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完整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通俗读物——忠于原著,定位青少年,让经典成为新经典。
兼具历史读物和文学作品双重特性——改写版将行文年轻化,适当保留原著的古典文学韵味。
中学历史名师推荐——不同于史学家、名人推荐,十位中学历史名师推荐更贴近目标读者群。
历史学习是十分必要且相当重要的,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再塑。多读历史,可以让他们长见识、明得失、辨善恶、知兴替,形成自己的处世智慧。
现在的图书市场上,历史类读物多且杂,偶有精品,但整体质量不高,缺少难度适中、篇幅适中而又覆盖全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形势不太乐观但也正好提供给了我们机会。历史类读物多且杂,说明有市场需求;偶有精品,但整体质量不高,说明发展空间大;而我们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则正好可以弥补缺少难度适中、篇幅适中而又覆盖全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这样一个不足。
我们要求改写者必须熟读蔡书,重读正史并浏览今人史著,烂熟于心之后再整体重新构思,确定取舍详略,把握重点人物事件,并注意纠正蔡著中的讹误;针对我们的读者对象,确定自己的风格,把改写视为创作,激发创作热情,树立为青少年读者写一本好书的责任感,精心构思,字斟句酌,追求更好。十位执笔者,各自改写一本,全书总体面貌相近,各册又有个人特色。
我们在改写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标准:
1.改名:改《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改《前汉演义》为《秦·西汉演义》,《后汉演义》为《东汉·三国演义》,《南北史演义》后则改为《南北朝·隋朝演义》。《民国演义》因属于现代史一个不完整的片段,故此次改写不予列入。
2.缩减规模、内容。原著每本有100回,总字数近600万字,此次改写缩减规模,单本缩至20万字左右,统一改为40回,总字数控制在200万字左右。确保体现历史的主体面貌,勾勒其演变轨迹,详写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略写次要枝节人物事件,务求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3.去掉夹批,重拟回目、回评。原著是章回体小说,每回都有双句对偶回目,并且附有回评和夹批。改写后仍保留双句对偶回目及回评,夹批作为中小学生读物,似有不宜,遂尽去之。原回目字数不统一,且情节内容上与改写版本有出入,故重拟回目,全部改为7字对偶,且考虑到平仄及文学表达。回评在提炼章回内容,揭示事件来龙去脉上多具启发意义,所以我们对原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回评内容加以保留,而带有封建迷信的观念则进行梳理,重写内容。
4.注意史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美学关系。在保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做到故事性强,有吸引力,情节生动趣味,语言精练自然,风格清新爽人,务求青少年喜闻乐见。
我们在每本开篇增加了一个导言,同时保留了开篇的世系图,帮助青少年梳理各朝代的发展脉络,了解朝代主要内容和兴衰原因,方便他们更好地阅读本书,理解各朝代的发展轨迹。
媒体推荐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说不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对于历史普及阅读,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发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的感慨。
对历史等传统文化的掌握,需要从小积累,阅读经典,强基待发。蔡东藩先生的这部大书自成系统,史料丰富确凿,文笔生动雅趣,即将出版的历史演义青少版,在文本上又较好地解决了青少年阅读难度的问题,既有骨架,也有情节,既读得懂,又能读出兴趣,我很期待这套书的面世。
殷俊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历史特级教师
深阅读,读经典
我的童年时代书籍少,但我们在不多的书籍里如饥似渴地读,不经意间把一本书反复读。这与当下流行的“轻阅读”“快阅读”完全相反。但必须承认,这种不经意间形成的“深阅读”习惯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记得五岁时,识字不多,家里有一套《说岳全传》,开始只是认字,然后在字里行间理解词语,后来能看明白故事,再后来能读其中的诗句,如此反复,已经无法确定到底看过多少遍。这一阅读经历至少对我产生两大影响:语文不差,喜欢历史。
有位历史学博士在交流读书心得时说:读书还是要读经典。青少版的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将传世经典甄选提炼、做大众化的改编,同时字斟句酌,在行文和内容上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慢慢咀嚼文字的雅趣,细细品味鲜活的画面感和历史的生活味,在阅读中渐渐形成问题,这,正是目前历史教与学中所需要的。
陶涛
华中师大一附中历史教师,特级教师
向更根本、更永恒的经典致敬
蔡东藩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著的历史地位无须赘言,但它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意义在当代却尚未得到重视。事实上,在民国时期,《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部融斐然文采和渊博学识的历史名著,就曾因“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而被用作学生课外补充读物。
而如此名作,如今终于得以做大众化的改编,为青少年和普通读者所亲近,势必成为历史普及读物中难得的经典。近两年民国老课本颇受热捧,这不仅源于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美感、趣味性与可读性的追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课本必得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多方面的智慧。”这套同样源于民国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无疑将发挥异曲同工之妙,为中学历史教与学,及历史知识的普及另辟蹊径。
李晓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大附中历史特级教师 历史读物的文学味
历史读物不光注重史观、史实,还要关照可读性和文学性,如此方能实现普及阅读的使命。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认为,蔡著这部中国历史演义大书,既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构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来读?市面上蔡著的原版和改写版本众多,有白话版、小说版……这套青少版保持原作脉络主线,调整文风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普及阅读,又适当保留了凝练的四字用语和古典文学趣味,既是正史读本,又是文学读本,在“雅文学”与“通俗小说”中寻找平衡,改写定位的分寸拿捏值得称道,在历史知识之外,对于青少年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曹松林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主任,历史特级教师
史与二十四肩齐,文则三国身后
中国史家历来就有史德、史识、史才之说,这三个方面,蔡东藩先生及蔡著都值得称道,尤为可敬。蔡著史实可比肩《二十四史》,但更好读;用章回小说体例及文学语言表达,虽然在文学造诣上稍逊于《三国演义》,但不像《三国演义》“七分史三分文”,而是“语皆有本”,堪称中国传记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只演绎了《三国志》,蔡著却演绎了整部《二十四史》。
现今中学历史教育兴起“史料教学”,期望“论从史出”;提倡“虚拟情境教学”,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同历过程。但因诸多原因,实践困难多多,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历史书,多读好读的历史书。这套以蔡著改写的历史读本,如若作为辅助读物,无疑将有利于中学的历史教育与学习。
李明海
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正高职教研员,历史特级教师
作者简介
本书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谭邦和教授担任主编,他带领十多位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及青年作家和诗人,以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蔡东藩先生是民国著名历史学家、演义小说作家,《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蔡先生耗十年心血所作,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本书还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的高度评价和指导;此外还有十位高中历史特级教师也认真阅读了本书,并撰写了书评。
目录
秦?西汉演义(上册)
【第一回】合六国秦朝一统 封泰山始皇巡游/ 001
【第二回】寻力士椎击御驾 拓边功征战南北/ 009
【第三回】设骗局秦皇坑儒 从谋逆赵高矫诏/ 016
【第四回】咸阳城胡亥灭宗 大泽乡陈胜举义/ 023
【第五回】走丰乡刘邦斩蛇 杀郡守项梁起兵/ 030
【第六回】入赵宫叛臣杀主 失兵机陈王毙命/ 037
【第七回】信谗言二世诛相 轻敌兵项梁败亡/ 044
【第八回】勇项羽破釜沉舟 奸赵高避祸弑主/ 051
【第九回】坑降卒项羽入关 宴鸿门张樊保驾/ 058
【第十回】助汉王天赐三杰 使密计暗度陈仓/ 066
【第十一回】下河南陈平入将 用奇谋韩信点兵/ 073
【第十二回】驳郦生张良借箸 替汉王纪信舍身/ 081
【第十三回】入军帐汉王夺印 斩龙且韩信破齐/ 089
【第十四回】退乌江项羽自刎 即帝位刘邦称尊/ 097
【第十五回】伪出游韩信受擒 征匈奴白登被围/ 105
【第十六回】议废立周昌争储 杀功臣吕后使计/ 112
【第十七回】平淮南刘邦还乡 留遗嘱高帝升天/ 119
【第十八回】蔑汉室冒顿戏吕 乱朝纲恶后擅权/ 126
【第十九回】夺禁军铲除吕党 迎代王废死故君/ 133
【第二十回】汉文帝励精图治 淮南王恃骄谋反/ 140
秦?西汉演义(下册)
【第二十一回】赎父罪缇萦上书 闻善言仁君改过/ 001
【第二十二回】削藩王七国作乱 平叛军太尉建功/ 009
【第二十三回】争帝宠太子被废 惊魂魄梁王气绝/ 016
【第二十四回】重儒术董生进策 遇恩宠子夫遭妒/ 023
【第二十五回】祸生福卫青得官 凤求凰文君私奔/ 030
【第二十六回】执印绶买臣荣归 使酒性灌夫骂座/ 036
【第二十七回】窦太主屈膝献媚 飞将军射石镇边/ 043
【第二十八回】任齐相偃死弘兴 伐夷狄舅战甥从/ 051
【第二十九回】立战功还挈同胞 报私仇射杀李敢/ 058
【第三十回】通西域张骞出使 妄求仙武帝被惑/ 065
【第三十一回】沦朔漠苏武牧羊 遭谗言太子殒命/ 073
【第三十二回】保晚节武帝悔诏 辨奸邪少主发威/ 080
【第三十三回】废昏君太后登殿 嘱女医霍妻毒后/ 088
【第三十四回】谋大逆霍氏灭门 行仁政汉宣中兴/ 096
【第三十五回】御诸羌将军立功 慰乌孙巾帼抚边/ 103
【第三十六回】少谋断元帝失柄 铸冤狱石显结党/ 110
【第三十七回】悲远嫁昭君出塞 重外戚王凤专权/ 118
【第三十八回】智班伯借图进谏 悍昭仪行贿争储/ 125
【第三十九回】玩计谋傅后掌权 乱后宫董贤邀宠/ 133
【第四十回】贬四后王莽专政 投玉玺元后覆宗/ 140
东汉?三国演义(上)
【第一回】王莽立乱封朝官 忧患起搅扰新朝/001
【第二回】揭竿而起天下乱 振臂一呼刘氏兴/008
【第三回】围宛城更始称帝 战昆阳刘秀扬威/015
【第四回】陷长安莽贼伏诛 据邯郸伪帝自立/022
【第五回】结姻亲刘秀添翼 号光武新皇登基/029
【第六回】群雄逐鹿中原乱 南征北讨天下平/036
