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致力于全面解决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是:
;1)企业需要的设备管理方式
;2)多年设备管理实战经验荟萃与创新
;3)设备管家制提出者张孝桐携弟子奉献新作
4)建立设备管家体系的HMRO阶段
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源头追溯的设备点检、维修,责任明晰的绩效管理,设备故障统计与分析管理,点检员、维护人员必读
作者简介
张孝桐,1937年生,浙江宁波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机械专业,曾任教山西冶金专学校,主讲“冶金机械设备修理和安装”课程。在上海宝钢工作期间,是第壹任设备检修科长,被派往国外学习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长流程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学以致用长年持续推进“点检定修制”,保障产品作业顺利运行。退休后,面向全国各知名企业,讲解当今设备管理问题和传授宝钢经验,提出当务之急是企业管理的重心要下移、要解放领导、要建立适合国情的“设备管家体系”,以使企业的设备能够切实提供服务于产品的基础保障。
设备管家制,由设备管理专家张孝桐于2016年4月6日登记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16-A-00259038。
目录
丛书序言
前言
第一章设备管家维护的内容和职责要求
第一节设备维护工作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一、设备管理向为产品服务演变
二、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三、设备维护工作应有的思路
四、设备维护的流程和基本内容
第二节设备管家的维护职责和基本要求
一、设备管家维护的职责
二、维护工作对设备管家的素质要求
三、设备管家的设备技术状态管理
第二章设备的润滑维护
第一节设备润滑基础——摩擦与润滑
一、摩擦的概念和分类
二、润滑的基础知识和分类
三、常见的润滑设备和工具
四、润滑油品的分类原则和管理原则
五、设备润滑的作用
六、设备供油方式的分类
七、设备润滑不当造成设备故障的表现
第二节设备管家的润滑工作
一、建立设备管家的润滑管理机构
二、设备管家润滑责任维护的工作内容
三、设备润滑隐患的管理
四、设备需要润滑的部位
五、润滑管理缺失造成的轴承失效
第三节设备管家的润滑油品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油的正确认识
二、润滑油品的构成与作用
三、润滑脂的构成和作用
四、油品的类别代号和优缺点
五、油品选择
六、润滑油品购置管理与三过滤工作
七、润滑油品的运输与储存管理
八、润滑油品的领用管理
图表例解设备点检、维护知状态目录九、润滑油品使用标准与润滑作业标准
十、润滑油的检验管理
十一、常见润滑油品的更换标准
十二、油品的购置费用与优化管理
十三、润滑油品的回收再利用管理
第四节设备润滑的“五定”责任管理
一、确定设备管家三种人员的润滑责任和三定要求
二、明确各级机构的润滑管理职责
三、设备润滑“五定”管理的内容
四、制定润滑管理的标准
五、设备润滑管理案例
第五节设备泄漏与密封的管理
一、设备泄漏造成的危害
二、设备泄漏机理
三、设备产生“跑、冒、滴、漏”的原因分类与分析
四、设备“跑、冒、滴、漏”的管理职责
五、设备密封的管理
第六节润滑油品的优化管理
一、油品的使用分析
二、油品优化的原则和目的
三、润滑油优化的条件
四、油品优化的具体方案举例
第七节设备润滑的绩效管理
一、润滑制度的建立
二、建立设备润滑的绩效考核标准内容
三、润滑绩效建立的案例
四、对月度设备润滑指标的统计和评价
五、润滑管理的总结——对油品统计分析
第三章设备管家的设备点检
第一节设备点检的基础知识
一、设备点检的由来
二、设备点检与巡检的含义与区别
三、设备管家体系点检的作用
四、点检的分类
五、组织点检工作的“七化”要求
六、点检能力的培养
七、点检的内容
八、根据点检时设备的状态确定的点检方式及点检内容
第二节设备点检管理
一、设备点检管理的含义
二、设备点检管理的工作内容要求和特征
三、点检管理的流程
四、建立企业点检管理的组织机构
五、设备管家体系的点检目标
六、设备管家三种人员的点检职责
七、建立设备点检的制度管理
八、设备点检的管理标准系统
九、设备点检管理的流程
第三节设备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管理
一、日常点检的内容和方式
二、设备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工作
三、设备操作人员点检规范化管理
第四节设备管家体系中的专职点检管理
一、专职点检员的培养
二、5W2H分析法的运用
三、专职点检的内容和方式
第五节工程技术人员的点检管理
一、工程技术方点检的作用功能
二、精密点检的内容和方式
三、工程技术人员精密点检的规范化管理
四、精密点检制度执行的管理组织机构网络
五、状态(精密)点检与检测管理
第六节三位一体设备管家体系点检的责任绩效管理
一、点检绩效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二、建立设备点检绩效管理的原则和目的
三、建立点检绩效指标值的内容和流程
四、点检责任管理绩效的建立与评价
第四章企业设备点检的“四大标准”
第一节设备的劣化
一、设备劣化的含义及分类
二、设备劣化的表现形式、原因和部位
三、设备劣化的处理方式
四、设备性能劣化管理流程
第二节建立设备点检管理标准的内容
一、四大标准是设备管家管理企业产品作业设备的依据
二、设备点检管理四大标准的概述与案例
三、点检管理四大标准的架构
四、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的统计
第三节点检技术标准的建立与内容
一、点检的通用标准内容
二、点检的通用方法
三、点检状态的分类
四、点检判定标准
五、点检周期的设定与修正
六、点检分工
七、点检的责任与绩效
八、点检技术标准的建立
第四节设备点检润滑作业标准的建立与内容
