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孝桐,1937年生,浙江宁波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机械专业,曾任教山西冶金专学校,主讲“冶金机械设备修理和安装”课程。在上海宝钢工作期间,是第壹任设备检修科长,被派往国外学习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长流程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学以致用长年持续推进“点检定修制”,保障产品作业顺利运行。退休后,面向全国各知名企业,讲解当今设备管理问题和传授宝钢经验,提出当务之急是企业管理的重心要下移、要解放领导、要建立适合国情的“设备管家体系”,以使企业的设备能够切实提供服务于产品的基础保障。
设备管家制,由设备管理专家张孝桐于2016年4月6日登记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16-A-00259038。
目录
丛书序言
前言
第一章确立企业设备管家体系
第一节企业的分类方法
一、对企业类型的判断
二、企业分类
三、不同类型企业的设备管理
第二节设备分类与设备管理方法
一、设备分类
二、不同类型设备的管理
三、设备管理如何明确定位
四、设备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五、设备管理的典型模式
六、适合我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创新——设备管家制
第三节设备管家体系符合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一、设备管家体系的架构与工作流程
二、设备管理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内容
三、设备管家体系应用案例分析
第二章设备管家体系的八项原则
第一节设备管家管理设备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二节设备管家管理设备的四项工作原则
第三章设备管家体系的基础架构
第一节设备管家的组成、分工和管理
一、企业领导对设备管理的领导责任
二、“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家的组成与功能
三、设备管家的工作流程与步骤
四、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装备保障)分工
五、设备管家的管理目标及绩效指标
第二节“零”故障的设备管家体系
一、设定设备精益“零”故障管理目标
二、设备有(失)效标准应用
三、设备劣化管理规律
四、电气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预防
五、预防设备劣化及其对策
第三节设备管家的相关管理工作
一、设备的倾向管理
二、设备环境管理标准的应用
三、资产运行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节“点检”的后续工作——维修工程
一、设备状态受控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程序
二、设备的维修
三、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
四、案例分析
第四章新型企业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第一节设备管理部门概述
一、设备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二、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变化
三、企业设备维修部门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企业设备管家与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
一、集中型关系
二、分散型关系
三、折中型关系
第三节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一、设备管理组织的发展
二、现场管理中的委托方
三、以企业产品为中心的管理
四、现场管理中的受理方
第五章设备编码与状态控制点的汇编
第一节设备编码
一、设备编码的内容
二、建立设备编码的原则
三、BOM的应用与转换
四、设备编码和设备故障编码
五、设备编码方案
六、设备备件编码方案
七、设备故障代码编码方案
第二节设备状态控制点的汇编
一、建立设备状态控制点的基本要求
二、设备管家管理的范围和分类
第六章设备分级与设备树系统
第一节设备分级
第二节设备树系统
一、设备树系统的分布
二、设备树系统的建立
三、企业设备树层级结构的组成
第七章建立企业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及设备管理信息化
第一节建立作业设备的基本数据
一、设备管家对基本数据建立的要求
二、作业设备的基本数据
第二节设备基础数据的构成
第三节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一、建立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原则
二、建立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方法
三、建立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步骤
四、案例分析
第四节设备管理信息化
一、“MRO”的基础及实施
二、信息化是设备管理的必由之路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
四、信息共享与设备信息的收集
序言
丛书序言:
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各类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在进一步提高,不再满足对现有的中低端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对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逐渐旺盛。中低端产品的过剩与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是当今社会主要的矛盾。一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实践证明,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其中,作为企业产品制作“母机”的设备,是决定企业技术和管理进步的关键所在,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是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最便捷、最快速、最低投入和最有效的捷径。企业通常选择提高设备管理和技术水平,来有力推进产品的产量、品质、成本、效率、交货期、服务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有些企业目前的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在设备管理理论方面,仍沿袭传统的、习惯的计划维修思维;设备管理方法模仿国外或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不能改变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也已经不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研究探讨建立一套满足我国企业普遍需要的设备管理方式或方法,是设备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和当务之急。创建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思想、方法和管理体系,是设备管理工作者所要实现的伟大中国梦的内容。
当前,为了满足企业产品作业的需要,设备不断向具有“高、精、尖、大、专”等特点的方向发展,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伴随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等作业控制方式的发展,企业产品作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空前高涨,促进了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设备管理方式的进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设备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地位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产品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即改变了以劳动力为主的制造管理,过渡到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管理体制。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被逐渐认可。现代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要求: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三位一体”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具有日常维护、预知状态、超前管理的保障功能和组织专业维修队伍以完成设备维修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②企业负责人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将设备管理重心下移并重视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③主要产品作业线设备能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设备停产时间可控及管理经济技术指标先进,设备状态长期保持良好,能动态地掌握设备状态,并有可靠的设备维修措施,确保企业产品制造作业安全运行。
根据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设备管理的决策者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乎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方面;同时,又将企业的设备管理重心下移至基层的“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让基层的设备管家承担对企业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和维修管理等工作。设备管理的重大决策权仍然在企业的决策层手中,管放分离,对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今在我国企业组建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即“三位一体”设备管家,在新时代的引领下,企业设备管家组织的必要性和历史赋予设备管理新的特点
