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之外的巴菲特:为什么巴菲特在投资时注重公司成长与管理 9787515353951,751535395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这本书告诉我们,巴菲特之所以能够获得非同凡响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坚定地执行很重要的价值投资原则——将亏损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较低水平;更关键的一点是,他同时遵循了成长性投资的基本原则——把资金主要投资于那些具有可持续增长潜力的公司。所以说,巴菲特是把价值投资与成长性投资的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使用,创造了巴菲特式的投资模式,即“价值+成长性”的投资策略。
尽管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巴菲特的投资模式,但与此同时,作者也介绍了其他投资者和学者们的一些观点,这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本书不只是为读者提供一整套投资原则,还要提高读者们对投资的心理认识。无论你是一名个人投资者、学生、学者,还是专业的投资组合管理者,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名人推荐

很多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书籍,都简单地把他描述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杰恩教授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技术性的解释,那就是巴菲特应该被尊称为“世界上很伟大的投资者”,并且他的投资理念符合现代金融理论的许多戒律。
——伯顿?马尔基尔,著名经济学教授,热销书《漫步华尔街》《投资的常识》作者

本书不仅引述了巴菲特的名言警句和投资智慧,它也是所有“巴菲特迷”一直寻找的、当代很伟大的投资者的思想结晶。你可以在啜饮樱桃可乐的时候,慢慢地品味书中的每一页文字。
——罗闻全,著名金融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还有比研究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更好的方式吗?而想要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还有比阅读40年来他总结在年报中的各种文章更好的方式吗?普雷姆?杰恩教授从巴菲特很突出的投资秘密中发现了这些经验教训,并且将它们总结在了这本精彩绝伦、通俗易懂的书中。
——霍华德?施利特,热销书《财务诡计》作者,财务欺骗侦测集团公司创始人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过后,每个人都在寻找投资建议。建议来了!普雷姆?杰恩教授的著作饱含了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内容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书中充满了各种投资金句和趣闻轶事,有关经济理论的报告也都是真实可信的。巴菲特的投资论点现在开放,为广大股民开启了投资的繁荣时代!
——S.P.科塔里,著名会计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财务及会计系主任

作者简介

作者:普雷姆?杰恩;沃伦巴菲特
普雷姆?杰恩
思科高级副总裁,注册会计师。他1984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开始教育生涯,1991年转任至新奥尔良市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2002年至今在美国乔治敦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担任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杰恩曾在墨西哥蒙特瑞技术学院和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有过从教经历,也曾在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做过访问学者。他教授企业财务、投资、国际金融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等研究生课程,也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担任金融经济学顾问。他拥有罗彻斯特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学位。
在35年的学术生涯中,杰恩游历世界各地,在许多会议与大学发表研究心得,也在一些很负盛名的财务会计期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包括《金融期刊》《金融经济学期刊》,以及《会计研究期刊》。他的著作涵盖许多分析股市及股票期货资料的学术性文章,常被《华尔街日报》及其他新闻媒体引用与参考。杰恩研究的主题包括股票分割、公司分拆、共同基金广告、华尔街超级巨星的绩效,以及市场效率等。杰恩在杜兰大学为MBA学生开设一门课程,专门研究由葛拉罕、杜德、费雪等人很先倡导的价值投资法与成长投资法等传统投资策略。修习这门课的学生也研究巴菲特的文章以及当代金融研究,并且管理杜兰大学校产基金中的200万美元投资组合。杰恩经常带着学生及学校教职员参加伯克希尔的股东年会。

沃伦?巴菲特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全球很知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福布斯》杂志曾于2008年将巴菲特评选为“全球很富有的人”,他的个人资产高达 620 亿美元!他也是世界上很知名的慈善家,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捐献给慈善事业,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很值得尊敬的男人”。
他经营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资产、收入、净价值和市场价值在数十年间保持着年均约20% 的增长率,2017年12月其市值已超过4800亿美元。