一、润滑作业标准建立的依据
二、润滑作业标准的内容
三、设备管家润滑管理的分工
四、设备润滑的责任与绩效的管理
五、点检样表
第五节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的建立与内容
一、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目的
二、维修作业标准的分类
三、维修作业标准编制的分工
四、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条件
五、维修作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六、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编制的过程
第六节点检四大标准的责任绩效管理内容的建立与评价
一、点检绩效管理的内容
二、点检责任绩效管理的作用
三、点检责任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四、点检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五章设备管理中的故障统计、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设备故障与事故的含义和分类
一、设备状态良好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设备故障的含义和类型
三、产生设备故障的机理分析
四、设备故障管理的展开流程
五、设备事故的含义和分类
六、设备故障分析案例
第二节设备管理中故障统计的方法和表格建立
一、设备故障统计与分析的作用
二、设备故障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设备“总点检”的方法与实施流程
四、故障管理的要求与实施
五、设备故障的统计方法和分类
六、设备故障统计卡的建立
七、设备故障分类代码的组成及意义
第三节设备故障的预防与对策案例分析
一、设备故障的总结和防范措施案例
二、明确建立明晰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框架网络
三、工作职责标准的建立
四、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
五、设备点检的四大标准及其应用
六、设备故障的汇总与分析
七、设备大修
八、情智管理
第四节设备故障统计与分析管理
一、设备故障与故障率
二、设备故障机理分析及管理
三、故障与维修策略的选择关系
四、 设备状态受控与设备树层级的关系
五、维修策略
六、不同设备要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
序言
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引进、吸收和消化”各类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中低端产品或服务,而是逐渐偏向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或服务。中低端产品的过剩与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一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遇见前所未有的瓶颈。
实践证明,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满足企业的生存需要。其中,作为企业产品制作“母机”的设备,是决定企业技术和管理进步的关键所在,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最便捷、最快速、投入最低和最有效的捷径。企业通过对设备管理方式的变革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产品在产量、品质、成本、效率、交货期及服务能力等核心竞争因素上取得进步。
我国企业目前的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在设备管理理论方面,仍沿袭传统的、习惯的计划维修思维;设备管理方法主要是模仿或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探讨建立一套满足国内企业普遍需要的设备管理方式或方法,是设备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和当务之急。创建国人自己的设备管理思想、方法和管理体系,是设备管理人所要实现的伟大目标,让我们在时代的潮流驱动下承担起民族振兴的使命,在新的改革浪潮中扬帆起航,实现梦想。
当前,设备为了满足企业作业产品的需要,不断向“高、精、尖、大、专”等方向发展,促进了企业制造效率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伴随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作业控制方式的发展,企业产品作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空前的高。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设备管理方式的进步和管理能力的发展,促进了设备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地位的提高,推动了企业产品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即从以劳动力为主的制造管理过渡到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管理体制。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被逐渐显露和认可。根据现代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三位一体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使它们具有日常维护、预知状态、超前管理的保障功能。同时,通过组织专业维修队伍以完成设备的修复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要求企业负责人在重视设备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减排。通过将设备日常的管理重心下移,来切实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企业主要产品作业线设备的产品制造过程服务,实现设备停产时间可控以及其他各项经济技术管理指标的先进目标。通过保持设备状态长期良好,及时掌握设备状态的变化,并有可靠的设备维修措施,来保障企业产品制造作业安全运行。