【第七回】用耿弇战平齐地 得马援收降陇西/043
【第八回】鄙富贵子陵辞归 杀蛮使寇恂震敌/050
【第九回】伪皇帝伤重归天 莽巾帼受困毙命/057
【第十回】强项令撞柱明志 老将军马革裹尸/064
【第十一回】颂功德泰山封禅 忆功臣云台留像/071
【第十二回】传佛教万里取经 全忠孝一心治国/078
【第十三回】出西域屡屡立功 战匈奴一朝扬名/085
【第十四回】窦氏专权除异己 班超西征立新功/092
【第十五回】扶幼帝外戚掌权 灭匈奴边将争功/099
【第十六回】灭窦氏少帝发威 咒贵人皇后被废/106
【第十七回】立乳子太后临朝 布疑阵将军奏凯/113
【第十八回】杨震拒贿畏四知 乳母受宠祸百官/120
【第十九回】忠臣不屈遭谗言 阉人得志共天下/127
【第二十回】跋扈将军专朝政 河东狮吼宠家奴/134
东汉?三国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诛梁氏五侯受封 兴党祸百儒被囚/001
【第二十二回】孔氏一门争认罪 张角兄弟齐造反/008
【第二十三回】奸曹操棒杀权贵 莽张飞拳打督邮/015
【第二十四回】请诛奸孙坚献议 自封将灵帝张威/022
【第二十五回】废少主献帝登基 讨佞臣诸侯兴师/029
【第二十六回】生私心义师瓦解 争地盘群雄并立/036
【第二十七回】美人计智杀董卓 诈降信计败曹操/043
【第二十八回】劫皇帝争权夺利 挟天子号令诸侯/051
【第二十九回】射戟辕门化干戈 夜袭军营燃烽火/058
【第三十回】诉往事吕布殒命 论英雄曹操煮酒/065
【第三十一回】战白马关羽挂印 袭乌巢袁绍败亡/072
【第三十二回】四面出击灭袁氏 三顾茅庐请诸葛/079
【第三十三回】长坂坡喝退敌军 赤壁矶火烧连营/087
【第三十四回】嫁皇妹孙权失策 请援兵刘备入川/094
【第三十五回】占成都刘备登基 失荆州关羽丧命/102
【第三十六回】曹丕称帝后汉亡 刘备托孤蜀国衰/110
【第三十七回】平南疆七擒孟获 失街亭计演空城/117
【第三十八回】五丈原诸葛含恨 高平陵司马夺权/124
【第三十九回】诸葛恪专政遭祸 司马师擅权废帝/131
【第四十回】刘禅降魏蜀国灭 司马建晋三国终/139
两晋演义(上)
【第一回】祀南郊司马开基 堕诡计武帝娶媳/ 001
【第二回】少女偷香慰痴情 羊祜定计图东吴/ 008
【第三回】平西虏西晋灭吴 纳美人羊车望幸/ 015
【第四回】武帝崩权豪擅政 贾后悍杨氏遭殃/ 022
【第五回】周处除害殉国难 竹林七贤尚空谈/ 029
【第六回】贾后专政冤太子 赵王篡位废惠帝/ 036
【第七回】拔乱除奸迎御驾 同室操戈毙齐王/ 042
【第八回】平荆州烽火洛阳 称汉王起兵东海/ 049
【第九回】呆皇帝宫中暴毙 伪楚公江东败亡/ 056
【第十回】太傅越擅杀诸臣 皇子聪乘乱继位/ 063
【第十一回】司马误国失洛阳 怀帝行酒死他乡/ 070
【第十二回】诏江东祖逖渡江 拘王浚羯胡吞蓟/ 076
【第十三回】陶侃合军乱贼破 愍帝被害西晋亡/ 083
【第十四回】晋王称尊东晋立 前赵诛逆后赵兴/ 090
【第十五回】叛江南王敦造反 镇湘中谯王举义/ 097
【第十六回】元帝庸王敦横行 成帝幼苏峻造反/ 104
【第十七回】温峤推诚迎陶侃 苏峻败亡息叛乱/ 110
【第十八回】灭前赵石勒称尊 弑兄弟李期乱蜀/ 116
【第十九回】杀太子赵主寡恩 篡西蜀李寿改元/ 123
【第二十回】康帝立庾氏得势 宇文灭前燕扬威/ 130
两晋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擢桓温平定巴蜀 荐谢艾破敌凉州/ 001
【第二十二回】诛逆子石氏生乱 弑君主后赵亡国/ 007
【第二十三回】灭冉魏慕容称帝 拒忠言殷浩丧师/ 014
【第二十四回】乱凉州天锡弑君 阻石门桓温退师/ 021
【第二十五回】遭排挤慕容奔秦 拔邺城苻坚灭燕/ 027
【第二十六回】海西公遭诬被废 大司马见鬼丧命/ 034
【第二十七回】失姑臧凉主降秦 救孤城谢玄退敌/ 041
【第二十八回】莽苻坚败绩淝水 义慕容再兴燕室/ 047
【第二十九回】入阿房西燕称尊 应童谣秦主自缢/ 054
【第三十回】藏祸心段随弑主 忠故主杨氏殉节/ 061
【第三十一回】创后魏姚苌惊梦 亡西燕北魏争雄/067
【第三十二回】晋道子擅政专权 张贵人逞凶弑君/074
【第三十三回】凉土三分吕氏衰 娇女为奴中山陷/081
【第三十四回】勇诛贼燕宗复国 突发难王恭受戮/089
【第三十五回】戕内史谢妇独全 失荆州参军殉主/096
【第三十六回】后凉乱南燕定都 刘裕胜孙恩败走/103
【第三十七回】夺晋位桓玄行逆 举大事刘裕入都/110
【第三十八回】诛桓玄安帝回都 杀岳父赫连建夏/117
【第三十九回】葬爱妻昭文丧命 覆孤城南燕亡国/124
【第四十回】平西蜀南凉灭国 亡后秦刘裕篡晋/131
南北朝?隋朝演义(上)
【第一回】射神蟒英雄出世 露峥嵘军营立功 / 001
【第二回】起义师讨伐叛逆 救御驾平步青云 / 008
【第三回】凭武略征服南燕 挥雄师大破卢循 / 015
【第四回】出奇兵荡平西蜀 渡黄河翦灭后秦 / 023
【第五回】履至尊刘裕称帝 报旧怨宋魏成仇 / 030
【第六回】夺社稷君臣博弈 收要郡魏主扬威 / 038
【第七回】杀忠良自毁长城 灭敌国渐成大业 / 049
【第八回】贪权财范晔伏法 拓边境宋魏开战 / 057
【第九回】永安宫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 / 067
【第十回】戮骨肉同室操戈 敛财物皇帝聚赌 / 075
【第十一回】 纳亲姐废帝乱政 杀暴主湘东正位/083
【第十二回】 好佛老魏主出家 逞暴戾宋帝殒命/092
【第十三回】 沈攸之背主叛乱 萧道成废宋建国/101
【第十四回】 重文治讲学诵经 行孝悌尊礼明义/108
【第十五回】 存大志魏主迁都 好玩乐齐君丧命/116
【第十六回】 开杀戒萧鸾夺位 崇儒教魏主改革/124
【第十七回】 亲骨肉连连相残 两国家双双易主/132
【第十八回】 萧宝卷诛杀显贵 崔慧景图谋造反/139
【第十九回】 传檄文萧衍起兵 纵淫逸丧钟连鸣/146
【第二十回】 萧衍如愿登帝位 宝夤借兵复国仇/152
南北朝?隋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高氏祸国埋后患 充华参政乱法度/001
【第二十二回】筑淮堰梁主误国 弑清河奸臣弄权/008
【第二十三回】摄朝政胡氏复出 败国运北魏式微/016
【第二十四回】屠百官尔朱谋变 设良计魏主除奸/023
【第二十五回】乘时势高欢雄起 灭全族尔朱消亡/030
【第二十六回】忧社稷萧统薨逝 谋权势魏国分裂/037
【第二十七回】燃战火两魏相争 信佛老萧衍误国/044
【第二十八回】兴兵变侯景胁君 做傀儡梁王丧命/053
【第二十九回】篡帝祚北齐始建 惹民怨权臣惨死/062
【第三十回】宇文泰废旧立新 陈霸先拥兵专权/071
【第三十一回】逞淫威齐主横行 换新主江山变姓/077
【第三十二回】戮亲族皇叔篡位 争新娘两国失和/084
【第三十三回】违道义周师败绩 遭谗言功臣被诛/091
【第三十四回】擒高纬北周灭齐 戮至亲嗣主乱政/099
【第三十五回】笼人心杨坚专权 迷女色叔宝误国/106
【第三十六回】建隋唐天下一统 费心机逆子夺嫡/113
【第三十七回】弑父兄杨广窃位 劳民财江南巡游/122
【第三十八回】凿运河疏通南北 降四海征战高丽/129
【第三十九回】促兵变祸起萧墙 造迷楼玩物丧志/136
【第四十回】谋天下李氏起兵 失人心炀帝亡国/144
唐朝演义(上)
【第一回】晋阳宫醉酒中计 太原城起兵反隋/ 001
【第二回】陷长安政权初定 禅帝位唐祚开基/ 009
【第三回】李世民计平陇右 窦建德勇诛逆贼/ 016
【第四回】讨乱酋智退刘寇 袭虎牢巧平郑夏/ 023
【第五回】平四方秦王立功 争帝位太子设计/ 032
【第六回】刃同胞玄武兵变 却突厥便桥结盟/ 040
【第七回】贤后临终谏君主 唐军西出定边塞/ 048
【第八回】晋王治入主东宫 唐太宗亲征高丽/ 056
【第九回】房玄龄临终谏主 李世民魂归九天/ 064
【第十回】武昭仪还宫争宠 褚遂良入阙陈忠/ 072
【第十一回】刘仁轨勇平百济 薛仁贵大败回纥/080
【第十二回】唐高宗洛阳病逝 徐敬业江都起兵/087
【第十三回】则天帝血洗唐室 武承嗣觊觎东宫/094
【第十四回】狄仁杰力保唐室 张柬之复位中宗/101
【第十五回】诛女祸太子败死 宠韦后中宗暴卒/108
【第十六回】玄宗登基政权定 姚宋入相盛世兴/115
【第十七回】唐玄宗耀武边境 武惠妃构陷储君/122
【第十八回】华清池玉环得宠 勤政楼胡儿认亲/129
【第十九回】长生殿七夕密誓 范阳镇禄山起兵/136
【第二十回】杨贵妃魂归马嵬 唐肃宗继位灵武/143
唐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复两京李泌还山 围邺城官军受挫/ 001
【第二十二回】宦官作恶肃宗毙 吐蕃入侵长安陷/ 008
【第二十三回】郭公单骑化兵戈 驸马酒醉打金枝/ 015
【第二十四回】四王僭号中原乱 德宗逃命长安空/ 021
【第二十五回】彭原镇朱泚败死 长安城李泌佐君/ 028
【第二十六回】王叔文除弊受阻 唐宪宗平叛凯旋/ 035
【第二十七回】讨成德承璀无功 伐淮西裴度主谋/ 042
【第二十八回】李愬雪夜袭蔡州 刘悟倒戈斩师道/ 049
【第二十九回】误食丹药帝王崩 荒废朝政河朔乱/ 055
【第三十回】穆宗服药蹈覆辙 敬宗顽劣魂归天/ 062
【第三十一回】诛宦官痛失贤相 平阉祸暗中布局 / 069
【第三十二回】降甘露宰相喋血 矫诏书武宗继位 / 076
【第三十三回】平泽潞权相主谋 信方士帝王归天 / 083
【第三十四回】复河湟边将献图 平浙东王式用智 / 089
【第三十五回】戍卒叛乱陷徐州 辛谠借兵保泗城 / 096
【第三十六回】围黄梅元裕却敌 镇淮南高骄纵寇 / 103
【第三十七回】黄巢败亡狼虎谷 僖宗急走大散关 / 110
【第三十八回】迭经离乱僖宗崩 进讨河东王师溃 / 117
【第三十九回】三将入都惊銮驾 太监逞威废昭宗 / 123
【第四十回】崔胤假手诛宦官 全忠弑君篡李唐 / 130
五代演义(上)
【第一回】朱温投军展宏图 禧宗辗转得良将/001
【第二回】登宝座朱温篡位 仗直言全昱斥弟/009
【第三回】临终赠箭留遗嘱 沙战督兵破夹寨/017
【第四回】严可求智勇除逆 周德威巧计破敌/025
【第五回】斩梁使燕王称尊 却强敌晋将善谋/033
【第六回】友贞巧计立为王 燕王屈膝做囚奴/041
【第七回】李存勖智取魏州 阿保机南犯中原/049
【第八回】遇乱兵周公殉国 仗威势知训专政/057
【第九回】李存勖终登帝位 王彦章三日破敌/065
【第十回】失汴州朱瑱亡国 鞭亲父刘氏失德/073
【第十一回】宠伶官富贵而骄 拜义父舍祖忘本/081
【第十二回】皇后擅权变乱生 王衍好色前蜀亡/089
【第十三回】入洛阳藩王篡位 回故土德光登基/096
【第十四回】安公矫诏杀良臣 冯道吟诗谏唐主/104
【第十五回】犯众怒重海受刃 讽权臣从珂掌权/111
【第十六回】宠从荣骄子弄兵 杀董璋蜀中称帝/118
【第十七回】从厚被欺饮毒酒 从珂阴谋篡皇位/126
【第十八回】酒后醉语疑石郎 俯首称臣借辽师/133
【第十九回】众叛亲离国运终 割地献辽骂名存/140
【第二十回】闽王嗜酒误国政 齐主顺民登帝座/147
五代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起内乱闽国灭亡 卧病榻高祖归天/001
【第二十二回】爷孙失和烽烟起 叛将卖国心机费/009
【第二十三回】战阳城辽兵败溃 中辽计杜威遇伏/017
【第二十四回】石重贵举国降辽 契丹王入主中原/025
【第二十五回】赵延寿美梦破灭 耶律主一命归天/032
【第二十六回】幼帝即位遭冤死 太后被逐丧实权/039
【第二十七回】出帝远迁泣穷途 新皇登基斩逆臣/046
【第二十八回】王景崇失策亡身 李守贞兵败被围/053
【第二十九回】勇郭威攻克河中 莽史公欲刺宰相/060
【第三十回】信谗言忠臣被诛 失军心沙场遇刺/067
【第三十一回】郭威起兵建新朝 潘王伐周兴汉室/074
【第三十二回】降南唐马氏亡国 起叛心彦超自裁/081
【第三十三回】恃宠而骄遭贬谪 病入膏肓留遗嘱/088
【第三十四回】北汉主入侵中原 后周帝领军亲征/095
【第三十五回】丧猛将英主班师 征孟昶两国反目/102
【第三十六回】南唐王昏庸误国 赵匡胤智勇灭敌/109
【第三十七回】从严治军露头角 慷慨赴死身报国/116
【第三十八回】二将骄逸两寨失 一臣忠义美名扬/123
【第三十九回】守州城彦卿尽忠 献国土南唐势衰/130
【第四十回】陈桥兵变废周主 黄袍加身平乱世/136
宋朝演义(上)
【第一回】沙场征战建伟绩 陈桥兵变立新君/001
【第二回】皇帝亲征平叛乱 太祖杯酒释兵权/008
【第三回】破川军孱王殒命 造浮桥采石功成/015
【第四回】万岁殿烛影生疑 杨家将临危救君/023
【第五回】报宿怨赵普设计 战契丹杨业捐躯/029
【第六回】张齐贤奇谋退敌 寇参政善言谏主/036
【第七回】纳忠谏御驾亲征 定和约澶州息兵/043
【第八回】受株连寇准遭贬 登极乐太后归天/051
【第九回】用富弼折服契丹 封元昊收降西夏/058
【第十回】狄青夜夺昆仑关 英宗初御紫宸殿/066
【第十一回】明君逝传位颍王 贤相归重用安石/073
【第十二回】王安石改革图强 青苗法祸乱民生/080
【第十三回】弃边城韩种坐罪 逞兵谋木征被虏/087
【第十四回】流民图震惊神宗 南征军平定交趾/095
【第十五回】苏东坡被贬黄州 高太后垂帘听政/103
【第十六回】廷臣不和分三党 宠妾废后倒纲常/110
【第十七回】窃后位乐极生悲 信宦官再用奸佞/116
【第十八回】用童贯收复西番 靠贵妃重登相位/123
【第十九回】巧排挤毒死辅臣 献玩物惹怒太子/130
【第二十回】阿骨打恃强称帝 方十三揭竿起义/138
