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可读性强的世界历史通俗读本,让青少年通过一本书探寻万千世界,读懂德国史,看懂德国的兴衰成败.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从日耳曼人的发源,一直写到21世纪德国的发展,力图带领您一起领略这个理性与韧性并存的欧洲强国的发展历程.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的每一节都经过了精心的构思与创作,选取极简方式揭开密封档案,穿越重重迷雾还原历史全貌,让青少年通过一部书打开探索德国历史的大门的同时,也体味到历史写作的技巧.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视野开阔,论证严密,在涉及德国历史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练,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非常适合青少年的阅读.
作者简介
潘爱平,祖籍河北,1960年生于北京,在书法出版社任编辑室主任,副编审,多年从事文学艺术类图书的编辑工作.曾获中国文联优秀编辑荣誉,有数部所编作品获得省部级奖项.喜好古典文学,勤于练笔,有《青少年读懂人生的160个智慧感悟》专著出版.
目录
序?篇
日耳曼人的故事
多瑙河畔的雅利安人/002
有悬殊无悬念的条顿堡森林之战/004
匈奴人杀过来了/007
【专题】彩蛋滚起来/010
第一篇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章?当蛮族接受文明/014
墨洛温王朝:法兰克人的新王朝/014
查理曼大帝的加冕/017
凡尔登三分疆土/020
捕鸟人:亨利一世/023
【专题】十月,到啤酒城去/025
第二章?罗马权力桂冠的转移/028
新的奥古斯都诞生了/028
双皇斗:谁才是上帝的代表/031
红胡子的执着野心/034
我可以帮你,但你要把女儿嫁给我/038
【专题】一个中世纪贵族的一天/040
第三章?德意志的摩西在哪里/043
赎罪券:教会做起信徒的生意/043
马丁·路德的战斗檄文/046
我的信仰我做主/049
树欲静而风不止/052
名将华伦斯坦的末路/054
【专题】蛮夷之地绽放文明之花/057
第四章?一山不容二虎/060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060
新贵普鲁士的崛起/063
艺术家的帝王之路/066
表兄打劫表妹/069
七年战争/072
【专题】普鲁士精神/075
第二篇
权力的重新分配
第一章?拿破仑的礼物/078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078
费希特的呐喊/081
向敌人学习/084
莱比锡民族大会战/087
维也纳的分赃/090
【专题】大学之父与洪堡传统/093
第二章?为了自由与统一/096
瓦特堡焚书/096
生意场就是战场/099
欧洲大陆的共产主义幽灵/102
【专题】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06
第三章?俾斯麦一统江湖/108
奥尔米茨之辱/108
编织神话的铁血英雄/111
统一要靠打仗打出来/114
向普鲁士大哥开战/117
我们有了自己的祖国/120
【专题】猎巫运动/124
第四章?无法摆脱的帝国孽缘/127
送走两位皇帝,迎来一位年轻人/127
争夺阳光下的地盘/130
抢占胶州湾/133
【专题】疯子尼采宣言“上帝死了”/?136
第五章?走向世界的大战/140
西线无战事/140
凡尔登绞肉机/143
大权旁落的影子皇帝/146
水兵终结了一个帝国/149
【专题】汽车之父/152
第三篇
通往毁灭之路
第一章?共和国的危机/156
艾伯特接过烫手的山芋/156
生不逢时的《魏玛宪法》/159
可怕的魔咒:《凡尔赛和约》/?161
啤酒馆暴动:希特勒登场/164
【专题】黄金二十年代/167
第二章?自我陶醉的狂热/170
混世魔王上台/170
犹太人的灾难/173
玩的就是心跳/176
世界在向纳粹让步/178
【专题】深沉肃穆的德国建筑/182
第三章?第三帝国的灭亡/184
和平烟幕弹失效/184
兵败斯大林格勒/187
刺杀希特勒/190
没有奇迹/193
【专题】奥斯维辛集中营/196
尾?篇
凤凰涅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00
翻越柏林墙/203
勃兰特的华沙之跪/206
【专题】窃听风暴/209
序言
序?篇
日耳曼人的故事
日耳曼,这个经常与“德意志”联系在一起的词,要比“德意志”出现得久远得多.它的意思是“令人生畏的战士”,而这一点在德意志人的身体中埋藏得很深.无论是因为主动还是被动的迁徙,日耳曼人终于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扎根了.
多瑙河畔的雅利安人
“雅利安”一词来源于梵语,是“高贵”的意思.大约一万年前,在地中海西北部的多个部族中,有一个叫雅利安的部落,那里生活着一群金发碧眼、体形高大的大汉.他们主要以游牧为生,擅长骑射,也驯养牛、羊等动物;难以忍受炎热,却对寒冷处之泰然.
由于人口的繁衍,为了寻找新的牧场和水源,雅利安人开始不断向外迁徙.他们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腹地,向南则深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性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向西发展的雅利安人,沿着多瑙河一直走到了今天的德国一带,然后又向北到达了今天的瑞典、丹麦一带,这群雅利安人就是后来的日耳曼人,罗马人口中“令人生畏的战士”.
