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培根谈人生哲理 9787518039913,751803991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的智慧,它让我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情感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徐苑琳编著的《听培根谈人生哲理》,讨论话题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含了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语言简洁,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处处体现出培根思想的博大深刻以及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可使人们充分汲取精神养分。

作者简介

徐苑琳,女,成都行政学院副教授。曾在高校执教多年,担任多个刊物专栏编辑,已出版著作《童年的秘密》《圣埃克索佩里的心灵世界》《说服心理学》等,发表各类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关于人生
1.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2.真理在我们身边
3.发现真理的方法
4.追求真理要有献身精神
5.人为什么要说谎
6.正直是人的品格魅力
7.做一个正直的人需从多方面努力
8.生死两相安
9.无惧生死
10.人的天性
11.顺应天性是一种智慧
12.天性引领你到达成功彼岸
13.好习惯可以打开成功的大门
14.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15.许多时候,幸运只是一道门缝
16.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
17.自信地展现你的才华
18.建立自信的方法
19.不要让荣誉变成虚荣
20.爱惜美好的名誉
21.为了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学会节制
22.面对厄运,请微笑
23.任何厄运都会给坚持者让路
24.幸运并非没有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希望
25.即使残疾也能飞翔
26.同情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27.小疏忽会导致祸患降临
28.学问要经受住经验的锻炼
29.何为学问
30.学问的价值
31.学以致用是将“学问”转化为成功的能力
32.面对学问的态度
33.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章 关于社会
34.“习惯”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灭你
35.习惯的特性塑造了人本身
36.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
37.习惯养成的方法
38.改变毁掉人生的坏习惯
39.完美的习惯就是教育
40.以德报怨是最好的复仇方式
41.法律会给人们伸张正义
42.宽恕他人可化解一切仇恨
43.勇敢与懦弱并不像你所以为的那样简单
44.勇敢而大胆地前进,未来终会改变
45.“富养”孩子,方法比金钱更重要
46.“穷养”孩子具有深刻的内涵
47.勤勉与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法宝
48.敢于变通致大富
49.节俭不是致富的最好方法
50.机会是通往财富的桥梁
51.正确认识财富,不做“吝啬鬼”
52.利用职务之便致富不可取
53.挣钱和赚钱不是一回事
54.野心是致富的基础
第三章 关于大义
55.孤独是因为缺少真正的友谊
56.友谊的层次
57.结交真正的朋友
58.来自朋友的诤言干净纯粹
59.友情可帮你分担痛苦
60.获得友谊需付出真心
61.年轻的兔子不要背上沉重的龟壳
62.评价一个人,品德是第一位
6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4.好的仪容对我们大有裨益
65.不要让自己拉低了社会的文明底线
66.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67.过于注重小节是在浪费精力
68.注重小节和礼仪,努力提高修养和素质
69.心灵之美是永恒的
70.健康之道贵在养生
71.养生的方法——身体篇
72.养生的方法——心理篇
73.不要让健身成为老年人的专利
第四章 关于自身
74.真正的爱来自于自律
75.面对嫉妒,让心灵安详地微笑
76.什么样的人容易遭人嫉妒
77.遭人嫉妒并不是坏事
78.猜疑是害人害己的祸根
79.坦诚开启良善之门
80.聪明与狡猾的区别在于道德
81.狡猾是一种谋略
82.识破狡猾者的伪装
83.虚伪的成因
84.虚伪人的特征
85.摆脱虚伪影响的办法
86.利己也可利人
87.赞美他人的“得意小作”
88.过度说大话只会惹人反感
89.语言风格反映了你的处事态度
90.谨慎择言,小心言多必失
91.做一个会提问的人
92.敏捷是一种高效办事的能力
93.急于求成终归失败
94.身居高位,不进则退
95.身居高位,常自省修身
96.身居高位,需洁身自好
97.升职加薪,是接受还是拒绝
98.“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99.摆脱你的虚荣
参考文献

