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聚焦五步骤是一种帮助企业加快实现目标,以最经济的方法实现持续改善过程的改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聚焦五步骤,对自己的价值创造链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善,持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竞争力,增加利润空间,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仲杰,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讲师,浙江大学总裁班特聘讲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首席咨询顾问,有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经验。仲杰服务过的部分客户(排名不分先后)有东风汽车、吉利汽车、富士康、娃哈哈、河南电视台、爱慕、北车集团、南自通华、通用电气、春光五金、南方轴承、徐州重工、顾家工艺、凯莱大酒店等。
目录
前 言 大胆改善谋发展,全面突破绘新景
第1篇 企业的生命特质——系统特性
第1章 如何构建完善的企业系统
第1节 确立统一目标
第二节 构建实现目标的平台
第三节 选择合理的运营模式
第四节 优化工作流程
第二章 企业系统的数据管理
第1节 常用的企业管理数据
第二节 数据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观念瓶颈的突破
第1节 系统观
第二节 有效产出观
第三节 逻辑观
第四节 动态调整观
第二篇 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聚焦五步骤
第1章 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
第1节 持续改善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第二节 如何制定改善方案
第二章 聚焦五步骤,实现企业持续改善
第1节 使用聚焦五步骤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聚焦五步骤详解
序言
大胆改善谋发展,全面突破绘新景
当下,很多企业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
在产品方面,多数行业的产品仍很低端,产品的利润越来越低,融资平台少、成本高,一些领域开始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如果我们没有为这些过剩的产能找到出路,根据市场的自由选择原理,一定会有相关的企业倒闭。
在用人方面,“廉价劳动力”这个词已远离我们,员工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用工荒的出现,给那些低附加值的企业敲响了警钟。现在,“70后”和
“80后”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幸福指数的要求较高,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缺乏发展前景的工作备受他们“嫌弃”。而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他们给员工提供的薪酬和物质保障非常有限,这样一来,人力资源将成为瓶颈资源,人才的招聘和培养难等问题广泛存在。
在市场竞争方面,很多企业的技术研发、售后服务基本为零。这些企业即使想进行管理升级,想进行技术研发,想进行品牌经营,想进行优秀的售后服务都很难,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市场,没有足够的经营资源,没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选择了放缓投资,或者转向其他行业投资,最终导致大量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停止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这些情况?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讲,将如何生存和发展呢?
面对上面讲的问题,我们要好好想想: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才是切合市场发展的呢?很多企业是依靠不断复制的方式壮大的,但是,在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他们只是扩大了规模,却没有提高利润率。如果企业不以做事业为目标,依靠恶劣的成本挤压,通过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么,就会让一些以做事业为目标的企业心灰意冷地放弃产品升级,放弃管理升级,放弃品牌营销建设。不过,这种众多经营风险加剧的情况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知道,经济过热的情况一定会导致产能过剩,这种过剩的产能主要来源于复制的增加,而这正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期。这个时候,能让一部分经营能力差的企业淘汰出局,而经营能力强的企业依靠自身过硬的营销能力、产品创新研发能力、采购成本管控能力、生产管控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融资和财务管控能力、人才培养与团队管控能力等,不断地击败竞争对手;然后,通过“吸纳”淘汰的企业所释放出来的市场容量,从而不断地使自己强大起来。此外,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应该注重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标准化,从而提升自己产品的水平。但很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多年的发展道路上,根本没有做这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家有十几年历史的企业,其管理和技术工艺标准基本和新建立的企业没什么区别的原因。对这个最有竞争力的能力,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进行修炼。其实,他们本可以不在一个竞争层面进行竞争的,但是,现在却显得那么无奈,这又能怨谁呢?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发明的先进技术也会很快被复制和超越,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只能提升技术研发效率,别无他法。