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往往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早期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有人曾这样生动地描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日耳曼民族独特的传统和民族主义,就是由原始时期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当时的日耳曼人保持着淳朴的生活作风,采用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日耳曼人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可供交换,主要是用他们从战争中夺来的战利品交换盐、布等基础生活用品.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日耳曼民族热情好客,对待客人非常慷慨.无论来者是尊贵的客人还是流浪者,他们都倾其所有来款待.如果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就会把客人引到另一家去,而新主人同样会殷勤招待.客人离开的时候,如果他相中哪样东西的话,还可以随意向主人索要.
冰天雪地的环境,把日耳曼人磨炼得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他们认为,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得的东西,如果用流汗的方式获得,就是一种懦弱.当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就被训练得习惯艰苦,经常赤裸着上身在泥地里玩耍;而他们的成年礼,是当众获得兵器.他们常常蓄须明志,直到亲手杀死一个敌人,才把脸剃光,以显示自己的勇猛无畏.就连日耳曼人的舞蹈,也充满着尚武的精神——赤裸上身的青年男子在剑丛中跳舞.
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日耳曼部落开始南迁,登上了欧洲的历史舞台.这个时候,发源于意大利半岛的古罗马共和国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在罗马人看来,日耳曼人不过是没有开化的蛮族.
然而,“蛮族”的力量,文明人有时候也是不敢轻视的.日耳曼人的骁勇善战,日渐成为罗马人的噩梦.公元前115年,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发生了第一次大冲突,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国和意大利这对欢喜冤家,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恩怨历史.
文摘
【相关链接】
利姆斯墙
为了抵御日耳曼人,罗马人修筑了绵延500千米的界墙.界墙北起北海,南到莱茵河,包括土墙、壕沟、栅栏、瞭望塔和要塞;每米就设有一个瞭望塔,大概共有900座,瞭望塔之间使用烽火或其他方式联络;每15千米建造防御要塞,共有120多个要塞.全部界墙可分为4段,以科隆为中心,美因兹为大本营.界墙在保护罗马的同时,也给日耳曼人创造了独立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悬殊无悬念的条顿堡森林之战
德国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拉克尔说过:“无论是谁,只要他说德语并觉得自己是德意志人,永远不应忘记,为了这一点他应该感谢谁.”“德意志人”不应该忘记谁呢?自然是德国“开国之父”海尔曼.
海尔曼的一生是不幸的,几乎可以说是在一连串的失败中度过,但他从不服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甚至可以说,这位只活到37岁的英雄,用失败和受难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荣誉和价值.他,一战成名,条顿堡森林之战足以奠定他在德国历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公元前12年,罗马征服了莱茵河畔的广大地区,大多数日耳曼部落成了罗马帝国的附庸,形成了日耳曼尼亚省.海尔曼虽然拥有罗马公民权,享有罗马授予的极高荣誉,但他视罗马帝国的荣华富贵为粪土,一直在等待机会追求日耳曼的自由和独立.
机会终于来了.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调离了精明能干的大将军提比略(后来也成为罗马皇帝),任命自己的侄子瓦鲁斯为新的统治者.这位新到任的总司令,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激起了很多日耳曼人的不满.
面对罗马人的剥削和威胁,海尔曼承担起了领导日耳曼人反抗压迫统治、争取解放的斗争.他一方面通过密谋的方式,暗中联系日耳曼各部,做好战争准备;另一方面建议大家假意遵从《罗马法》,他则以自己的身份作为掩饰,骗取了瓦鲁斯的高度信任.
秋季的一天,瓦鲁斯接到报告说北方的日耳曼部落造反了.瓦鲁斯听了很生气,一怒之下调动三个军团前去镇压.行军路上的瓦鲁斯不会想到,这是他的“好朋友”海尔曼给他设下的陷阱.
战争的双方,一方知己知彼,另一方却完全蒙在鼓里.尽管日耳曼人在装备和技术上远远不如罗马人,但在战场上,战术和谋略往往会改变战争的结局.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有悬殊无悬念的战争,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结局.
起义的部落与罗马主力部队之间,隔着条顿堡森林,这是海尔曼精心策划的,他要在条顿堡森林击垮傲慢的罗马人.当时正值秋季,绵绵的阴雨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罗马军团很快被淋得透湿,一步一步艰难跋涉,踏上了前往条顿堡森林的不归之路.
