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桂冠诗丛(第二辑:相声专场) 9787533951177,753395117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中的诗多关于思想、爱、往事和孤独,这些皆是一个人独处时必须要思考的东西。也是现代人必须要面对是事情,所以读此书可以滋养人的心灵、 给人解惑。

著名诗人、出版人沈浩波这样评价阿吾:“阿吾是那种能将多年积淀的生命感受、个人意志、人文精神和深刻情感与其活跃的口语水乳交融的诗人,因此其写作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能量。”

由“中国zui美的书”获奖设计师周伟伟设计,并使用青年画家马君的原创画作做封面插图,配合烫金工艺及腰封的专色印刷,极具收藏阅读价值。

“中国桂冠诗丛”第二辑五本佳作之一,历时一年精挑细选,震撼上市

名人推荐

阿吾正在以一位“老诗人”的身份与更年轻的几代诗人抢夺中国当代诗歌的先锋高地。
——沈浩波

阿吾为诗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张远山

阿吾“不变形”式的修辞手法和海子的写作,是1980年代中期对“朦胧诗”最深刻的挑战。
——臧棣

阿吾不怯于描绘人类的冷漠,内心深处的绝望,记录着惊心动魄的瞬间。
——谭昶

作者简介

作者:阿吾
阿吾,本名戴钢,1965年1月生于重庆,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2年开始现代诗写作,1986年在《诗刊》发表处女作并出席第六届青春诗会。1987年首倡“不变形诗”,为口语诗之先驱。2000年后至今不断有佳作问世。

目录

目录
| 我最纯粹的时候 |
003对一个物体的描述
006瞧!这会儿
007三个一样的杯子
009下雨的时候她在哪里
010明天是她的生日
011相声专场
015树影
017下面
019听一种声音
021我把一本杂志盖在我的脸上
023我想就地坐下
024我需要置身于冷
026在自己一个人的房间
028反作用
030我最纯粹的时候
032我感到所有的东西都相互分离
034比赛痛苦
035苍凉期
040一个有幻觉的人
2
| 我的心慢慢下沉 |
045把自己接在一棵树上
047手的一天
049一生写一个情字
051看一滴水的形成和坠落
052一年三百六十五句
055在行走中思想
057这两天看见人我就感到孤独
059当我举起双手高过头顶
061我始终在百叶窗的某一面
063我每天重复的驾驶动作
065重新认识诗歌
067向黑暗扔一块石头
069灯下的自画像
071此路不通
072吻
073塑料袋
075长诗
077洗手
080辣椒奔跑在路上
082我在洗澡
084尊敬的母亲
3
085绝情十五行
086一只蟑螂悄悄地死在米袋里
087在沙丘上行走
088我不相信桌子没有快乐
090一天过快的生活,一天过慢的生活
093我的心慢慢下沉
095最近我常常听见远方的声音
097穿哪双鞋去迎接远方来的稀客
| 我属于何时何地何物 |
103走过中梁山隧道
105住在我家附近
106小跑的魅力
107我在等谁
109二十二年前的宾馆
110今天我突然关心学生时代的一把椅子
112我站在海边等那条大鱼出现
118雪最好下几天
121一九八三年我第一次看见大海
123许多药名都有诗意
125记住
4
127天亮以前
128我已是深圳的过客
129我属于何时何地何物
132躺在地板上仰望夜空
133神秘的梳子店
134投宿鱼洞新市街的酒店
135黄葛树
136手机充电实验
138一只雌性绿狒狒的动物园生活
139初到深圳
141电梯里
| 一个人的编年史 |
145一九六五年
146一九六七年
147一九六八年
149一九七四年
150一九七五年
151一九七六年
153一九七七年
154一九七九年
5
155一九八四年
156一九八八年
157一九九一年
159一九九二年
161一九九三年
162一九九六年
164一九九八年
165二〇〇二年
167二〇〇四年
169二〇〇五年
171二〇〇九年
173二〇一〇年
175二〇一三年
| 跋 |
179我与诗,诗与我 | 阿吾
188英雄与大师 | 沈浩波

