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开门见山地探讨家族办公室的中国化的问题,并在家族成员的身份规划、家族财富治理与传承、家族财富的全球配置、家族信托与保险、家族慈善与基金会等细分领域的重要问题都作出论述,体现了超联合家族办公室全方位、综合化布局的新思路。
在国内家族办公室主要以投资理财为主的现状下,移投行作为一个以律师为主体的家族办公室,其丰富的法律经验,相信能为广大家族办公室从业者提供富有实用价值的法律指导。
名人推荐
王律师在书中的切实可行的针对高净值人士的资产保全方案是他执业过程中经验的结晶,非常务实可以落地。
——瑞兆资本董事长卢强
作者简介
王怀涛
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创始人,新古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保富商学院副院长,中国家族办公室行业的先行者。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企业治理和传承、资产隔离和保全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和协作资源。他重回古道重建城垣的“超联合家族办公室模式”,是家族办公室行业内共生共赢生态系统的倡导者。
曾在信泽金商学院、广发私募商学院等众多机构开展讲座。经常接受主流财经媒体采访,就当前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发表法律观点。常应邀与圣基茨总理、马耳他大使等离岸中心的政要交流。累计为国内外上百家富有家族、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服务。擅长私募基金、并购、身份规划、家族信托等,致力于为富有家族和金融财团提供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陈少华
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高级研究员,北京市盈科(珠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税务律师,具有法律和财会的综合背景,拥有超过18年的专业执业经验,在家族财富管理、境内外并购、税务规划、转让定价与反避税、税务争议解决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商务和税务解决方案,在家族财富传承、公司上市架构设立、股权转让、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等方面具有特别的税务优势。曾服务的客户涵盖众多行业, 涉及金融信托、制造业、零售业、房地产、能源矿产及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林海
党员,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高级研究员,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律师,华东政法大学全日制法学硕士,长期从事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2007年起从事法律工作,拥有大型金融企业法务、中级法院经济审判庭的工作经历。开始律师执业后,成功办理大量的商事争议解决业务,同时将业务领域扩展至移民地产、私募基金、家族信托等,切入家族办公室法律业务及家族传承行业,为多家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及家族提供身份规划、法律筹划、全球资产配置、搭建离岸架构等方案及服务。
周芸
法学硕士,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高级研究员,中国联合家族办公室协会理事,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曾在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担任多年管理及法务工作,擅长企业的股权架构策划、章程策划、定制化家族信托策划,致力于对CRS和FATCA的全球涉税研究;致力于为家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股东等高净值人群担任私人法律顾问,提供家族资产规划和传承、家族办公室等专业化的服务;深入结合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企业家个人的风险防范、管理层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等领域,为各类企业提供多纬度、全方位、高附加值的法律服务;代理诉讼及非讼法律事务;主导、策划和参与重大项目的协议拟定、协商和谈判、法律风险防范等工作。
多年持续学习和关注财经、金融、宏观经济等领域的前沿信息,对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投融资方面有一定深度的研究。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家族办公室的中国化
近代师爷与家族办公室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对现代家族传承的影响
古代义庄制度对现代家族办公室的借鉴作用
中国家族办公室发展桎梏待破局
家族办公室出海之路
家族办公室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之路
家族办公室的治理
第二部分 家族成员的身份规划
在家族财富管理中进行身份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注销中国国籍的法律后果
为什么近年来不少人放弃美国国籍
律师办理移民业务若干问题浅析
多米尼克移民主要申请材料介绍
如何做好家族传承中的下一代教育规划
第三部分 家族财富治理与传承
企业传承的隐形需求与法律对策
当代中国家族财富管理之刑事风险与防控
中国金融“三叠纪”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族财富 管理
大额人寿保单的债务隔离功能与人寿保险信托 分析
人身保单在离婚中的分割及架构方案
遗嘱在家族财富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百年利丰的进化史看家族企业的股权架构演变及 探析
第四部分 家族财富的全球配置
资金违法出境的法律后果
FATCA和CRS下个人和公司持有大额保单的信息披露
FATCA和CRS下私募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
家族财富传承架构中离岸产品的合法、合规
全球虚拟货币金融合规及金融牌照前瞻
第五部分 家族信托、保险与基金会
保险和家族信托在家族财富的保障和传承中的作用
我国家族信托的税务分析与实务解读