海尔曼联合的日耳曼部落大军已经在条顿堡森林里埋伏停当,恭候着瓦鲁斯的大军.很快,瓦鲁斯发现不对劲了,但为时已晚.突然,一声雄壮的号角响起,被压迫很久的日耳曼战士,将手中的利箭化成仇恨和愤怒,射向敌人.无数的箭头变成死神的召唤,带走了一个又一个罗马士兵的生命.装备精良的罗马人迅速反应过来,但蔓藤缠绕的森林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罗马人且战且行,终于摆脱了箭阵的纠缠.在一处峡谷前,海尔曼命人提前砍倒的几十棵大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瓦鲁斯只得命令部队丢弃马车,步行前进.不愿放弃贵重物品的罗马士兵,争先恐后到车上拿自己的东西.尽管瓦鲁斯拼命叫喊,让他们保持队形,但无人听从.片刻之间,罗马军团乱成一团.
埋伏在峡谷的海尔曼一看时机已到,便下令突击.他亲自带队冲锋,一时间,杀声震天.罗马士兵被金银细软压弯了腰,根本无力回击,很多人抱着金银死去.叫喊声、求救声、临死前的呻吟、刀剑交错的巨响,将条顿堡森林变成了杀戮之谷.
经过两天多的激战,3万多罗马士兵战死,只剩下一小部分被俘.俘虏不是被当成神的祭品,就是变成了奴隶,生还的不到100人.眼前的惨状,让瓦鲁斯彻底绝望,这位花花公子拔剑自杀,保持了仅有的一点尊严.
噩耗传到罗马城,给罗马帝国当头一棒.奥古斯都听了之后,几个月不洗脸,不刮胡子,常常以脑袋撞墙,一边撞一边悲呼:“瓦鲁斯,还我军团!”
此战之后,罗马军团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有勇有谋的海尔曼亲自为罗马人开疆拓土的伟大事业画上句号.日耳曼人赢得了独立,并因此被称为条顿人.此战的胜利,也意味着日耳曼人避免了被罗马同化的命运,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关链接】
条顿堡森林
条顿堡森林位于今天德国西北部奥斯纳布吕克附近,地势起伏很大,河谷纵横.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草丛很少,人和马可以在其中穿行无阻.直到今天,条顿堡森林的地貌都没有多少改变,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如“胜利场”“白骨巷”“杀戮谷”等,还能让我们依稀看到当年战争的残酷.
匈奴人杀过来了
东汉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耿秉深入万里瀚海沙漠,出击鹿塞三千华里,在金微山大破匈奴,彻底解决汉朝历时300年之久的匈奴之患.自此,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顺东汉,北匈奴向西逃窜.
汉明帝不会想到,当年他一声令下,开始对北匈奴实行战略反击,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向西逃窜的北匈奴,用了整整200年的时间,跨过伏尔加河,进入俄罗斯境内,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样走过大半个亚洲的.
所幸,长途跋涉之后,丰饶的俄罗斯草原让在西迁途中不断混居的匈奴人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准备定居了.但想要真正定居,他们必须赶走这片草原上的土著——阿兰人.
200年的休养生息,让匈奴人恢复了元气.阿兰人在这群入侵者排山倒海的攻势下,只得放弃自己的家园.匈奴人杀死了阿兰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阿兰人,连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哥特人,纷纷向西逃窜.
如果匈奴人就此停下,欧洲的历史或许会不一样.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俄罗斯丰饶的草原很快就不能满足贪婪的匈奴人了,他们决定挺进欧洲.
374年,匈奴人向东哥特人发动进攻,因为那片由东哥特人控制的草原让他们垂涎不已.匈奴虽然输给了东汉王朝,但是对其他部族来说还是强大的“上帝之鞭”.匈奴人一路向西,所向披靡,就算是勇猛好战的日耳曼人也挡不住这些从东方来的彪悍骑兵.
匈奴人的这次进攻,几乎驱动了所有的日耳曼部落,他们只好携妻带子,向西逃窜,到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这便引起了日耳曼人雪崩似的迁徙运动,同时也加快了日耳曼人取代罗马人的步伐.
经过讨价还价,罗马皇帝瓦伦斯批准难民入境,数十万难民如潮水般越过利姆斯墙,进入罗马境内.事实证明,允许日耳曼人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境内,是多么缺乏远见的决策,这之后的事态发展远远超出罗马人的控制.
作为进入罗马境内的交换条件,日耳曼人必须听从罗马人的安排,交出全部的武器.然而,日益强大的日耳曼人,对于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自然不肯乖乖就范.在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境内不久,罗马官吏就开始侵吞供应给他们的粮食,哄抬物价,逼得日耳曼人为了吃一块面包,不得不付出成为奴隶的代价,甚至卖儿卖女.
不能忍受残忍剥削的日耳曼难民奋起反抗,帝国的“同盟者”变成了帝国的“敌人”.紧接着,日耳曼人在阿德里安堡重创罗马步兵,连皇帝瓦伦斯也在混乱中被烧死.罗马被迫改用怀柔政策,与日耳曼人签订和约,允许日耳曼人居住在罗马境内,还可以建立自治区.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日耳曼各个部落在罗马帝国境内大规模迁徙,从而引起了整个西欧民族布局的大调整,随着民族大迁移而来的,是整个欧洲的民族大融合.