宋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宋江归顺获大捷 童贯征辽遭败绩/001
【第二十二回】定内禅皇帝东奔 乞和盟宋朝中计/009
【第二十三回】主和议京城失守 中奸计北宋灭亡/017
【第二十四回】康王登基南宋建 高宗禅位义师兴/025
【第二十五回】平首逆世忠出力 失楚州刘豫称帝/032
【第二十六回】破盗败虏宋获胜 保家卫国再立功/040
【第二十七回】岳元帅智平杨么 髯将军勇败敌寇/047
【第二十八回】贬忠臣秦桧得势 传捷报岳飞报国/054
【第二十九回】设毒计害死岳飞 屈求和迎回母后/061
【第三十回】金主亮分道入寇 孝宗帝主战用兵/069
【第三十一回】求和议气死张浚 惧清正挤走朱熹/076
【第三十二回】妒悍成性李凤娘 弄权误国韩侂胄/082
【第三十三回】贺生辰及之献媚 倡北伐侂胄丧师/090
【第三十四回】史弥远定计除奸 金丞相以死殉节/098
【第三十五回】寇南朝孱主误军 易嗣君济王蒙冤/105
【第三十六回】诛逆首平定淮南 约蒙古夹击残金/113
【第三十七回】寇南宋蒙古进兵 罢忠臣理宗误国/121
【第三十八回】捏捷报欺君罔上 拘来使弃好背盟/128
【第三十九回】援孤城损兵折将 窜岭南丧师辱国/136
【第四十回】陷临安幼主被掳 覆两宫宋朝灭亡/143
元朝演义(上)
【第一回】蒙古族崛起荒原 也速该击退强敌/001
【第二回】丧慈父身陷险境 得义助死里逃生/009
【第三回】结连理娇妻被夺 获外援前耻得雪/016
【第四回】遭猜忌盟友决裂 纳良言绝处逢生/022
【第五回】明军纪剿灭塔塔 昧谗言兵围义子/028
【第六回】铁木真浴血出围 木华黎献计灭敌/034
【第七回】犯蒙古丢国丧命 灭乃蛮凯旋登基/041
【第八回】息干戈公主和亲 报世仇英雄扬威/048
【第九回】破中都班师回朝 立后嗣决意西征/054
【第十回】灭花剌三军奏凯 入印度雄狮退寇/060
【第十一回】怀遗恨天骄病逝 承父志新帝兴兵/067
【第十二回】灭金国君臣赴难 攻西域红颜斥凶/074
【第十三回】长子军横扫亚欧 乃马真临朝称制/082
【第十四回】用奸人斥逐贤臣 废旧帝改立新君/089
【第十五回】蒙哥汗战死沙场 忽必烈归夺皇位/097
【第十六回】贾似道专权误国 谢太后手书降表/105
【第十七回】耽酒色弊政滋生 矢孤忠杀身成仁/114
【第十八回】征日本全军覆没 逼安南两战失利/121
【第十九回】海都汗联军内犯 忽必烈御驾亲征/128
【第二十回】犯颜直谏除桑哥 巧思用计退海都/135
元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元成宗肃清朝政 海山王大败海都/001
【第二十二回】西南边陲起烽烟 伯岳吾氏乱宫闱/009
【第二十三回】迷酒色武宗失德 弘儒学仁宗开科/016
【第二十四回】诛奸佞母后掣肘 背前盟爱子得立/023
【第二十五回】陷忠良公报私仇 得贤臣挫败逆党/031
【第二十六回】失圣宠宰辅病故 集余党南坡弑君/038
【第二十七回】定良计买奴除奸 失君德泰定乱政/044
【第二十八回】滥崇佛君臣分道 争皇位同室操戈/051
【第二十九回】太平王扶帝立功 倒剌沙奉宝出降/058
【第三十回】贪美名文宗禅位 遭暗算新帝暴崩/065
【第三十一回】怀妒意皇后杀嫂 遭天谴文宗丧子/071
【第三十二回】失王妃迎娶故后 悔前愆临终立侄/078
【第三十三回】太平王贪色亡身 唐其势谋逆被诛/084
【第三十四回】进忠言有壬受辱 乱朝政伯颜专权/090
【第三十五回】全大义脱脱灭亲 惑谗言太后遭逐/096
【第三十六回】遭倾轧远调异乡 得起复错识恩人/104
【第三十七回】治黄河群雄并起 征徐州脱脱告捷/112
【第三十八回】元顺帝自毁长城 朱元璋濠南起义/120
【第三十九回】夺失地大将守城 谋内禅皇后乱政/128
【第四十回】失中都顺帝出逃 得天下太祖即位/136
明朝演义(上)
【第一回】皇觉寺少年出家 濠州城元璋投军/001
【第二回】救子兴朱公立功 保夫婿马氏献计/008
【第三回】争统帅朱孙翻脸 打集庆永安投诚/016
【第四回】遇春力拔采石矶 元璋计擒朱亮祖/024
【第五回】争池州大破友谅 定金华喜得刘基/031
【第六回】江东桥友谅中计 鄱阳湖伯温退敌/038
【第七回】大势去士诚自缢 乾坤定元璋登基/045
【第八回】徐达用计定山西 惟庸逞威成祸害/052
【第九回】征漠北蓝玉恃功 兴党狱功臣遇害/059
【第十回】继帝位建文削藩 抗皇命朱棣兴兵/067
【第十一回】陷都城燕王篡位 下西洋郑和宣威/074
【第十二回】勇成祖亲征漠北 骄皇子图谋篡位/082
【第十三回】争皇储高煦亡身 宠贵妃宣宗废后/089
【第十四回】移铁牌王振弄权 信权阉英宗被俘/095
【第十五回】守京师于谦退敌 入皇殿英宗复位/102
【第十六回】贪权位石亨遭诛 恃恩宠贵妃弄权/109
【第十七回】结八虎刘瑾进谗 设内厂权阉黜贤/116
【第十八回】平叛乱刘贼伏诛 贿太监张茂脱险/124
【第十九回】抚群盗中锡入狱 善逢迎江彬夺宠/131
【第二十回】招大盗宁藩谋叛 祭龙江武宗还朝/138
明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返豹房武宗晏驾 失依傍江彬伏诛/001
【第二十二回】设醮坛世宗祈子 信方士嘉靖崇道/008
【第二十三回】救亲子严嵩受辱 议边务夏言含冤/015
【第二十四回】寇京城俺答纵火 斥奸臣贞吉获罪/022
【第二十五回】附权贵仇鸾得势 劾严嵩继盛遇害/029
【第二十六回】媚干娘文华邀宠 忤懋卿海瑞罢官/036
【第二十七回】失圣宠严嵩倒台 辱谏臣世蕃伏法/044
【第二十八回】斥高拱冯保得势 排异己居正昧心/051
【第二十九回】整吏治张公变法 忤郑妃东林议政/060
【第三十回】拒倭寇平壤生乱 诩战功杨镐丢官/067
【第三十一回】遭群议福王就藩 闯宫门莽汉被擒/075
【第三十二回】用杨镐全军尽覆 惑熹宗客魏得宠/082
【第三十三回】化贞痛失广宁城 魏阉喜得点将录/089
【第三十四回】殴御卒解救顺昌 筑生祠趋附忠贤/096
【第三十五回】袁崇焕巡抚辽东 明熹宗游幸西苑/102
【第三十六回】迎思宗忠贤伏法 中敌计崇焕遭囚/108
【第三十七回】后金扰明廷大惊 灾荒频嘉胤起义/115
【第三十八回】诛流寇自成封王 失中原思宗求和/120
【第三十九回】克承天闯王建都 上煤山崇祯自缢/126
【第四十回】乞外援清军定乱 覆半壁明史收场/133
清朝演义(上)
【第一回】鄂多哩满部初兴 辽阳城廷弼却敌/001
【第二回】下朝鲜后金旋师 信谗言明帝中计/010
【第三回】清太宗沈阳称尊 洪承畴松山溃败/019
【第四回】入据中原立幼主 冲冠一怒为红颜/027
【第五回】闯王败清军入京 南明衰江南遭屠/036
【第六回】奏凯歌清将蒙诬 抗清廷遗臣尽忠/045
【第七回】弑故主扫除大患 蓄谋逆自立为王/054
【第八回】辞英雄美人归隐 失平凉三桂回军/062
【第九回】收西南歼灭叛孽 屈俄臣平定台湾/069
【第十回】集军威荡平朔漠 争储位兄弟成仇/076
【第十一回】西藏定台湾平复 康熙薨世宗继位/ 082
【第十二回】定青海杀戮兄弟 除隐患屠尽功臣/ 089
【第十三回】平苗疆恭祝千秋 征金川降伏蛮首/ 095
【第十四回】灭金川王师西讨 平准部余孽就歼/ 103
【第十五回】荡回疆香妃殉节 游江南中宫断发/ 110
【第十六回】海岛平外藩慑服 帝统继教徒兴兵/ 119
【第十七回】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 128
【第十八回】布德威逆贼伏诛 剿海寇良将蒙冤/ 135
【第十九回】八卦教扰乱皇城 张格尔作乱回疆/ 143
【第二十回】征浩罕剿灭叛瑶 树国威禁绝鸦片/ 152
清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铲毒瘤虎门销烟 求和议琦善误国/001
【第二十二回】忧天下宰相死谏 失重镇将帅殉节/009
【第二十三回】江宁城和约议定 洪秀全广西起兵/017
【第二十四回】占永安太平建国 保长沙秉章固守/025
【第二十五回】失江宁增兵江西 建水师援助庐州/033
【第二十六回】扬军威畿辅安复 蒙圣宠兰儿封妃/042
【第二十七回】广信府全民保城 天京城洪运中衰/049
【第二十八回】愚治军叶帅遭擒 智统领宗棠得胜/057
【第二十九回】战皖北诸将立功 开外衅清军失利/ 065
【第三十回】擒重臣两宫夺权 举人才淮军初建/ 073
【第三十一回】引利器任用洋将 战浙东克复江宁/ 081
【第三十二回】中奸计僧王就义 守河防捻军败退/ 089
【第三十三回】戮权阉严惩教案 立新君重执大权/ 096
【第三十四回】慈安逝朝鲜兵起 越南乱中法交战/ 104
【第三十五回】主和议中法立约 拨巨款园林复建/ 110
【第三十六回】辽东战败黄海失 马关订约国威丧/ 116
【第三十七回】革弊政维新变法 立储君守旧排洋/ 123
【第三十八回】避外敌逃离京师 返京城跪求和议/ 130
【第三十九回】和约订西藏生乱 宣统立清廷衰微/ 138
【第四十回】内阁建宪法初定 民国立清室败亡/ 145
序言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出版的这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是以蔡东
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的。为强调给中小学生及青少年读者普及
历史知识的意旨,改称《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共10 本,成为一个系列。
据我所知,这是中国出版史上关于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第一个定位青少年
读者的改写版本。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光绪十六年(1890 年)秀才,1910 年
赴京赶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他因厌恶官场,于1911 年称病还乡,
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战爆发后,他不愿意生活在日寇铁蹄
之下,辗转避难,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抗战胜利前夕不幸去世。《中国历朝
通俗演义》是蔡东藩呕心沥血写成的一部巨著。从1916 年到1926 年,蔡东
藩耗费10 年心力,先后完成了《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
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
演义》《民国演义》共11 部作品,约六百余万字,从秦始皇写到公元1920 年,描
述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该著作跨越时间之长、涉及史实之繁、描写人物之众、规
模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因而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部巨著
对应二十四史,光是必须阅读的正史就达4052 卷,何况还必须参考浩如烟海的野史
杂著,以其一人之力完成如此巨作,实在是中国著述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此巨著,蔡东藩的写作态度却十分严肃端谨,绝非粗制滥造。他始终谨慎遵循
“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写作原则,以正史为基本依据,
又旁征博引野史杂著,“义以载事,即以道情”,正文之外,又自作批注评点。内容宏
富,叙述生动,语言雅洁,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容,因而成为中国通俗历史著作的经典。
书一面世,即洛阳纸贵,风行一时,当时销售已达10 万部之多,深受读者特别
是青少年欢迎。时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写信给会文堂新记书局,说此书“于
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毛泽东也十分看重此书,
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曾专门致电李克农,叫他在国统区代买这套书,这套书
目前仍存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书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需要适合大众的历史读
物,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也看中了这套书,认为这部书自成系统,“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
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有提
纲挈领的功效”。于是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55 年用原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的纸型重印
此书,总名《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加上“新编”二字,顾颉刚先生还为此书写了序言。