毛里求斯信托及私人基金会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私人银行为什么喜欢推荐BVI的VISTA信托
慈善,企业家无法回避的话题
如何在中国设立一家慈善基金会
国内慈善信托和私人基金会的组合使用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基金会管理条例
序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崛起的“富一代”的老去,家族企业接班潮带来的家族传承服务需求激增,使得家族办公室由西方引进至中国,并开始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一时间,各路人马一拥而上,相关文章、图书亦不鲜见。
然而,从律师的角度出发,家族办公室的市场需求点和服务盈利点在哪、西方的家族办公室的成熟模式如何移植到中国、家族办公室在中国已有哪些样本及范例可供借鉴?而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最有可能充分地介入家族办公室服务的一员,又如何乘势而上,在以上各个重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成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试图厘清的几个问题。
对于家族办公室,目前并无公认的标准定义。从一般、现代的意义上来讲,家族办公室,是指为已积累有一定规模财富的家族,站在家族整体的角度,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持续性的服务,对家族各方面的资源及财富进行有效管理,并保障家族各项资源能在符合最大化发展预期的前提下实现顺利传承的机构。此为本文语境下所论述的家族办公室。
一、 机遇——家族办公室是未来数十年的行业风口
(一) 家族办公室潜在客户的数量猛增
2018年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大地经历了先辈难以想象的面貌巨变及财富增长。在向市场经济剧烈转型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他们的共同点,即已积累有一定规模的财富,使他们成为家族办公室的潜在需求者。
根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新世界财富”(New World Wealth)的统计数据,2007至2017年,中国的私人财富增长率已达198%,成为全球私人财富增长率第二的国家。根据《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榜富豪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31日),相比去年数据,大中华区十亿美金富豪人数增加210人,达到819人,比美国多了40%;中国每周增加4位十亿美金富豪;大中华地区拥有600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已达到161万户;依据家庭总资产来计算,2017年中国600万资产的家庭户数已高达460万,北上港依旧位列前三。
(二) 家族办公室成为富人本身无法绕开的需求
如上所述,中国富豪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从“质”的方面来讲,目前中国富豪的富裕之路,往往与西方传统商业社会中商人的成长之路有着众多的区别。其可能自身并无厚重的商业积淀,未接受过体系化的经商课程训练,在造富、守富、传富等方面亦不具备系统和健全的知识。这就使家族办公室成为解决他们财富及传承难题的“刚需”。
以上统计数据可知,中国财富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富豪的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且正在占有更多的财富。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必然会思考,如此巨额的财富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规避各种现实及未来的,来自经济、政治、法律、个人意外事件等各方面的风险?但在目前传统的成熟的服务机构中,无一能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这一使命,自然地落到家族办公室的肩上。中国的富裕人群,将或早或晚地开始寻求家族办公室的帮助。
(三) 经济社会大环境催生家族办公室的蓬勃兴起
从财富管理规模上看,中国的资管新规已经出台,此后的资管产品将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意味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中国财富管理的规模相当之大,私募基金50万亿、公募基金12万亿、信托20万亿,算上其他资管计划,总规模在100万亿至200万亿之间,而目前的资管机构扮演的多为单一角色,故需要家族办公室作为跨门类、综合性的资产管理机构。
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当前中国股市的资金规模大约为人民币60万亿元,与美国股市约60万亿美金的资金规模相比,中间相差了六至七倍。根据当前中国IPO的速度,大概5~10年后,中国和美国的股市将规模相当。届时,将会有众多从上市公司获得收益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牛散、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等,握有更大的财富,有更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都将成为家族办公室新增客户群体。
从国家政策引导来看,中国富人目前热衷于炒房和炒股,除了维持开办企业运营的所需资金,所谓“闲钱”的投资方向本来已十分有限,随着国家对楼市调控加码,股市行情进入一波下行的周期,很多资金处于“迷茫”状态,如何将投资视野拓宽至全球,如何合法、安全、稳健地进行境外投资?这正是家族办公室擅长的业务。
从全球征税趋势来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共同申报准则》(CRS)和美国国家税务局《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的逐步落实,导致全球的税务筹划格局不得不发生改变,而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配置必将受到重大影响。而上述的格局调整,不仅涉及税务专业本身的问题,更涉及身份规划、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等更广泛的事务,需要拥有多样化专业背景团队的家族办公室来完成。