序言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是他思想的成熟,言论的深邃及富含哲理。可以说培根是伟大的,他的人格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也不限于一隅,他是法学家、是政客,也是科学家、哲学家、历史家,同时又作为一名散文家出版了《培根随笔》一书,对于这样一个繁复性格、成就众多的伟人来说,后人要对他下一个总评是很难的。
培根著作中最著名的当属《培根随笔》,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名著。在书中,培根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全部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因此深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通过《培根随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丰满而有血有肉的培根,在“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又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笔者深受培根思想熏陶,受其影响,将《培根随笔》中的名言警句与现代社会结合,意图为现代人再现培根哲学思想的真谛。不得不说,即使过了几百年,培根爵士的思想依然适用于当今社会,《培根随笔》中的许多篇目都能催人上进,为我们指点迷津。如在“论父母与子嗣”一文中,他在教导父母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女时,颇有见地地指出:“父母对子女在管教上要严,在钱财上宜松,这才是上策。”他还告诫人们:“人们(父母、教师或仆人无不如此)往往不够明智,怂恿子女在年幼时互相攀比,以至于成年时兄弟失和,家无宁日。”培根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家长宜及时为他们确定将来从事的职业并加以培训;不可过分迁就儿女,以为他们会为早年的爱好而奋斗终生,除非子女有强烈的爱好和超人的天赋。培根还说,“子女使父母的辛劳苦中带甜,也给他们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对生活的忧虑,却也减轻了父母对死亡的恐惧”,只用了两句话,就把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概述得极为透彻。难怪雪莱如此评价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叙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
本书精选了《培根随笔》中的经典段落和名言警句,结合现代社会的人文、知识、关系等,谈论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生活琐事,从人生真谛、社会发展、自身情感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培根思想。希望本书能成为你人生的指南,当你有什么不解时,就可以向它请教,我们不会简单地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而是帮助你展开对人生的思考,为你指引正确的方向,以摆脱困难的纠缠,希望本书能对你有所启发。
编著者
2016年1月

文摘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真理易于从谬误中产生,难于从混乱中产生”,在这个信条的驱动下,他不断地思考,最终在哲学、美学、心理学、政治、法学等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培根用他的精神给予后人的启示,就是:人的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原动力乃是由于怀疑。
正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怀疑能够让人们从愚昧无知转为睿智英明,人们只有对于自己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可视为真理,否则,就要不断拨开生活的迷雾,去怀疑、去思考,去挖掘人生中最真实、最圆满的真理。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一群来自上海的小学生和一群来自法国的小学生分别接受了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的测试。测试的题目是,有一艘船上装了86头牛和34只羊,请问这艘船的船长多大了?
面对这道测试题,80%的上海学生一丝不苟地解答,他们给出了答案:86-34=52,船长52岁了。只有10%的上海学生认为这道题目十分荒诞,根本无解。而法国小学生的答题情况则与上海学生大相径庭,90%以上的法国学生看到题目直接表示这道题目无法作答,有的学生还出声“抗议”老师的“戏弄”。
面对两国学生的巨大差异,心理学家感到十分诧异。调查以后,他才知道上海学生如此表现的原因。原来,这些认真算出“答案”的学生,都坚守着老师素日教育的“法则”:只要是老师出的题目,就一定有方法解开,就不会没有答案。老师出的题目都是对的,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面对老师出的题目,只有尽力去答,才有可能获得分数;反之,如果什么也不做,那么就一分也得不到。
针对这个实验,心理学家作出了总结。在总结时,他引用了三句名人的话:
(1)怀疑就是方法。——笛卡尔
(2)在学术上不盲从大师,他应当重事不重人,真理应当是他的首要目
标。——法拉第
(3)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惑开始的飞跃。——爱因斯坦
随后,心理学家用感受颇深的口吻说:“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这固然是很有必要的;但相较之下,我们更应该让孩子懂得尊重真理。没完没了的怀疑.是一种缺点;但敢于怀疑的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人们想要尽量不盲从,就必须从培养怀疑的勇气开始。真理和怀疑如影随形,当人们开始敢于怀疑时,才能看见真理。”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说过:“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这就在告诉我们,怀疑是通往真理的道路,有怀疑才能有探索,才能有感悟。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对怀疑的认识价值都予以肯定。近代文学家鲁迅认为“怀疑不是缺点”,马克思更把“环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箴言。
P2-3
ISBN9787518039913,7518039915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徐苑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