此后这套书不断被各家出版社重印出版,行销四方,至今不衰。这套书不仅是中国著
作史的一个奇迹,在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历史读物的出版史上,蔡东藩所受到的欢迎,
也只有少数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可以相比。而在普及中国历史知识方面,蔡东藩无疑
作出了自己巨大而特殊的贡献。
二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比之《三国演义》,略输文采,但它为我们提供
了一部卷帙浩瀚而又通俗生动的中华通史,是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绝好读物。不
过原书虽本白话,语言通俗,但毕竟成于九十多年前,如今读来已是半文半白,
只适合中等以上文化读者阅读,对年纪较轻、学业负担较重且闲暇时间甚少
的中小学生和一般青少年并不合适。一者语言文白相杂,多少有点阅读障
碍;二者趣味偏于古典,学生难免有些隔膜;三者部头太大,学生没有时间
通读;四者因规模大而价格偏高也成了中小学生阅读此书的障碍。故此书虽
有许多种版本流传,却难以进入学业繁重的中小学生和青少年这个读者群体。
1999 年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
的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相继颁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都提出了新的
要求,本国的历史文化知识自然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成分,语文课程、历史课程、政治
课程乃至其他相关课程,都从自己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对历史知识
普及读物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一种难度适中、
篇幅适中乃至图书价格适中而又覆盖全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可以满足小学高年
级、初高中生及普通青少年这个特殊读者群体的特殊阅读需求。所以,以蔡东藩的《中
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改写成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绝好选择,相信会受到青少年读者广泛的欢迎。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的基础教育改革走了十五六年的路程,如今已经深入到更具
实质性的层面,开始面对那些长久难破必须攻坚的艰难命题,从文史课程来说,我们
的教材和课外读物如何帮助中小学生和青少年形成根底扎实枝叶美丽的人文素养,是
一个极其重要的使命,也是我们一直难以实现突破的困局。我们这套读物想在这个方
面有所贡献。由于这套读物兼具历史读物和文学作品两种特性,我们希望中小学生能
在这套读物的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初步形成自己关于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框架,一方
面也在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因此,我们这套读物并不单纯地追求通俗浅易,而是适当地保持着某种阅读的
难度,并有意识地适度地追求史传文学特殊的古典意趣,以引导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
学会面对陌生的知识和陌生的词汇,从而一边积累历史知识,一边也积累文学语汇,
得到文史两方面的双重收获。用过于直白浅俚的白话来写历史,这样的读物并不利于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应该主动接触一些有一定阅读难度的书籍,尤其是历史
读物。
随着新媒体写作不断侵入我们的生活,不断圈占我们的阅读时空,当下的青少
年不由自主地越来越滑向轻阅读和快阅读,碎片化的阅读状态已经蔓延开来,这是科
技创新对人类阅读生活的不可抗拒的裹挟。不过人类是拥有足够智慧来调节这种状况
的,我们提倡青少年在难以避免的轻阅读、快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份清醒,自觉
地分出一部分时间,去从事一些慢阅读和深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让自己的知
识基础厚实一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以免在浮光掠影的碎片化阅读中
滑向轻浮浅薄。这也是我们编写这套读物的时候所奉行的重要理念和所坚持的
写作追求。
三
那这套读物我们是怎样具体操作的呢?我们的做法是:
1. 原著有11 本,分为《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
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
义》《民国演义》。为强调给中小学生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意旨,将原名《中国历朝
通俗演义》改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为使书名更准确地指示内容,将
《前汉演义》改为《秦·西汉演义》,《后汉演义》则改为《东汉·三国演义》,《南北
史演义》后半部涵盖了隋朝历史的内容,则改为《南北朝·隋朝演义》。《民国演义》
因属于现代史一个不完整的片段,故此次改写不予列入。
2. 原著每本有100 回,只《五代史演义》《元史演义》为60 回,总字数近600 万
字,如《明史演义》就有56 万字。此次改写缩减规模,单本缩至20 万字左右,统一
改为40 回。这样,约折其三分之一,总字数在200 万字左右。
3. 原著是章回体小说,每回都有双句对偶回目,改写后仍保留双句对偶回目。因
改写之故,各回情节有些变化,故重拟回目,务求生动醒目,既概指内容,又提示精彩,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 原著有回评和夹批。夹批作为中小学生读物,似有不宜,遂尽去之。回评用于
提炼章回内容,揭示事件来龙去脉,多具启发意义,我们在增删合并文稿的基础上,
对应章回重新撰写回评,对于原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回评内容加以梳理,酌情保留。
由于原作者所属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原书中吹捧帝王龙种、君权神授以及其他明显属于封建迷信的观念情节,也辨别去留,并请读者注意。
5. 缩减改写,势必对情节人物有所删略,但会确保体现历史的主体面貌,勾勒其
演变轨迹,详写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略写次要枝节人物事件,务求详略得当,
疏密有致。
6. 注意史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美学关系,在保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
做到故事性强,有吸引力,情节生动趣味,语言精练自然,风格清新爽人,务求青少
年喜闻乐见。
7. 在改写版本的基础上,我们在开篇增加一个导言,衔接各朝代的发展脉络,提
炼朝代主要内容和兴衰原因,意在让青少年和大众读者能更好地阅读本书,理解各朝
代的发展轨迹。
我们要求改写者必须熟读蔡书,重读正史并浏览今人史著,烂熟于心之后再整体
重新构思,确定取舍详略,把握重点人物事件,并注意纠正蔡著中的讹误;针对
我们的读者对象,确定自己的风格,把改写视为创作,激发创作热情,树立为
青少年读者写一本好书的责任感,精心构思,字斟句酌,追求更好。十位执
笔者,各自改写一本,全书总体面貌相近,各册又有个人特色。
参与改写的十位作者都是有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青年
学者,其中八位是大学古典文学或相关专业的副教授,两位是深受学生爱戴
追捧的语文教师,而且都是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他们既有扎实的文
史功底,也有丰富的写作经验,还都正值好年华,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气息,业
有所专,学有所长,在把握历史知识的准确性与追求文学写作的趣味性两方面有
双重追求,也有能力去达成这种境界。
这套书的创意来自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兵先生,作为青少年读物的出版
人,出于对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感,他始终关注整个出版过程,他的恩师、中国著名历
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的
创意和编辑出版,为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如今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各册书稿汇集起来,我们欣喜
地发现,我们预计的目标都较好地实现了。总体上说,既依托了蔡著,又成为自成一
体、自有风格的新的历史读物。我们相信,这是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出版改
写史上的一次全新的创造性的劳动,也为我们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套既是历史知识,又
有小说趣味的生动读物。由于时间仓促,工作中如有不足之处,期望得到读者的批评,
以待再版时修正完善。
谭邦和
2014 年6 月18 日
文摘
因为北汉尚未平定,又勾结辽兵多次进犯边境,成为一大祸患,周主就下诏讨伐。赵匡胤带兵乘势前行,进逼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行至关下,赵匡胤朗声对守将喊道:“守将听着!天军到此,各州将领都已望风归顺。独你占据把守此关,不如早日投降,免致生灵涂炭。”守将姚内斌尚在犹豫,赵匡胤又厉声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若明日不降,管教你粉身碎骨,后悔莫及。”第二天,姚内斌果然亲到营前请降。
又过了一天,周兵继续北进。路遇一条长河,名叫安阳水。河水深不可测,眼下又无渡筏,周主于是命各军伐木造桥,谁想当夜竞发寒疾,一躺数日仍不见好,诸将欲请驾还都,又怕周主动怒,所以没人敢请奏。唯独赵匡胤愤然说:“周主有病在身,长留此地,如果辽兵大队人马杀到,后果将不堪设想,等我请周主返回东京就是了。”赵匡胤说完就直接走入周主房里,说服周主返回东京。于是大军即归,后赵匡胤得升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的最高指挥官),从此声名大震。显德六年(959年)世宗病逝,大臣们拥立七岁的太子宗训继位。
这时,北汉及辽兵入侵,朝廷派赵匡胤领兵防御。大军行至陈桥驿(在今河南新乡),天色渐晚,日影微昏,赵匡胤就下令各军宿营休息,第二天早晨再整军前进。此时军中有个叫苗训的指挥官,他精通星象学,擅长卜算吉凶祸福,人称苗先生。据说这天黄昏,他看见天上的太阳下面还藏有一个太阳,一个沉下去后,另一个又射出光芒,而且周边又有紫云环绕,绚彩异常。他对人说,此乃天命,先消失的日光,会在后周应验,后出现的目光,将在赵匡胤身上应验。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军中的将士都很惊诧,便一致认为这是非同寻常的征兆。
此时,大将高怀德私下提议说:“皇帝刚刚即位,况且年纪尚小。我等身临大敌,出生入死,何人知晓?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为天子,随后再北征,诸公以为何如?”众将应声说:“高公所言甚是,我等就依计速行。”这时,将领中站出一人提醒众人:“这事必须禀明点检,才能进行。好在点检的亲弟赵匡义也在军中,先对他说明实情,由他告诉点检,才有希望成功。”众人齐声说好,于是就邀请赵匡义商量。赵匡义又向赵普问计,赵普说:“皇帝幼小,不能服众。点检威望素高,天下归心。一到东京,即可接替皇帝之位。我们乘今夜安排妥当,明晨便可行事。”于是二人依计部署诸将,等到天色将明,众人一齐来到赵匡胤的帐外高呼万岁。看门士兵挥手禁止说:“点检尚未起床,诸公请勿高声喧哗!”话未说完,赵匡义已走进帐里。赵匡胤刚好惊醒,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赵匡义就略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P4-5