目录

前言
巴菲特的投资模式
抓住问题的关键
简单制胜
你将从本书中学到什么

第一部分 投资就像寻宝游戏

第一章 聪明投资者的乐趣
击败股市的概率:如何将1%的机会变成100%的收益
如果你投资了巴菲特的公司,你的回报将会有多高

第二章 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演进:1965—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启示
1965 :情况变糟后别再继续投钱
1967 :投资你熟悉和了解的行业
1973 :现金流为王
1977 :关注保持成功增长的公司
1980 :股价下跌后开始买入
1984 :仔细区分披露的财务数据与真实财务状况
1985 :谨慎对待高资本支出的夕阳行业
1986 :关注公司的奢侈品支出,了解真实的公司文化
1988 :绝佳的股票要大量买入,长期持有
1989 :看上去愚蠢的行动 VS.愚蠢的行动
1990 :悲观主义是你的朋友
1991 :避开自己不了解的行业,控制风险
1992 :警惕股票分拆政策
1993 :找到优秀的CEO
1994 :普通行业的巨大成功
1995 :关注管理团队优良的公司并购行为
1996 :千万不要卖得太早
1996 :了解公司的雇佣惯例,摒除偏见
1997 :保持耐心
1999 :对自己负责
2000 :在过度兴奋时卖出股票
2001 :当灾难来临时不要只关注损失
2002 :警惕可能带来大规模破坏的金融衍生品
2008—2009 :抓住市场崩溃的投资时机

第二部分 巴菲特式投资=价值+成长性

第三章 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和两大基本原则
对价值投资有帮助的其他指导原则
价值投资真的有用吗
价值投资策略的三大问题

第四章 成长性投资
可口可乐公司是成长性股票
怎样确定成长性公司股票
业务记录的重要性: 销售收入和收益
非科技类高成长性股票的典型案例——麦当劳

第五章 内在价值
计算内在价值
何时买入股票:考虑安全边际

第六章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价值+成长性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只成长性股票
价值+成长性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案例

第三部分 利用别人的钱

第七章 保险:别人的钱
保险公司:利用别人的钱

第八章 再保险:更多别人的钱
规模很重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收购
诚信保险公司的失败

第九章 延期纳税:来自政府的免息贷款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的100亿美元政府免息贷款的价值
10 000美元投资25年在有无税收递延待遇情况下的收益

第四部分 在零售业、制造业及公用事业领域内的成功

第十章 如果你不了解珠宝,那你就去了解珠宝商
与沃尔玛的比较:成本优势
黑尔斯博格钻石公司、本桥珠宝公司及其他珠宝公司
盈利能力: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珠宝企业与蒂芙尼公司的较量

第十一章 要像B女士这样去和别人竞争
知道何时不展开竞争:内布拉斯加家具城
威利家具店
事达家具店和约旦家具店
寇特家具的商业服务

第十二章 为什么投资公用事业公司
中美能源公司收购案和其他收购案的相似性
非价格收购的4个标准

第十三章 制造业公司,诚信经营带来的高利润
史考特飞兹公司的成功
萧氏工业集团、马尔蒙控股公司以及麦克莱恩公司

第五部分 风险、多元化以及卖出股票的时机

第十四章 风险和波动性:如何从盈利的角度来思考
风险和收益:持有期限
波动性带来机会
1987年市场急剧下跌带来的机会
1973—1974年以及2008—2009年的缓慢下跌
了解更多关于下跌风险的事

第十五章 流动性带来机遇:为什么要持有现金
流动性和机遇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可转换投资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近期投资: 箭牌公司、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

第十六章 多元化:你到底该持有几个篮子
多元化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多元化程度如何
你该持有多少只股票
菲利普?费雪警告反对过度多元化
多元化和“多元恶化”

第十七章 ……

第六部分 市场效率

第十八章 股票的市场效率
我在股市中能赚到钱吗
绝大多数学者赞成有效市场理论
市场无效的最新证据

第十九章 套利和对冲基金
兼并交易中的套利
巴菲特成功套利的案例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只对冲基金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故事
你应该投资对冲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呢
分 盈利能力与会计

