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立方·节日里的中国:天贶 978753406860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节日里的中国》系列原创传统文化绘本丛书选取中国传统文化颇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为主题,每一册绘本。向孩子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和来历。实现了孩子心灵启迪、故事欣赏、传统文化学习等融合。

作者简介

作者:李慧 插图:Linn

序言

六月初六“天贶节”的“贶”字有很多人不熟悉。它读“kuàng”,是“赠予、赏赐”的意思,这个节日名称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会在下文说明。
《天贶》绘本讲述了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中“回娘家”的习俗的来历。本册《天贶亲子阅读》包含了更多的有关天贶节文化的内容,展示了它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请家长在仔细阅读后,讲述给孩子听,使孩子们对天贶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另有一册《天贶游戏》,其中收集了许多与天贶节有关的益智游戏。每一个游戏下方,我们设置了给家长参考的“小贴士”,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指导孩子完成游戏,使他们能够在参与的过
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与习俗。
天贶节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佳节,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天贶节”这个名称的由来,传说是起源于北宋。相传北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十分迷信神仙的皇帝。某年的六月初六,他告诉满朝文武百官,说自己马上就可以得到一部天书,这部天书可以叫人得道成仙,是上天赐给他的。宋真宗便把这一天定为天贶节,以示皇恩浩荡,国泰民安,并命人在东岳泰山脚下
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宫殿,准备在那天接收天书,因此大殿也命名为天贶殿。每年六月初六,宋真宗都要带领百官到天贶殿祭祀、供奉,以得天瑞。
后来这个节日名称虽传入了民间,但已失去了原意。现在不同地区对此节日的叫法多种多样,庆祝的方式也丰富有趣。
在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例如,《天贶》的绘本故事中提到的“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狐偃都要请女儿女婿回来团聚”就演变成后来在这天“回娘家”的习俗。农历六月初六,也是一年里最有名的洗晒日。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正值雨季,气候潮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为了防霉防蛀,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
广为流传的庆祝六月初六的方式都离不开“回娘家”“晒衣物”“蒸面食”等内容。因此各地根据各自的风俗又将天贶节称为“翻经节”“洗晒节”“姑姑节”等。同样,这一天也是入伏第一天,是徐州地区比较有名的“伏羊节”的开始。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它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逐渐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天贶节所蕴含的改过、消灾解怨等内涵都在中华文化的延续中被默默地传承着。一些像狐偃一样的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意义渗入节日,融合在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时至今日,虽然人们庆祝天贶节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仍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深深地嵌入在人们的生活里。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节日中,人们需要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需要具有文化仪式感的问候语,这种交流形式、文化形式是一种无法取代的情感互动,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文摘

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狐偃的宰相,他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勤理朝政,精明能干,晋国上下都对他非常敬重。
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相府内的宾客络绎不绝,文武百官争相给他拜寿送礼。久而久之,狐偃便居功自傲,人们对他也很不满。但狐偃位高权重,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亲家——晋国功臣赵衰对他的作为很是反感。一次,赵衰直言相劝,狐偃非但不听,还当众把亲家责骂了一番。赵衰年老体弱,不久便被气死了。赵衰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行前,他对家人说:“六月六老夫一定回府过寿。” 狐偃的女婿听说此消息后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暗中将他杀掉,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行为心知肚明,她虽痛恨父亲的狂妄自大和对亲家的绝情,但想到夫婿将要杀害自己的亲生父亲实在是于心不忍。从这以后,一想到此事,她心里便十分不安,整天心惊肉跳。
狐偃的寿辰临近,六月初五早晨,他的女儿悄悄跑回娘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狐偃的夫人听后大吃一惊,她急忙派人连夜给狐偃送信。此时,狐偃在放粮中亲眼看见民间的疾苦,自己也有所醒悟。他很后悔当初没听亲家的忠告,又得知女婿的预谋,心里更加悔恨自己之前做错的事情。而狐偃的女婿发现妻子逃跑后,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心里十分害怕,他闷在家中等待狐偃的处置。
六月初六这天一大早,狐偃便命人请来女儿女婿。到相府后,又请他们坐了上席,这一举动让他的女儿和女婿惊慌失措。女婿对狐偃说:“既然您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要杀要剐,我无话可说!”说着,他端起一杯酒洒在地上,“不过,我死也要死得明白,取你性命一是为报家父之仇,二是为黎民百姓除害!”众人听后都屏住呼吸,相府内鸦雀无声,宾客们的目光都投向了狐偃。
令人奇怪的是狐偃并未发怒,只见他从席间缓缓站立,面对众人说:“老夫今年出京放粮,亲眼所见百姓的疾苦,深知自己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大错特错。今天是老夫的寿辰,原本贤婿要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情也没办成。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老夫决不怪罪!”此话一出,相府里立刻热闹起来,宾客们纷纷鼓掌,连声称赞狐偃。
狐偃弯下腰给宾客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对一旁的女儿说道:“女儿救父有功,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话音未落,他便给女儿鞠了一躬。女儿又惊又喜,她两眼噙着泪水拼命地点头,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狐偃的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振奋不已,他的女婿也大为惊讶,女婿连忙拉过妻子一起给狐偃叩头谢罪。狐偃俯身将二人扶起,微笑着说:“还望贤婿看在老夫的面子上不计前嫌,两相和好!”女婿也笑着回应:“您若当真这样想,今后我们定会和好如初,前嫌旧事绝口不提!”相府内其乐融融,掌声、赞美声不绝于耳。
从此以后,狐偃便真心改过。为了永远记住这个教训,他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请女儿女婿回来团聚一番,征求意见,了解民情,他和女婿的关系比以前更加亲近。后来,这一做法传到了民间,老百姓争相效仿,也都在六月六日请回闺女,取其改过、消灾解怨、免灾去难之意。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ISBN9787534068607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慧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