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与创新 7313125488,978731312548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风险投资与创新》适用于高等院校金融、外贸、商务专业及从事风险投资的决策人员、研究人员及实业家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谈毅,管理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副院长、《中国风险投资》杂志执行主编、《中国风险投资》年鉴常务副主编。长期致力于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研究与教学,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风险投资相关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研究角度与理论框架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风险投资与创新文献综述
第一节风险投资与创新:激励、抑制还是中性
第二节风险投资与创新:谁先谁后
第三章风险投资制度的契约结构与融资效率
第一节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
第二节基于硬预算约束的创新融资模型
第三节风险投资过程中的团队生产、监控与激励
第四节风险投资的契约结构与治理机制分析
第五节风险投资家的目标取向与行为分析
第四章风险投资与创新:基于企业竞争视角
第一节模型假设
第二节基于成本视角的模型
第三节引入双边道德风险时的模型
第四节引入政府政策时的模型
第五章风险投资与创新: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
第一节风险资本的集聚效应与区域比较
第二节 网络化创新体系与风险投资家的信息协调作用
第三节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锦标赛式治理机制
第四节对风险投资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制度性分析
第六章风险资本市场的创新与演进
第一节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
第二节风险资本规模与最优投资组合
第三节风险资本市场的竞争与演进
第七章风险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
第一节 风险投资制度与不同制度体的耦合与逻辑
第二节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风险投资制度发展环境的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
索引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图4—5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进行投资的边际收益曲线要高于在位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曲线,由于假定风险投资和在位企业的可变成本函数是不同的,所以边际成本曲线C以(K)也不相同。假设风险投资的可变成本更低时,则风险投资的边际成本曲线将位于在位企业边际成本曲线的下方C′V1(K)。这种情况下,均衡时风险投资的投资规模将大于在位企业的投资规模,即有KV1>KA。但是如果假定风险投资可变成本函数更高时,则风险投资的边际成本曲线将位于在位企业边际成本曲线的上方,如果足够高的话,比如图中的C′V2(K),此时的风险投资的投资数量将会低于在位企业,即Kv2<KA。
因为KA是使ⅡA(KA)—C(KA)达到最大化的投资数量,因此只要Kv≠KA盖,就能保证(ⅡA(KA)—Ci(KA))—(ⅡA(Kv)—Cv(Kv))>0。如果风险投资的可变成本不低于在位企业CV≥Ci,则πBA—πDA>0,此时在位企业将会购得基础创新。
命题7:如果均衡时风险投资获得基础创新,则说明风险投资与在位企业相比,存在一个更低的可变成本。
可以看到,虽然KV<KA<KV,但因为当Cv≥Ci成立时,在位企业将会购得基础创新。因此,KV2的投资规模在均衡时不会出现。当风险投资获得基础创新,意味着风险投资发展基础创新的成本更低,此时整个社会的投资规模为KV1,会大于在位企业的投资规模。
当没有风险投资存在时,在位企业以PB=BVii获得基础创新,并投资Ka将基础创新发展为成熟创新。当一个有效的风险投资市场出现后,情况相应发生变化。此时,风险投资以PB=Bvv获得基础创新,并投资Kv将基础创新发展为成熟创新。此时,风险投资从3方面激励了,创新:第一,BVv>BVii,风险投资的存在使得基础创新的价格更高,反过来使得创业家投入更多的努力,进而带来了更多的基础创新;第二,当基础创新的价格提高时,创业相比于成为工人更有吸引力,社会中选择创业的人数增加,进而导致更多的创新诞生。
ISBN7313125488,9787313125484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谈毅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