一般而言,大多数企业虽然认识到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却不会因此而急迫地寻求改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别人要想得到绝非易事,为此没有什么好着急的,只要市场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就行了。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打破了这种局面,会让市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很多企业都借助网络将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推向市场,那么,通过网络就会形成各种资源的服务平台,企业就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获得信息,从而进行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各种资源的寻找和组合将更加快捷,透明、全面、公平是其最大的特点。
总而言之,我们经营企业的发展目标绝不应是单纯的总量增加,而是质的改变。我们要静下心来,对自己的价值创造链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善,持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竞争力,增加利润空间,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仲 杰
2017年1月1日
文摘
第四节 优化工作流程
一、构建一个最完美的流程
很多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是比较完善和专业化的,但是,有些小微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则非常差,这也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力特别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很多小微企业根本就不重视流程的优化,他们更重视人员的工作能力,这个出发点本身就存在问题。很多小微企业把销售业绩做起来了,眼看着企业就要发展起来了,但是,企业内部却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发展机会白白地被浪费掉了。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规模发展起来了,但是,企业的流程却没有进行相应的优化。所以,很多企业虽然拥有了现代化的厂房和设备,但是,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案例分享5:ERP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江苏镇江有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随着该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他们意识到原有的工作流程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导致企业在发展壮大后,经营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该企业的董事长非常恼火,认为是由于员工不负责,从而导致经营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董事长还认为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也跟不上自己的战略发展要求。于是,他们招聘了一批高端的管理人才。这些外聘来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各自过去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新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董事长听后非常高兴,也被他们带来的信息所震撼,认为他们一定能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为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事长并没有发现企业有什么大的变化,他每天听到的信息越来越陈旧,新鲜感逐渐丧失,留下的也只有不断的抱怨。
有一次,该企业通过一次会议商讨,决定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去参观。通过参观,他们发现有的企业引进的ERP管理系统非常好。于是,该企业决定不惜重金导入ERP系统。他们采用招标的方式寻找了几家国内有名的ERP咨询服务企业。一开始,由于他们刚参观完知名企业,再加上那些新招聘的高级人员的建议,这家企业决定采购好的ERP系统,并且,在硬件上也购买好的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事长和管理人员们的热度开始不断地降温。他们开始对投入成本进行不断的缩减。最终,他们选择了一家小公司提供的ERP软件服务,其原因是他们的报价低。在设备上也是尽量缩减,能共用的设备就尽量共用,能低配的设备就尽量低配。轰轰烈烈的ERP导入项目就这样开始了。为了满足软件对岗位人员的要求,该企业同时招聘来了一大批高学历人员,并将过去的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导入大量现代企业的管理流程。结果,软件运行之初就出现了问题。由于企业缺少很多管理标准数据,导致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结果存在问题,再加上人们在填写数据的过程中增加了工作量,使得很多人为了填写数据而填写数据,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数据对管理的指导作用。最后,还是由于填写的问题,数据频频出现问题,企业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不断地增加对人力的投入。可是,软件依然没有运行几天,还是彻底瘫痪了。
这家企业导入了ERP管理系统,结果,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人们要么被错误的数据误导,要么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作出决策。生产现场、仓库的实际情况和软件上显示的数据产生了极大的差异,管理混乱和成本浪费也多次发生。
对于这样的一家企业而言,他们要完成的不是导入ERP系统,也不是模仿一些和自己经营现状不同的企业,因为他们的管理流程非常差,管理基础数据又很不完全,企业根本不具备导入ERP系统的能力。再加上该企业选择了一家小型的ERP公司,他们根本不具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软件设计的能力,他们只是将一些感觉企业能用的ERP软件的模块拼凑起来,交给该企业员工使用。每个企业所处的市场背景不同,经营历史不同,导致的员工整体素质不同,经营文化也不同。这说明,一个企业是无法完全去模仿另一家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在上例中,这家企业导入ERP系统带来的收获就是借此机会对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对管理流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很多该优化的流程没有优化,不该优化的地方反而优化了。
