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音符外的话:陆在易音乐文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陆在易,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素有“音乐诗人”之称。1943年生于浙江余姚弄口庵村(今属慈溪市),1955年经贺绿汀院长指点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初中,1967年毕业于该院作曲系本科。曾任上海乐团团长,《上海歌声》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等职。现为中国音协、上海音协顾问,上海市文联副主席。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历史上第壹个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2010年和2013年分别在南京、北京国家大剧院再度举办作品音乐会,更获广泛赞誉。他的音乐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且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代表作有: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蓝天·太阳与追求——为女声合唱队与乐队而作》、交响音画《睡莲》、管弦乐《夜林酣舞》、混声合唱与乐队《雨后彩虹》、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望乡词》《桥·家·盼》《祖国,慈祥的母亲》及电视连续剧《上海的早晨》音乐等。此外,陆在易还曾长期参与组织“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持或参加全国性各类重要音乐赛事,任评委或评委会主任,并获包括中国音乐高奖“金钟奖”、上海市文化艺术界高荣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30年功勋成就奖及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等在内的大量奖项。
目录
代序:写在“音符外的话”前面
艺术思考
1.关于音乐创作的“断想”选摘
2.创作绝不是急就章
3.关于上海职业管弦乐团逐渐萎缩的调查报告和由此引起的几点思考
4.合唱队+管弦乐队=“交响合唱”吗?——兼谈近年来人们在音乐体裁概念上的混乱
5.中国必须拥有数支高水准的职业合唱团
6.从正在成为合唱普及的大国迈向合唱强国
7.在中国合唱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书面发言
8.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
9.追求动听、追求个性、追求感人——谈我的艺术歌曲创作
10.呐喊与希望——写在“陆在易作品音乐会”之后
11.有关近年来我国合唱演唱艺术的五点看法——在’09南湖合唱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人物春秋
12.贺老——说真话的楷模
13.缅怀一代宗师丁善德先生
14.相差0.03分的故事
15.写在《朱践耳交响曲集》出版之前
16.这就是朱践耳先生
17.中国的音乐巨人——朱践耳
18.纪念桑桐先生
19.在《黄准创作歌曲集》《黄准声乐作品精选》首发式上的讲话
20.一位近似“传奇性”的人物——何占豪
21.闵惠芬精神不朽
22.一份难得而珍贵的合唱指挥教材——写在《合唱指挥12讲》之前
23.一位发展交响乐的功臣
直面音乐
24.半个世纪的灿烂——纪念“上海之春”创办50周年
25.在中国交响乐发展论坛上的致词
26.为“海上新梦”作品音乐会节目单所写“寄言”选
27.为“圣卡罗杯”获奖音乐会节目单所写前言
28.为《青少年民乐合奏曲集》系列乐谱所写序言
29.二十年开拓,二十年耕耘——贺上海音协钢琴考级20周年
30.我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难忘情结
31.庆贺和疑虑
32.在聆听“八秒”全国巡演无伴奏合唱音乐会后的现场讲话
33.来自夏威夷的心灵歌唱——写在《王千一合唱作品选》之前
34.难忘母校上音附中——写在迎接上音附中校庆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艺术访谈
35.陆在易谈“上海之春”和“布拉格之春”——访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
36.承前启后办好“上海之春”——访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
37.感怀与期待(节选)——为2007年“上海之春”访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
38.要重视上海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2007年“上海之春”音乐节访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
附录
39.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
40.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评《陆在易合唱曲集》(总谱)的艺术成就
41.日久弥新:陆在易作品给我们的启示——评《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陆在易作品音乐会》
42.满溢的大爱情怀——《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陆在易作品音乐会》听后
43.杜宇啼血歌土地——评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
44.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探析——兼评陆在易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
45.绵绵乡土情殷殷赤子心——析艺术歌曲《桥》《家》《盼》
46.合唱音乐创作的难得之作——评陆在易的《中国,我可爱的母亲》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二、有两个概念;一是“群众歌咏”,二是“合唱艺术”,这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但又有着很大区别的概念。也就是说,“群众歌咏”与“合唱艺术”之间绝不是等号的关系。我以为,在咱们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群众歌咏”仍值得继续大力开展。但是,合唱艺术是一门“大艺术”,浩瀚如大海。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早在我1955年刚进上海音乐学院初中学习时,就曾聆听过来访的匈牙利柯达依合唱团的演唱,那种人声的特殊魅力,感染力,那种极其宽广、浑厚、深远的音响,给予我的震撼至今还留在脑海!不管怎么说,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我指的是业界外)对“合唱艺术”开始或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我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极为可贵的历史转折。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各种合唱活动、展演、比赛蔚然成风,参加人数之众,谁能统计?因此,我已在多个场合说过: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合唱普及的大国。
三、与蓬勃发展着的群众性业余合唱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专业的职业合唱团仍然普遍不甚景气,不仅数量逐年减少(连中国第一支职业合唱团即上海乐团合唱团也解散了,须知这是一支包括日本著名作曲家团伊玖磨先生也称赞和羡慕不已的合唱团啊),演唱水准也始终在“不应该那样的”层次徘徊。更明显的是,与业余合唱团相比,一个是士气高昂、上扬,一个是……我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来进行比较了。反正,这是多么的令人遗憾!