从高净值人群财富观的变化来看,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目前心态更成熟,重视财富保障和传承,资产配置多元化,对财富管理机构信任加深;近年来,“保证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和“子女教育”一直作为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财富目标,“创造更多财富”则被挤出前三位;约6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认为家族财富的保障和传承以及家族资产的配置管理是其主要需求。
以上趋势表明,作为律师,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执业的律师,利用商业环境好、较易接触到家族办公室潜在客户的机会,尽早介入家族办公室的法律服务及相关行业,将有可能开拓一片业务的蓝海。
文摘
一、 家族办公室的渊源
早在久远的中世纪,家族办公室的前身大“Domus”(家族管家)就广泛存在,约100年前,一些财富急剧爆发的金融大佬就将金融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专业人士集合起来组成智囊团,研究如何管理和保护自己家族的财富和商业利益,为其家族提供法律、财税和资管的综合性服务。这类机构在国外被称为“Family Office”,中文直译为“家庭办公室”,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而更多地被译为“家族办公室”,是为富裕家族的财富管理提供支持的私人机构。
根据美国家族办公室协会(Family Office Association)的定义,家族办公室是“专为超级富有的家庭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务,以使其资产的长期发展符合家族的预期和期望,并使其资产能够顺利地进行跨代传承和保值增值的机构。”
以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为例,1882年,约翰·D·洛克菲勒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家族办公室,代号“5600房间”,被誉为整个家族运行的中枢,如今已经传承到第六代继承人手中。它为洛克菲勒家族提供包括投资、信托、法律、会计、家族事务以及慈善等几乎所有服务,并根据家族成员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的投资顾问服务。
家族办公室因具有跨行业的专家帮助,可以作为顶层设计和决策中心,具有极大的优势,也为众多的海外富豪家族所采用,如默多克、比尔·盖茨、希尔顿、巴菲特、罗斯柴尔德等家族,都设立了自己的家族办公室。
但家族办公室的模式,并非只有欧美等西方国家才有。我国古人也经常使用,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早在古老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封建法制下,就有很多诸侯、贵族招募门客,为其提供政治、法度、财务、会计等幕僚服务,笔者认为,这也是家族办公室的雏形。
以最负盛名的孟尝君为例,根据《史记》中的《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根据《战国策·齐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记载,在孟尝君兴旺之时,其具有高瞻远瞩的宾客冯谖为其焚券市义、树立威信,传输家族财富管理的理念:“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经过冯谖高明的设计,“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善始善终”。狡兔三窟的典故流传至今。
以盛于明清代的师爷阶层为例,师爷指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作幕、佐治或佐幕。
综上可知,家族办公室由涉及不同领域行业的专家组成,在提供广泛的高度专业化和定制的服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像管家一样,监督及管理整个家族的财务、法律、风险管理等状况,以协助家族获得成功以及顺利发展为服务目标。
二、 家族办公室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关系
如果说投资银行、券商、资产证券化服务机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代表的客户是卖方的话,那么,家族办公室和基金管理公司更多的是代表买方。换句话说,一个代表的是融资方,一个代表的是投资方。
在国外,信托公司更多的是代表买方,即为投资者提供信托配置的资管服务。但在中国,信托公司的定位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沦为实体经济的附庸,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子银行。所以,国内的信托也被称为“反向信托”,即先找好拟投资的资产,然后为资产去募集匹配的资金。在信托实务中表现为: 某个企业想融资了,找到信托公司,企业拿资产作抵押或引入担保,信托公司则根据企业情况量身打造融资方案,然后向投资人发售信托产品募集资金。当然,中国信托业协会也多次发声,呼吁信托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回归信托本源,受人所托、为人理财,回归代表买方的本职工作,回归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应有之义。有专家认为,2018年4月27日出台的资管新规,会进一步倒逼信托公司回归本源。
从法律关系来看,基金管理的法律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关系。因此,基金管理公司代表买方,受人所托、为人理财,就很容易理解了。基金管理公司和家族办公室都代表买方利益,但其也存在区别。基金管理公司主要提供标准化产品,面向成千上万的高净值客户人群,而家族办公室主要提供复杂的非标准化、定制类产品,面向少数、私募的超高净值客户和富有家族。
为了进一步说明,笔者以近两年呈燎原之势发展的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主管单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6月6日,截至2013年11月1日,基金业协会的会员仅有555家。但在2014—2015年两年间,基金业协会的会员井喷式增长,截至2016年2月,会员达到约2万家。后协会出于行业规范考虑,引入律师提供尽职调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笔者有幸最早接触到了这一领域,在2016年至今已为国内上百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准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了法律服务。