日耳曼人凭着自己的英勇善战,终于在410年占领了罗马.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瓦解.如果不是匈奴人的侵略,日耳曼人很可能就此彻底征服罗马.
450年,匈奴国王阿提拉找了个借口发动了对罗马的战争.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暂时停止了争斗,组成联军共同抵抗匈奴人.第二年,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展开决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匈奴大军退回莱茵河.
3年后,匈奴国王阿提拉突发心脏病死于军中,据说匈奴人为了把阿提拉的遗体埋在河床下,专门拦住了一条河流的水.事后,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均被处死,因此,阿提拉的坟墓位于何处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阿提拉死后,他的众多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相互残杀,匈奴就在内耗中慢慢沉寂下去,直至被历史遗忘.
匈奴崩溃不久,罗马帝国也走到了尽头,日耳曼人成了这场历史动荡的最后赢家.日耳曼人取代罗马人,成为欧洲的新贵.这一次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掠夺性的损害,但也给日耳曼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冲击了日耳曼落后的社会制度,欧洲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到封建社会,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链接】
阿德里安堡战役
378年,罗马帝国军队与哥特人在当时罗马帝国色雷斯行省马里查河河畔的阿德里安堡发生了一次惨烈的战役.哥特骑兵以良好的机动性能对罗马军队的左翼发动了袭击,整个罗马军队顿时乱作一团.这次战斗中,超过2/3的罗马士兵阵亡,包括皇帝瓦伦斯.可以说,阿德里安堡战役是罗马在坎尼战役和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的最大失败,也是罗马走向灭亡的标志.
【专题】彩蛋滚起来
每年春分过后,第一个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德国人民便迎来一年一度的复活节.这一天,在德国莱茵河中游和黑森东部的一些城市,人们给蛋壳涂上鲜艳而明亮的颜色,画上五彩斑斓的图画,穿成一串,像链条一样挂在松树上.一串串的蛋链将松树打扮得异常漂亮,大人孩子都围着彩蛋树唱歌跳舞,庆祝复活节.
阿尔卑斯山一带的姑娘们,则通过在复活节这天赠送的3个红蛋,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向小伙求爱.
当然,彩蛋在糖果店就能买到.小的一种叫方旦糖,1寸多长,外面是一层薄薄的巧克力,用彩色的锡箔纸包起来;还有一种是空蛋,比鸭蛋大一点,里面什么都没有,只要打烂蛋壳,就能吃巧克力片.
复活节时,商店橱窗里摆满了精美的彩蛋.这些彩蛋非常漂亮,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节日期间,人们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坡上滚,谁的彩蛋最后破,谁就获胜,胜利者可以得到所有游戏者的彩蛋.人们相信,彩蛋在地上来回滚动可以震慑恶魔.这种风俗历史悠久,鸡蛋是复活的象征,它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圣母玛利亚得知耶稣复活的消息后,打算去告诉罗马皇帝提比略.在那个时候,觐见皇帝必须带礼物,玛利亚没有其他礼物可以拿,只有一个鸡蛋.她拿着鸡蛋,高兴地告诉提比略:“耶稣复活了!”提比略听后哈哈大笑,说道:“不可能!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你手里的白鸡蛋应该会变成红色的.”话音刚落,奇迹出现了,白鸡蛋真的变成了红色.
为了纪念耶稣复活,基督徒纷纷在复活节那天将鸡蛋染成红色.因为鸡蛋象征着宇宙的雏形、生命的根源,耶稣从墓穴中复活,就像小鸡破壳而出.到了12世纪,人们开始在复活节制作、赠送彩蛋.颜色也从单一的红色发展到各种颜色,最后发展成用彩绘技艺加工的“彩蛋”.
这些加工得非常精致的彩蛋,被吃掉实在太可惜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彩蛋令其所拥有的艺术价值远高于食用价值,人们更希望将其保存下来用于观赏.这样,人们开始在没有蛋液的空蛋壳上面进行彩绘,使之成为精美的工艺品.
在复活节寻找彩蛋,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那一天,父母会告诉孩子,兔子背着整整一筐的彩蛋,藏在院子里.孩子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在院子里寻找这些带着幸福意味的彩蛋.当然,在德国的其他地区,也可能是公鸡、布谷鸟和狐狸把彩蛋藏起来.
除了彩蛋,火炬赛跑也是复活节不可缺少的节目.德国威斯特法伦州的吕克台复活节滚火轮远近闻名.6个巨大的木车轮被点燃后,滚下山谷,就像6个火球从天而降.火轮与五彩的焰火交相辉映,节日的夜空被照得通亮,预示了火给人类带来的新生.
