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 9787214226099,721422609X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1.本书助你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更好地与家人、朋友、同事沟通相处。亲密的人总是以爱的名义操纵着我们,它只会让我们的关系扭曲、崩坏,在勒索与被勒索的关系中没有赢家,本书教你及时止损,重塑亲密关系。
2.国内资深心理咨询师,理论专业,案例丰富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作者立足于中国式情感关系,总结情感勒索的6个常见套路,并提供了10余种应对解决方案,语言精辟,见解独到……!
3.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大量情绪代入感的插图,图文呼应,相辅相承,重点词句以色彩突出显示。

作者简介

以撒,中科院心理学硕士、心理治疗师,累计咨询超过2000小时,咨客流失率几乎为零。作者在与咨客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如今很多人的心理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而这种亚健康的状态基本都缘于亲人、爱人、友人间无形的控制与折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情感勒索。作者立足于中国式情感关系,真实地记录了他和很多受害者的讨论,总结出情感勒索的6个常见套路,并提供了10种应对解决方案,助你治愈情感创伤、修复亲密关系、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目录

第1章 情感勒索: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残疾
自卑与自负并存
怕动心:“心动的下一步,往往是心痛。”
怕被爱:“对我好的,我害怕”
情感无能:情冷、情重,同一种病
保持情感距离,维持情感饥饿
爱=虐:没有忍住的痛苦就不是真爱
懦弱:放弃尊严的生活
焦虑:骂不出来的愤怒
抑郁:哭不出来的怨气
躁动:成功了也无法开心

第2章 勒索是爱与被爱,还是害与被害
控制vs憋屈
能量的转移:一方强壮伴着一方瘦弱
善意的施虐:畸形的“爱”
俯视的定位:“朕”
精神的虐待:沟通情绪化
委屈的服从:折磨感挥之不去
语言背后的真相:情绪不说谎

第3章 为什么相爱的人要互相伤害
丧失感
被需要感
有害的快感
爱怨相生
巨婴
自我中心
痛点
受虐的诱惑
不能直面的真相
忍让的帮凶

第4章 灵魂有瘀青,“爱”才会让人疼痛
埋进肉里的金项圈
无辜的“祭品”
陌生的亲人和陌生的自己
神化父母与矮化自我
本能的愚忠
实现父母的诅咒
自我勒索
从被勒索到勒索
渴望拥抱的刺猬
错位替代,二次伤害
命运模板,自动复演

第5章 那些咄咄逼人的勒索套路
封魔:见谁灭谁
封神:“这是抬举你,你要识抬举。”
封你为神:“你是‘救世主’,所以要牺牲!”
取悦的诱惑:“你是很厉害的!”
封你为龙:“我们家穷,全靠你了!”
自封为神:“这都是为了你好!”
残他:“不管谁有问题,那都怪你!”
自残:“朕会有问题,都是你害的!”
割裂:“你将失去朕!”
沉默:单向的心有灵犀
综合:套路运用得心应手

第6章 养成茁壮而有趣的灵魂,让爱呼吸
破局:窒息关系逃脱
改变游戏的节奏
表达自己的立场
顺水推舟
切割:把自己摘出来
观自在:自知即疗愈
自我暗示:灵魂的拉枝技术
分享:让伤口晒晒阳光
安全岛
融入新的圈子,交到治愈的人
剧透:和未来保持联系,和当下保持距离
改良自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半生
改造勒索者
养育你的父母和恋人
余生很长,何必慌张
附 一个小测试

序言

有一种勒索,要的不是钱,而是你的情感
这次,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有个“精神病”住在你家里!他是我们最尊敬和最亲近的人,却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伤害我们。他是我们心中信赖的“重要他人”,是我们希望的保护者和希望保护的人,但他们总是威胁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
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双方都不知道这件事,知道了会更糟!意识到亲人在施害,真的让我们好为难。我们信赖他们,他们伤害我们,我们感到好痛。于是,我们吃了一片“止疼药”,麻痹一下自己的神经,告诉自己:“他们是对的,错在自己。”

他威胁我要去跳河……我吓坏了,不知道为什么平时那个温文尔雅的男人突然变成了一个恶魔……跟他在一起,真的好累。天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怕一有风吹草动,他就发作。最近他丢了工作,情绪更不稳定了。
分手的事搅乱了他的整个计划。这是我一手造成的,我好自私。我不能没良心,我要等他,等他好些了再离开他。
——小莎

我嘶喊着:“妈我真的好爱你,妈我真的好爱你,以后我一定好好听话……”她像从前一样,什么都没听见,绷着脸……门关上了。
为什么我这么不值得人爱?也许我生下来就是脏的吧。我恨,我好恨我自己。
——小彤