张孝桐,1937年生,浙江宁波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机械专业,曾任教山西冶金专学校,主讲“冶金机械设备修理和安装”课程。在上海宝钢工作期间,是第壹任设备检修科长,被派往国外学习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长流程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学以致用长年持续推进“点检定修制”,保障产品作业顺利运行。退休后,面向全国各知名企业,讲解当今设备管理问题和传授宝钢经验,提出当务之急是企业管理的重心要下移、要解放领导、要建立适合国情的“设备管家体系”,以使企业的设备能够切实提供服务于产品的基础保障。
设备管家制,由设备管理专家张孝桐于2016年4月6日登记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16-A-00259038。
目录
丛书序言
前言
第一章确立企业设备管家体系
第一节企业的分类方法
一、对企业类型的判断
二、企业分类
三、不同类型企业的设备管理
第二节设备分类与设备管理方法
一、设备分类
二、不同类型设备的管理
三、设备管理如何明确定位
四、设备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五、设备管理的典型模式
六、适合我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创新——设备管家制
第三节设备管家体系符合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一、设备管家体系的架构与工作流程
二、设备管理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内容
三、设备管家体系应用案例分析
第二章设备管家体系的八项原则
第一节设备管家管理设备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二节设备管家管理设备的四项工作原则
第三章设备管家体系的基础架构
第一节设备管家的组成、分工和管理
一、企业领导对设备管理的领导责任
二、“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家的组成与功能
三、设备管家的工作流程与步骤
四、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装备保障)分工
五、设备管家的管理目标及绩效指标
第二节“零”故障的设备管家体系
一、设定设备精益“零”故障管理目标
二、设备有(失)效标准应用
三、设备劣化管理规律
四、电气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预防
五、预防设备劣化及其对策
第三节设备管家的相关管理工作
一、设备的倾向管理
二、设备环境管理标准的应用
三、资产运行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节“点检”的后续工作——维修工程
一、设备状态受控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程序
二、设备的维修
三、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
四、案例分析
第四章新型企业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第一节设备管理部门概述
一、设备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二、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变化
三、企业设备维修部门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企业设备管家与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
一、集中型关系
二、分散型关系
三、折中型关系
第三节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一、设备管理组织的发展
二、现场管理中的委托方
三、以企业产品为中心的管理
四、现场管理中的受理方
第五章设备编码与状态控制点的汇编
第一节设备编码
一、设备编码的内容
二、建立设备编码的原则
三、BOM的应用与转换
四、设备编码和设备故障编码
五、设备编码方案
六、设备备件编码方案
七、设备故障代码编码方案
第二节设备状态控制点的汇编
一、建立设备状态控制点的基本要求
二、设备管家管理的范围和分类
第六章设备分级与设备树系统
第一节设备分级
第二节设备树系统
一、设备树系统的分布
二、设备树系统的建立
三、企业设备树层级结构的组成
第七章建立企业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及设备管理信息化
第一节建立作业设备的基本数据
一、设备管家对基本数据建立的要求
二、作业设备的基本数据
第二节设备基础数据的构成
第三节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一、建立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原则
二、建立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方法
三、建立作业设备基础数据库的步骤
四、案例分析
第四节设备管理信息化
一、“MRO”的基础及实施
二、信息化是设备管理的必由之路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
四、信息共享与设备信息的收集
序言
丛书序言:
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各类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在进一步提高,不再满足对现有的中低端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对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逐渐旺盛。中低端产品的过剩与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是当今社会主要的矛盾。一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实践证明,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其中,作为企业产品制作“母机”的设备,是决定企业技术和管理进步的关键所在,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是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最便捷、最快速、最低投入和最有效的捷径。企业通常选择提高设备管理和技术水平,来有力推进产品的产量、品质、成本、效率、交货期、服务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有些企业目前的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在设备管理理论方面,仍沿袭传统的、习惯的计划维修思维;设备管理方法模仿国外或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不能改变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也已经不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研究探讨建立一套满足我国企业普遍需要的设备管理方式或方法,是设备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和当务之急。创建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思想、方法和管理体系,是设备管理工作者所要实现的伟大中国梦的内容。
当前,为了满足企业产品作业的需要,设备不断向具有“高、精、尖、大、专”等特点的方向发展,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伴随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等作业控制方式的发展,企业产品作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空前高涨,促进了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设备管理方式的进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设备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地位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产品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即改变了以劳动力为主的制造管理,过渡到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管理体制。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被逐渐认可。现代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要求: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三位一体”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具有日常维护、预知状态、超前管理的保障功能和组织专业维修队伍以完成设备维修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②企业负责人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将设备管理重心下移并重视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③主要产品作业线设备能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设备停产时间可控及管理经济技术指标先进,设备状态长期保持良好,能动态地掌握设备状态,并有可靠的设备维修措施,确保企业产品制造作业安全运行。
根据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设备管理的决策者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乎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方面;同时,又将企业的设备管理重心下移至基层的“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让基层的设备管家承担对企业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和维修管理等工作。设备管理的重大决策权仍然在企业的决策层手中,管放分离,对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今在我国企业组建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即“三位一体”设备管家,在新时代的引领下,企业设备管家组织的必要性和历史赋予设备管理新的特点
ISBN | 9787111606154,7111606159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张孝桐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