聚焦五步骤是一种帮助企业加快实现目标,以最经济的方法实现持续改善过程的改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聚焦五步骤,对自己的价值创造链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善,持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竞争力,增加利润空间,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仲杰,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讲师,浙江大学总裁班特聘讲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首席咨询顾问,有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经验。仲杰服务过的部分客户(排名不分先后)有东风汽车、吉利汽车、富士康、娃哈哈、河南电视台、爱慕、北车集团、南自通华、通用电气、春光五金、南方轴承、徐州重工、顾家工艺、凯莱大酒店等。
目录
前 言 大胆改善谋发展,全面突破绘新景
第1篇 企业的生命特质——系统特性
第1章 如何构建完善的企业系统
第1节 确立统一目标
第二节 构建实现目标的平台
第三节 选择合理的运营模式
第四节 优化工作流程
第二章 企业系统的数据管理
第1节 常用的企业管理数据
第二节 数据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观念瓶颈的突破
第1节 系统观
第二节 有效产出观
第三节 逻辑观
第四节 动态调整观
第二篇 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聚焦五步骤
第1章 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
第1节 持续改善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第二节 如何制定改善方案
第二章 聚焦五步骤,实现企业持续改善
第1节 使用聚焦五步骤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聚焦五步骤详解
序言
大胆改善谋发展,全面突破绘新景
当下,很多企业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
在产品方面,多数行业的产品仍很低端,产品的利润越来越低,融资平台少、成本高,一些领域开始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如果我们没有为这些过剩的产能找到出路,根据市场的自由选择原理,一定会有相关的企业倒闭。
在用人方面,“廉价劳动力”这个词已远离我们,员工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用工荒的出现,给那些低附加值的企业敲响了警钟。现在,“70后”和
“80后”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幸福指数的要求较高,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缺乏发展前景的工作备受他们“嫌弃”。而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他们给员工提供的薪酬和物质保障非常有限,这样一来,人力资源将成为瓶颈资源,人才的招聘和培养难等问题广泛存在。
在市场竞争方面,很多企业的技术研发、售后服务基本为零。这些企业即使想进行管理升级,想进行技术研发,想进行品牌经营,想进行优秀的售后服务都很难,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市场,没有足够的经营资源,没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选择了放缓投资,或者转向其他行业投资,最终导致大量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停止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这些情况?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讲,将如何生存和发展呢?
面对上面讲的问题,我们要好好想想: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才是切合市场发展的呢?很多企业是依靠不断复制的方式壮大的,但是,在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他们只是扩大了规模,却没有提高利润率。如果企业不以做事业为目标,依靠恶劣的成本挤压,通过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么,就会让一些以做事业为目标的企业心灰意冷地放弃产品升级,放弃管理升级,放弃品牌营销建设。不过,这种众多经营风险加剧的情况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知道,经济过热的情况一定会导致产能过剩,这种过剩的产能主要来源于复制的增加,而这正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期。这个时候,能让一部分经营能力差的企业淘汰出局,而经营能力强的企业依靠自身过硬的营销能力、产品创新研发能力、采购成本管控能力、生产管控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融资和财务管控能力、人才培养与团队管控能力等,不断地击败竞争对手;然后,通过“吸纳”淘汰的企业所释放出来的市场容量,从而不断地使自己强大起来。此外,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应该注重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标准化,从而提升自己产品的水平。但很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多年的发展道路上,根本没有做这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家有十几年历史的企业,其管理和技术工艺标准基本和新建立的企业没什么区别的原因。对这个最有竞争力的能力,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进行修炼。其实,他们本可以不在一个竞争层面进行竞争的,但是,现在却显得那么无奈,这又能怨谁呢?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发明的先进技术也会很快被复制和超越,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只能提升技术研发效率,别无他法。
一般而言,大多数企业虽然认识到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却不会因此而急迫地寻求改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别人要想得到绝非易事,为此没有什么好着急的,只要市场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就行了。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打破了这种局面,会让市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很多企业都借助网络将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推向市场,那么,通过网络就会形成各种资源的服务平台,企业就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获得信息,从而进行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各种资源的寻找和组合将更加快捷,透明、全面、公平是其最大的特点。