第二十章 M = Monopoly(垄断)= Money(财富)
拓宽“护城河”
垄断公司的收益
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高利润
如何寻找垄断公司
不要急于抛售垄断公司的股票

第二十一章 高度竞争的行业中谁能取胜
保险是类似于零售行业的商品经营业
领头羊的两大特征:低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公司如何将低成本保持下去

第二十二章 房地产、工厂和设备,好投资还是坏投资
资本密集度
资本密集度和管理质量

第二十三章 成功的关键:净资产收益率和其他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 一家企业的基本业绩
资产收益率
巴菲特与会计学

第二十四章 会计商誉的重要性
会计商誉和它的经济价值
商誉和收益
收购企业的商誉和收益

第八部分 投资心理学

第二十五章 你该知道多少心理学知识
大众与你
检查你的买卖模式
你可以改变自己吗
心理学如何帮助你
如何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见
投资决策中的重要问题

第二十六章 错误的力量
错误和霉运
从错误中学习
为之错和不为之错

第九部分 公司治理

第二十七章 股息在这个时代有意义吗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支付股息
微软公司和它的特殊股息

第二十八章 该不该投资那些回购股票的公司
回购股票是一个好消息
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投资公司的股票回购情况
为什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回购股票

第二十九章 员工、董事、 CEO :公司治理的三个方面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职工补贴
给公司董事和高管的补贴
补贴计划中的股票期权问题
如何识别优秀的CEO或其他高级经理

第三十章 大股东,他们是你的朋友
从由创始人掌管的公司中寻找投资机会
结语 B=棒球=巴菲特
不要亏损
在你能胜任的范围内投资
找到对的人
译后记

序言

本书适用于任何一位有兴趣学习巴菲特倡导的投资理念并愿意将其付诸股票投资实践的读者。20多年前,我在沃顿商学院教书,偶然间看到了巴菲特的一篇文章,这促使我开始认真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我发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传统的学院派观点有很大差别,我对此很感兴趣。学院派观点坚持认为,想要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以上的收益率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巴菲特的观点刚好相反。他认为,只要仔细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以及管理质量,投资者肯定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长久以来,巴菲特骄人的投资业绩是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对巴菲特取得的成功,绝大多数学者要么是把它看作极其特殊的例外情况,要么是给巴菲特贴上“天才”的标签,认为他的成功无法复制,也无法按照常理解释。而我想知道的是,我们如何运用系统性的方法了解并模仿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绝大多数作者——其中包括很多学者,都把巴菲特定位为价值投资者。然而,我认为巴菲特并非仅仅是一位价值投资者——至少从人们对“价值投资”这个术语的含义普遍认同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巴菲特经营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其资产、收入、净价值和市场价值在44年间保持着年均约20%的增长率。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更像是一名的成长性投资者才能获得的战绩。与其他同样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商人相比,巴菲特的成功是基于其经营的企业以及对多个不同行业的投资,而且他投资的行业甚至不是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热门行业。这也是巴菲特与其他成功的投资者另一不同之处,事实上,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认真研究巴菲特的重要原因。沃伦?巴菲特是一个非常诚恳的人,他知道自己有着特殊的天赋,他没有将这种天赋隐藏起来,而是选择把自己最宝贵的经验与做相关研究的学者分享。巴菲特本人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与投资原则创作了很多文章和著作,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资料仔细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与方式。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获得非同凡响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坚定地执行最重要的价值投资原则——将亏损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较低水平;更关键的一点是,他同时遵循了成长性投资的基本原则——把资金主要投资于那些具有可持续增长潜力的公司。所以说,巴菲特是将价值投资与成长性投资的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不过,他并没有像众多成长性投资者那样投资于高科技企业。我们只需好好研究一下他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到底收购了哪些企业,就能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独特的成长性投资原则。巴菲特只会收购那些整体管理质量非常好的企业。在投资普通股时,巴菲特也坚持了这一原则。我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贯穿全书始终,每一章都有一个特定的讨论主题。无论市场处于牛市还是熊市,这些投资原则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巴菲特的投资模式
作为一名老师兼学者,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要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操作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优异的投资业绩。为什么巴菲特的投资模式能够如此成功?他的投资策略与当时金融市场上的种种实例究竟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这些疑问促使我于1997年在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开设了一门新课程。这门新课程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金融研究视角,要求学生们结合当代金融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巴菲特的相关著作与投资决策。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分析了许多公司。
1999年,杜兰大学从学校的捐赠基金中拨出200万美元创建了一个投资组合,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负责该投资组合的具体管理与运作。2002年,我离开杜兰大学,前往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任教,而谢里?泰斯(Sheri Tice)教授继续讲授这门越来越受欢迎的课程。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巴菲特的观点并不总是与现代金融理论相左。例如,所有商学院都会讲授有关现金流贴现以及净现值的概念。除了净现值的理念,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也是巴菲特投资模式的核心观点。此外,多元化投资也是巴菲特看重的关键点。巴菲特对多元化投资的观点虽然与传统投资学教科书讲述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却比较相似。不过,本书主要研究的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而不是大学教授们通常讲授的那些内容。我的目标是向读者提供一种在股票市场上更具操作性的投资策略。