序言

我与诗,诗与我
“我与诗,诗与我”这个题目就是专门为
“阿吾”预备的。
我习诗至今,已有整整三十五个年头,涂鸦
了无数的稿子,霸占过众多的内存,可有多少拿
得出手的作品?磨铁图书的诗歌编辑室编完此
集,我既汗颜又略感欣慰。汗颜什么?欣慰什
么?虽然一言难尽,我也想点到为止。我写过上
千首诗,自己手头保留下来的也有五百首以上,
现在回头去看——比较满意的也就寥寥几十首。
对比年少时的轻狂,我能不汗颜吗?!略感欣慰
的是,我年少时的一个个梦想至今大多都破灭或
放弃了,只有写诗还能坚持下来,而且势头仍然
不减当年。
2007 年 3 月,我在湖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了第一本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当年我
180
曾想,三五年后再出它一本。不料转眼十年,我
写是写了可以出几本集子的诗作,却一拖再拖不
敢成集,因为总想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呈现。
如今,诗终于被边缘化了,于政治、于生
意、于人生都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我,曾经呼唤
这样的局面,现在尊重这样的局面。既然读诗的
人越来越少,写诗的人还有必要一厢情愿地编一
堆诗集吗?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
只需要精华的时代。磨铁图书正好为我提供了这
样一个机会和平台,我在感恩之余有了一个感
想:也许以后我只需要出一本诗集,永远出一本
诗集,在自己从始至终写过的诗中精选出七十余
首来,结集在一起,五年、十年做一次修订,每
一次修订都是“以终为始”。
诗歌曾经是有价值的,现在还有价值吗?将
来还有价值吗?
今天人们有这样的疑问,而且不少人内心的
答案倾向于否定。这在历史上号称诗歌王国的中
国,说奇怪也不奇怪。中国已经步入商业社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谈论诗歌的价值,多数人会
把它跟生意或经济学扯上关系,少数人会把它跟
181
文化或哲学扯上关系。而哲学是否还有价值,其
实与诗歌是否有价值,今天同样深受怀疑。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的所
谓价值就是它能卖多少钱;从哲学的角度说,一
个事物或一个人的所谓价值就是它对人对社会有
什么用处。当然,这个用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
括精神的。今天的现实是,诗歌很难卖钱啦,而
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亏本买卖。诗歌对社会对人
的用处也很少啦,而且大多数人想不起来他们还
能从今天的诗歌中直接吸取到什么营养。
这样看来,人们怀疑诗歌还有多少价值颇有
道理。可是,另一个奇怪的现实是,诗歌和哲
学,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可是又迟迟死不了。
这又是何故呢?我的理解很简单,它们死不了,
永远死不了,是因为真有人需要它们,尽管需要
它们的人很小众,然而这些小众的人其实是社会
大众需要的。
具体地说,文化的不同分支有自己的生态
圈,这个生态圈也是分层的。如果仿照基础科
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的圈层关系,诗歌是基
础文学,哲学是基础人文科学和基础社会科学。
让我们来看看文学的圈层关系。诗歌是基础文
182
学,小说、散文、戏剧的某些部分是基础文学,
某些部分是应用文学,歌词、电影剧本、电视剧
剧本、话剧剧本、主持人串词、新闻稿、广告词
等形形色色的商业文字是商业文学。当然,这种
情况也是有的:个别商业文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文
学特性,个别基础文学一时成为畅销商品。
诗歌不死的根本原因,是文学精神、艺术精
神需要诗歌,应用文学、商业文学需要诗歌,音
乐需要诗歌,舞蹈需要诗歌,美术需要诗歌,电
影和电视需要诗歌。所有以文学艺术的某个分支
从事商业活动的人都可能需要诗歌,甚至广告也
需要诗歌。但是,所有这些人加在一起,今天仍
然是小众。
为小众工作的诗人们,其产品(诗作)按今
天的知识产权法律几乎无法保护,它们直接的交
换价值很小,但是可能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
益,只是创作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只有延迟的
荣誉。我是否可以得出结论,诗歌是有价值的,
而且像数学一样具有巨大的价值,只是它当期的
使用价值很难体现而已。
那么,诗歌的价值又来自哪里?在我看来,
它当然来自诗人,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者。这有疑
183
问吗?当然有。一种曾经影响甚广的说法是文学
来自生活,诗歌源于生活。诗歌等文学是人写
的,人的活动就是社会生活,文学跟生活密不可
分。但是,人人都在生活,人人都有生活,为什
么只有极少数人写出了影响文学历史的诗歌?这
个事实说明,一定是诗人的某些特质与生活的相
遇才是创作诗歌的源泉。生活人人都有,诗人的
某些特质只有诗人才有。诗歌的价值从诗人的某
些特质开始。
为了找到这些特质,我们需要考察诗人与作
品的结构关系。在我看来,优秀诗作具有两个方
面的特征:第一,它用语言记录了一段独特的精
神旅程;第二,它富于创造性的独特语言方式具
有音乐和精神的美感。
优秀诗作,无论内容还是承载内容的语言,
都需要独特的审美品质。优秀诗人,不管其个性
特征为何,外向也好、内向也好、既不内向也不
外向也好,他们一定具有特立独行的内心世界。
从历史的长河看,优秀诗人跟当时的社会大众具
