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声 978730518348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雁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徐家福,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软件学专家、中国计算机软件开创者之一。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1957~1959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

目录

第一章漫记浮生
1.1小学前暨小学
1.2中学
1.3大学
1.4助教
1.5讲师
1.6副教授
1.7教授
1.8离休
第二章颂扬母校
2.1南京市立船板巷小学
2.2国立东北中学
2.3国立第十八中学
2.4国立中央大学
第三章鸣谢恩师
3.1冯淑蕙
3.2杨欣培
3.3郭浩然
3.4孙光远
3.5徐子豪
3.6胡坤陧
3.7周鸿经
3.8施祥林
第四章盛赞高人
4.1王湘浩
4.2张效祥
第五章缅怀挚友
5.1任传耕
5.2范盛华
5.3吴衍庆
5.4刘炳章
5.5杨芙清
5.6李三立
5.7陈火旺
5.8董韫美
第六章思念高足
6.1许满武
6.2赵沁平
6.3章萃
6.4王志坚
6.5吕建
6.6何旭东
6.7朱鸿
6.8翟成祥
第七章感喟时务
7.1忆柏溪就读
7.2忆子豪恩师
7.3日寇投降
7.4参加一·二五大游行有感
7.5参加二二二大游行有感
7.6抗议沈崇事件有感
7.7复员返宁
7.8弟子去国有感
7.9同窗聚会
7.10水强教授七十华诞
7.11挽二姐瑞珍
7.12志华贤棣正之
7.13锦云学弟正
7.14八十述怀
7.15先平贤棣正之
7.16甲申夏夜怀东中十八中师友
7.17忆国立十八中就读
7.18中创软件基金十周年
7.19软件博物馆成立志庆
7.20芙清、阳元老友执教五十周年
7.21系庆撰联
7.22欢庆南京解放六十周年
7.23国庆偶感
7.24八五言志
7.25爱妻汪博
7.26汪博爱妻千古
7.27挽爱妻汪博
7.28永强教授八秩华诞
7.29寻访母校国立东北中学故址
7.30冯端学长九十华诞志庆
7.31碧桂园如山湖城
7.32龙园北路港龙公寓
7.33南大仙林校园
7.34自勉
7.35李海学长访宁
7.36九十偶感
7.37谈养生
7.38论独创
7.39校庆颂词
7.40参加两岸信息交流会有感
7.41台湾“中大”百年校庆颂
7.42中创基金二十周年感赋
7.43《承前启后共创未来(中创软件基金二十年)》一书之跋
7.44怀念与芙清、三立共主学科评议组
7.45德富、启祥、绪龙、光武、唐棠、孝珍六位老友八十华诞感赋赠南大计算机系
第八章馈赠亲朋
8.1赠维华
8.2赠学军
8.3赠湘科
8.4赠治昌
8.5赠怀民
8.6赠伯印
8.7赠咸宜
8.8赠守仁
8.9赠贾焰
8.10赠王戟
8.11赠建平
8.12赠新艳
8.13赠永强
8.14赠育熙
8.15赠汝占
8.16赠敏意
8.17赠培德
8.18赠巧明
8.19赠云飞
8.20赠卫中
8.21赠伯乐
8.22赠三元
8.23赠陈崚
8.24赠李斌
8.25赠顺林
8.26赠时光
8.27赠永照
8.28赠李廉
8.29赠绍汉
8.30赠继润
8.31赠家重
8.32赠玉超
8.33赠新海
8.34赠建平
8.35赠刘民
8.36赠李易
8.37赠邦栋
8.38赠刘晨
8.39赠吕建
8.40赠宣东
8.41赠港山
8.42赠桑璐
8.43赠李宁
8.44赠国粱
8.45赠士钧
8.46赠满武
8.47赠海燕
8.48赠裕忠
8.49赠建莹
8.50赠志坚
8.51赠雪梅
8.52赠建兵
8.53赠志中
8.54赠军舟
8.55赠汉武
8.56赠耿新
8.57赠肖凡
8.58赠殷磊
8.59赠李彤
8.60赠晋云
8.61赠和珍
8.62赠刘玲
8.63赠三立
8.64赠尔乾
8.65赠鼎兴
8.66赠李丹
8.67赠媛媛
8.68赠晓梅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国立东北中学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张学良将军在北平创办之一所中学。当时主要培养东北军之子弟,北平沦陷前夕,学校迁往河南信阳鸡公山,不久,又从鸡公山迁往湖南宝庆桃花坪,途经武汉,休整一月,登报招生。余于1938年8月考入该校,校长马廷英博士,留日18年,为一著名地质学家,当时东中,教师质量均登上乘,余被安排在初十班,全班学生30名,20名为女生,10名为男生。余之印象有三。第一,学校纪律严明,老师兢兢业业教,学生老老实实学。第二,关东子弟多豪迈,性格耿直豪爽。第三,对学生之健康极为重视,硬性规定,体育课不及格一律留级,而游泳是体育课中必不可少之内容,因此,余自14岁起即学会游泳,而且是在资江中学会的。学校每年9月18日,全校师生都要饮黄连水,以表不忘国仇家恨。东中在桃花坪上课甫两月,长沙大火起,宝庆危殆,奉部令再度迁校,目的地是四川自流井静宁寺。1938年12月1日,全校师生沿资江买舟南下,途经烟溪、溆浦、辰溪、芷江,直至湘西晃县,余在晃县幸与殷国豪同学乘便车赴渝,再乘盐船抵达泸县邓井关,乘汽车抵自流井,徒步直奔静宁寺,已是8月中旬。9月1日在新校址静宁寺再续弦歌,已经进入初二,因此初一仅仅读了两个月,此时马廷英校长已经辞职,由原教务主任陈老师继任校长,学校老师大都大学毕业,视教好学生为己之神圣任务,例如授余国文之郭浩然(又名高兰)老师,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为谢冰心女士之高足,是一位非常值得称赞的良师(详见鸣谢恩师一章),他是余之第三位恩师,奈何好景不长,初中三年级一年,校内国民党、三青团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竞于是年(1941年)8月两败俱伤,酿成悲剧,教部明令将东中解散。东中存世十载,为国家培养了不少英才。余意当时教部司其事者处理欠当,完全可以另觅他法解决,焉能解散了之。余在东中三年,深感东中是一所好学校。
ISBN9787305183485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家福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