我只是希望他(父亲)能关心我,可他一直到现在仍然疏远我,瞧不起我。我一辈子都在努力,要让他看得起我、关心我、喜欢我,但他就像一堵墙,把我囚禁在北冰洋的一块浮冰上……
他总是为了否定而否定我,为了贬低而贬低我,为了瞧不起我而扭曲事实、罗织罪名……
——诺斯

我恨我爸。
他有数学家的骄傲。他要我报考数学系。我喜欢舞蹈,报了艺校。他几乎气疯了:“你这么做对得起我吗?”他对我很好,那是他第一次向我发那么大火,差点儿犯了心脏病。我很害怕,特别内疚。
他直接去找班主任,给我改了专业。我想哭,又不敢。
我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地满足爸爸的要求呢?我太不孝了。我没法克服这种感觉,我一直没有办法原谅我自己。
我太任性了。
——戴安娜

结婚以后,老公让我做全职太太。可我有自己的事业,他挣的钱其实还没有我多。可每次一提这个问题他就发火。我能理解他,所以就辞职在家,但实在无聊,都快憋出病来了,就背着他找了一份兼职。
他知道后脸色都变了:“反正你从来就不在乎这个家!”弄得我心里很乱,只能又辞职了。但我真的不适合做家庭主妇,我感觉这样下去自己会疯的。
我不知道是自己想错了,还是他的要求太过分了。
——艳红

我这辈子好像干点啥都干不成。
前两年,单位有个去外地挂职的机会,待两年,回来就能提干,结果媳妇儿特别不开心,说太远,自己怕一个人在家,结果没去成;去年有个调岗机会,给局长做秘书,结果媳妇儿又哭又闹说怕我学坏,我只好编了个理由力辞,还惹得领导说我不识抬举;今年有个去党校进修的事,又让她给搅黄了,说我要是去了就跟我离婚。没办法,只能又拒绝了大家都羡慕的好事。
都是特别好的机会,我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一想到这个,我这气就不打一处来,我恨啊,我恨我自己。
——阿广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刁钻的父母、疯狂的恋人,以及躁动的自我。他们认为自己的设想就是真理,为所欲为,无视我们的感受。他们尊重自己的感受到了自恋的程度——他们生病了,与我们建立并维持着畸形的关系。我们无计可施,同时,他们不知道这是在害我们。
在心理治疗师的世界里,怪事并不稀奇。我们信赖和需要的人在系统性地折磨着我们,无休无止地消耗着我们的情感。他们是无意识的,但压抑成了我们世界的一部分。当我们无法保护自己的人格,身体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醒我们——焦虑、抑郁、强迫症、拖延症、失眠、健忘、消化不良、排泄不畅、梦多、肌肉僵直、偏头疼……生活中也会出现诸多症状:“干啥啥不顺”,“怕啥啥就来”,“无论如何都努力不起来”,“不喜欢孤独,又害怕两个人相处”……我们总是焦虑、略带抑郁,有自卑情绪,总想超越什么人或者曾经的自己,总怕不顺利却总遭遇障碍或者瓶颈,莫名其妙。他们想为身心找个可以安歇的港湾,但建立不了亲密关系,结了婚也感觉空虚。
我们的身体是很诚实的,从来不会对我们进行任何隐瞒。我们的生活从不撒谎。
简单说来,情感勒索就是以爱的名义要挟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改变对方的行为与意志,强迫对方作出牺牲;被情感勒索的结果就是我们明明不愿意却被迫做了某件事、成为某个人、相信某件事。
接触的每个案例都疼得让我揪心,因为最可怕的是,最后我们不仅改变了行为,还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想反抗本身就是错的、脏的、可怕的、不应该的、让人失望的……
我们为何责怪受害者,而不是坏人?
情感勒索是一个人能够想象到的最大的灾难之一。成为一个被勒索者,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承受的痛苦之一。受害者都在怀疑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小莎要承担男朋友丢工作的责任;母亲不接受小彤,小彤觉得自己是脏的;父亲不懂得爱,诺斯觉得自己只配流离失所;戴安娜的爸爸有数学家的骄傲,所以她得喜欢数学;艳红的老公要她做全职太太,所以她不能工作;阿广被爱困住,所以恨自己……
如果伤害以伤害本来的面目出现,问题反而简单了,但亲人之间的攻击和控制是最难觉察的,且常被双方误当做了爱。施害者不允许自己相信自己在施害,他们有高尚的理由。受害者常被洗脑,原谅施害者,憎恨自己,充满负罪感、内疚感、恐惧,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受害者常会怀疑自己真实的感受,甚至认为自己的痛苦都是假的。在损害自己灵魂的道路上,我们都在百分之百地努力。受害者愿意把所有的责任、恐惧、罪恶感全都放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担着,施害者也是这样打算的。
受害者甚至要把“不痛苦”的感觉,在其他亲人身上进行求证,从而成为下一个施害者,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我:你为什么要当众羞辱你女儿(在幼儿园里)?
拉布:她惹老师生气。
我:她不是已经认错了吗?
拉布:你不了解我女儿,你不狠狠地羞辱她,她不会改的。
我:你母亲这样羞辱过你吗?
拉布:有时候是有一点点了……但那都是次要的……管孩子就应该这么管啊!

