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金冬,人力资源管理博士。2003年9月到2009年6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攻读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劳动经济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被广西财经学院外派到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工作和学习。长期从事劳动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源开发。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厅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横向课题4项,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台著专著2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
一、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为什么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管理职能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价值创造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价值创造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及其转变
第一节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及其转变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三、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第二节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及其转变
一、计划经济下的劳动人事管理
二、转型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模型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战略形成的影响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
一、直线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二、基于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及职责
三、基于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职责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素质通用模型
二、各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三、三支柱模型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解读
一、模型
二、模型解读
第三节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理解上的差异
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的理解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的理解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理解上的差异
第五章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发展
第一节发展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专科教育的发展现状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教学方法
第三节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理解上的差异
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对人才培养的理解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人才培养的理解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理解土的差异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及应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持续发展与学习地图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持续发展
二、学习地图
附录:O*NET上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职位说明书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2)其按照学生的感知性、运动性、思维性、记忆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和检验见解。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究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其更多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知识,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其选用英文原版或译版教材,鼓励学生涉猎国外最新理论成果;并在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顺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潮,对那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英语原声教学,努力将学生塑造成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传统教学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语言、实物、图片,使学生对事物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其通过幻灯、影视、模拟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模拟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以及实现培养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技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金冬,人力资源管理博士。2003年9月到2009年6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攻读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劳动经济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被广西财经学院外派到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工作和学习。长期从事劳动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源开发。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厅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横向课题4项,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台著专著2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
一、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为什么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管理职能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价值创造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价值创造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及其转变
第一节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及其转变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三、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第二节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及其转变
一、计划经济下的劳动人事管理
二、转型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模型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战略形成的影响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
一、直线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二、基于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及职责
三、基于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职责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素质通用模型
二、各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三、三支柱模型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解读
一、模型
二、模型解读
第三节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理解上的差异
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的理解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的理解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力理解上的差异
第五章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发展
第一节发展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专科教育的发展现状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教学方法
第三节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理解上的差异
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对人才培养的理解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人才培养的理解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理解土的差异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及应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持续发展与学习地图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持续发展
二、学习地图
附录:O*NET上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职位说明书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2)其按照学生的感知性、运动性、思维性、记忆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和检验见解。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究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其更多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知识,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其选用英文原版或译版教材,鼓励学生涉猎国外最新理论成果;并在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顺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潮,对那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英语原声教学,努力将学生塑造成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传统教学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语言、实物、图片,使学生对事物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其通过幻灯、影视、模拟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模拟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以及实现培养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技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ISBN | 9787550428744 |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孙金冬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