中国的私募基金制度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的相关制度,而观察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5月底,美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约2800家。而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3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3家。其中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10家,有管理规模的共20122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98亿元。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无论是私募基金管理人还是家族办公室,均需要在投资公司协会(ICI)登记,但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规定: 如一家家族办公室符合条件则可以豁免登记: (i)除家族客户外无其他客户;(ii)为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所直接或间接排他性地控制;(iii)未以投资顾问的身份对外昭示。这说明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家族办公室都归属于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管理,其业务性质没有本质的区别。
据笔者了解,美国的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约2000家,欧洲的家族办公室约1500家,而中国的家族办公室却不到1000家。可见,家族办公室具有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类似的业务,但无论与中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规模上的对比,还是与美国的家族办公室在数量上的对比,中国的家族办公室仍方兴未艾,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四、 中国的家族办公室必将大发展
古语有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纵观欧美国家先例,笔者分析,在当前的中国,有以下因素在催动家族办公室的迅速发展:
(1) 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看,国家的迅速崛起,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富有家族和高净值人群,根据胡润研究院2017年度的数据,目前高净值人士在197万左右,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高净值人群的发展造就了私募基金的迅速崛起,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23000多家受监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上已超过美国,同样作为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家族办公室,中国的家族办公室数量却不到美国的5%。
(2) 从中国的财富管理规模上看,资管新规出台后,资管产品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意味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中国财富管理的规模有多少呢?私募基金50万亿元、公募基金12万亿元、信托20万亿元,算上其他资管计划,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其中蕴含了大量家族办公室的市场空间。
(3) 从客户群体来看,很多大的家族,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等。当前中国股市大约60万亿元的资金规模,与美国股市的资金规模相差了六至七倍。按目前每年数百家的IPO速度,大概5~10年后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规模相当,那时候将会有众多从上市公司获得收益的大股东、牛散、前十大股东需要资产的个性化管理,需要财产的保护和传承,这些也都是家族办公室的业务。
(4) 从社会学上看,中国的人口高峰在1987年,1987年出生的人已满31岁,正到了财富传承的时间点,这正是家族办公室要解决的问题。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在0.73,发达国家大概在0.15,贫富差距较为严重,一般来说基尼系数超过0.3国家就需要征收遗产税,但中国目前还没有,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存在较大概率开征遗产税。此时不光超高净值人群,可以说普通家庭也势必需求合理避税的工具,保险、境外信托、身份规划、基金会等都属于考虑范围,必将促进家族办公室的发展。
(5) 随着中国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越来越对个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中国,如果做一个老赖,被法院加入黑名单,不但飞机、高铁坐不了,而且很难再继续开展后续的生意,这是非常无奈的。不久前,浙江法院出台了限制老赖使用驾照的新规定。包括芝麻信用等对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违法成本越来越高,这些也会促使商人将企业资产与个人或家庭隔离起来,而如何操作,就是家族办公室的要解决的问题。
(6) 全球化趋势,CRS和FACTA的全球征税,导致全球的避税格局不得不改变,影响最大的是哪类人?一定是最有钱的那类人,这些人就需要马上行动起来,做出适应和调整,这些也是家族办公室的业务范围。
(7) 中国的中产阶级热衷于炒房和炒股,还热衷于买海外保险,这些都是海外资产配置,但随着财富的增长,会不会考虑在海外设立基金会和家族信托呢?可以预见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家族办公室必不可少。