总而言之,我们经营企业的发展目标绝不应是单纯的总量增加,而是质的改变。我们要静下心来,对自己的价值创造链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善,持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竞争力,增加利润空间,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仲 杰
2017年1月1日
文摘
第四节 优化工作流程
一、构建一个最完美的流程
很多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是比较完善和专业化的,但是,有些小微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则非常差,这也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力特别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很多小微企业根本就不重视流程的优化,他们更重视人员的工作能力,这个出发点本身就存在问题。很多小微企业把销售业绩做起来了,眼看着企业就要发展起来了,但是,企业内部却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发展机会白白地被浪费掉了。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规模发展起来了,但是,企业的流程却没有进行相应的优化。所以,很多企业虽然拥有了现代化的厂房和设备,但是,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案例分享5:ERP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江苏镇江有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随着该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他们意识到原有的工作流程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导致企业在发展壮大后,经营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该企业的董事长非常恼火,认为是由于员工不负责,从而导致经营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董事长还认为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也跟不上自己的战略发展要求。于是,他们招聘了一批高端的管理人才。这些外聘来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各自过去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新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董事长听后非常高兴,也被他们带来的信息所震撼,认为他们一定能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为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事长并没有发现企业有什么大的变化,他每天听到的信息越来越陈旧,新鲜感逐渐丧失,留下的也只有不断的抱怨。
有一次,该企业通过一次会议商讨,决定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去参观。通过参观,他们发现有的企业引进的ERP管理系统非常好。于是,该企业决定不惜重金导入ERP系统。他们采用招标的方式寻找了几家国内有名的ERP咨询服务企业。一开始,由于他们刚参观完知名企业,再加上那些新招聘的高级人员的建议,这家企业决定采购好的ERP系统,并且,在硬件上也购买好的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事长和管理人员们的热度开始不断地降温。他们开始对投入成本进行不断的缩减。最终,他们选择了一家小公司提供的ERP软件服务,其原因是他们的报价低。在设备上也是尽量缩减,能共用的设备就尽量共用,能低配的设备就尽量低配。轰轰烈烈的ERP导入项目就这样开始了。为了满足软件对岗位人员的要求,该企业同时招聘来了一大批高学历人员,并将过去的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导入大量现代企业的管理流程。结果,软件运行之初就出现了问题。由于企业缺少很多管理标准数据,导致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结果存在问题,再加上人们在填写数据的过程中增加了工作量,使得很多人为了填写数据而填写数据,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数据对管理的指导作用。最后,还是由于填写的问题,数据频频出现问题,企业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不断地增加对人力的投入。可是,软件依然没有运行几天,还是彻底瘫痪了。
这家企业导入了ERP管理系统,结果,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人们要么被错误的数据误导,要么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作出决策。生产现场、仓库的实际情况和软件上显示的数据产生了极大的差异,管理混乱和成本浪费也多次发生。
对于这样的一家企业而言,他们要完成的不是导入ERP系统,也不是模仿一些和自己经营现状不同的企业,因为他们的管理流程非常差,管理基础数据又很不完全,企业根本不具备导入ERP系统的能力。再加上该企业选择了一家小型的ERP公司,他们根本不具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软件设计的能力,他们只是将一些感觉企业能用的ERP软件的模块拼凑起来,交给该企业员工使用。每个企业所处的市场背景不同,经营历史不同,导致的员工整体素质不同,经营文化也不同。这说明,一个企业是无法完全去模仿另一家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在上例中,这家企业导入ERP系统带来的收获就是借此机会对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对管理流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很多该优化的流程没有优化,不该优化的地方反而优化了。
ISBN | 9787516414538,7516414530 |
---|---|
出版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 仲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