有明显的反差。那些杰出的诗人,其内心世界甚
至跟同时代的诗人们也存在明显反差。正是诗人
独特的内心世界,造就了那些不朽的传世诗作。
184
那么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形成的
呢?或者说诗人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独特的内心世
界?我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孤独。诗歌的价值
从诗人的孤独开始。我很难描述诗人形成和维持
独特内心世界的充分条件,但我相信孤独是形成
诗人独特内心世界的必要条件。
在我看来,孤独并不是不跟人交往或者少跟
人交往,孤独也不是自视清高或者自比救世主,
孤独更不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仇视同类。孤独
是在茫茫人海中懂得坚守自己,孤独是以平等的
胸怀反省自身,孤独是感同身受以己代言。坚
守、反省、代言是孤独的关键词,融入、平等、
共情则是辅助语。
诗歌的价值来自哪里?归根结底是在问为什
么诗歌会有撼动人心灵的力量。因为诗人通过文
本向世人展示了对心灵和语言的新发现,这些发
现足以震撼每一位同类。诗歌之所以是基础文
学,首先是因为诗人率先制订着文学语言的使用
规则,其次是因为诗人最早捕捉到人类心灵情感
的动向。正是这两个维度,决定了一位诗人对诗
歌、对文学的价值贡献。
诗人通过孤独的品格坚守着自己独特的内心
185
世界,以此发现人类心灵深处新的精神轨迹,同
时得到独具个性的语言方式。精神、语言、孤
独、美,这些就是诗歌的核心价值。
犹如马丁 ? 海德格尔所言:“生存是在深渊
的孤独里。”
孤独并非诗人独有,任何一位没有完全丧失
自我的同类都会感受到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孤
独。孤独正是每个人发现自我的前提。
一位诗人偶有孤独并不难,难的是长期保持
孤独,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地一直孤独着。诗
人也活在现实世界,跟芸芸众生整天打滚儿。诗
人要避免被“平均化”,需要何等定力!需要何
等忍辱负重!
我相信,过去三十年来,绝大多数优秀的中
国诗人不但没有从诗歌写作中获得现实的利益,
而且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个别还献出了生
命。我愿意举起右手,向诗人的孤独、向人类的
孤独致敬!孤独永存!诗歌永存!
自从 1986 年 6 月在《诗刊》发表处女作,
我用的笔名就是“阿吾”。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
新中国文化思想的光辉岁月,对大学生们影响最
186
大的当数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一个浅显思想,
认为人与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物的意义和价值在
其产生之前就已经被决定,而人的意义和价值是
由人诞生之后自己去书写和决定的。对于一个有
梦想和追求的人来说,千万不要简单、被动地接
受过去和现在强加给人的任何价值和意义!就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给自己取的笔名是“我
的我”。
大写的“我”受到质疑,于是我在 2007 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的时候署名为“阿吾 / 戴大
魏”。可是,诗人朋友圈并不买“戴大魏”的
账,他们只记得《对一个物体的描述》《相声专
场》《三个一样的杯子》的作者叫“阿吾”。今
天,也很少有人把《我们一家都生在河边》《一
年三百六十五句》《最近我常常听见远方的声音》
跟“戴大魏”挂上钩。
我写绝大多数诗作,都有两个简单的习惯,
第一个习惯是我的题目一般都是诗的第一行,第
二个习惯是在诗的后面记下写作的时间、地点。
第一个习惯表明我的多数写作没有事先的主题和
构思,我的写作主要依靠灵感与顿悟。第二个习
惯是方便读者了解我的写作背景,也为自己保留
187
一些可以追溯的线索。
当我们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化的分工合作将
达到极致,诗人朋友们不要留恋过去大一统的时
光。人类文明之初,诗与歌一体,诗歌与历史一
体,诗歌与生活一体,诗歌与宗教一体,诗歌与
政治一体,诗歌与军事一体,诗歌与狩猎和务农
一体……不一而足。过去两百年来,尽管诗与人
类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关系,但是再也不承担这
些活动记录与传播的主体责任,甚至诗与歌都
明显地分离了。诗也在寻找诗的自我,回到诗
成为诗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心灵跟语言的首次
相遇”。正是这样的首次相遇,让我得到无尽的
快乐。
最后,感谢神赐给我写诗的才华和灵感!感
谢诗人沈浩波和他的磨铁诗歌编辑室!感谢鼓励
支持我写作的亲人及朋友!
阿吾
2017|07|12

文摘

我想就地坐下
我想就地坐下
现在我立在路旁
我突然变得沮丧
我感到我的所有能量
都快内耗竭尽
我只想就地坐下
坐在路旁的铁栅栏上
栅栏内的花自己在那里开放
我自己在这里坐着
除了花的概念
在我身体里面
并没有更多的花的东西
我总算还知道有花
我总算还知道有车辆
车辆正在我面前奔跑
我就地坐着
我深深地沮丧
我的所有能量
都快内耗竭尽
我想就地躺下
1988 | 05 | 北京
ISBN9787533951177,7533951174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阿吾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