本书开门见山地探讨家族办公室的中国化的问题,并在家族成员的身份规划、家族财富治理与传承、家族财富的全球配置、家族信托与保险、家族慈善与基金会等细分领域的重要问题都作出论述,体现了超联合家族办公室全方位、综合化布局的新思路。
在国内家族办公室主要以投资理财为主的现状下,移投行作为一个以律师为主体的家族办公室,其丰富的法律经验,相信能为广大家族办公室从业者提供富有实用价值的法律指导。
名人推荐
王律师在书中的切实可行的针对高净值人士的资产保全方案是他执业过程中经验的结晶,非常务实可以落地。
——瑞兆资本董事长卢强
作者简介
王怀涛
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创始人,新古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保富商学院副院长,中国家族办公室行业的先行者。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企业治理和传承、资产隔离和保全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和协作资源。他重回古道重建城垣的“超联合家族办公室模式”,是家族办公室行业内共生共赢生态系统的倡导者。
曾在信泽金商学院、广发私募商学院等众多机构开展讲座。经常接受主流财经媒体采访,就当前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发表法律观点。常应邀与圣基茨总理、马耳他大使等离岸中心的政要交流。累计为国内外上百家富有家族、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服务。擅长私募基金、并购、身份规划、家族信托等,致力于为富有家族和金融财团提供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陈少华
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高级研究员,北京市盈科(珠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税务律师,具有法律和财会的综合背景,拥有超过18年的专业执业经验,在家族财富管理、境内外并购、税务规划、转让定价与反避税、税务争议解决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商务和税务解决方案,在家族财富传承、公司上市架构设立、股权转让、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等方面具有特别的税务优势。曾服务的客户涵盖众多行业, 涉及金融信托、制造业、零售业、房地产、能源矿产及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林海
党员,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高级研究员,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律师,华东政法大学全日制法学硕士,长期从事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2007年起从事法律工作,拥有大型金融企业法务、中级法院经济审判庭的工作经历。开始律师执业后,成功办理大量的商事争议解决业务,同时将业务领域扩展至移民地产、私募基金、家族信托等,切入家族办公室法律业务及家族传承行业,为多家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及家族提供身份规划、法律筹划、全球资产配置、搭建离岸架构等方案及服务。
周芸
法学硕士,移投行家族办公室(IBKFO)高级研究员,中国联合家族办公室协会理事,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曾在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担任多年管理及法务工作,擅长企业的股权架构策划、章程策划、定制化家族信托策划,致力于对CRS和FATCA的全球涉税研究;致力于为家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股东等高净值人群担任私人法律顾问,提供家族资产规划和传承、家族办公室等专业化的服务;深入结合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企业家个人的风险防范、管理层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等领域,为各类企业提供多纬度、全方位、高附加值的法律服务;代理诉讼及非讼法律事务;主导、策划和参与重大项目的协议拟定、协商和谈判、法律风险防范等工作。
多年持续学习和关注财经、金融、宏观经济等领域的前沿信息,对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投融资方面有一定深度的研究。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家族办公室的中国化
近代师爷与家族办公室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对现代家族传承的影响
古代义庄制度对现代家族办公室的借鉴作用
中国家族办公室发展桎梏待破局
家族办公室出海之路
家族办公室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之路
家族办公室的治理
第二部分 家族成员的身份规划
在家族财富管理中进行身份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注销中国国籍的法律后果
为什么近年来不少人放弃美国国籍
律师办理移民业务若干问题浅析
多米尼克移民主要申请材料介绍
如何做好家族传承中的下一代教育规划
第三部分 家族财富治理与传承
企业传承的隐形需求与法律对策
当代中国家族财富管理之刑事风险与防控
中国金融“三叠纪”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族财富 管理
大额人寿保单的债务隔离功能与人寿保险信托 分析
人身保单在离婚中的分割及架构方案
遗嘱在家族财富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百年利丰的进化史看家族企业的股权架构演变及 探析
第四部分 家族财富的全球配置
资金违法出境的法律后果
FATCA和CRS下个人和公司持有大额保单的信息披露
FATCA和CRS下私募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
家族财富传承架构中离岸产品的合法、合规
全球虚拟货币金融合规及金融牌照前瞻
第五部分 家族信托、保险与基金会
保险和家族信托在家族财富的保障和传承中的作用
我国家族信托的税务分析与实务解读
毛里求斯信托及私人基金会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私人银行为什么喜欢推荐BVI的VISTA信托
慈善,企业家无法回避的话题
