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通识 978752070393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经济思想史通识读本。从密尔、波兰尼、熊彼特、凯恩斯,到加尔布雷斯、哈耶克、米塞斯、赫希曼、阿马蒂亚-森、诺斯、克鲁格曼,作者简明清晰地勾勒出经济学的主要发展脉络,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贡献及其贡献者做出了引人入胜的阐述,介绍了经济学发展道路上一个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及流派,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悟经济学巨擘们留下的思想遗产。

作者简介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现执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长期讲授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个人研究兴趣包括中西经济思想史、行为经济学、亚洲研究等,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作有《幸福指数》,译作有《合作的复杂性》《超越功利主义》等。

文摘

什么是经济思想史?不妨先来考究一下思想史这个概念。思想就是思想, 为什么思想也可以有历史?美国著名哲学家洛夫乔伊在1930 年代初在哈佛做过一系列讲座, 后来结集成为一本大书——《存在巨链:对观念的历史研究》, 非常值得一读。这也是美国哲学系学生广泛阅读的一本著作。洛夫乔伊第一次提出“存在巨链” 的比喻, 耐人寻味。在他眼里, 柏拉图也好, 笛卡儿也好, 康德也好, 就如同一个个铁环,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潜在联系, 需要前后左右放在一起参详。等慢慢熟悉了这些人的思想, 找到了环环相扣之处, 那么最终可能居高临下地看, 从柏拉图一直看到海德格尔, 前后相隔两千多年的古人, 竟然串成一条“巨链”,笛卡儿、康德等都只是这条巨链上的一个环。
这条存在巨链并非不言自明。后来者需要一段一段拿出来认识解释,相互比较,反复揣摩, 才能认识到这条巨链的存在, 这也是每个思想史研究者的必经之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西方已经开始流行这种研究方法。中国较早一批留学生如胡适、冯友兰等在西方接触到这种方法, 大受震动, 于是转回头开始撰写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史。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老子、孔子与朱熹、王阳明等人第一次同时成了思想史人物, 胡适堪称始作俑者。中国社会科学受西洋方法冲击要晚十多年, 但也有所成就, 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史著作。如萧公权撰写了《中国政治思想史》, 唐庆增撰写了《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胡寄窗则最终撰写了三卷本的《中国经济思想史》, 奠定了经济思想史这门学问在中国的地位。所有这些中国各个学科的思想史, 实质上都是对西方思想史的一种模仿。
内容固然可以模仿,方法仍需要反思。今日研讨西方经济思想,必须回到西方语境,回到思想源头, 重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源流与演变。已有很多教科书反复宣传, 斯密、李嘉图、密尔、马歇尔、凯恩斯等是西方经济学的主线, 是存在巨链上的一个个环, 这套系统与今天的经济学一脉相承。对于思想史研习者而言, 这种简单化的描述却最不可靠。以奥地利学派名家罗斯巴德的教科书《古典经济学》为例。罗斯巴德持自由主义立场, 所以看轻一切有强烈社会关怀的思想家, 唯独对强调市场的思想家如杜尔哥特别关注。这种视角在奥地利经济学的系谱里颇有道理, 但与新古典经济学格格不入。若要学习奥地利学派的学问, 就需要重新学一遍经济思想史。
再举一例, 即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斯密1723 年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小镇。1723 年的苏格兰绝非今天的英国, 与南方的英格兰有着天壤之别。苏格兰与英格兰战争, 分裂数百年, 至1707 年才达成合并协议, 终成一国。从此苏格兰人口快速增长, 经济迅速发展, 哲学家休谟与经济学家斯密都是在这个快速增长阶段接受教育、成长起来的苏格兰思想家, 思想背景与此相关, 和他们相距数十年的前辈如洛克、霍布斯等相比,就有非常大的差别了。若进一步研究, 会发现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曾经游历法国数年,与伏尔泰、魁奈等法国名流交往, 学习他们的思想。法国当时正值路易十五时期,由盛转衰,大革命尚未爆发,却隐藏了骚动不安的伏笔。解读伏尔泰、魁奈或者斯密的思想时, 这种骚动不安的社会环境,作为背景也必须时刻存于研究者的头脑中。
再来看个人经历对于思想的影响。不妨接着斯密来解读一下李嘉图。李嘉图是个证券掮客, 称作银行家亦可,但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在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大多数时段,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教授,更不用说匿名评审的学术期刊、终身教职这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有的现代东西。大多数人都只是“业余经济学家”。李嘉图20 多岁就赚到了足够多的钱, 业余时间倾心于数学和物理学。他直到27 岁才偶然地读到斯密的《国富论》,顿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尤其对用经济学阐释现实经济问题最有兴趣,而这并非斯密的兴趣所在。岁数相仿的职业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与李嘉图结识之后,两人开始通信。马尔萨斯把自己的研究手稿寄给李嘉图,同时也鼓励他整理出版自己的著作。李嘉图虽然对很多现实问题都有研究, 但对整理出版非常犹豫。在马尔萨斯的一再鼓励下,李嘉图终于在45 岁时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举成名。李嘉图本人与这本书,后来都成为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但李嘉图自始至终都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也没有给学生上过什么课, 这本书就是一个银行家的业余之作而已。
所以,只有把这些思想家代入那个时代、那个环境, 还原他们的基本生活,才可能对他们的思想环境有一个基本认识。古典经济学家大多数时候都在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发言。也只有理解了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经济, 才能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真实想法。
这还只是第一步的工作,甚至是深入阅读之前的准备工作。研究一个思想家,如同认识一个人。在认识这个人之前,先要对他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就是对他留下的各种著述、材料之间进行无尽的分析。有一点须牢记, 就是我们所面对的材料永远匮乏不足。斯密生前留下《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两册书,这两册书本身已经历许多版的修订, 大有变化。斯密生前还写过修辞学、法学、天文学等许多本书,只是自己都不满意, 在去世之前付之一炬。我们一般探讨的斯密, 主要都围绕那两册书, 只是触摸到一个愿意让我们如此认识的斯密, 远非真实的斯密。如何准确理解和认识斯密,这正是经济思想研习者需要投入努力的工作。
ISBN9787520703932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梁捷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