完整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通俗读物——忠于原著,定位青少年,让经典成为新经典。
兼具历史读物和文学作品双重特性——改写版将行文年轻化,适当保留原著的古典文学韵味。
中学历史名师推荐——不同于史学家、名人推荐,十位中学历史名师推荐更贴近目标读者群。
历史学习是十分必要且相当重要的,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再塑。多读历史,可以让他们长见识、明得失、辨善恶、知兴替,形成自己的处世智慧。
现在的图书市场上,历史类读物多且杂,偶有精品,但整体质量不高,缺少难度适中、篇幅适中而又覆盖全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形势不太乐观但也正好提供给了我们机会。历史类读物多且杂,说明有市场需求;偶有精品,但整体质量不高,说明发展空间大;而我们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则正好可以弥补缺少难度适中、篇幅适中而又覆盖全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这样一个不足。
我们要求改写者必须熟读蔡书,重读正史并浏览今人史著,烂熟于心之后再整体重新构思,确定取舍详略,把握重点人物事件,并注意纠正蔡著中的讹误;针对我们的读者对象,确定自己的风格,把改写视为创作,激发创作热情,树立为青少年读者写一本好书的责任感,精心构思,字斟句酌,追求更好。十位执笔者,各自改写一本,全书总体面貌相近,各册又有个人特色。
我们在改写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标准:
1.改名:改《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改《前汉演义》为《秦·西汉演义》,《后汉演义》为《东汉·三国演义》,《南北史演义》后则改为《南北朝·隋朝演义》。《民国演义》因属于现代史一个不完整的片段,故此次改写不予列入。
2.缩减规模、内容。原著每本有100回,总字数近600万字,此次改写缩减规模,单本缩至20万字左右,统一改为40回,总字数控制在200万字左右。确保体现历史的主体面貌,勾勒其演变轨迹,详写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略写次要枝节人物事件,务求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3.去掉夹批,重拟回目、回评。原著是章回体小说,每回都有双句对偶回目,并且附有回评和夹批。改写后仍保留双句对偶回目及回评,夹批作为中小学生读物,似有不宜,遂尽去之。原回目字数不统一,且情节内容上与改写版本有出入,故重拟回目,全部改为7字对偶,且考虑到平仄及文学表达。回评在提炼章回内容,揭示事件来龙去脉上多具启发意义,所以我们对原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回评内容加以保留,而带有封建迷信的观念则进行梳理,重写内容。
4.注意史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美学关系。在保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做到故事性强,有吸引力,情节生动趣味,语言精练自然,风格清新爽人,务求青少年喜闻乐见。
我们在每本开篇增加了一个导言,同时保留了开篇的世系图,帮助青少年梳理各朝代的发展脉络,了解朝代主要内容和兴衰原因,方便他们更好地阅读本书,理解各朝代的发展轨迹。
媒体推荐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说不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对于历史普及阅读,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发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的感慨。
对历史等传统文化的掌握,需要从小积累,阅读经典,强基待发。蔡东藩先生的这部大书自成系统,史料丰富确凿,文笔生动雅趣,即将出版的历史演义青少版,在文本上又较好地解决了青少年阅读难度的问题,既有骨架,也有情节,既读得懂,又能读出兴趣,我很期待这套书的面世。
殷俊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历史特级教师
深阅读,读经典
我的童年时代书籍少,但我们在不多的书籍里如饥似渴地读,不经意间把一本书反复读。这与当下流行的“轻阅读”“快阅读”完全相反。但必须承认,这种不经意间形成的“深阅读”习惯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记得五岁时,识字不多,家里有一套《说岳全传》,开始只是认字,然后在字里行间理解词语,后来能看明白故事,再后来能读其中的诗句,如此反复,已经无法确定到底看过多少遍。这一阅读经历至少对我产生两大影响:语文不差,喜欢历史。
有位历史学博士在交流读书心得时说:读书还是要读经典。青少版的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将传世经典甄选提炼、做大众化的改编,同时字斟句酌,在行文和内容上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慢慢咀嚼文字的雅趣,细细品味鲜活的画面感和历史的生活味,在阅读中渐渐形成问题,这,正是目前历史教与学中所需要的。
陶涛
华中师大一附中历史教师,特级教师
向更根本、更永恒的经典致敬
蔡东藩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著的历史地位无须赘言,但它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意义在当代却尚未得到重视。事实上,在民国时期,《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部融斐然文采和渊博学识的历史名著,就曾因“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而被用作学生课外补充读物。
而如此名作,如今终于得以做大众化的改编,为青少年和普通读者所亲近,势必成为历史普及读物中难得的经典。近两年民国老课本颇受热捧,这不仅源于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美感、趣味性与可读性的追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课本必得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多方面的智慧。”这套同样源于民国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无疑将发挥异曲同工之妙,为中学历史教与学,及历史知识的普及另辟蹊径。
李晓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大附中历史特级教师 历史读物的文学味
历史读物不光注重史观、史实,还要关照可读性和文学性,如此方能实现普及阅读的使命。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认为,蔡著这部中国历史演义大书,既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构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来读?市面上蔡著的原版和改写版本众多,有白话版、小说版……这套青少版保持原作脉络主线,调整文风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普及阅读,又适当保留了凝练的四字用语和古典文学趣味,既是正史读本,又是文学读本,在“雅文学”与“通俗小说”中寻找平衡,改写定位的分寸拿捏值得称道,在历史知识之外,对于青少年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曹松林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主任,历史特级教师
史与二十四肩齐,文则三国身后
中国史家历来就有史德、史识、史才之说,这三个方面,蔡东藩先生及蔡著都值得称道,尤为可敬。蔡著史实可比肩《二十四史》,但更好读;用章回小说体例及文学语言表达,虽然在文学造诣上稍逊于《三国演义》,但不像《三国演义》“七分史三分文”,而是“语皆有本”,堪称中国传记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只演绎了《三国志》,蔡著却演绎了整部《二十四史》。
现今中学历史教育兴起“史料教学”,期望“论从史出”;提倡“虚拟情境教学”,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同历过程。但因诸多原因,实践困难多多,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历史书,多读好读的历史书。这套以蔡著改写的历史读本,如若作为辅助读物,无疑将有利于中学的历史教育与学习。
李明海
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正高职教研员,历史特级教师
作者简介
本书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谭邦和教授担任主编,他带领十多位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及青年作家和诗人,以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蔡东藩先生是民国著名历史学家、演义小说作家,《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蔡先生耗十年心血所作,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本书还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的高度评价和指导;此外还有十位高中历史特级教师也认真阅读了本书,并撰写了书评。
目录
秦?西汉演义(上册)
【第一回】合六国秦朝一统 封泰山始皇巡游/ 001
【第二回】寻力士椎击御驾 拓边功征战南北/ 009
【第三回】设骗局秦皇坑儒 从谋逆赵高矫诏/ 016
【第四回】咸阳城胡亥灭宗 大泽乡陈胜举义/ 023
【第五回】走丰乡刘邦斩蛇 杀郡守项梁起兵/ 030
【第六回】入赵宫叛臣杀主 失兵机陈王毙命/ 037
【第七回】信谗言二世诛相 轻敌兵项梁败亡/ 044
【第八回】勇项羽破釜沉舟 奸赵高避祸弑主/ 051
【第九回】坑降卒项羽入关 宴鸿门张樊保驾/ 058
【第十回】助汉王天赐三杰 使密计暗度陈仓/ 066
【第十一回】下河南陈平入将 用奇谋韩信点兵/ 073
【第十二回】驳郦生张良借箸 替汉王纪信舍身/ 081
【第十三回】入军帐汉王夺印 斩龙且韩信破齐/ 089
【第十四回】退乌江项羽自刎 即帝位刘邦称尊/ 097
【第十五回】伪出游韩信受擒 征匈奴白登被围/ 105
【第十六回】议废立周昌争储 杀功臣吕后使计/ 112
【第十七回】平淮南刘邦还乡 留遗嘱高帝升天/ 119
【第十八回】蔑汉室冒顿戏吕 乱朝纲恶后擅权/ 126
【第十九回】夺禁军铲除吕党 迎代王废死故君/ 133
【第二十回】汉文帝励精图治 淮南王恃骄谋反/ 140
秦?西汉演义(下册)
【第二十一回】赎父罪缇萦上书 闻善言仁君改过/ 001
【第二十二回】削藩王七国作乱 平叛军太尉建功/ 009
【第二十三回】争帝宠太子被废 惊魂魄梁王气绝/ 016
【第二十四回】重儒术董生进策 遇恩宠子夫遭妒/ 023
【第二十五回】祸生福卫青得官 凤求凰文君私奔/ 030
【第二十六回】执印绶买臣荣归 使酒性灌夫骂座/ 036
【第二十七回】窦太主屈膝献媚 飞将军射石镇边/ 043
【第二十八回】任齐相偃死弘兴 伐夷狄舅战甥从/ 051
【第二十九回】立战功还挈同胞 报私仇射杀李敢/ 058
【第三十回】通西域张骞出使 妄求仙武帝被惑/ 065
【第三十一回】沦朔漠苏武牧羊 遭谗言太子殒命/ 073
【第三十二回】保晚节武帝悔诏 辨奸邪少主发威/ 080
【第三十三回】废昏君太后登殿 嘱女医霍妻毒后/ 088
【第三十四回】谋大逆霍氏灭门 行仁政汉宣中兴/ 096
【第三十五回】御诸羌将军立功 慰乌孙巾帼抚边/ 103
【第三十六回】少谋断元帝失柄 铸冤狱石显结党/ 110
【第三十七回】悲远嫁昭君出塞 重外戚王凤专权/ 118
【第三十八回】智班伯借图进谏 悍昭仪行贿争储/ 125
【第三十九回】玩计谋傅后掌权 乱后宫董贤邀宠/ 133
【第四十回】贬四后王莽专政 投玉玺元后覆宗/ 140
东汉?三国演义(上)
【第一回】王莽立乱封朝官 忧患起搅扰新朝/001
【第二回】揭竿而起天下乱 振臂一呼刘氏兴/008
【第三回】围宛城更始称帝 战昆阳刘秀扬威/015
【第四回】陷长安莽贼伏诛 据邯郸伪帝自立/022
【第五回】结姻亲刘秀添翼 号光武新皇登基/029
【第六回】群雄逐鹿中原乱 南征北讨天下平/036
【第七回】用耿弇战平齐地 得马援收降陇西/043
【第八回】鄙富贵子陵辞归 杀蛮使寇恂震敌/050
【第九回】伪皇帝伤重归天 莽巾帼受困毙命/057