如何在中国设立一家慈善基金会
国内慈善信托和私人基金会的组合使用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基金会管理条例
序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崛起的“富一代”的老去,家族企业接班潮带来的家族传承服务需求激增,使得家族办公室由西方引进至中国,并开始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一时间,各路人马一拥而上,相关文章、图书亦不鲜见。
然而,从律师的角度出发,家族办公室的市场需求点和服务盈利点在哪、西方的家族办公室的成熟模式如何移植到中国、家族办公室在中国已有哪些样本及范例可供借鉴?而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最有可能充分地介入家族办公室服务的一员,又如何乘势而上,在以上各个重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成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试图厘清的几个问题。
对于家族办公室,目前并无公认的标准定义。从一般、现代的意义上来讲,家族办公室,是指为已积累有一定规模财富的家族,站在家族整体的角度,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持续性的服务,对家族各方面的资源及财富进行有效管理,并保障家族各项资源能在符合最大化发展预期的前提下实现顺利传承的机构。此为本文语境下所论述的家族办公室。
一、 机遇——家族办公室是未来数十年的行业风口
(一) 家族办公室潜在客户的数量猛增
2018年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大地经历了先辈难以想象的面貌巨变及财富增长。在向市场经济剧烈转型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他们的共同点,即已积累有一定规模的财富,使他们成为家族办公室的潜在需求者。
根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新世界财富”(New World Wealth)的统计数据,2007至2017年,中国的私人财富增长率已达198%,成为全球私人财富增长率第二的国家。根据《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榜富豪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31日),相比去年数据,大中华区十亿美金富豪人数增加210人,达到819人,比美国多了40%;中国每周增加4位十亿美金富豪;大中华地区拥有600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已达到161万户;依据家庭总资产来计算,2017年中国600万资产的家庭户数已高达460万,北上港依旧位列前三。
(二) 家族办公室成为富人本身无法绕开的需求
如上所述,中国富豪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从“质”的方面来讲,目前中国富豪的富裕之路,往往与西方传统商业社会中商人的成长之路有着众多的区别。其可能自身并无厚重的商业积淀,未接受过体系化的经商课程训练,在造富、守富、传富等方面亦不具备系统和健全的知识。这就使家族办公室成为解决他们财富及传承难题的“刚需”。
以上统计数据可知,中国财富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富豪的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且正在占有更多的财富。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必然会思考,如此巨额的财富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规避各种现实及未来的,来自经济、政治、法律、个人意外事件等各方面的风险?但在目前传统的成熟的服务机构中,无一能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这一使命,自然地落到家族办公室的肩上。中国的富裕人群,将或早或晚地开始寻求家族办公室的帮助。
(三) 经济社会大环境催生家族办公室的蓬勃兴起
从财富管理规模上看,中国的资管新规已经出台,此后的资管产品将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意味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中国财富管理的规模相当之大,私募基金50万亿、公募基金12万亿、信托20万亿,算上其他资管计划,总规模在100万亿至200万亿之间,而目前的资管机构扮演的多为单一角色,故需要家族办公室作为跨门类、综合性的资产管理机构。
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当前中国股市的资金规模大约为人民币60万亿元,与美国股市约60万亿美金的资金规模相比,中间相差了六至七倍。根据当前中国IPO的速度,大概5~10年后,中国和美国的股市将规模相当。届时,将会有众多从上市公司获得收益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牛散、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等,握有更大的财富,有更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都将成为家族办公室新增客户群体。
从国家政策引导来看,中国富人目前热衷于炒房和炒股,除了维持开办企业运营的所需资金,所谓“闲钱”的投资方向本来已十分有限,随着国家对楼市调控加码,股市行情进入一波下行的周期,很多资金处于“迷茫”状态,如何将投资视野拓宽至全球,如何合法、安全、稳健地进行境外投资?这正是家族办公室擅长的业务。
从全球征税趋势来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共同申报准则》(CRS)和美国国家税务局《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的逐步落实,导致全球的税务筹划格局不得不发生改变,而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配置必将受到重大影响。而上述的格局调整,不仅涉及税务专业本身的问题,更涉及身份规划、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等更广泛的事务,需要拥有多样化专业背景团队的家族办公室来完成。
