2价格的变化和总产出的确定
6.3价格调节的过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
7.1经济波动
7.2用经济政策抵消冲击
7.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7.4经济政策的比较和利弊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部分理论体系的深入和扩展
第8章消费和储蓄理论
8.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8.2一个两时期模型
8.3凯恩斯以后消费理论的发展
8.4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
8.5中国消费函数形成的特征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投资理论
9.1投资决策过程
9.2投资函数
9.3投资和税收的关系
9.4存货投资和住房投资
9.5中国投资函数的特征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开放经济
10.1国际收支平衡账户及相关概念
10.2兑换率的确定
10.3浮动汇率体系
10.4固定汇率体系
10.5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经济增长理论
11.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1.2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1.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1.4黄金定律和最佳经济增长途径
11.5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部分前沿课题的讨论
第12章动态模型基础
12.1建立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准则
12.2微观基础
12.3劳动力市场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3章总需求的比较静态分析
13.1简单封闭模型
13.2简单模型的静态解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4章非瓦尔拉均衡理论
14.1非瓦尔拉均衡理论的基本概念
14.2非瓦尔拉均衡:一个宏观经济模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5章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15.1卢卡斯供应方程
15.2理性预期和卢卡斯判据
15.3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建议
15.4新古典主义与凯恩斯理论的比较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6章真实周期理论
16.1经济周期中的一些特征事实
16.2真实周期理论对重要经济变量的解释
16.3评价与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7章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
17.1名义刚性
17.2真实刚性
17.3失业、经济周期与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8章中国宏观经济问题
18.1传统体制下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及其增长方式
18.2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的宏观经济运行
18.3经济转轨基本到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索引

文摘

根据上述分析,新古典主义对使用经济政策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一旦人们预见到了经济政策的目的,就会作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经济政策劳而无功。因而,政府应该尽量不使用经济政策去积极主动地干预经济。但是在当今现实社会中,要政府完全不介入经济活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期,迫于选民的压力,政府必须采取一些行动来表示它关心经济。因而,政府在使用经济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信誉”(creditability),也就是使用政策的连续性。理由就是如果使用人们无法预料的政策(即政策多变),虽然可以奏效于一时,但任何政策都无法长期瞒过所有的人。人们一旦了解到了政策的实质,政策也就无效了。更糟糕的是,当人们搜集到了错误的信息之后,会作出错误的反应从而使经济更加震荡。这里有一个关于政策不连续的好例子。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1988年在竞选总统时,曾公开向人们许诺当选之后决不加税。虽然他“一时瞒过了所有的人”,得以当选,但他上台之后面对庞大的政府赤字(G—T≥0),不得不放弃事先的承诺而加税。其结果是尽管他可以“永远瞒过个别人”,在他竞选连任时仍有相当多的选民投他的票,但他无法“永远瞒过所有的人”,因而在1992年的竞选连任中失败。同传统的古典主义理论和货币主义理论相比,新古典主义不是单纯强调市场本身的稳定性,它承认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但是面对理性的经济单位——家庭和厂商,政府不能采用骗的办法来贯彻其经济政策,而应该公开自己的政策,让政策连续持久,避免多变,以使人们能与之配合。具体说来,政府的财政政策应该是保持公开、持久的税率,使税收所得刚好能支付政府的开销G就行。尽量避免不停地增税减税,使人们无从适应。而货币政策则如同货币主义所建议的那样,保持货币供应稳定增长,以避免货币供应量突变所引发的经济波动。从这些观点来看,新古典主义实际上是在强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行为的人文科学,一切模型都不应该忽略人的因素,这正是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地方。
ISBN9787543220980,7568261034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志刚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