最后所有人都坚信:折磨就是爱,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维系关系。双方都接受了谎言,我们习以为常,所以不以为意。于是,畸形的关系成了阳光永远都照不进去的缝隙。
有没有谁,需要被改造一下才好?
把人逼疯是“精神病”的特异功能。我们和某个家人的关系不正常,活得不痛快。明明问题出在他们身上,但我们觉得自己有问题。
勒索者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他们就住在你家里,那个“精神病”需要被改造,不管你知道不知道。

我: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人和他待在一起觉得舒服没压力,能滋养人。另一种人总让你不舒服,让你烦躁,慢慢就被他弄疯了。
戴安娜:我妈就属于第二种。她只在乎自己舒服,除了当女王,别的啥都不会……

有些标志可以表明一个人周围有个“精神病”。第一个标志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个孩子”,“就像一个大男孩”,“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心理治疗师面前,这可不是用来夸人的好话,这说明灵魂的成长没有跟上身体的步伐。孩子嘛,就像琥珀里的蜘蛛一样,固着在了某个年龄,就像成年人的身体装着幼小的灵魂走在世界上。
第二个标志就是,对心理学感兴趣,说明有人长期“勒索”你。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问题但不确定,所以对心理学书籍很感兴趣,有共鸣,看了觉得爽。爽,往往是因为痒,痒是因为有伤。精神上的伤几乎都是情感勒索造成的,这也是多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没有人能伤害我们的精神,除非我们爱着或爱过他们。
有宗教好奇是第三个标志。我们没感觉生活有问题,或不能承认它有问题,但老感觉哪儿不对劲。心里空,才想通过什么东西来填充。空是因为有隐痛需要化解,但我们有个悖论解决不了:受过伤害又无可奈何,就会希望认同因果;但如果我们真的认同了因果,就会允许自己受到伤害吗?
疼痛感: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读这本书?
这本书记录了我和很多局中人的讨论。讨论就像一个容器,两个人或一堆人聚在一起,袒露自己心灵最深处甚至自己都已经忘记了的秘密,这些秘密只有在心理治疗师或催眠师面前才会浮现出来。我发现人们在最真实的时候,人人都是文学大师,比我的文笔动人得多,所以我把他们的原话记录了下来。
本书就像一个透镜,人们在袒露自己的秘密。别人的秘密能让你照见自己,让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或者五脏六腑的脉络,甚至像全息影像一样清晰。不过我们不愿意去看。我们的灵魂上有伤,但我们不敢也不愿去正视这件事情。
没有人能伤害我们的灵魂,除非我们在乎他们,这种伤要藏起来。所谓“梁子”这种东西,只有跟家人(包括走心的恋人)结下的,才是真梁子,因为它让我们假装忘记,所以绝不放过自己。有些伤痕是我们不愿去正视的,那是我们连自己都不愿去触摸的秘密,那些伤口并没有弥合。既然无法正视,就只能压抑下去,假装它不存在。
致命的都是内伤,我们甚至可以说,除了内伤没有伤。
谁愿意相信:我们被自己信赖的人伤害过,而且不可能赢回来?这才是真正的内伤。我们宁肯私下让人扇大嘴巴子,也不肯承认或让别人知道自己被最信任的人压制过、控制过、疏远过、陷害过、吓怕过、羞辱过、欺骗过、背叛过、伤害过……这是无法原谅的,但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自己是大人了,还去翻旧账似乎不是个成年人,不厚道也不应该,我们更不肯承认自己曾经弱小过。
这种梁子,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改变,没有其他状态。我们选择认定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都过去了,不去正视灵魂上的瘀青,且把它虚构成一种美好的东西,把“懦弱”视作“温柔”(小彤),把“没有自我”视作“善良”(拉布),把“执念”视作“坚持”(诺斯),把“躁动”视作“热爱自由”(诺斯),把“被控制”视作“孝顺”(戴安娜)……忍受身体或精神上的症状,比如抑郁(小彤)、焦虑(拉布)、强迫(戴安娜)……所以,我们不喜欢读这本书,因为它真的能照见那份伤痛,撕掉我们给自己描的眉,画的眼。
内伤压在最深的心底,都化了脓。鼓囊囊的一大坨,我们还以为那就是“我”。实际上那里面全是脓,放出来,就好了,就能成长了,各种身心问题就都消失了。但剜开心脏放出里面的脓,控制不好就会发生灾难。你想象一下,内心的脓奔涌而出是个什么感觉?可不只是酸爽那么简单。忍住的痛从不流淌,只会喷涌,我们怕自己受不了。
我们知道哪些地方脓水聚集,不能碰。我们只会去挠伤口附近,因为那里痒,挠会很爽。这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读心理学书籍,同时拒绝接受治疗,免费的也不肯。再多的爱心,也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何况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装睡。
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启齿的东西,这些无法启齿的内伤藏在心中最隐蔽的角落里,瞒过了我们自己。把这些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像用一根针刺破了脓包,让人从梦中惊醒。
正经作家,个人的东西会弱化,下笔写私事似乎并不合适。但我觉得没必要老去说别人那几本“成功学”,我自己就是情感勒索的活历史。作为一个全方位的受害者(偶尔也会变成施害者),我可能比较有发言权。暴露自己最脆弱和黑暗的部分,是不是会让读者不喜欢?我不管,我并不擅长讨好读者,我不是什么正经作家。
我知道什么是被攻击时的痛和把别人当作药时的爽。我爬上来了,想做个表率。正因为自己的痛——受到的伤害和对别人造成的伤害,面对咨客,甚至生活中的人,都让我忍不住揪心地疼。
我希望你能同情这里的每一个主人公,并最终能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来看待自己和勒索者,学会施爱和被爱,而不是施害和被害。我还希望你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和化解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不管是赚不到钱,找不到对象,还是抑郁、焦虑、偏头疼等。
那么你会从这本书里学会什么呢?什么都学不会。你和我是在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我并没有教给你什么,只是我在说,你在听罢了。好为人师那种事儿,不是我做的,无师自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本书只会让你在治愈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节省点儿时间。