从高净值人群财富观的变化来看,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目前心态更成熟,重视财富保障和传承,资产配置多元化,对财富管理机构信任加深;近年来,“保证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和“子女教育”一直作为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财富目标,“创造更多财富”则被挤出前三位;约6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认为家族财富的保障和传承以及家族资产的配置管理是其主要需求。
以上趋势表明,作为律师,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执业的律师,利用商业环境好、较易接触到家族办公室潜在客户的机会,尽早介入家族办公室的法律服务及相关行业,将有可能开拓一片业务的蓝海。
文摘
一、 家族办公室的渊源
早在久远的中世纪,家族办公室的前身大“Domus”(家族管家)就广泛存在,约100年前,一些财富急剧爆发的金融大佬就将金融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专业人士集合起来组成智囊团,研究如何管理和保护自己家族的财富和商业利益,为其家族提供法律、财税和资管的综合性服务。这类机构在国外被称为“Family Office”,中文直译为“家庭办公室”,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而更多地被译为“家族办公室”,是为富裕家族的财富管理提供支持的私人机构。
根据美国家族办公室协会(Family Office Association)的定义,家族办公室是“专为超级富有的家庭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务,以使其资产的长期发展符合家族的预期和期望,并使其资产能够顺利地进行跨代传承和保值增值的机构。”
以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为例,1882年,约翰·D·洛克菲勒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家族办公室,代号“5600房间”,被誉为整个家族运行的中枢,如今已经传承到第六代继承人手中。它为洛克菲勒家族提供包括投资、信托、法律、会计、家族事务以及慈善等几乎所有服务,并根据家族成员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的投资顾问服务。
家族办公室因具有跨行业的专家帮助,可以作为顶层设计和决策中心,具有极大的优势,也为众多的海外富豪家族所采用,如默多克、比尔·盖茨、希尔顿、巴菲特、罗斯柴尔德等家族,都设立了自己的家族办公室。
但家族办公室的模式,并非只有欧美等西方国家才有。我国古人也经常使用,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早在古老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封建法制下,就有很多诸侯、贵族招募门客,为其提供政治、法度、财务、会计等幕僚服务,笔者认为,这也是家族办公室的雏形。
以最负盛名的孟尝君为例,根据《史记》中的《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根据《战国策·齐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记载,在孟尝君兴旺之时,其具有高瞻远瞩的宾客冯谖为其焚券市义、树立威信,传输家族财富管理的理念:“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经过冯谖高明的设计,“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善始善终”。狡兔三窟的典故流传至今。
以盛于明清代的师爷阶层为例,师爷指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作幕、佐治或佐幕。
综上可知,家族办公室由涉及不同领域行业的专家组成,在提供广泛的高度专业化和定制的服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像管家一样,监督及管理整个家族的财务、法律、风险管理等状况,以协助家族获得成功以及顺利发展为服务目标。
二、 家族办公室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关系
如果说投资银行、券商、资产证券化服务机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代表的客户是卖方的话,那么,家族办公室和基金管理公司更多的是代表买方。换句话说,一个代表的是融资方,一个代表的是投资方。
在国外,信托公司更多的是代表买方,即为投资者提供信托配置的资管服务。但在中国,信托公司的定位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沦为实体经济的附庸,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子银行。所以,国内的信托也被称为“反向信托”,即先找好拟投资的资产,然后为资产去募集匹配的资金。在信托实务中表现为: 某个企业想融资了,找到信托公司,企业拿资产作抵押或引入担保,信托公司则根据企业情况量身打造融资方案,然后向投资人发售信托产品募集资金。当然,中国信托业协会也多次发声,呼吁信托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回归信托本源,受人所托、为人理财,回归代表买方的本职工作,回归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应有之义。有专家认为,2018年4月27日出台的资管新规,会进一步倒逼信托公司回归本源。
从法律关系来看,基金管理的法律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关系。因此,基金管理公司代表买方,受人所托、为人理财,就很容易理解了。基金管理公司和家族办公室都代表买方利益,但其也存在区别。基金管理公司主要提供标准化产品,面向成千上万的高净值客户人群,而家族办公室主要提供复杂的非标准化、定制类产品,面向少数、私募的超高净值客户和富有家族。
为了进一步说明,笔者以近两年呈燎原之势发展的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主管单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6月6日,截至2013年11月1日,基金业协会的会员仅有555家。但在2014—2015年两年间,基金业协会的会员井喷式增长,截至2016年2月,会员达到约2万家。后协会出于行业规范考虑,引入律师提供尽职调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笔者有幸最早接触到了这一领域,在2016年至今已为国内上百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准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了法律服务。