【第十回】强项令撞柱明志 老将军马革裹尸/064
【第十一回】颂功德泰山封禅 忆功臣云台留像/071
【第十二回】传佛教万里取经 全忠孝一心治国/078
【第十三回】出西域屡屡立功 战匈奴一朝扬名/085
【第十四回】窦氏专权除异己 班超西征立新功/092
【第十五回】扶幼帝外戚掌权 灭匈奴边将争功/099
【第十六回】灭窦氏少帝发威 咒贵人皇后被废/106
【第十七回】立乳子太后临朝 布疑阵将军奏凯/113
【第十八回】杨震拒贿畏四知 乳母受宠祸百官/120
【第十九回】忠臣不屈遭谗言 阉人得志共天下/127
【第二十回】跋扈将军专朝政 河东狮吼宠家奴/134
东汉?三国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诛梁氏五侯受封 兴党祸百儒被囚/001
【第二十二回】孔氏一门争认罪 张角兄弟齐造反/008
【第二十三回】奸曹操棒杀权贵 莽张飞拳打督邮/015
【第二十四回】请诛奸孙坚献议 自封将灵帝张威/022
【第二十五回】废少主献帝登基 讨佞臣诸侯兴师/029
【第二十六回】生私心义师瓦解 争地盘群雄并立/036
【第二十七回】美人计智杀董卓 诈降信计败曹操/043
【第二十八回】劫皇帝争权夺利 挟天子号令诸侯/051
【第二十九回】射戟辕门化干戈 夜袭军营燃烽火/058
【第三十回】诉往事吕布殒命 论英雄曹操煮酒/065
【第三十一回】战白马关羽挂印 袭乌巢袁绍败亡/072
【第三十二回】四面出击灭袁氏 三顾茅庐请诸葛/079
【第三十三回】长坂坡喝退敌军 赤壁矶火烧连营/087
【第三十四回】嫁皇妹孙权失策 请援兵刘备入川/094
【第三十五回】占成都刘备登基 失荆州关羽丧命/102
【第三十六回】曹丕称帝后汉亡 刘备托孤蜀国衰/110
【第三十七回】平南疆七擒孟获 失街亭计演空城/117
【第三十八回】五丈原诸葛含恨 高平陵司马夺权/124
【第三十九回】诸葛恪专政遭祸 司马师擅权废帝/131
【第四十回】刘禅降魏蜀国灭 司马建晋三国终/139
两晋演义(上)
【第一回】祀南郊司马开基 堕诡计武帝娶媳/ 001
【第二回】少女偷香慰痴情 羊祜定计图东吴/ 008
【第三回】平西虏西晋灭吴 纳美人羊车望幸/ 015
【第四回】武帝崩权豪擅政 贾后悍杨氏遭殃/ 022
【第五回】周处除害殉国难 竹林七贤尚空谈/ 029
【第六回】贾后专政冤太子 赵王篡位废惠帝/ 036
【第七回】拔乱除奸迎御驾 同室操戈毙齐王/ 042
【第八回】平荆州烽火洛阳 称汉王起兵东海/ 049
【第九回】呆皇帝宫中暴毙 伪楚公江东败亡/ 056
【第十回】太傅越擅杀诸臣 皇子聪乘乱继位/ 063
【第十一回】司马误国失洛阳 怀帝行酒死他乡/ 070
【第十二回】诏江东祖逖渡江 拘王浚羯胡吞蓟/ 076
【第十三回】陶侃合军乱贼破 愍帝被害西晋亡/ 083
【第十四回】晋王称尊东晋立 前赵诛逆后赵兴/ 090
【第十五回】叛江南王敦造反 镇湘中谯王举义/ 097
【第十六回】元帝庸王敦横行 成帝幼苏峻造反/ 104
【第十七回】温峤推诚迎陶侃 苏峻败亡息叛乱/ 110
【第十八回】灭前赵石勒称尊 弑兄弟李期乱蜀/ 116
【第十九回】杀太子赵主寡恩 篡西蜀李寿改元/ 123
【第二十回】康帝立庾氏得势 宇文灭前燕扬威/ 130
两晋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擢桓温平定巴蜀 荐谢艾破敌凉州/ 001
【第二十二回】诛逆子石氏生乱 弑君主后赵亡国/ 007
【第二十三回】灭冉魏慕容称帝 拒忠言殷浩丧师/ 014
【第二十四回】乱凉州天锡弑君 阻石门桓温退师/ 021
【第二十五回】遭排挤慕容奔秦 拔邺城苻坚灭燕/ 027
【第二十六回】海西公遭诬被废 大司马见鬼丧命/ 034
【第二十七回】失姑臧凉主降秦 救孤城谢玄退敌/ 041
【第二十八回】莽苻坚败绩淝水 义慕容再兴燕室/ 047
【第二十九回】入阿房西燕称尊 应童谣秦主自缢/ 054
【第三十回】藏祸心段随弑主 忠故主杨氏殉节/ 061
【第三十一回】创后魏姚苌惊梦 亡西燕北魏争雄/067
【第三十二回】晋道子擅政专权 张贵人逞凶弑君/074
【第三十三回】凉土三分吕氏衰 娇女为奴中山陷/081
【第三十四回】勇诛贼燕宗复国 突发难王恭受戮/089
【第三十五回】戕内史谢妇独全 失荆州参军殉主/096
【第三十六回】后凉乱南燕定都 刘裕胜孙恩败走/103
【第三十七回】夺晋位桓玄行逆 举大事刘裕入都/110
【第三十八回】诛桓玄安帝回都 杀岳父赫连建夏/117
【第三十九回】葬爱妻昭文丧命 覆孤城南燕亡国/124
【第四十回】平西蜀南凉灭国 亡后秦刘裕篡晋/131
南北朝?隋朝演义(上)
【第一回】射神蟒英雄出世 露峥嵘军营立功 / 001
【第二回】起义师讨伐叛逆 救御驾平步青云 / 008
【第三回】凭武略征服南燕 挥雄师大破卢循 / 015
【第四回】出奇兵荡平西蜀 渡黄河翦灭后秦 / 023
【第五回】履至尊刘裕称帝 报旧怨宋魏成仇 / 030
【第六回】夺社稷君臣博弈 收要郡魏主扬威 / 038
【第七回】杀忠良自毁长城 灭敌国渐成大业 / 049
【第八回】贪权财范晔伏法 拓边境宋魏开战 / 057
【第九回】永安宫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 / 067
【第十回】戮骨肉同室操戈 敛财物皇帝聚赌 / 075
【第十一回】 纳亲姐废帝乱政 杀暴主湘东正位/083
【第十二回】 好佛老魏主出家 逞暴戾宋帝殒命/092
【第十三回】 沈攸之背主叛乱 萧道成废宋建国/101
【第十四回】 重文治讲学诵经 行孝悌尊礼明义/108
【第十五回】 存大志魏主迁都 好玩乐齐君丧命/116
【第十六回】 开杀戒萧鸾夺位 崇儒教魏主改革/124
【第十七回】 亲骨肉连连相残 两国家双双易主/132
【第十八回】 萧宝卷诛杀显贵 崔慧景图谋造反/139
【第十九回】 传檄文萧衍起兵 纵淫逸丧钟连鸣/146
【第二十回】 萧衍如愿登帝位 宝夤借兵复国仇/152
南北朝?隋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高氏祸国埋后患 充华参政乱法度/001
【第二十二回】筑淮堰梁主误国 弑清河奸臣弄权/008
【第二十三回】摄朝政胡氏复出 败国运北魏式微/016
【第二十四回】屠百官尔朱谋变 设良计魏主除奸/023
【第二十五回】乘时势高欢雄起 灭全族尔朱消亡/030
【第二十六回】忧社稷萧统薨逝 谋权势魏国分裂/037
【第二十七回】燃战火两魏相争 信佛老萧衍误国/044
【第二十八回】兴兵变侯景胁君 做傀儡梁王丧命/053
【第二十九回】篡帝祚北齐始建 惹民怨权臣惨死/062
【第三十回】宇文泰废旧立新 陈霸先拥兵专权/071
【第三十一回】逞淫威齐主横行 换新主江山变姓/077
【第三十二回】戮亲族皇叔篡位 争新娘两国失和/084
【第三十三回】违道义周师败绩 遭谗言功臣被诛/091
【第三十四回】擒高纬北周灭齐 戮至亲嗣主乱政/099
【第三十五回】笼人心杨坚专权 迷女色叔宝误国/106
【第三十六回】建隋唐天下一统 费心机逆子夺嫡/113
【第三十七回】弑父兄杨广窃位 劳民财江南巡游/122
【第三十八回】凿运河疏通南北 降四海征战高丽/129
【第三十九回】促兵变祸起萧墙 造迷楼玩物丧志/136
【第四十回】谋天下李氏起兵 失人心炀帝亡国/144
唐朝演义(上)
【第一回】晋阳宫醉酒中计 太原城起兵反隋/ 001
【第二回】陷长安政权初定 禅帝位唐祚开基/ 009
【第三回】李世民计平陇右 窦建德勇诛逆贼/ 016
【第四回】讨乱酋智退刘寇 袭虎牢巧平郑夏/ 023
【第五回】平四方秦王立功 争帝位太子设计/ 032
【第六回】刃同胞玄武兵变 却突厥便桥结盟/ 040
【第七回】贤后临终谏君主 唐军西出定边塞/ 048
【第八回】晋王治入主东宫 唐太宗亲征高丽/ 056
【第九回】房玄龄临终谏主 李世民魂归九天/ 064
【第十回】武昭仪还宫争宠 褚遂良入阙陈忠/ 072
【第十一回】刘仁轨勇平百济 薛仁贵大败回纥/080
【第十二回】唐高宗洛阳病逝 徐敬业江都起兵/087
【第十三回】则天帝血洗唐室 武承嗣觊觎东宫/094
【第十四回】狄仁杰力保唐室 张柬之复位中宗/101
【第十五回】诛女祸太子败死 宠韦后中宗暴卒/108
【第十六回】玄宗登基政权定 姚宋入相盛世兴/115
【第十七回】唐玄宗耀武边境 武惠妃构陷储君/122
【第十八回】华清池玉环得宠 勤政楼胡儿认亲/129
【第十九回】长生殿七夕密誓 范阳镇禄山起兵/136
【第二十回】杨贵妃魂归马嵬 唐肃宗继位灵武/143
唐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复两京李泌还山 围邺城官军受挫/ 001
【第二十二回】宦官作恶肃宗毙 吐蕃入侵长安陷/ 008
【第二十三回】郭公单骑化兵戈 驸马酒醉打金枝/ 015
【第二十四回】四王僭号中原乱 德宗逃命长安空/ 021
【第二十五回】彭原镇朱泚败死 长安城李泌佐君/ 028
【第二十六回】王叔文除弊受阻 唐宪宗平叛凯旋/ 035
【第二十七回】讨成德承璀无功 伐淮西裴度主谋/ 042
【第二十八回】李愬雪夜袭蔡州 刘悟倒戈斩师道/ 049
【第二十九回】误食丹药帝王崩 荒废朝政河朔乱/ 055
【第三十回】穆宗服药蹈覆辙 敬宗顽劣魂归天/ 062
【第三十一回】诛宦官痛失贤相 平阉祸暗中布局 / 069
【第三十二回】降甘露宰相喋血 矫诏书武宗继位 / 076
【第三十三回】平泽潞权相主谋 信方士帝王归天 / 083
【第三十四回】复河湟边将献图 平浙东王式用智 / 089
【第三十五回】戍卒叛乱陷徐州 辛谠借兵保泗城 / 096
【第三十六回】围黄梅元裕却敌 镇淮南高骄纵寇 / 103
【第三十七回】黄巢败亡狼虎谷 僖宗急走大散关 / 110
【第三十八回】迭经离乱僖宗崩 进讨河东王师溃 / 117
【第三十九回】三将入都惊銮驾 太监逞威废昭宗 / 123
【第四十回】崔胤假手诛宦官 全忠弑君篡李唐 / 130
五代演义(上)
【第一回】朱温投军展宏图 禧宗辗转得良将/001
【第二回】登宝座朱温篡位 仗直言全昱斥弟/009
【第三回】临终赠箭留遗嘱 沙战督兵破夹寨/017
【第四回】严可求智勇除逆 周德威巧计破敌/025
【第五回】斩梁使燕王称尊 却强敌晋将善谋/033
【第六回】友贞巧计立为王 燕王屈膝做囚奴/041
【第七回】李存勖智取魏州 阿保机南犯中原/049
【第八回】遇乱兵周公殉国 仗威势知训专政/057
【第九回】李存勖终登帝位 王彦章三日破敌/065
【第十回】失汴州朱瑱亡国 鞭亲父刘氏失德/073
【第十一回】宠伶官富贵而骄 拜义父舍祖忘本/081
【第十二回】皇后擅权变乱生 王衍好色前蜀亡/089
【第十三回】入洛阳藩王篡位 回故土德光登基/096
【第十四回】安公矫诏杀良臣 冯道吟诗谏唐主/104
【第十五回】犯众怒重海受刃 讽权臣从珂掌权/111
【第十六回】宠从荣骄子弄兵 杀董璋蜀中称帝/118
【第十七回】从厚被欺饮毒酒 从珂阴谋篡皇位/126
【第十八回】酒后醉语疑石郎 俯首称臣借辽师/133
【第十九回】众叛亲离国运终 割地献辽骂名存/140
【第二十回】闽王嗜酒误国政 齐主顺民登帝座/147
五代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起内乱闽国灭亡 卧病榻高祖归天/001
【第二十二回】爷孙失和烽烟起 叛将卖国心机费/009
【第二十三回】战阳城辽兵败溃 中辽计杜威遇伏/017
【第二十四回】石重贵举国降辽 契丹王入主中原/025
【第二十五回】赵延寿美梦破灭 耶律主一命归天/032
【第二十六回】幼帝即位遭冤死 太后被逐丧实权/039
【第二十七回】出帝远迁泣穷途 新皇登基斩逆臣/046
【第二十八回】王景崇失策亡身 李守贞兵败被围/053
【第二十九回】勇郭威攻克河中 莽史公欲刺宰相/060
【第三十回】信谗言忠臣被诛 失军心沙场遇刺/067
【第三十一回】郭威起兵建新朝 潘王伐周兴汉室/074
【第三十二回】降南唐马氏亡国 起叛心彦超自裁/081
【第三十三回】恃宠而骄遭贬谪 病入膏肓留遗嘱/088
【第三十四回】北汉主入侵中原 后周帝领军亲征/095
【第三十五回】丧猛将英主班师 征孟昶两国反目/102
【第三十六回】南唐王昏庸误国 赵匡胤智勇灭敌/109
【第三十七回】从严治军露头角 慷慨赴死身报国/116
【第三十八回】二将骄逸两寨失 一臣忠义美名扬/123
【第三十九回】守州城彦卿尽忠 献国土南唐势衰/130
【第四十回】陈桥兵变废周主 黄袍加身平乱世/136
宋朝演义(上)
【第一回】沙场征战建伟绩 陈桥兵变立新君/001
【第二回】皇帝亲征平叛乱 太祖杯酒释兵权/008
【第三回】破川军孱王殒命 造浮桥采石功成/015
【第四回】万岁殿烛影生疑 杨家将临危救君/023
【第五回】报宿怨赵普设计 战契丹杨业捐躯/029
【第六回】张齐贤奇谋退敌 寇参政善言谏主/036
【第七回】纳忠谏御驾亲征 定和约澶州息兵/043
【第八回】受株连寇准遭贬 登极乐太后归天/051
【第九回】用富弼折服契丹 封元昊收降西夏/058
【第十回】狄青夜夺昆仑关 英宗初御紫宸殿/066
【第十一回】明君逝传位颍王 贤相归重用安石/073
【第十二回】王安石改革图强 青苗法祸乱民生/080
【第十三回】弃边城韩种坐罪 逞兵谋木征被虏/087
【第十四回】流民图震惊神宗 南征军平定交趾/095
【第十五回】苏东坡被贬黄州 高太后垂帘听政/103
【第十六回】廷臣不和分三党 宠妾废后倒纲常/110
【第十七回】窃后位乐极生悲 信宦官再用奸佞/116
【第十八回】用童贯收复西番 靠贵妃重登相位/123
【第十九回】巧排挤毒死辅臣 献玩物惹怒太子/130
【第二十回】阿骨打恃强称帝 方十三揭竿起义/138
宋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宋江归顺获大捷 童贯征辽遭败绩/001
【第二十二回】定内禅皇帝东奔 乞和盟宋朝中计/009
