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服饰文化 978751805011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作者简介

梁惠娥:教授,院长,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文学硕士;无锡市服装协会副会长,北京服装时报顾问委员会委员,香港纺织制衣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章 悠远的汉族服饰渊源 第一节 汉族的历史渊源 / 002 第二节 汉族服饰的起源 / 010 第三节 汉族服饰史略 / 013 第二章 多姿的汉族服饰形制 第一节 流光玳瑁首服点染 / 028 第二节 四合如意披帛云肩 / 048 第三节 飘逸多姿上衣下裳 / 071 第四节 别致风韵肚兜胸衣 / 095 第五节 腰金衣紫荷包腰袋 / 114 第六节 足下生辉绣鞋金莲 / 134 第三章 深邃的汉族服饰艺术 第一节 “宽衣博袖”的造型艺术 / 168 第二节 “五行五色”的色彩文化哲理 / 170 第三节 吉祥图案与装饰艺术 / 174 第四节 繁复精美的服饰技艺 / 177 第四章 多彩的汉族服饰民俗风情 第一节 小儿衣上寄福音 / 186 第二节 新人嫁衣皆为喜 / 205 第三节 逝者行装表哀思 / 215 第五章 多元的汉族服饰意蕴 第一节 “祈福益寿”主题 / 230 第二节 “祈富求名”题材 / 232 第三节 “趋吉避凶”祈愿 / 235 第四节 “求美表爱”情感 / 238 第五节 “祈子生殖”情结 / 241 第六章 独具特色的汉族服饰故事 第一节 中原汉族服饰风情 / 246 第二节 江南水乡服饰风情 / 252 第三节 福建闽南汉族惠安女服饰风情 / 259 第四节 广西汉族高山服饰风情 / 264 第五节 贵州屯堡汉族服饰风情 / 268 第七章 汉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 第一节 汉族服饰传统技艺的现状 / 276 第二节 传统汉族服饰文化传承 / 281 第三节 全球化视角下汉族服饰的创新与发展 / 288

序言

每每见到彩裙袅娜、凤冠银钗加身的民族盛装女子总是惊羡有加,民族 风情总是与服饰艺术紧紧相连,民族文化的外像往往体现于服饰的传播,从服饰可以反映与别人不同的爱好与性格,对于民族大概也是一样。汉族,也是如此,那些梳起发鬓,穿上罗衫的女子让人印象深刻,其间传承文化的意义不容忽视。 有史以来,“衣、食、住、行”一向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不过,也 许正是服饰太日常化、太生活化的缘故,人们大多都只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服饰,将其作为一“用品”,常常忽略了服饰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现,是一个民族最直观、最鲜明的文化标识,也是具有复杂内涵的文化载体。一个民族的服饰,涉及这个民族的起源、迁徙、信仰、图腾、主要生产方式、当地的气候特点、典型的民族精神以及工艺美术的水平。因此,它同时兼具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层面的文化属性。 汉族民间服饰的发展浸润着我国传统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生存力与创造力, 构建于人类创造的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各种环境。古代各个时期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同时期的服饰文化的繁荣和衰落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物资充沛,人民生活富裕、安康,这为唐代服饰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与服饰尚奢现象密不可分,清代康乾盛世与服饰的繁复精致有着必然联系。 服饰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一般包括哲学观念、宗教文化、伦理道德、 审美艺术、民族情感、民俗信仰、服饰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互相交融并从各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影响着服饰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念,可以说,服饰文化精神领域的内涵证明“人类人文文化的活字典”、中国古代“宽衣博袖”的服饰风格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精神信仰在饰上的物化表现,“文质彬彬”与“天人合一”的哲学审美思想一直是古代汉族社会的精神支柱。 联结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纽带是社会文化。众所周知,服饰是生活中 最常见的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服饰形制、色彩制度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而人为设立的阶级产物。同样,现代社会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水平等也决定了人们关于服饰的审美认知、消费能力、流行趋向等。 本书从汉族民间服饰的文化表征与社会现象,去观察、透析、探寻汉族民 间服饰文化的深邃的艺术内涵,以期能够比较全面地从人类文化遗产中去寻求服饰艺术创作与研究的灵感和借鉴。 此书撰写感谢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MZ049)的资助;感谢江 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南大学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这个团队十余年来的精诚合作!
ISBN9787518050116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梁惠娥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