这一天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家坐在一起品尝各种传统食物,亲朋好友互赠礼物.人们在教堂前点烛以示圣化,孩子们用圣火点燃树枝,然后奔跑着送到各家各户,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可读性强的世界历史通俗读本,让青少年通过一本书探寻万千世界,读懂德国史,看懂德国的兴衰成败.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从日耳曼人的发源,一直写到21世纪德国的发展,力图带领您一起领略这个理性与韧性并存的欧洲强国的发展历程.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的每一节都经过了精心的构思与创作,选取极简方式揭开密封档案,穿越重重迷雾还原历史全貌,让青少年通过一部书打开探索德国历史的大门的同时,也体味到历史写作的技巧.
《写给青少年的极简德国史》视野开阔,论证严密,在涉及德国历史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练,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非常适合青少年的阅读.
作者简介
潘爱平,祖籍河北,1960年生于北京,在书法出版社任编辑室主任,副编审,多年从事文学艺术类图书的编辑工作.曾获中国文联优秀编辑荣誉,有数部所编作品获得省部级奖项.喜好古典文学,勤于练笔,有《青少年读懂人生的160个智慧感悟》专著出版.
目录
序?篇
日耳曼人的故事
多瑙河畔的雅利安人/002
有悬殊无悬念的条顿堡森林之战/004
匈奴人杀过来了/007
【专题】彩蛋滚起来/010
第一篇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章?当蛮族接受文明/014
墨洛温王朝:法兰克人的新王朝/014
查理曼大帝的加冕/017
凡尔登三分疆土/020
捕鸟人:亨利一世/023
【专题】十月,到啤酒城去/025
第二章?罗马权力桂冠的转移/028
新的奥古斯都诞生了/028
双皇斗:谁才是上帝的代表/031
红胡子的执着野心/034
我可以帮你,但你要把女儿嫁给我/038
【专题】一个中世纪贵族的一天/040
第三章?德意志的摩西在哪里/043
赎罪券:教会做起信徒的生意/043
马丁·路德的战斗檄文/046
我的信仰我做主/049
树欲静而风不止/052
名将华伦斯坦的末路/054
【专题】蛮夷之地绽放文明之花/057
第四章?一山不容二虎/060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060
新贵普鲁士的崛起/063
艺术家的帝王之路/066
表兄打劫表妹/069
七年战争/072
【专题】普鲁士精神/075
第二篇
权力的重新分配
第一章?拿破仑的礼物/078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078
费希特的呐喊/081
向敌人学习/084
莱比锡民族大会战/087
维也纳的分赃/090
【专题】大学之父与洪堡传统/093
第二章?为了自由与统一/096
瓦特堡焚书/096
生意场就是战场/099
欧洲大陆的共产主义幽灵/102
【专题】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06
第三章?俾斯麦一统江湖/108
奥尔米茨之辱/108
编织神话的铁血英雄/111
统一要靠打仗打出来/114
向普鲁士大哥开战/117
我们有了自己的祖国/120
【专题】猎巫运动/124
第四章?无法摆脱的帝国孽缘/127
送走两位皇帝,迎来一位年轻人/127
争夺阳光下的地盘/130
抢占胶州湾/133
【专题】疯子尼采宣言“上帝死了”/?136
第五章?走向世界的大战/140
西线无战事/140
凡尔登绞肉机/143
大权旁落的影子皇帝/146
水兵终结了一个帝国/149
【专题】汽车之父/152
第三篇
通往毁灭之路
第一章?共和国的危机/156
艾伯特接过烫手的山芋/156
生不逢时的《魏玛宪法》/159
可怕的魔咒:《凡尔赛和约》/?161
啤酒馆暴动:希特勒登场/164
【专题】黄金二十年代/167
第二章?自我陶醉的狂热/170
混世魔王上台/170
犹太人的灾难/173
玩的就是心跳/176
世界在向纳粹让步/178
【专题】深沉肃穆的德国建筑/182
第三章?第三帝国的灭亡/184
和平烟幕弹失效/184
兵败斯大林格勒/187
刺杀希特勒/190
没有奇迹/193
【专题】奥斯维辛集中营/196
尾?篇
凤凰涅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00
翻越柏林墙/203
勃兰特的华沙之跪/206
【专题】窃听风暴/209
序言
序?篇
日耳曼人的故事
日耳曼,这个经常与“德意志”联系在一起的词,要比“德意志”出现得久远得多.它的意思是“令人生畏的战士”,而这一点在德意志人的身体中埋藏得很深.无论是因为主动还是被动的迁徙,日耳曼人终于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扎根了.
多瑙河畔的雅利安人
“雅利安”一词来源于梵语,是“高贵”的意思.大约一万年前,在地中海西北部的多个部族中,有一个叫雅利安的部落,那里生活着一群金发碧眼、体形高大的大汉.他们主要以游牧为生,擅长骑射,也驯养牛、羊等动物;难以忍受炎热,却对寒冷处之泰然.
由于人口的繁衍,为了寻找新的牧场和水源,雅利安人开始不断向外迁徙.他们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腹地,向南则深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性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向西发展的雅利安人,沿着多瑙河一直走到了今天的德国一带,然后又向北到达了今天的瑞典、丹麦一带,这群雅利安人就是后来的日耳曼人,罗马人口中“令人生畏的战士”.