【第二十三回】主和议京城失守 中奸计北宋灭亡/017
【第二十四回】康王登基南宋建 高宗禅位义师兴/025
【第二十五回】平首逆世忠出力 失楚州刘豫称帝/032
【第二十六回】破盗败虏宋获胜 保家卫国再立功/040
【第二十七回】岳元帅智平杨么 髯将军勇败敌寇/047
【第二十八回】贬忠臣秦桧得势 传捷报岳飞报国/054
【第二十九回】设毒计害死岳飞 屈求和迎回母后/061
【第三十回】金主亮分道入寇 孝宗帝主战用兵/069
【第三十一回】求和议气死张浚 惧清正挤走朱熹/076
【第三十二回】妒悍成性李凤娘 弄权误国韩侂胄/082
【第三十三回】贺生辰及之献媚 倡北伐侂胄丧师/090
【第三十四回】史弥远定计除奸 金丞相以死殉节/098
【第三十五回】寇南朝孱主误军 易嗣君济王蒙冤/105
【第三十六回】诛逆首平定淮南 约蒙古夹击残金/113
【第三十七回】寇南宋蒙古进兵 罢忠臣理宗误国/121
【第三十八回】捏捷报欺君罔上 拘来使弃好背盟/128
【第三十九回】援孤城损兵折将 窜岭南丧师辱国/136
【第四十回】陷临安幼主被掳 覆两宫宋朝灭亡/143
元朝演义(上)
【第一回】蒙古族崛起荒原 也速该击退强敌/001
【第二回】丧慈父身陷险境 得义助死里逃生/009
【第三回】结连理娇妻被夺 获外援前耻得雪/016
【第四回】遭猜忌盟友决裂 纳良言绝处逢生/022
【第五回】明军纪剿灭塔塔 昧谗言兵围义子/028
【第六回】铁木真浴血出围 木华黎献计灭敌/034
【第七回】犯蒙古丢国丧命 灭乃蛮凯旋登基/041
【第八回】息干戈公主和亲 报世仇英雄扬威/048
【第九回】破中都班师回朝 立后嗣决意西征/054
【第十回】灭花剌三军奏凯 入印度雄狮退寇/060
【第十一回】怀遗恨天骄病逝 承父志新帝兴兵/067
【第十二回】灭金国君臣赴难 攻西域红颜斥凶/074
【第十三回】长子军横扫亚欧 乃马真临朝称制/082
【第十四回】用奸人斥逐贤臣 废旧帝改立新君/089
【第十五回】蒙哥汗战死沙场 忽必烈归夺皇位/097
【第十六回】贾似道专权误国 谢太后手书降表/105
【第十七回】耽酒色弊政滋生 矢孤忠杀身成仁/114
【第十八回】征日本全军覆没 逼安南两战失利/121
【第十九回】海都汗联军内犯 忽必烈御驾亲征/128
【第二十回】犯颜直谏除桑哥 巧思用计退海都/135
元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元成宗肃清朝政 海山王大败海都/001
【第二十二回】西南边陲起烽烟 伯岳吾氏乱宫闱/009
【第二十三回】迷酒色武宗失德 弘儒学仁宗开科/016
【第二十四回】诛奸佞母后掣肘 背前盟爱子得立/023
【第二十五回】陷忠良公报私仇 得贤臣挫败逆党/031
【第二十六回】失圣宠宰辅病故 集余党南坡弑君/038
【第二十七回】定良计买奴除奸 失君德泰定乱政/044
【第二十八回】滥崇佛君臣分道 争皇位同室操戈/051
【第二十九回】太平王扶帝立功 倒剌沙奉宝出降/058
【第三十回】贪美名文宗禅位 遭暗算新帝暴崩/065
【第三十一回】怀妒意皇后杀嫂 遭天谴文宗丧子/071
【第三十二回】失王妃迎娶故后 悔前愆临终立侄/078
【第三十三回】太平王贪色亡身 唐其势谋逆被诛/084
【第三十四回】进忠言有壬受辱 乱朝政伯颜专权/090
【第三十五回】全大义脱脱灭亲 惑谗言太后遭逐/096
【第三十六回】遭倾轧远调异乡 得起复错识恩人/104
【第三十七回】治黄河群雄并起 征徐州脱脱告捷/112
【第三十八回】元顺帝自毁长城 朱元璋濠南起义/120
【第三十九回】夺失地大将守城 谋内禅皇后乱政/128
【第四十回】失中都顺帝出逃 得天下太祖即位/136
明朝演义(上)
【第一回】皇觉寺少年出家 濠州城元璋投军/001
【第二回】救子兴朱公立功 保夫婿马氏献计/008
【第三回】争统帅朱孙翻脸 打集庆永安投诚/016
【第四回】遇春力拔采石矶 元璋计擒朱亮祖/024
【第五回】争池州大破友谅 定金华喜得刘基/031
【第六回】江东桥友谅中计 鄱阳湖伯温退敌/038
【第七回】大势去士诚自缢 乾坤定元璋登基/045
【第八回】徐达用计定山西 惟庸逞威成祸害/052
【第九回】征漠北蓝玉恃功 兴党狱功臣遇害/059
【第十回】继帝位建文削藩 抗皇命朱棣兴兵/067
【第十一回】陷都城燕王篡位 下西洋郑和宣威/074
【第十二回】勇成祖亲征漠北 骄皇子图谋篡位/082
【第十三回】争皇储高煦亡身 宠贵妃宣宗废后/089
【第十四回】移铁牌王振弄权 信权阉英宗被俘/095
【第十五回】守京师于谦退敌 入皇殿英宗复位/102
【第十六回】贪权位石亨遭诛 恃恩宠贵妃弄权/109
【第十七回】结八虎刘瑾进谗 设内厂权阉黜贤/116
【第十八回】平叛乱刘贼伏诛 贿太监张茂脱险/124
【第十九回】抚群盗中锡入狱 善逢迎江彬夺宠/131
【第二十回】招大盗宁藩谋叛 祭龙江武宗还朝/138
明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返豹房武宗晏驾 失依傍江彬伏诛/001
【第二十二回】设醮坛世宗祈子 信方士嘉靖崇道/008
【第二十三回】救亲子严嵩受辱 议边务夏言含冤/015
【第二十四回】寇京城俺答纵火 斥奸臣贞吉获罪/022
【第二十五回】附权贵仇鸾得势 劾严嵩继盛遇害/029
【第二十六回】媚干娘文华邀宠 忤懋卿海瑞罢官/036
【第二十七回】失圣宠严嵩倒台 辱谏臣世蕃伏法/044
【第二十八回】斥高拱冯保得势 排异己居正昧心/051
【第二十九回】整吏治张公变法 忤郑妃东林议政/060
【第三十回】拒倭寇平壤生乱 诩战功杨镐丢官/067
【第三十一回】遭群议福王就藩 闯宫门莽汉被擒/075
【第三十二回】用杨镐全军尽覆 惑熹宗客魏得宠/082
【第三十三回】化贞痛失广宁城 魏阉喜得点将录/089
【第三十四回】殴御卒解救顺昌 筑生祠趋附忠贤/096
【第三十五回】袁崇焕巡抚辽东 明熹宗游幸西苑/102
【第三十六回】迎思宗忠贤伏法 中敌计崇焕遭囚/108
【第三十七回】后金扰明廷大惊 灾荒频嘉胤起义/115
【第三十八回】诛流寇自成封王 失中原思宗求和/120
【第三十九回】克承天闯王建都 上煤山崇祯自缢/126
【第四十回】乞外援清军定乱 覆半壁明史收场/133
清朝演义(上)
【第一回】鄂多哩满部初兴 辽阳城廷弼却敌/001
【第二回】下朝鲜后金旋师 信谗言明帝中计/010
【第三回】清太宗沈阳称尊 洪承畴松山溃败/019
【第四回】入据中原立幼主 冲冠一怒为红颜/027
【第五回】闯王败清军入京 南明衰江南遭屠/036
【第六回】奏凯歌清将蒙诬 抗清廷遗臣尽忠/045
【第七回】弑故主扫除大患 蓄谋逆自立为王/054
【第八回】辞英雄美人归隐 失平凉三桂回军/062
【第九回】收西南歼灭叛孽 屈俄臣平定台湾/069
【第十回】集军威荡平朔漠 争储位兄弟成仇/076
【第十一回】西藏定台湾平复 康熙薨世宗继位/ 082
【第十二回】定青海杀戮兄弟 除隐患屠尽功臣/ 089
【第十三回】平苗疆恭祝千秋 征金川降伏蛮首/ 095
【第十四回】灭金川王师西讨 平准部余孽就歼/ 103
【第十五回】荡回疆香妃殉节 游江南中宫断发/ 110
【第十六回】海岛平外藩慑服 帝统继教徒兴兵/ 119
【第十七回】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 128
【第十八回】布德威逆贼伏诛 剿海寇良将蒙冤/ 135
【第十九回】八卦教扰乱皇城 张格尔作乱回疆/ 143
【第二十回】征浩罕剿灭叛瑶 树国威禁绝鸦片/ 152
清朝演义(下)
【第二十一回】铲毒瘤虎门销烟 求和议琦善误国/001
【第二十二回】忧天下宰相死谏 失重镇将帅殉节/009
【第二十三回】江宁城和约议定 洪秀全广西起兵/017
【第二十四回】占永安太平建国 保长沙秉章固守/025
【第二十五回】失江宁增兵江西 建水师援助庐州/033
【第二十六回】扬军威畿辅安复 蒙圣宠兰儿封妃/042
【第二十七回】广信府全民保城 天京城洪运中衰/049
【第二十八回】愚治军叶帅遭擒 智统领宗棠得胜/057
【第二十九回】战皖北诸将立功 开外衅清军失利/ 065
【第三十回】擒重臣两宫夺权 举人才淮军初建/ 073
【第三十一回】引利器任用洋将 战浙东克复江宁/ 081
【第三十二回】中奸计僧王就义 守河防捻军败退/ 089
【第三十三回】戮权阉严惩教案 立新君重执大权/ 096
【第三十四回】慈安逝朝鲜兵起 越南乱中法交战/ 104
【第三十五回】主和议中法立约 拨巨款园林复建/ 110
【第三十六回】辽东战败黄海失 马关订约国威丧/ 116
【第三十七回】革弊政维新变法 立储君守旧排洋/ 123
【第三十八回】避外敌逃离京师 返京城跪求和议/ 130
【第三十九回】和约订西藏生乱 宣统立清廷衰微/ 138
【第四十回】内阁建宪法初定 民国立清室败亡/ 145
序言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出版的这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是以蔡东
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进行改写的。为强调给中小学生及青少年读者普及
历史知识的意旨,改称《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共10 本,成为一个系列。
据我所知,这是中国出版史上关于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第一个定位青少年
读者的改写版本。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光绪十六年(1890 年)秀才,1910 年
赴京赶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他因厌恶官场,于1911 年称病还乡,
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战爆发后,他不愿意生活在日寇铁蹄
之下,辗转避难,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抗战胜利前夕不幸去世。《中国历朝
通俗演义》是蔡东藩呕心沥血写成的一部巨著。从1916 年到1926 年,蔡东
藩耗费10 年心力,先后完成了《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
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
演义》《民国演义》共11 部作品,约六百余万字,从秦始皇写到公元1920 年,描
述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该著作跨越时间之长、涉及史实之繁、描写人物之众、规
模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因而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部巨著
对应二十四史,光是必须阅读的正史就达4052 卷,何况还必须参考浩如烟海的野史
杂著,以其一人之力完成如此巨作,实在是中国著述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此巨著,蔡东藩的写作态度却十分严肃端谨,绝非粗制滥造。他始终谨慎遵循
“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写作原则,以正史为基本依据,
又旁征博引野史杂著,“义以载事,即以道情”,正文之外,又自作批注评点。内容宏
富,叙述生动,语言雅洁,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容,因而成为中国通俗历史著作的经典。
书一面世,即洛阳纸贵,风行一时,当时销售已达10 万部之多,深受读者特别
是青少年欢迎。时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写信给会文堂新记书局,说此书“于
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毛泽东也十分看重此书,
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曾专门致电李克农,叫他在国统区代买这套书,这套书
目前仍存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书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需要适合大众的历史读
物,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也看中了这套书,认为这部书自成系统,“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
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有提
纲挈领的功效”。于是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55 年用原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的纸型重印
此书,总名《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加上“新编”二字,顾颉刚先生还为此书写了序言。
此后这套书不断被各家出版社重印出版,行销四方,至今不衰。这套书不仅是中国著
作史的一个奇迹,在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历史读物的出版史上,蔡东藩所受到的欢迎,