《音符外的话:陆在易音乐文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陆在易,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素有“音乐诗人”之称。1943年生于浙江余姚弄口庵村(今属慈溪市),1955年经贺绿汀院长指点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初中,1967年毕业于该院作曲系本科。曾任上海乐团团长,《上海歌声》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等职。现为中国音协、上海音协顾问,上海市文联副主席。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历史上第壹个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2010年和2013年分别在南京、北京国家大剧院再度举办作品音乐会,更获广泛赞誉。他的音乐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且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代表作有: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蓝天·太阳与追求——为女声合唱队与乐队而作》、交响音画《睡莲》、管弦乐《夜林酣舞》、混声合唱与乐队《雨后彩虹》、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望乡词》《桥·家·盼》《祖国,慈祥的母亲》及电视连续剧《上海的早晨》音乐等。此外,陆在易还曾长期参与组织“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持或参加全国性各类重要音乐赛事,任评委或评委会主任,并获包括中国音乐高奖“金钟奖”、上海市文化艺术界高荣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30年功勋成就奖及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等在内的大量奖项。
目录
代序:写在“音符外的话”前面
艺术思考
1.关于音乐创作的“断想”选摘
2.创作绝不是急就章
3.关于上海职业管弦乐团逐渐萎缩的调查报告和由此引起的几点思考
4.合唱队+管弦乐队=“交响合唱”吗?——兼谈近年来人们在音乐体裁概念上的混乱
5.中国必须拥有数支高水准的职业合唱团
6.从正在成为合唱普及的大国迈向合唱强国
7.在中国合唱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书面发言
8.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
9.追求动听、追求个性、追求感人——谈我的艺术歌曲创作
10.呐喊与希望——写在“陆在易作品音乐会”之后
11.有关近年来我国合唱演唱艺术的五点看法——在’09南湖合唱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人物春秋
12.贺老——说真话的楷模
13.缅怀一代宗师丁善德先生
14.相差0.03分的故事
15.写在《朱践耳交响曲集》出版之前
16.这就是朱践耳先生
17.中国的音乐巨人——朱践耳
18.纪念桑桐先生
19.在《黄准创作歌曲集》《黄准声乐作品精选》首发式上的讲话
20.一位近似“传奇性”的人物——何占豪
21.闵惠芬精神不朽
22.一份难得而珍贵的合唱指挥教材——写在《合唱指挥12讲》之前
23.一位发展交响乐的功臣
直面音乐
24.半个世纪的灿烂——纪念“上海之春”创办50周年
25.在中国交响乐发展论坛上的致词
26.为“海上新梦”作品音乐会节目单所写“寄言”选
27.为“圣卡罗杯”获奖音乐会节目单所写前言
28.为《青少年民乐合奏曲集》系列乐谱所写序言
29.二十年开拓,二十年耕耘——贺上海音协钢琴考级20周年
30.我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难忘情结
31.庆贺和疑虑
32.在聆听“八秒”全国巡演无伴奏合唱音乐会后的现场讲话
33.来自夏威夷的心灵歌唱——写在《王千一合唱作品选》之前
34.难忘母校上音附中——写在迎接上音附中校庆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艺术访谈
35.陆在易谈“上海之春”和“布拉格之春”——访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
36.承前启后办好“上海之春”——访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
37.感怀与期待(节选)——为2007年“上海之春”访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
38.要重视上海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2007年“上海之春”音乐节访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
附录
39.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
40.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评《陆在易合唱曲集》(总谱)的艺术成就
41.日久弥新:陆在易作品给我们的启示——评《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陆在易作品音乐会》
42.满溢的大爱情怀——《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陆在易作品音乐会》听后
43.杜宇啼血歌土地——评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
44.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探析——兼评陆在易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
45.绵绵乡土情殷殷赤子心——析艺术歌曲《桥》《家》《盼》
46.合唱音乐创作的难得之作——评陆在易的《中国,我可爱的母亲》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二、有两个概念;一是“群众歌咏”,二是“合唱艺术”,这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但又有着很大区别的概念。也就是说,“群众歌咏”与“合唱艺术”之间绝不是等号的关系。我以为,在咱们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群众歌咏”仍值得继续大力开展。但是,合唱艺术是一门“大艺术”,浩瀚如大海。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早在我1955年刚进上海音乐学院初中学习时,就曾聆听过来访的匈牙利柯达依合唱团的演唱,那种人声的特殊魅力,感染力,那种极其宽广、浑厚、深远的音响,给予我的震撼至今还留在脑海!不管怎么说,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我指的是业界外)对“合唱艺术”开始或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我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极为可贵的历史转折。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各种合唱活动、展演、比赛蔚然成风,参加人数之众,谁能统计?因此,我已在多个场合说过: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合唱普及的大国。
三、与蓬勃发展着的群众性业余合唱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专业的职业合唱团仍然普遍不甚景气,不仅数量逐年减少(连中国第一支职业合唱团即上海乐团合唱团也解散了,须知这是一支包括日本著名作曲家团伊玖磨先生也称赞和羡慕不已的合唱团啊),演唱水准也始终在“不应该那样的”层次徘徊。更明显的是,与业余合唱团相比,一个是士气高昂、上扬,一个是……我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来进行比较了。反正,这是多么的令人遗憾!
ISBN | 9787552314953,7552314958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作者 | 陆在易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