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选(有声伴读名家全译) 978751943032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泰戈尔诗选(有声伴读名家全译)》收入了全部的《吉檀伽利》《新月集》和《飞鸟集》,选译了《园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游思集》的部分内容。译者着重对每首诗的韵上做了调整,使读者不但在诗中能领略到作者细腻、深邃的思想内涵,耐人寻味的美丽遐想,也能在阅读时朗朗上口,如读中国古诗词一样的韵味十足。

作者简介

作者:(印度)泰戈尔 译者:张炽恒
泰戈尔(1861.5.7-1941.8.7),全名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还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创作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张炽恒,诗人,文学翻译家。经典译著主要包括《布莱克诗集》、《泰戈尔诗选》、《菲兹杰拉德小说选》、《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全集》等。童书译本现有《水孩子》等九种。翻译严谨准确,贴近原著风格,传达精妙之处,文字生动流畅。

目录

吉檀伽利
新月集
飞鸟集
采果集
园丁集
游思集
情人的礼物

序言

在一个忙碌和浮躁的时代,您打开这样一本书,看到这一页,我就应当向您表示敬意。读文学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读诗的人更少。而其实,无论我们在怎样生活着,音乐、诗歌、梦想和其他许多美好的事物,对于我们有一个尽可能美好的人生,都是必需的。
你是谁,一百年后读着我的诗歌的读者?
我无法从这春天的富丽里送你一朵花,从那边的云彩里送你一道金。
打开你的门,放眼四望吧。
从你鲜花盛开的花园里,采集一百年前消失的花朵的芬芳记忆。
在你的心之欢乐里,愿你感到那活的欢乐,它歌唱着一个春日之晨,穿越一百年传送着它快乐的声音。
这是泰戈尔《园丁集》的最后一首诗。诗人虽是一个谦卑的人,却也自信自己的作品会流传下去。确实,近一百年来,泰戈尔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而且可以说,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他是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一位外国诗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l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出身于孟加拉加尔各答市一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他在世时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一个省,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印度诗人。
诗人兄弟姐妹十五人,他排行第十四。一个大家庭。他出生时已家道中落,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童年受到了良好的人文和艺术熏陶,他的兄姊中有近一半成就非凡,他本人则13岁便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没有好好读过书,因为不能忍受学校的呆板沉闷,14岁就退学;几年后在伦敦大学也只读了几个月便不得不回国,从此以文学创作为业,开始他的艺术人生之旅。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国际大学,其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给各国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提供一个交流场所,为此诗人捐出了许多财产。在他的一生中,印度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加了非暴力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奔走呼吁,被英王室褫夺了勋爵头衔。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9月圣雄甘地开始绝食时,写信希望泰戈尔支持他,泰戈尔立刻回信并动身去监狱;甘地绝食行动胜利时,诗人在他的身边。
作为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虽然享有盛名,一生丰富多彩,却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幼年丧母,壮年丧妻,妻亡后又有一双儿女夭折。而他的另外几个子女也都相继离开他身边,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在社会活动中,他也经常遭受挫折,被人误解。他的中国之行,虽然受到中国各界众多名人的热烈欢迎,但当时真正理解他的人不多,并且遭到不少误解和抨击。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的诗作在自己的国家很少得到赞扬,多受批评和攻讦。
面对这种命运,泰戈尔满怀的是悲悯和爱,是对强权、金钱和暴力的轻蔑。一切化为美的旋律,从他心中流淌出来,洋溢在字里行间,使他成为一代“诗圣”。在他的约五十部诗集中,有八部由他本人从孟加拉文译成了英文,它们是:《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及歧路》(即《爱者之贻与歧路》)、《游思集》和《渡》,应该说,这是他最得意的八部作品。其中,《吉檀伽利》和《新月集》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新月集》则成了印度大、中、小学的必读教材。
诗人多才多艺,除诗歌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撰写了许多文学、哲学和政治方面的论著,而且作画谱曲不计其数。
