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自由 978730016948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理性与自由》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印度)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译者:李风华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留印度国籍。1953年森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和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的话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目录

第一部分一般性导论
第1章引言:理性与自由
1.主题与概念
2.可逆关系
3.自由的位置
4.自由:机会和过程
5.偏好与自由
6.福利、成就和自由
7.理性与选择的内在一致性
8.自利最大化
9.理性选择理论
10.自我的四个特征
11.最大化及其超越
12.什么是理性的用途?
13.结束语
第2章社会选择的可能性
1.社会选择理论
2.社会选择理论的起源与建构悲观主义
(constructive pessimism)
3.福利经济学的讣告
4.形式方法与非形式的推理的互补
5.逼近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6.多数决策与凝聚性
7.信息扩展和福利经济学
8.人际比较的信息基础
9.贫困与饥荒
10.比较剥夺与性别不平等
11.自由悖论
12.结束语
第二部分理性:形式与实质
第3章选择的内在一致性
1.动机
2.选择、对应性和一致性
3.选择的内在一致性的困难是什么?
4.社会选择与个人偏好
5.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性
6.阿罗不可能定理中的一致性公理
7.不含内在一致性或社会理性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8.结束语
第4章最大化与选择行动
1.选择行动
2.直接利益与工具性解释
3.责任、选择者依赖性与菜单依赖性
4.信托责任、规范与策略性高尚行为
5.最大化和最优化
6.偏好与自我约束
7.结束语
附录
第5章目标、承诺与认同
1.引言
2.目标、知识和囚徒困境
3.认同:福利、目标和选择
4.目标优先性和合理选择
5.结束语
第6章理性与不确定性
1.一致性与利益
2.推理与对应
3.不确定性和推理
4.独立性与理性
5.结束语
第7章非二元选择与偏好
1.引言
2.选择函数与二元性
3.坎加尔的独创之处
4.为什么背景相关?
5.结束语
第三部分理性与社会选择
第8章理性与社会选择
1.问题及困难
2.社会福利判断和阿罗不可能定理
3.社会偏好、社会选择和不可能性
4.关于合乎逻辑的礼会福利判断
5.关于社会决策机制
6.程序与结果
7.自由、权利与偏好
8.价值观与个人选择
9.结束语
第9章作为社会选择基础的个人偏好
1.引言
2.对社会选择的偏好基础的各种批评观点
3.公理和公式的偏好基础
4.解释多义性和环境规定
5.偏好在估价个人利益中的限度
6.偏好形成、对话和交换
7.程序、权利和博弈形式
8.结束语
第10章社会选择与正义
1.引言
2.不可能定理:内容、语境和意义
3.出路与进路
4.动机和成就
第11章规范选择中的信息与不变性
1.引言
2.信息约束和不变性
3.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4.社会选择中的不变性条件
5.状态、效用和基于信息的理性
6.普遍性与客观性
7.结束语
第四部分自由与社会选择
第12章自由与社会选择
1.社会偏好
2.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性
3.事例
4.限制、扩展和重构
5.自由、控制和社会选择
6.控制与间接自由
7.偏好、选择和私人领域
8.与囚徒困境的列比
9.通过共谋求解
10.结束语
第13章最低限度的自由
1.引言
2.自由与社会选择:几个一般性问题
3.社会选择表述的多义性
4.缔约是不可能性结论的解吗?
5.“直觉观念”与最低限度的自由
6.古巴德的扩展以及对此的批评
7.博弈形式、侵犯性行动与自由
8.结束语
第14章权利:表述与结论
1.引言
2.权利表述、诺齐克的建议与博弈形式
3.博弈形式、结论与权利类型
4.博弈形式与自由悖论
5.一个错误的解释
6.决策原则
……
第五部分观点与政策
第六部分自由与社会选择:阿罗讲座

文摘

版权页:

与其他的理性概括(前面已经讨论过,选择的内在一致性和自利最大化)中所出现的问题相比较,这种将一般最大化的方法置于此处所使用的理性概念(要求系统的推理和经过审查的选择)的做法相对不那么困难。最大化方法是相当宽容的,它并不排斥某些理智做法(如利他主义或社会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它的要求并非空洞无物(因为它确实要求系统推理和审查后的选择)。
即便如此,最大化方法作为理性和理性选择(广义上,并不是指RCT)的概括也仍然存在局限性。至少有必要作出某些重要的修正。第一,在标准的选择理论文献中,最大化的规范通常定义得极其狭窄,往往(隐含地)要求选择排序的完备性从而有利于选择,并要求偏好基于顶点结果,而未考虑到过程(因此也未考虑到综合结果)。无论如何,这些限制对于最大化的数学属性来说既非必需,也非有碍于从个人的目标中推导出其结论。第4章“最大化与选择行动”将说明这一点。但我们有必要掌握的是,那些往往被视为最大化的必要特征(如“显示偏好”的“弱”或“强”公理)实则并非最大化行为所必须有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害于最大化行为(参见第4章的证明)。最大化行为公理的选择必须与实质性目标相匹配,而不能仅仅服从干所谓的一致性的机械公式。这些问题都是公理推导中的关键之处,我将在第6章“理性与不确定性”和第7章“非二元选择与偏好”中对它们加以进一步讨论和阐释。
ISBN978730016948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