根据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设备管理的决策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乎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方面;同时,又将企业的设备管理重心下移至基层的“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让基层的设备管家承担对企业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和维修管理等工作。设备管理的重大决策权仍然在企业的决策层手中,管放结合,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主管理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图表例解设备点检、维护知状态丛 书 序 言当今在我国企业组建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即“三位一体”设备管家。在新时代的引领下,企业设备管家组织的必要性和历史赋予设备管理新的特点正在形成和应用。丛书着力于推广“设备管家体系”,填补设备管家体系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应用间过渡衔接的空白,起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丛书由企业一线设备管理工作者编写,是对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进行全面设备管理指导的丛书。本套书共4个分册,分别是《图表例解设备管家体系基础》《图表例解设备点检、维护知状态》《图表例解设备维修、检修增寿命》《图表例解设备大修、改造能再用》。
本套丛书分别对应设备管理的四个阶段(H、M、R、O):“H”阶段是(设备管家简介与组织)设备管理的准备阶段,“M”阶段是设备维护阶段,“R”阶段是设备日常不停产维修阶段,“O”阶段是设备(停产检修)大修管理阶段。丛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企业通过建立对基层的设备操作人员、专职点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和分工的融合,构筑一个基层设备管理的团队,围绕共同的目标或利益,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相互督促和协助,共同来预知设备的状态,实施对设备的超前管理功能。丛书以大量图、表、案例的形式,对设备管理各个阶段、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内容具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设备管理网及其设备管理专家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通过全国海选参加设备管家第一期、第二期培训的弟子桂来先、洪大春、闫俊良、李远乾、宋卫群、朱建春、姜瑞琨、李红光、李积云、樊爱强、焦金峰、姚新星、杨普先、刘宏、赵明辉、罗屹、徐超男、税黎明、徐长阳、李志鹏、王爱其、漆晓明、范新宇、郝庆华、阮振兴、薄荣福、施德昌、朱松伟、吕维森、张月峰、张彦军、王利民、左明军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相信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弟子们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本套丛书主要由来自长期从事一线设备管理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引用的多为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图、表以及案例内容,均是来自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编者所在单位,通过试行管家体系后,设备突发故障明显减少,效果显著,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本套丛书配合《设备点检管理手册》,主要讲解在企业的现场设备管理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如何将设备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怎么做才能做好等实际应用的思路和方法指南,书中列表、图、相关案例分析,都对企业设备管理实践具有参考价值。本套丛书是指导企业内部从事设备管理相关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升设备管理方式的工具书。
本套丛书的内容主要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管理委员会委员张孝桐老师的培训授课内容理论而来。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致力于全面解决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是:
;1)企业需要的设备管理方式
;2)多年设备管理实战经验荟萃与创新
;3)设备管家制提出者张孝桐携弟子奉献新作
4)建立设备管家体系的HMRO阶段
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源头追溯的设备点检、维修,责任明晰的绩效管理,设备故障统计与分析管理,点检员、维护人员必读
作者简介
张孝桐,1937年生,浙江宁波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机械专业,曾任教山西冶金专学校,主讲“冶金机械设备修理和安装”课程。在上海宝钢工作期间,是第壹任设备检修科长,被派往国外学习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长流程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学以致用长年持续推进“点检定修制”,保障产品作业顺利运行。退休后,面向全国各知名企业,讲解当今设备管理问题和传授宝钢经验,提出当务之急是企业管理的重心要下移、要解放领导、要建立适合国情的“设备管家体系”,以使企业的设备能够切实提供服务于产品的基础保障。
设备管家制,由设备管理专家张孝桐于2016年4月6日登记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16-A-00259038。
目录
丛书序言
前言
第一章设备管家维护的内容和职责要求
第一节设备维护工作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一、设备管理向为产品服务演变
二、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三、设备维护工作应有的思路
四、设备维护的流程和基本内容
第二节设备管家的维护职责和基本要求
一、设备管家维护的职责
二、维护工作对设备管家的素质要求
三、设备管家的设备技术状态管理
第二章设备的润滑维护
第一节设备润滑基础——摩擦与润滑
一、摩擦的概念和分类
二、润滑的基础知识和分类
三、常见的润滑设备和工具
四、润滑油品的分类原则和管理原则
五、设备润滑的作用
六、设备供油方式的分类
七、设备润滑不当造成设备故障的表现
第二节设备管家的润滑工作
一、建立设备管家的润滑管理机构
二、设备管家润滑责任维护的工作内容
三、设备润滑隐患的管理
四、设备需要润滑的部位
五、润滑管理缺失造成的轴承失效
第三节设备管家的润滑油品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油的正确认识
二、润滑油品的构成与作用
三、润滑脂的构成和作用
四、油品的类别代号和优缺点
五、油品选择
六、润滑油品购置管理与三过滤工作
七、润滑油品的运输与储存管理
八、润滑油品的领用管理
图表例解设备点检、维护知状态目录九、润滑油品使用标准与润滑作业标准
十、润滑油的检验管理
十一、常见润滑油品的更换标准
十二、油品的购置费用与优化管理
十三、润滑油品的回收再利用管理
第四节设备润滑的“五定”责任管理
一、确定设备管家三种人员的润滑责任和三定要求
二、明确各级机构的润滑管理职责
三、设备润滑“五定”管理的内容
四、制定润滑管理的标准
五、设备润滑管理案例
第五节设备泄漏与密封的管理
一、设备泄漏造成的危害
二、设备泄漏机理
三、设备产生“跑、冒、滴、漏”的原因分类与分析
四、设备“跑、冒、滴、漏”的管理职责
五、设备密封的管理
第六节润滑油品的优化管理
一、油品的使用分析
二、油品优化的原则和目的
三、润滑油优化的条件
四、油品优化的具体方案举例
第七节设备润滑的绩效管理
一、润滑制度的建立
二、建立设备润滑的绩效考核标准内容
三、润滑绩效建立的案例
四、对月度设备润滑指标的统计和评价
五、润滑管理的总结——对油品统计分析
第三章设备管家的设备点检
第一节设备点检的基础知识
一、设备点检的由来
二、设备点检与巡检的含义与区别
三、设备管家体系点检的作用
四、点检的分类
五、组织点检工作的“七化”要求
六、点检能力的培养
七、点检的内容
八、根据点检时设备的状态确定的点检方式及点检内容
第二节设备点检管理
一、设备点检管理的含义
二、设备点检管理的工作内容要求和特征
三、点检管理的流程
四、建立企业点检管理的组织机构
五、设备管家体系的点检目标
六、设备管家三种人员的点检职责
七、建立设备点检的制度管理
八、设备点检的管理标准系统
九、设备点检管理的流程
第三节设备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管理
一、日常点检的内容和方式
二、设备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工作
三、设备操作人员点检规范化管理
第四节设备管家体系中的专职点检管理
一、专职点检员的培养
二、5W2H分析法的运用
三、专职点检的内容和方式
第五节工程技术人员的点检管理
一、工程技术方点检的作用功能
二、精密点检的内容和方式
三、工程技术人员精密点检的规范化管理
四、精密点检制度执行的管理组织机构网络
五、状态(精密)点检与检测管理
第六节三位一体设备管家体系点检的责任绩效管理
一、点检绩效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二、建立设备点检绩效管理的原则和目的
三、建立点检绩效指标值的内容和流程
四、点检责任管理绩效的建立与评价
第四章企业设备点检的“四大标准”
第一节设备的劣化
一、设备劣化的含义及分类
二、设备劣化的表现形式、原因和部位
三、设备劣化的处理方式
四、设备性能劣化管理流程
第二节建立设备点检管理标准的内容
一、四大标准是设备管家管理企业产品作业设备的依据
二、设备点检管理四大标准的概述与案例
三、点检管理四大标准的架构
四、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的统计
第三节点检技术标准的建立与内容
一、点检的通用标准内容
二、点检的通用方法
三、点检状态的分类
四、点检判定标准
五、点检周期的设定与修正
六、点检分工
七、点检的责任与绩效
八、点检技术标准的建立
第四节设备点检润滑作业标准的建立与内容
一、润滑作业标准建立的依据
二、润滑作业标准的内容
三、设备管家润滑管理的分工
四、设备润滑的责任与绩效的管理
五、点检样表