泰戈尔的诗自成一派,特色极其鲜明。首先是诗中的景物:大地、树、花、绿草、河、海、山、渡口、船、牛、牛棚、阳台、摇篮、篱笆、屋檐、风、云、雨、雷电、太阳、群星、月亮、灯、火、黑夜、白昼、光、影、黎明、黄昏、梦、睡眠、仙境……都有一种独特的风情,也许是印度的风情,但又不全是印度的风情。应该说它们就是诗人的心境,广袤无边,包容着他的祖国同时又包容着世界。这也许就是诗人之伟大所在,诗人之魅力所在。
再者是诗中的人物:神、“我”、旅人、母亲、孩子、少女、妇人、牧人、船夫、商人、小贩、君王……以及所有的景物,因为这些景物常常是拟人化的。而出现得最多的是神、“我”、母亲和孩子。每一个诗人的诗中都有“我”,诗中不能无“我”,否则诗人便丧失了自我,不成其为诗人。而泰戈尔的“我”所倾诉的,主要是爱和悲悯。这些人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母亲”和“孩子”,这可能与泰戈尔丧妻失子、与他的祖国的命运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字眼诉说的是泰戈尔的善良,是他对于世界和人类的爱,是他的人性之美。他最令人敬仰的品德,在于常怀感恩之心,谦卑而无畏。他的这种品德是他的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
如前所述,泰戈尔一生中,他本人和他的祖国都遭遇着不幸,所以他的有些作品在美丽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有时诗人甚至以死亡为诗的主题。他把死亡写得那么恬淡、那么美:“我已经获准离去。向我道别吧,我的兄弟们!我向你们大家鞠个躬便启程。”“但群星仍将在黑夜里守望,晨曦会照样升起,时辰将依然像海浪一样起伏着,激荡起痛苦和欢乐。”原也不奇怪,泰戈尔写那些诗时,已经年过半百,在当时的印度已经算是一个人的晚年了。但诗人一直纯真犹如孩童。“伟人是一个天生的孩子;他死去时把他的伟大童年留给了世界。”(《飞鸟集》第125首),他写下这首小诗的时候,大概没有意识到把自己也说了进去。1941年诗人以八十高龄辞世后,他的一颗童心连同大量美丽的诗作永远地留给了这个世界。
泰戈尔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哲思融入诗中,这是读者喜爱他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哲学和诗歌是互相排斥的,我曾举过一个反例,那就是威廉·布莱克。在《布莱克诗集》译序中,我曾经说过,布莱克的作品中,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另一个反例就是泰戈尔了。他的作品也是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布莱克也是个纯真如孩童的诗人。两位伟大的诗人已经有了两个共同之处。他们的第三个共同之处就是诗歌的音乐性,泰戈尔曾经撰文赞赏布莱克诗歌的音乐性,他自己的诗歌中同样回荡着音乐的旋律。
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只译过两位诗人的诗选集:布莱克和泰戈尔。这是不是一个巧合?
印度是诗歌之国,正如印度人能歌善舞一样,印度人喜爱吟唱诗歌,且多有能作诗者。也许正因为如此,泰戈尔的诗有不少表达了对诗歌本身的爱和赞美。他在诗中常说把他的歌献给神,而我们知道,他把诗歌献给了人类,献给了我们——一百年后读着他的诗歌的读者。
泰戈尔一生同情和热爱中国,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之后,他的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并开始在中国拥有大量的读者和崇拜者。他的朋友、知音、译者、崇拜者还有反对者中,包括许多名家名人,如梁启超、蔡元培、林语堂、胡适、陈独秀、梅兰芳、徐悲鸿、刘半农、冰心、郭沫若、徐志摩、陈西滢、林徽因、王统照、郑振铎等。其中,徐志摩是他最相知最亲密的朋友,郑振铎(西谛)是他最忠实的译者。此后,读一读泰戈尔几乎成了中国文学爱好者的传统。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他,并且喜爱他。
陈独秀是泰戈尔在中国的第一个译者(1915年,《赞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后来成了泰戈尔最激烈的反对者。其他我们熟悉的早期译者中,包括赵景深、郑振铎、梁宗岱、徐志摩、李金发、伍蠡甫等。其中郑振铎先生的译作较具规模,且流传至今。后期的译者则有冰心、汤永宽、吴岩、石真、白开元等。
而在读者方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并且都喜爱泰戈尔的诗。因此,再来把泰戈尔的诗重译一遍,必须有勇气或者说斗胆,更必须格外多花些力气。对诗进行翻译原本就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没有翻译,那么不懂原文,或者懂原文但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读者,便无法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译诗也是对诗的破坏,所以必须格外小心;译泰戈尔这样的大诗人的作品就必须更加小心,更何况是重译。
2003年以来,拙译第三次增加内容出版。希望读者有兴趣和机会时,对照泰戈尔作品的其他译本,甚至对照原文,对我选译的这个集子提出批评。在译事上,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当然我知道,距离完美永远有很长的距离,但您的批评将帮助我从这距离中减去一小段。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向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在前两个版本的泰戈尔诗译序或译后记中,因我不够严谨慎重,查询的是过时的资料,造成了讹误:一、说泰戈尔的儿女“尽皆夭折”,实际上他仍有几个子女,只不过都不在他身边;二、说诗人有六部诗集自己译成英文出版,实际上是八部。
郑振铎先生所译的《新月集》和《飞鸟集》、冰心先生所译的《吉檀迦利》,都是我早年所熟读的,在此我向二位前辈致以敬意。
本诗选收入了全部的《吉檀伽利》《新月集》和《飞鸟集》,选译了《园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游思集》的部分内容。
张炽恒
2007年4月26日于上海