抓住问题的关键
巴菲特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总是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样,为了抓住重点,本书的各个章节将遵循问题—答案的模式进行编排。
这种编排方式能够帮助读者集中精力关注最重要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多年来投资者、学生和同行们一直问我的问题。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上——在过去20多年间,我曾多次参加这个会议,沃伦?巴菲特和查理? 芒格①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来回答与会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2003年,巴菲特应我的邀请给乔治城大学的师生做演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问题—答案模式。
尽管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巴菲特的投资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也介绍了其他投资者和学者们的一些观点,这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例如,如果在讨论投资问题时没有把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戴维?多德(David Dodd)这两位伟大先行者的研究成果囊括进来,那么这种研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同样,在讨论成长性投资策略时,我也会把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和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观点介绍给读者。
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没有人能比他自己阐述得更加清楚。显然,他对投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2008年3月,《福布斯》杂志将巴菲特评选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个人资产高达620亿美元。 1997年,我在写给巴菲特的一封信中说,如果他能写本书,那么后人肯定会感激他的。巴菲特回信说:“事实上,这本书早就在我的大脑里了,只不过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年报上讲过了。”因此,即使巴菲特本人写作的投资书籍还需要等待,我也决定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为了弄清楚巴菲特的思路,我仔细研究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过去50年间的所有年报、1958—1969年间巴菲特与合伙人的通信,以及我能找到的巴菲特亲自撰写的所有书面材料。这些努力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我也尽自己最大所能把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体现在本书的每一个章节中了。

简单制胜
巴菲特并不推崇复杂的数学模型。他亲自撰写的书面材料中曾这样写道:“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投资者必须掌握贝塔(beta)、有效市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者新兴市场这些复杂的理论。”有了这句话,我敢肯定,即使读者对金融数学一窍不通,也能读懂这本书并从中受益。与巴菲特的观点相同,我的经验也证明运用数学模型选择个股并不是很有用。相反,有时这样做反而有害,因为它会让你对自己的投资能力过分自信。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表明,过于依赖数学模型会让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关系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阅读本书要求读者必须了解会计和金融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不过股票市场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早就对盈利、股息和权益回报率这样的名词耳熟能详了。我的目标是阐述这些术语的内在含义,读者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术语或概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投资模式。如果你连基本的投资学知识都不太了解,那么在阅读本书的某些章节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不过即便如此,你也会发现书中更多的是在讲如何挑选股票,而不是一味地玩弄数字。如果在选股时单纯使用数学模型就能搞定,那么共同基金经理们只需要雇用一大批研究火箭的科学家,就能赚到超高收益了。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只使用简单投资原则的投资者通常要比严重依赖数学模型的投资者做得更好。
本书主要讨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因此,全文主要围绕与巴菲特的投资模式相关的话题展开,并分析普通大众如何运用这些投资原则及其如何发挥作用。有些读者或许对巴菲特精彩的人生经历早有耳闻。我相信,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并不需要和巴菲特一样痴迷于桥牌或棒球。同样,你也不必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或者是与巴菲特喜欢吃同样的食物。即使是他的朋友兼商业伙伴查理? 芒格,也不会对他提出的所有观点全盘接受。巴菲特是民主党人,而芒格是共和党人。读者当然也没必要为了向巴菲特学习而加入某个政党。本书只研究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因此只会探讨与投资有关的话题。