第五节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的建立与内容
一、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目的
二、维修作业标准的分类
三、维修作业标准编制的分工
四、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条件
五、维修作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六、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编制的过程
第六节点检四大标准的责任绩效管理内容的建立与评价
一、点检绩效管理的内容
二、点检责任绩效管理的作用
三、点检责任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四、点检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五章设备管理中的故障统计、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设备故障与事故的含义和分类
一、设备状态良好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设备故障的含义和类型
三、产生设备故障的机理分析
四、设备故障管理的展开流程
五、设备事故的含义和分类
六、设备故障分析案例
第二节设备管理中故障统计的方法和表格建立
一、设备故障统计与分析的作用
二、设备故障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设备“总点检”的方法与实施流程
四、故障管理的要求与实施
五、设备故障的统计方法和分类
六、设备故障统计卡的建立
七、设备故障分类代码的组成及意义
第三节设备故障的预防与对策案例分析
一、设备故障的总结和防范措施案例
二、明确建立明晰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框架网络
三、工作职责标准的建立
四、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
五、设备点检的四大标准及其应用
六、设备故障的汇总与分析
七、设备大修
八、情智管理
第四节设备故障统计与分析管理
一、设备故障与故障率
二、设备故障机理分析及管理
三、故障与维修策略的选择关系
四、 设备状态受控与设备树层级的关系
五、维修策略
六、不同设备要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
序言
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引进、吸收和消化”各类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中低端产品或服务,而是逐渐偏向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或服务。中低端产品的过剩与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一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遇见前所未有的瓶颈。
实践证明,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满足企业的生存需要。其中,作为企业产品制作“母机”的设备,是决定企业技术和管理进步的关键所在,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最便捷、最快速、投入最低和最有效的捷径。企业通过对设备管理方式的变革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产品在产量、品质、成本、效率、交货期及服务能力等核心竞争因素上取得进步。
我国企业目前的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在设备管理理论方面,仍沿袭传统的、习惯的计划维修思维;设备管理方法主要是模仿或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探讨建立一套满足国内企业普遍需要的设备管理方式或方法,是设备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和当务之急。创建国人自己的设备管理思想、方法和管理体系,是设备管理人所要实现的伟大目标,让我们在时代的潮流驱动下承担起民族振兴的使命,在新的改革浪潮中扬帆起航,实现梦想。
当前,设备为了满足企业作业产品的需要,不断向“高、精、尖、大、专”等方向发展,促进了企业制造效率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伴随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作业控制方式的发展,企业产品作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空前的高。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设备管理方式的进步和管理能力的发展,促进了设备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地位的提高,推动了企业产品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即从以劳动力为主的制造管理过渡到以设备为保障的产品作业管理体制。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被逐渐显露和认可。根据现代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三位一体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使它们具有日常维护、预知状态、超前管理的保障功能。同时,通过组织专业维修队伍以完成设备的修复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要求企业负责人在重视设备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减排。通过将设备日常的管理重心下移,来切实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企业主要产品作业线设备的产品制造过程服务,实现设备停产时间可控以及其他各项经济技术管理指标的先进目标。通过保持设备状态长期良好,及时掌握设备状态的变化,并有可靠的设备维修措施,来保障企业产品制造作业安全运行。