文摘

45
你没有听见他静静的脚步声么?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每时每刻,每一个时代,日日夜夜,他都在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我唱过许多的歌,虽然心态各异,但所有那些歌的音符都总是宣称:“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芬芳而明媚的四月天里,穿过森林里的小径,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昏暗阴雨的七月之夜里,坐着雷声轰鸣的云辇,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连绵的哀愁之中,是他的脚步踏在我心上,是他的双脚的黄金般的接触,使我的快乐生出光辉。
46
我不知道,从多么久远的时候起,你便一直走近来迎接我。你的太阳和群星决不能永远把你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
许多个清晨和黄昏,你的脚步声清晰可闻,你的使者秘密地来到我心中,召唤我。
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今日为何整个地激动起来,一种震颤的快乐感从我心间穿过。
把工作收起来的时间似乎已经到了,我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气息,在报告你甜蜜的莅临。
47
夜将尽了,没等到他。唯恐清晨他突然来到我门前,而我倦极了,已经睡着。朋友们啊,给他留着门——别拦着他。
如果他的脚步声没有来惊醒我,求你们别把我唤醒。我不希望鸟儿喧闹的合唱,风儿庆祝晨光的嚷嚷声,把我叫醒。让我安安静静地睡吧,即使我的主突然来到我门前。
啊,我的睡眠,宝贵的睡眠,只等着他的触摸才消散。啊,我合上的双眼,只在他笑脸的照耀下才开睫,那时他站在我面前,像睡眠之暗中浮现的梦。
让他作为最初的光明和形象,出现在我视野里。让我的灵魂觉醒后的第一次快乐的战栗,源自他的目光。让我的自我回归直接回归于他。
48
清晨的静寂之海,蓦然间荡漾起鸟儿的歌声;路边的花儿,全都喜笑颜开;云隙间散射出黄金万道,而我们行色匆匆,未曾留意。
我们不唱欢乐的歌儿,也不游玩;我们不去村里跟人家交换货物;我们一言不发,没有一丝笑容;我们在路上一刻也不逗留。时间飞逝,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
太阳升到了中天,鸽子在凉荫里咕咕地叫唤。枯叶在正午的热风中旋舞。牧童在菩提树荫里打盹和做梦,我在河边躺下来,在青草上舒展开四肢。