也只有少数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可以相比。而在普及中国历史知识方面,蔡东藩无疑
作出了自己巨大而特殊的贡献。
二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比之《三国演义》,略输文采,但它为我们提供
了一部卷帙浩瀚而又通俗生动的中华通史,是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绝好读物。不
过原书虽本白话,语言通俗,但毕竟成于九十多年前,如今读来已是半文半白,
只适合中等以上文化读者阅读,对年纪较轻、学业负担较重且闲暇时间甚少
的中小学生和一般青少年并不合适。一者语言文白相杂,多少有点阅读障
碍;二者趣味偏于古典,学生难免有些隔膜;三者部头太大,学生没有时间
通读;四者因规模大而价格偏高也成了中小学生阅读此书的障碍。故此书虽
有许多种版本流传,却难以进入学业繁重的中小学生和青少年这个读者群体。
1999 年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
的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相继颁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都提出了新的
要求,本国的历史文化知识自然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成分,语文课程、历史课程、政治
课程乃至其他相关课程,都从自己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对历史知识
普及读物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一种难度适中、
篇幅适中乃至图书价格适中而又覆盖全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可以满足小学高年
级、初高中生及普通青少年这个特殊读者群体的特殊阅读需求。所以,以蔡东藩的《中
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蓝本,改写成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绝好选择,相信会受到青少年读者广泛的欢迎。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的基础教育改革走了十五六年的路程,如今已经深入到更具
实质性的层面,开始面对那些长久难破必须攻坚的艰难命题,从文史课程来说,我们
的教材和课外读物如何帮助中小学生和青少年形成根底扎实枝叶美丽的人文素养,是
一个极其重要的使命,也是我们一直难以实现突破的困局。我们这套读物想在这个方
面有所贡献。由于这套读物兼具历史读物和文学作品两种特性,我们希望中小学生能
在这套读物的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初步形成自己关于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框架,一方
面也在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因此,我们这套读物并不单纯地追求通俗浅易,而是适当地保持着某种阅读的
难度,并有意识地适度地追求史传文学特殊的古典意趣,以引导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
学会面对陌生的知识和陌生的词汇,从而一边积累历史知识,一边也积累文学语汇,
得到文史两方面的双重收获。用过于直白浅俚的白话来写历史,这样的读物并不利于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应该主动接触一些有一定阅读难度的书籍,尤其是历史
读物。
随着新媒体写作不断侵入我们的生活,不断圈占我们的阅读时空,当下的青少
年不由自主地越来越滑向轻阅读和快阅读,碎片化的阅读状态已经蔓延开来,这是科
技创新对人类阅读生活的不可抗拒的裹挟。不过人类是拥有足够智慧来调节这种状况
的,我们提倡青少年在难以避免的轻阅读、快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份清醒,自觉
地分出一部分时间,去从事一些慢阅读和深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让自己的知
识基础厚实一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以免在浮光掠影的碎片化阅读中
滑向轻浮浅薄。这也是我们编写这套读物的时候所奉行的重要理念和所坚持的
写作追求。
三
那这套读物我们是怎样具体操作的呢?我们的做法是:
1. 原著有11 本,分为《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
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
义》《民国演义》。为强调给中小学生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意旨,将原名《中国历朝
通俗演义》改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为使书名更准确地指示内容,将
《前汉演义》改为《秦·西汉演义》,《后汉演义》则改为《东汉·三国演义》,《南北
史演义》后半部涵盖了隋朝历史的内容,则改为《南北朝·隋朝演义》。《民国演义》
因属于现代史一个不完整的片段,故此次改写不予列入。
2. 原著每本有100 回,只《五代史演义》《元史演义》为60 回,总字数近600 万
字,如《明史演义》就有56 万字。此次改写缩减规模,单本缩至20 万字左右,统一
改为40 回。这样,约折其三分之一,总字数在200 万字左右。
3. 原著是章回体小说,每回都有双句对偶回目,改写后仍保留双句对偶回目。因
改写之故,各回情节有些变化,故重拟回目,务求生动醒目,既概指内容,又提示精彩,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 原著有回评和夹批。夹批作为中小学生读物,似有不宜,遂尽去之。回评用于
提炼章回内容,揭示事件来龙去脉,多具启发意义,我们在增删合并文稿的基础上,
对应章回重新撰写回评,对于原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回评内容加以梳理,酌情保留。
由于原作者所属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原书中吹捧帝王龙种、君权神授以及其他明显属于封建迷信的观念情节,也辨别去留,并请读者注意。
5. 缩减改写,势必对情节人物有所删略,但会确保体现历史的主体面貌,勾勒其
演变轨迹,详写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略写次要枝节人物事件,务求详略得当,
疏密有致。
6. 注意史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美学关系,在保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
做到故事性强,有吸引力,情节生动趣味,语言精练自然,风格清新爽人,务求青少
年喜闻乐见。
7. 在改写版本的基础上,我们在开篇增加一个导言,衔接各朝代的发展脉络,提
炼朝代主要内容和兴衰原因,意在让青少年和大众读者能更好地阅读本书,理解各朝
代的发展轨迹。
我们要求改写者必须熟读蔡书,重读正史并浏览今人史著,烂熟于心之后再整体
重新构思,确定取舍详略,把握重点人物事件,并注意纠正蔡著中的讹误;针对
我们的读者对象,确定自己的风格,把改写视为创作,激发创作热情,树立为
青少年读者写一本好书的责任感,精心构思,字斟句酌,追求更好。十位执
笔者,各自改写一本,全书总体面貌相近,各册又有个人特色。
参与改写的十位作者都是有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青年
学者,其中八位是大学古典文学或相关专业的副教授,两位是深受学生爱戴
追捧的语文教师,而且都是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他们既有扎实的文
史功底,也有丰富的写作经验,还都正值好年华,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气息,业
有所专,学有所长,在把握历史知识的准确性与追求文学写作的趣味性两方面有
双重追求,也有能力去达成这种境界。
这套书的创意来自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兵先生,作为青少年读物的出版
人,出于对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感,他始终关注整个出版过程,他的恩师、中国著名历
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青少版)》的
创意和编辑出版,为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如今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各册书稿汇集起来,我们欣喜
地发现,我们预计的目标都较好地实现了。总体上说,既依托了蔡著,又成为自成一
体、自有风格的新的历史读物。我们相信,这是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出版改
写史上的一次全新的创造性的劳动,也为我们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套既是历史知识,又
有小说趣味的生动读物。由于时间仓促,工作中如有不足之处,期望得到读者的批评,
以待再版时修正完善。
谭邦和
2014 年6 月18 日
文摘
因为北汉尚未平定,又勾结辽兵多次进犯边境,成为一大祸患,周主就下诏讨伐。赵匡胤带兵乘势前行,进逼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行至关下,赵匡胤朗声对守将喊道:“守将听着!天军到此,各州将领都已望风归顺。独你占据把守此关,不如早日投降,免致生灵涂炭。”守将姚内斌尚在犹豫,赵匡胤又厉声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若明日不降,管教你粉身碎骨,后悔莫及。”第二天,姚内斌果然亲到营前请降。
又过了一天,周兵继续北进。路遇一条长河,名叫安阳水。河水深不可测,眼下又无渡筏,周主于是命各军伐木造桥,谁想当夜竞发寒疾,一躺数日仍不见好,诸将欲请驾还都,又怕周主动怒,所以没人敢请奏。唯独赵匡胤愤然说:“周主有病在身,长留此地,如果辽兵大队人马杀到,后果将不堪设想,等我请周主返回东京就是了。”赵匡胤说完就直接走入周主房里,说服周主返回东京。于是大军即归,后赵匡胤得升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的最高指挥官),从此声名大震。显德六年(959年)世宗病逝,大臣们拥立七岁的太子宗训继位。
这时,北汉及辽兵入侵,朝廷派赵匡胤领兵防御。大军行至陈桥驿(在今河南新乡),天色渐晚,日影微昏,赵匡胤就下令各军宿营休息,第二天早晨再整军前进。此时军中有个叫苗训的指挥官,他精通星象学,擅长卜算吉凶祸福,人称苗先生。据说这天黄昏,他看见天上的太阳下面还藏有一个太阳,一个沉下去后,另一个又射出光芒,而且周边又有紫云环绕,绚彩异常。他对人说,此乃天命,先消失的日光,会在后周应验,后出现的目光,将在赵匡胤身上应验。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军中的将士都很惊诧,便一致认为这是非同寻常的征兆。
此时,大将高怀德私下提议说:“皇帝刚刚即位,况且年纪尚小。我等身临大敌,出生入死,何人知晓?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为天子,随后再北征,诸公以为何如?”众将应声说:“高公所言甚是,我等就依计速行。”这时,将领中站出一人提醒众人:“这事必须禀明点检,才能进行。好在点检的亲弟赵匡义也在军中,先对他说明实情,由他告诉点检,才有希望成功。”众人齐声说好,于是就邀请赵匡义商量。赵匡义又向赵普问计,赵普说:“皇帝幼小,不能服众。点检威望素高,天下归心。一到东京,即可接替皇帝之位。我们乘今夜安排妥当,明晨便可行事。”于是二人依计部署诸将,等到天色将明,众人一齐来到赵匡胤的帐外高呼万岁。看门士兵挥手禁止说:“点检尚未起床,诸公请勿高声喧哗!”话未说完,赵匡义已走进帐里。赵匡胤刚好惊醒,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赵匡义就略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P4-5
ISBN | 9787556031122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 蔡东藩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