根据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设备管理的决策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乎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方面;同时,又将企业的设备管理重心下移至基层的“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让基层的设备管家承担对企业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和维修管理等工作。设备管理的重大决策权仍然在企业的决策层手中,管放结合,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主管理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图表例解设备点检、维护知状态丛 书 序 言当今在我国企业组建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即“三位一体”设备管家。在新时代的引领下,企业设备管家组织的必要性和历史赋予设备管理新的特点正在形成和应用。丛书着力于推广“设备管家体系”,填补设备管家体系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应用间过渡衔接的空白,起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丛书由企业一线设备管理工作者编写,是对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进行全面设备管理指导的丛书。本套书共4个分册,分别是《图表例解设备管家体系基础》《图表例解设备点检、维护知状态》《图表例解设备维修、检修增寿命》《图表例解设备大修、改造能再用》。
本套丛书分别对应设备管理的四个阶段(H、M、R、O):“H”阶段是(设备管家简介与组织)设备管理的准备阶段,“M”阶段是设备维护阶段,“R”阶段是设备日常不停产维修阶段,“O”阶段是设备(停产检修)大修管理阶段。丛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企业通过建立对基层的设备操作人员、专职点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和分工的融合,构筑一个基层设备管理的团队,围绕共同的目标或利益,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相互督促和协助,共同来预知设备的状态,实施对设备的超前管理功能。丛书以大量图、表、案例的形式,对设备管理各个阶段、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内容具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设备管理网及其设备管理专家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通过全国海选参加设备管家第一期、第二期培训的弟子桂来先、洪大春、闫俊良、李远乾、宋卫群、朱建春、姜瑞琨、李红光、李积云、樊爱强、焦金峰、姚新星、杨普先、刘宏、赵明辉、罗屹、徐超男、税黎明、徐长阳、李志鹏、王爱其、漆晓明、范新宇、郝庆华、阮振兴、薄荣福、施德昌、朱松伟、吕维森、张月峰、张彦军、王利民、左明军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相信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弟子们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本套丛书主要由来自长期从事一线设备管理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引用的多为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图、表以及案例内容,均是来自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编者所在单位,通过试行管家体系后,设备突发故障明显减少,效果显著,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本套丛书配合《设备点检管理手册》,主要讲解在企业的现场设备管理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如何将设备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怎么做才能做好等实际应用的思路和方法指南,书中列表、图、相关案例分析,都对企业设备管理实践具有参考价值。本套丛书是指导企业内部从事设备管理相关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升设备管理方式的工具书。
本套丛书的内容主要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管理委员会委员张孝桐老师的培训授课内容理论而来。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ISBN | 7111612116,9787111612117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张孝桐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