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往往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早期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有人曾这样生动地描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日耳曼民族独特的传统和民族主义,就是由原始时期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当时的日耳曼人保持着淳朴的生活作风,采用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日耳曼人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可供交换,主要是用他们从战争中夺来的战利品交换盐、布等基础生活用品.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日耳曼民族热情好客,对待客人非常慷慨.无论来者是尊贵的客人还是流浪者,他们都倾其所有来款待.如果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就会把客人引到另一家去,而新主人同样会殷勤招待.客人离开的时候,如果他相中哪样东西的话,还可以随意向主人索要.
冰天雪地的环境,把日耳曼人磨炼得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他们认为,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得的东西,如果用流汗的方式获得,就是一种懦弱.当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就被训练得习惯艰苦,经常赤裸着上身在泥地里玩耍;而他们的成年礼,是当众获得兵器.他们常常蓄须明志,直到亲手杀死一个敌人,才把脸剃光,以显示自己的勇猛无畏.就连日耳曼人的舞蹈,也充满着尚武的精神——赤裸上身的青年男子在剑丛中跳舞.
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日耳曼部落开始南迁,登上了欧洲的历史舞台.这个时候,发源于意大利半岛的古罗马共和国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在罗马人看来,日耳曼人不过是没有开化的蛮族.
然而,“蛮族”的力量,文明人有时候也是不敢轻视的.日耳曼人的骁勇善战,日渐成为罗马人的噩梦.公元前115年,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发生了第一次大冲突,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国和意大利这对欢喜冤家,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恩怨历史.
文摘
【相关链接】
利姆斯墙
为了抵御日耳曼人,罗马人修筑了绵延500千米的界墙.界墙北起北海,南到莱茵河,包括土墙、壕沟、栅栏、瞭望塔和要塞;每米就设有一个瞭望塔,大概共有900座,瞭望塔之间使用烽火或其他方式联络;每15千米建造防御要塞,共有120多个要塞.全部界墙可分为4段,以科隆为中心,美因兹为大本营.界墙在保护罗马的同时,也给日耳曼人创造了独立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悬殊无悬念的条顿堡森林之战
德国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拉克尔说过:“无论是谁,只要他说德语并觉得自己是德意志人,永远不应忘记,为了这一点他应该感谢谁.”“德意志人”不应该忘记谁呢?自然是德国“开国之父”海尔曼.
海尔曼的一生是不幸的,几乎可以说是在一连串的失败中度过,但他从不服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甚至可以说,这位只活到37岁的英雄,用失败和受难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荣誉和价值.他,一战成名,条顿堡森林之战足以奠定他在德国历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公元前12年,罗马征服了莱茵河畔的广大地区,大多数日耳曼部落成了罗马帝国的附庸,形成了日耳曼尼亚省.海尔曼虽然拥有罗马公民权,享有罗马授予的极高荣誉,但他视罗马帝国的荣华富贵为粪土,一直在等待机会追求日耳曼的自由和独立.
机会终于来了.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调离了精明能干的大将军提比略(后来也成为罗马皇帝),任命自己的侄子瓦鲁斯为新的统治者.这位新到任的总司令,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激起了很多日耳曼人的不满.
面对罗马人的剥削和威胁,海尔曼承担起了领导日耳曼人反抗压迫统治、争取解放的斗争.他一方面通过密谋的方式,暗中联系日耳曼各部,做好战争准备;另一方面建议大家假意遵从《罗马法》,他则以自己的身份作为掩饰,骗取了瓦鲁斯的高度信任.
秋季的一天,瓦鲁斯接到报告说北方的日耳曼部落造反了.瓦鲁斯听了很生气,一怒之下调动三个军团前去镇压.行军路上的瓦鲁斯不会想到,这是他的“好朋友”海尔曼给他设下的陷阱.
战争的双方,一方知己知彼,另一方却完全蒙在鼓里.尽管日耳曼人在装备和技术上远远不如罗马人,但在战场上,战术和谋略往往会改变战争的结局.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有悬殊无悬念的战争,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结局.
起义的部落与罗马主力部队之间,隔着条顿堡森林,这是海尔曼精心策划的,他要在条顿堡森林击垮傲慢的罗马人.当时正值秋季,绵绵的阴雨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罗马军团很快被淋得透湿,一步一步艰难跋涉,踏上了前往条顿堡森林的不归之路.