中国的私募基金制度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的相关制度,而观察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5月底,美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约2800家。而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3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3家。其中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10家,有管理规模的共20122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98亿元。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无论是私募基金管理人还是家族办公室,均需要在投资公司协会(ICI)登记,但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规定: 如一家家族办公室符合条件则可以豁免登记: (i)除家族客户外无其他客户;(ii)为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所直接或间接排他性地控制;(iii)未以投资顾问的身份对外昭示。这说明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家族办公室都归属于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管理,其业务性质没有本质的区别。
据笔者了解,美国的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约2000家,欧洲的家族办公室约1500家,而中国的家族办公室却不到1000家。可见,家族办公室具有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类似的业务,但无论与中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规模上的对比,还是与美国的家族办公室在数量上的对比,中国的家族办公室仍方兴未艾,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四、 中国的家族办公室必将大发展
古语有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纵观欧美国家先例,笔者分析,在当前的中国,有以下因素在催动家族办公室的迅速发展:
(1) 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看,国家的迅速崛起,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富有家族和高净值人群,根据胡润研究院2017年度的数据,目前高净值人士在197万左右,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高净值人群的发展造就了私募基金的迅速崛起,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23000多家受监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上已超过美国,同样作为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家族办公室,中国的家族办公室数量却不到美国的5%。
(2) 从中国的财富管理规模上看,资管新规出台后,资管产品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意味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中国财富管理的规模有多少呢?私募基金50万亿元、公募基金12万亿元、信托20万亿元,算上其他资管计划,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其中蕴含了大量家族办公室的市场空间。
(3) 从客户群体来看,很多大的家族,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等。当前中国股市大约60万亿元的资金规模,与美国股市的资金规模相差了六至七倍。按目前每年数百家的IPO速度,大概5~10年后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规模相当,那时候将会有众多从上市公司获得收益的大股东、牛散、前十大股东需要资产的个性化管理,需要财产的保护和传承,这些也都是家族办公室的业务。
(4) 从社会学上看,中国的人口高峰在1987年,1987年出生的人已满31岁,正到了财富传承的时间点,这正是家族办公室要解决的问题。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在0.73,发达国家大概在0.15,贫富差距较为严重,一般来说基尼系数超过0.3国家就需要征收遗产税,但中国目前还没有,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存在较大概率开征遗产税。此时不光超高净值人群,可以说普通家庭也势必需求合理避税的工具,保险、境外信托、身份规划、基金会等都属于考虑范围,必将促进家族办公室的发展。
(5) 随着中国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越来越对个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中国,如果做一个老赖,被法院加入黑名单,不但飞机、高铁坐不了,而且很难再继续开展后续的生意,这是非常无奈的。不久前,浙江法院出台了限制老赖使用驾照的新规定。包括芝麻信用等对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违法成本越来越高,这些也会促使商人将企业资产与个人或家庭隔离起来,而如何操作,就是家族办公室的要解决的问题。
(6) 全球化趋势,CRS和FACTA的全球征税,导致全球的避税格局不得不改变,影响最大的是哪类人?一定是最有钱的那类人,这些人就需要马上行动起来,做出适应和调整,这些也是家族办公室的业务范围。
(7) 中国的中产阶级热衷于炒房和炒股,还热衷于买海外保险,这些都是海外资产配置,但随着财富的增长,会不会考虑在海外设立基金会和家族信托呢?可以预见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家族办公室必不可少。
ISBN | 9787547614235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王怀涛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