后记

当人们进入投资领域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第二个“巴菲特”。无论经济是繁荣昌盛,还是危机四伏,无论股市行情是牛气冲天,抑或疲软低迷——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那么成功。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比尔?克林顿执政,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从便鞋、越南战争到债券、信息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约为10%,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却达到了28%。即使是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巴菲特的投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巴菲特缔造的投资收益传奇是每位投资者渴望的目标。然而,历史只记载一位巴菲特先生。于是,市场上关于巴菲特的各种介绍,关于他投资风格的分析、投资技巧的解密以及他与其他投资大师之间的比较等,各种书籍层出不穷、各有特色。
在普通投资者的心目中,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名词。巴菲特购买的不仅仅是股票,更多情况下,他购买的是公司、行业,甚至是产业。巴菲特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总是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方法。但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仅是价值投资,同时还包括成长性投资。本书正是从这一大前提出发,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全新的巴菲特式投资模式。
为什么巴菲特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菲特非常享受投资,这种享受不仅体现在对投资业绩的满意,而且还渗透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中。本书作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告诉读者,要想取得像巴菲特那样的骄人投资业绩,首先就要对投资非常感兴趣,并且享受投资带来的快乐。随后作者通过深入解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重要事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介绍巴菲特的投资模式和特征的过程中,本书的分析总是结合具体的投资案例和行业而展开,语言简练诙谐,表达含义明确,传递信息清晰,对普通投资者掌握和了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精髓有非常大的帮助。即使是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读者,阅读本书也会收获不少知识。
我们特别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她们在我们的翻译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并为编辑本书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安然、王秋丽、马克南、程倩和余梦宜帮忙做了大量的文字工作,沈嘉诚、章雨棠、朱碧韵、赵瑶瑶和莘飞扬帮忙搜集了相关资料。汪秋芳和黎小青两位同志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全书最后由汪涛通读定稿。因时间紧张,文中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汪涛 郭宁 韩瑾
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5年1月

文摘

版权页:

计算内在价值
在评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位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很容易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认同的普通股是没有什么独特的内在价值的。在计算内在价值时,你应该先检查一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某些资产,例如,现金和对可交易证券的投资,是以市场价值列示的。因此,在最初估算企业的内在价值时,我们可以认为此类资产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值是相同的。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估算来说,内在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其未来的盈利。
在估计未来的盈利情况时,你可以根据对企业以往各年度经营状况的评价,先估计企业的年均盈利增长率。然后,你可以使用估算出来的盈利增长率计算企业未来若干年后(比如未来10年以后)的盈利数值。最后,使用市盈率乘以每股未来盈利,计算出股票的未来价值,然后进行贴现计算以便求出其现值。此外,我们还要用合理的方式剔除掉股息的影响。
虽然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实际上它需要先提出多个假设前提。例如,为了实现盈利目标或者获得可持续的营业利润,你可能需要调整企业目前的盈利数据。你还需要估算企业的年均收益增长率、市盈率乘数以及贴现率。在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你必须非常了解企业经营的业务,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值。
接下来让我们检查一下普通股估值的三个例子。威斯科金融公司的估值比较简单,因为该公司持有的绝大多数资产都是可交易的证券。盈利情况对威斯科金融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非常有限。与之相反的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主要由其未来的盈利情况所决定。最后,我会向大家展示如何用另一种方法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内在价值。