海尔曼联合的日耳曼部落大军已经在条顿堡森林里埋伏停当,恭候着瓦鲁斯的大军.很快,瓦鲁斯发现不对劲了,但为时已晚.突然,一声雄壮的号角响起,被压迫很久的日耳曼战士,将手中的利箭化成仇恨和愤怒,射向敌人.无数的箭头变成死神的召唤,带走了一个又一个罗马士兵的生命.装备精良的罗马人迅速反应过来,但蔓藤缠绕的森林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罗马人且战且行,终于摆脱了箭阵的纠缠.在一处峡谷前,海尔曼命人提前砍倒的几十棵大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瓦鲁斯只得命令部队丢弃马车,步行前进.不愿放弃贵重物品的罗马士兵,争先恐后到车上拿自己的东西.尽管瓦鲁斯拼命叫喊,让他们保持队形,但无人听从.片刻之间,罗马军团乱成一团.
埋伏在峡谷的海尔曼一看时机已到,便下令突击.他亲自带队冲锋,一时间,杀声震天.罗马士兵被金银细软压弯了腰,根本无力回击,很多人抱着金银死去.叫喊声、求救声、临死前的呻吟、刀剑交错的巨响,将条顿堡森林变成了杀戮之谷.
经过两天多的激战,3万多罗马士兵战死,只剩下一小部分被俘.俘虏不是被当成神的祭品,就是变成了奴隶,生还的不到100人.眼前的惨状,让瓦鲁斯彻底绝望,这位花花公子拔剑自杀,保持了仅有的一点尊严.
噩耗传到罗马城,给罗马帝国当头一棒.奥古斯都听了之后,几个月不洗脸,不刮胡子,常常以脑袋撞墙,一边撞一边悲呼:“瓦鲁斯,还我军团!”
此战之后,罗马军团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有勇有谋的海尔曼亲自为罗马人开疆拓土的伟大事业画上句号.日耳曼人赢得了独立,并因此被称为条顿人.此战的胜利,也意味着日耳曼人避免了被罗马同化的命运,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关链接】
条顿堡森林
条顿堡森林位于今天德国西北部奥斯纳布吕克附近,地势起伏很大,河谷纵横.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草丛很少,人和马可以在其中穿行无阻.直到今天,条顿堡森林的地貌都没有多少改变,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如“胜利场”“白骨巷”“杀戮谷”等,还能让我们依稀看到当年战争的残酷.
匈奴人杀过来了
东汉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耿秉深入万里瀚海沙漠,出击鹿塞三千华里,在金微山大破匈奴,彻底解决汉朝历时300年之久的匈奴之患.自此,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顺东汉,北匈奴向西逃窜.
汉明帝不会想到,当年他一声令下,开始对北匈奴实行战略反击,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向西逃窜的北匈奴,用了整整200年的时间,跨过伏尔加河,进入俄罗斯境内,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样走过大半个亚洲的.
所幸,长途跋涉之后,丰饶的俄罗斯草原让在西迁途中不断混居的匈奴人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准备定居了.但想要真正定居,他们必须赶走这片草原上的土著——阿兰人.
200年的休养生息,让匈奴人恢复了元气.阿兰人在这群入侵者排山倒海的攻势下,只得放弃自己的家园.匈奴人杀死了阿兰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阿兰人,连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哥特人,纷纷向西逃窜.
如果匈奴人就此停下,欧洲的历史或许会不一样.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俄罗斯丰饶的草原很快就不能满足贪婪的匈奴人了,他们决定挺进欧洲.
374年,匈奴人向东哥特人发动进攻,因为那片由东哥特人控制的草原让他们垂涎不已.匈奴虽然输给了东汉王朝,但是对其他部族来说还是强大的“上帝之鞭”.匈奴人一路向西,所向披靡,就算是勇猛好战的日耳曼人也挡不住这些从东方来的彪悍骑兵.
匈奴人的这次进攻,几乎驱动了所有的日耳曼部落,他们只好携妻带子,向西逃窜,到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这便引起了日耳曼人雪崩似的迁徙运动,同时也加快了日耳曼人取代罗马人的步伐.
经过讨价还价,罗马皇帝瓦伦斯批准难民入境,数十万难民如潮水般越过利姆斯墙,进入罗马境内.事实证明,允许日耳曼人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境内,是多么缺乏远见的决策,这之后的事态发展远远超出罗马人的控制.
作为进入罗马境内的交换条件,日耳曼人必须听从罗马人的安排,交出全部的武器.然而,日益强大的日耳曼人,对于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自然不肯乖乖就范.在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境内不久,罗马官吏就开始侵吞供应给他们的粮食,哄抬物价,逼得日耳曼人为了吃一块面包,不得不付出成为奴隶的代价,甚至卖儿卖女.
不能忍受残忍剥削的日耳曼难民奋起反抗,帝国的“同盟者”变成了帝国的“敌人”.紧接着,日耳曼人在阿德里安堡重创罗马步兵,连皇帝瓦伦斯也在混乱中被烧死.罗马被迫改用怀柔政策,与日耳曼人签订和约,允许日耳曼人居住在罗马境内,还可以建立自治区.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日耳曼各个部落在罗马帝国境内大规模迁徙,从而引起了整个西欧民族布局的大调整,随着民族大迁移而来的,是整个欧洲的民族大融合.