文摘

如果你在乎孩子,孩子就是你的鼻环;如果你经济不独立,金钱就可以要挟你;如果你胆小怕事,对他人或自己的情绪波
动十分敏感,愤怒和眼泪就一定能操纵你;还有些妻子会心里念叨“不听话别想睡老娘”……
当这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慌了,我们受不了:“我爸一瞪眼我就受不了”“我受不了良心的责备”“我受不了别人的眼神”“我受不了女朋友的哭闹”“我受不了朋友说那种话”……这就是我们的痛点。
面对痛点,我们的恐慌反应常常超过我们自己的理解能力。对这些痛点做出反应,几乎是自动化的程序。我们不知道自己在这样做,意识到了也禁不住。勒索者了解我们的痛点,不用过脑子都能知道,他们比我们更懂我们。
痛点被触动的时候,我们会有过度的反应,这会被勒索者精确地捕捉到。
熟悉的人们之间那种与生俱来的共情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摸到对方的神经似乎是一种本能,察言观色是不用学的一种本领。长久的相处让我们彼此了解,我们潜意识里知道彼此到底最讨厌什么。弱点十分明显地暴
露在施害者面前。他们一目了然。新朋友之间,也能通过一次次试探——
你在什么条件下会焦虑、屈服——摸到你那根弦。他们会测试我们的反应,
并重复测试,反正折磨人又不犯法。
我有个同桌叫张贺,他很讨厌我,因为我无意间摸到了他的痛点之后开始利用这个痛点取乐。他告诉我他不喜欢我那么做,我却乐此不疲。
我突然感觉自己凌驾于张贺之上,可以折磨他,这种感觉太好了。
张贺:你能不能别说“烟花”这个词?
我:为什么?
张贺:我总觉得是某种亵渎。
我:我偏说:烟花、烟花、烟花??
说句话就能惹他烦躁,这是破坏的快感,能展现我的强大和有力。
就像小孩子喜欢随便摔东西惹大人生气又没办法一样,一方异常的反应会让另一方感觉很爽,当你道歉、吓坏、屈服、烦躁、无法坚持自我,
都能让勒索者心里很爽。我只有爽劲儿,没有自罪感,毕竟他没有受到物理上的伤害,折磨人并不犯法。
勒索者掌控着我们的把柄,我们就像戴上了鼻环的牛,只要不服从
立刻就疼。一动你某个地方你就会有反应,他们就知道如何拉动你的鼻环;
勒索者学这个是不用教的,不自觉的。他们知道我们面对什么会烦躁又无法反抗。
当两个人都掌握了彼此的痛点,就会变成互相勒索,他们会互相较量到底谁更能忍痛,从而导致两败俱伤。
有一种我们最在乎的东西最能触动我们的痛点,家人们掌控着一种资源——认可和陪伴。家人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家人的冷漠是我们最大的痛点。我们不敢告诉他们:我们需要他们,我们需要他们的肯定。
我们怕显示出弱点,我们只是想要对方对我们好,陪伴我们。我们在乎他们最微小的善意举动。但我们不敢说,因为那是我们的痛点。
ISBN9787214226099,721422609X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以撒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