威斯科金融公司:着重研究资产负债表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威斯科金融公司80.1%的股权,是其控股母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兼威斯科金融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查理?芒格,在前几年曾经估算过威斯科金融公司的内在价值。这里我们就按照芒格的思路,使用公司2008年年报的数据计算其内在价值。
表5-1给出了简化后的威斯科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2008年12月31日)。威斯科金融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为30.51亿美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为2.98亿美元,大约占总资产的10%。证券投资资产的金额为18.68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宝洁公司(3.86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3.26亿美元)、富国银行(3.73亿美元)和卡夫食品公司(Kraft Foods, 2.69亿美元)这几家知名企业的股票。因此,威斯科金融公司绝大多数的资产(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交易股权证券、固定期限证券投资这三大类,金额分别为2.98亿美元、 18.68亿美元和2 900万美元)是按照市场价值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当中的,这三类资产的总金额为21.95亿美元,可以被视为流动性资产。

我们应当按照负债与资产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将资产减去负债。对于负债项目,表中总负债的金额为6.73亿美元,其中只有两项的负债条目是与投资直接相关的:2.31亿美元的应付递延所得税和2.15亿美元的浮存金。这两项均为非生息的负债条目。所谓应付递延所得税,指的是只有当企业将自己投资的证券(例如,威斯科金融公司持有的宝洁公司的股票)卖出时,才需要向美国国税局缴纳的税款。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笔负债相当于美国国税局向威斯科金融公司提供的一笔无息贷款。你需要估算这笔负债的真实价值。如果我们假定这些证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被售出,那么这笔应付递延所得税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必支付。因此,在评估威斯科金融公司的内在价值时,这笔负债的大部分价值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笔负债的真实价值应当在0~2.31亿美元之间。我假定这笔负债的真实价值等于1.15亿美元,即取了0~2.31亿美元的中间数。
第二笔负债浮存金指的是威斯科金融公司持有的保费资金,只要保险业务的经营最终能够实现盈亏平衡,那么这笔资金就不会给威斯科金融公司带来任何成本。我假定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不需要支付这笔负债,而且这笔浮存金还有可能给公司创造某些收益。所以据此推断,保险业务带来的浮存金负债本质上是没有成本的。因此,我们用21.95亿美元减去1.15亿美元,结果等于20.80亿美元,这就是流动性资产的估计值。
如果威斯科金融公司不拥有任何运营的子公司,那么分析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2008年,威斯科金融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8 200万美元。其中, 6 万美元的利润来自投资收益,剩下的1 800万美元则来源于经营收益。既然前面我们已经估算过了各项投资的价值,那么接下来只需要分析这余下的1 800万美元。根据我们对威斯科金融公司过去几年盈利状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公司目前的盈利规模是可持续的,因为近几年来公司每年的盈利金额都相差不多。因为威斯科金融公司没有借款,所以盈利很有可能至少保持在现有的水平,并有增长的潜在希望,因此,我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估算威斯科金融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我将市盈率设定为15倍,则威斯科金融公司经营业务的资产价值就等于2.7亿美元。所以,我对公司普通股内在价值的估值就等于20.80亿美元+2.7亿美元,也就是23.50亿美元。威斯科金融公司目前已发行的普通股股份为712万股,所以每股内在价值的估计值就等于330美元。与之相比,截至2008年年底,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288美元。请大家注意,前面我们设定了多个假设前提,如果我们改变对保险业务浮存金、市盈率倍数或应付递延所得税等项目的估计值,那么最终计算出的威斯科金融公司内在价值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对威斯科金融公司内在价值的估计,与2008年年底该公司报告的每股334美元的普通股账面价值比较接近。
你肯定已经注意到了,投资品的估值,即我们对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富国银行以及卡夫食品公司这4项普通股投资的估值,对威斯科金融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非常大。最开始估算时,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这些投资品的市场价值可以代表其内在价值。如果想进一步准确地估算,那么你可以考虑实际计算一下这些投资品的内在价值。记住,内在价值只是一个估计值。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这只是一个人的估计或判断,投资者们的估计值往往各不相同,而且差异可能会比较大。在本案例中,我对威斯科金融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值为每股330美元,与2008年年底该公司每股288美元的市场价格相差不大,因此不值得买入。
ISBN9787515353951,7515353953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普雷姆?杰恩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