日耳曼人凭着自己的英勇善战,终于在410年占领了罗马.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瓦解.如果不是匈奴人的侵略,日耳曼人很可能就此彻底征服罗马.
450年,匈奴国王阿提拉找了个借口发动了对罗马的战争.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暂时停止了争斗,组成联军共同抵抗匈奴人.第二年,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展开决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匈奴大军退回莱茵河.
3年后,匈奴国王阿提拉突发心脏病死于军中,据说匈奴人为了把阿提拉的遗体埋在河床下,专门拦住了一条河流的水.事后,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均被处死,因此,阿提拉的坟墓位于何处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阿提拉死后,他的众多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相互残杀,匈奴就在内耗中慢慢沉寂下去,直至被历史遗忘.
匈奴崩溃不久,罗马帝国也走到了尽头,日耳曼人成了这场历史动荡的最后赢家.日耳曼人取代罗马人,成为欧洲的新贵.这一次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掠夺性的损害,但也给日耳曼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冲击了日耳曼落后的社会制度,欧洲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到封建社会,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链接】
阿德里安堡战役
378年,罗马帝国军队与哥特人在当时罗马帝国色雷斯行省马里查河河畔的阿德里安堡发生了一次惨烈的战役.哥特骑兵以良好的机动性能对罗马军队的左翼发动了袭击,整个罗马军队顿时乱作一团.这次战斗中,超过2/3的罗马士兵阵亡,包括皇帝瓦伦斯.可以说,阿德里安堡战役是罗马在坎尼战役和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的最大失败,也是罗马走向灭亡的标志.
【专题】彩蛋滚起来
每年春分过后,第一个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德国人民便迎来一年一度的复活节.这一天,在德国莱茵河中游和黑森东部的一些城市,人们给蛋壳涂上鲜艳而明亮的颜色,画上五彩斑斓的图画,穿成一串,像链条一样挂在松树上.一串串的蛋链将松树打扮得异常漂亮,大人孩子都围着彩蛋树唱歌跳舞,庆祝复活节.
阿尔卑斯山一带的姑娘们,则通过在复活节这天赠送的3个红蛋,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向小伙求爱.
当然,彩蛋在糖果店就能买到.小的一种叫方旦糖,1寸多长,外面是一层薄薄的巧克力,用彩色的锡箔纸包起来;还有一种是空蛋,比鸭蛋大一点,里面什么都没有,只要打烂蛋壳,就能吃巧克力片.
复活节时,商店橱窗里摆满了精美的彩蛋.这些彩蛋非常漂亮,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节日期间,人们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坡上滚,谁的彩蛋最后破,谁就获胜,胜利者可以得到所有游戏者的彩蛋.人们相信,彩蛋在地上来回滚动可以震慑恶魔.这种风俗历史悠久,鸡蛋是复活的象征,它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圣母玛利亚得知耶稣复活的消息后,打算去告诉罗马皇帝提比略.在那个时候,觐见皇帝必须带礼物,玛利亚没有其他礼物可以拿,只有一个鸡蛋.她拿着鸡蛋,高兴地告诉提比略:“耶稣复活了!”提比略听后哈哈大笑,说道:“不可能!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你手里的白鸡蛋应该会变成红色的.”话音刚落,奇迹出现了,白鸡蛋真的变成了红色.
为了纪念耶稣复活,基督徒纷纷在复活节那天将鸡蛋染成红色.因为鸡蛋象征着宇宙的雏形、生命的根源,耶稣从墓穴中复活,就像小鸡破壳而出.到了12世纪,人们开始在复活节制作、赠送彩蛋.颜色也从单一的红色发展到各种颜色,最后发展成用彩绘技艺加工的“彩蛋”.
这些加工得非常精致的彩蛋,被吃掉实在太可惜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彩蛋令其所拥有的艺术价值远高于食用价值,人们更希望将其保存下来用于观赏.这样,人们开始在没有蛋液的空蛋壳上面进行彩绘,使之成为精美的工艺品.
在复活节寻找彩蛋,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那一天,父母会告诉孩子,兔子背着整整一筐的彩蛋,藏在院子里.孩子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在院子里寻找这些带着幸福意味的彩蛋.当然,在德国的其他地区,也可能是公鸡、布谷鸟和狐狸把彩蛋藏起来.
除了彩蛋,火炬赛跑也是复活节不可缺少的节目.德国威斯特法伦州的吕克台复活节滚火轮远近闻名.6个巨大的木车轮被点燃后,滚下山谷,就像6个火球从天而降.火轮与五彩的焰火交相辉映,节日的夜空被照得通亮,预示了火给人类带来的新生.
这一天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家坐在一起品尝各种传统食物,亲朋好友互赠礼物.人们在教堂前点烛以示圣化,孩子们用圣火点燃树枝,然后奔跑着送到各家各户,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ISBN | 9787516911181 |
---|---|
出版社 | 华龄出版社 |
作者 | 潘爱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