我的同伴们嘲笑我,他们昂着头,继续匆匆赶路;他们从不回顾或休息,他们消失在远处的蓝色雾霭之中。他们穿越过许多草地和山丘,经过许多遥远的陌生国度。一切荣耀属于你们,无休止的路途的英雄主人!嘲笑和责备刺激我,要我站起身来,但是我没有反应。我任凭自己深深地迷失在快意的耻辱之中——在一种朦胧的快乐的阴影里。
阳光镶嵌的绿荫之恬静,渐渐地笼罩在我心上。我忘了此行的目的,毫不抗拒地把自己的心智托付给阴影和歌曲的迷宫。
当我最终从微眠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见你站在我身旁,将我的睡眠沉浸在你的微笑之中。我曾经多么惧怕路途之遥远和疲惫,惧怕到达你面前的努力之艰辛!
49
你从宝座上下来,站在我的小屋门前。
我正在屋子一隅独自唱歌,却被你听见了。你下来站在我的小屋门前。
你的厅堂里有许多大师,所有的时辰都有人在歌唱。而我这初学者的简朴颂歌,却赢得了你的垂爱。于是一支忧伤的小曲,和世界的伟大音乐融合在一起;你还带了一枝花作为奖赏,下来驻足在我的小屋门前。
50
我去村里的小路上沿门乞讨,看见远处你金光闪烁的车辇,像一个绚烂的梦,我想知道这众王之王是谁!
我的希望高高升起,我觉得不幸的日子到头了,站在那儿等待主动的施舍,等待撒落在四周尘土中的财宝。
车辇停在了我站立的地方。你的目光落到我身上,微笑着下了车。我觉得一生中好运终于来了。这时你突然伸出右手,说道:“你有什么给我?”
开什么君主式的玩笑哦,居然摊开手向乞丐求乞!我迷糊了,站在那儿狐疑不决,然后从讨饭袋里慢慢取出一颗最小的谷粒,给了你。
但那是多大的惊喜哦,一天下来,我在地上倒空袋子时,在一堆粗劣之物中,发现了一颗最小的金豆。我痛哭了,后悔自己没有那份心胸,不曾对你倾囊相赠。
51
天黑了。白昼的工作已做完。我们以为最后一位投宿的客人已经来到,村里家家户户都关了门。只有几个人说,王会来的。我们笑了,说:“不,不可能的!”
好像有敲门的声音,我们说那只不过是风。我们熄了灯,躺下睡觉。只有几个人说:“是信使!”我们笑了,说:“不,肯定是风!”
夜的死寂里传来一个响声。我们困倦地以为是远处的雷鸣。地动墙摇,我们在睡梦中受了惊扰。只有几个人说是车轮的声音。我们昏昏欲睡地咕哝道:“不,肯定是云中滚雷!”
鼓声响起时天依然是黑的。声音传来:“快起来!别拖延!”我们用手按住心口,害怕得发抖。有几个人说:“瞧,王的旗子!”我们站起身来,喊叫着:“没时间拖延了!”
王来了,但是灯在哪里,花冠在哪里?给他坐的宝座在哪里?啊。丢人!啊,丢死人了!厅堂在哪里,陈设在哪里?有人说了:“哭叫有什么用!空着手去迎接他吧,把他让进你徒有四壁的房间!”
打开门,吹起海螺!深夜里,我们的黑暗沉闷之屋的王驾临了。天空中雷霆怒吼。黑暗在电闪中发抖。拿出你破烂的席片,铺在院子里吧。我们的恐惧之夜的王,挟带着暴风雨驾临了。
P22-25
ISBN978751943032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泰戈尔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