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制史 978710008449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国田制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者简介

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首届主任,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他主持汇集和整理、分类辑成的中国农史资料共613册,4000余万字,并创办我国最早的农史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在国内外农史和科技史学界颇具影响。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上古田制之推测及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一 古书传说之不可信
(一)井田之传说
(二)传说之不可信
二 商时殆为村落共有制
(一)商之文化
(二)商之农业
(三)村落与土地利用
(四)氏族社会与村落共有制
三 西周之采地制
(一)周以异民族征服东土
(二)被征服者成为奴隶
(三)土出之分割
(四)采地制之创行
(五)庶人之生活
四 春秋时代之采地
(一)采地制之沿革
(二)采地之授予
(三)采地之争夺
(四)采地之大小
(五)田与邑
五 农业与社会之变革
(一)农业之推广与进步
(二)一般经济之转变
(三)封建渐坏而郴县代兴
(四)贵族阶级之崩溃与平民之解放
六 列国之新政与采地制之破坏
(一)土出之整理
(二)赋税之改革
(三)采地制之破坏
七 采地制与井田论
(一)何谓井田制
(二)井田论之非事实及其与采地制之同异
(三)井田名称之由来
(四)井田论之权舆
八 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一)私有制应运而生
(二)土地之买卖
(三)私有制成立之征
九 地主与政权
(一)地主阶级之产生
(二)官僚阶级与土豪劣绅
一○ 春秋战国间农民之生活
(一)农民与自由
(二)百亩之生产量
(三)征敛与剥削
(四)时局之纷扰
(五)逃亡与招徕
第二章 两汉之均产运动
一一 传统的农本主义
(一)传统的经济思想
(二)农本丰义之产生
(三)战国诸子之言论
(四)汉代之措施
(五)重农之原因
(六)重农之效果
一二 秦汉之赋税
(一)赋税释义
(二)秦之赋税
(三)汉之土地税
(四)汉之人口税
(五)赋税与农民
一三 土地私有制弊害之暴露与均产运动之发生
(一)兼并之盛行
(二)出产之大小
(三)豪强之气焰
(四)农民之疾苦
(五)均产运动之发生
一四 井田论之演进
(一)井田论之记载
(二)诸说之违异
(三)事理之不可通
(四)井田论之演进
(五)井田论之目的与影响
一五 限民名田
(一)限民名田之创议
(二)禁商贾名田
(三)限侯王吏民名出
一六 王莽之改革
(一)改革之远因
(二)均产主义的王田制度及其他
(三)王莽之为人
(四)王莽左右之学者
(五)王莽之失败
一七 均产运动之尾声
(一)地主阶级之胜利
(二)均产运动之衰歇
(三)汉末学者之土地国有沦
(四)重税论
一八 政府救济贫弱无田之政策
(一)借贫民出
(二)移民就宽乡
(三)移民实边
一九 屯田
(一)屯田之原始
(二)西汉屯田
(三)东汉屯田
二○ 人口及土地利用之一斑
(一)战国人口
(二)两汉人口之总数
(三)人口之分布
(四)人口与土地利用之关系
(五)各地经济状况与土地利用鸟瞰
(六)垦田数
……
第三章 北朝隋唐之均出制度
第四章 均田制度破坏后之唐宋元
万国鼎先生学术年表
万国鼎与《中国田制史》

文摘

版权页:

(四)北周之赋役
北周太祖作相,创制六官。司赋掌功赋疑系均赋之误。之政令。凡人自十八以至六十有四与轻癃者皆赋之。其赋之法,有室者岁不过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丁者半之。其非桑上,有室者布一匹,麻十斤;丁者又半之。丰年则全赋,中年半之,下年三之,皆以时征焉。若艰凶札,则不征其赋。司役掌力役之政令。凡人自十八以至五十有九皆任于役,丰年不过三旬,中年则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其人有年八十者,—子不从役,百年者家不从役。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役。若凶札,又无力征。《隋书·食货志》。
(五)隋之赋役
隋兴,仍依周制,役丁,为十二番,匠则六番。定令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绝,麻土以布,绢绝以匹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未受地者皆不课。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役。开皇三年,初令军人以二十—成丁,原以十八成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自三十日减为二十日。
ISBN978710008449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万国鼎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