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插图版) 9787539657837,75396578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少女安妮的成长故事,轻松幽默又甜蜜暖心。
主人公的想象唯美浪漫,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指南。
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是十分好的学生写作素材。
内附精美插图,让阅读更加有趣。

名人推荐

从没有人能把童年生活描写得如此甜美可爱。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马克·吐温
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
——作家 周国平
世界上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之一。
——英国《卫报》
我相信,不同年龄的中国读者都会真心地喜欢这个迷人的故事。
——加拿大驻华大使 柯杰

媒体推荐

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十分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
——哲学家周国平这是一部能激发你内心深处最真实快乐的小说!每个人都能从安妮身上找到自己。
——美国《纽约时报》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之一。
——英国《卫报》

作者简介

露西?蒙哥马利,加拿大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自1908年出版以后风靡世界,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并被多次改编成音乐剧、舞台剧和影视剧,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

译者简介:
孙笑语,北京大学文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有多部著作、译作问世,先居北京。

目录

译者的话
第一章里德太太惊讶万分
第二章马修大吃一惊
第三章玛瑞拉吓了一跳
第四章美丽的绿山墙农舍
第五章安妮的身世
第六章玛瑞拉收养安妮
第七章安妮做祷告
第八章安妮开始新生活
第九章里德太太受惊
第十章安妮向里德太太道歉
第十一章安妮去上学
第十二章安妮有了好朋友
第十三章郊游的诱惑
第十四章紫水晶胸针风波
第十五章安妮被老师处罚
第十六章戴安娜喝醉了
第十七章新的生活乐趣
第十八章安妮挺身而出
第十九章音乐会后的乐极生悲
第二十章都是想象力惹的祸
第二十一章别致的调味品
第二十二章牧师太太的邀请
第二十三章自尊心带来的麻烦
第二十四章圣诞夜的音乐会
第二十五章难倒马修的礼物
第二十六章故事社成立了
第二十七章爱慕虚荣的下场
第二十八章百合少女遇险记
第二十九章安妮的新生活
第三十章一个新目标
第三十一章愉快的暑假
第三十二章公布录取名单
第三十三章大饭店音乐会
第三十四章女王学院的生活
第三十五章女王学院的冬天
第三十六章美梦成真
第三十七章马修被击倒
第三十八章峰回路转

序言

余秋雨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一致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有助于构建健全人格。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的凝炼,人性的感悟,自然的重现。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跳出狭隘,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珍贵的美学成果。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形象,有幸在早年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都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对于善良和创新的敏感。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分量已经不轻,又少不了各种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好不容易可以抽一点时间阅读了,茫茫书海又使得他们无所适从,不得不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规劝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潭。我说:“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呢?”
这确实是教师和家长应负的责任。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安徽文艺出版社的这套“世界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责任的体现。丛书在精选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的笔调让学生们轻松阅读,快乐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这又是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潭,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进行重温。
因此,我可以想象几代人之间的一种文学集结。一家人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同一个的作品获得了同样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文摘

第一章 里德太太惊讶万分

里德太太的家在爱维丽大街靠近山谷的地方。那儿到处是桤树和野花野草,还有一条发源于老凯思伯特农场的小溪横穿而过。小溪奔流经过上游的树林,形成了很多隐秘的深潭,又缓缓流到下游的里德家门前。
里德太太正坐在窗前探究着缓缓流淌的小溪。里德太太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她时刻关注着外界的事物,就连没有生命的小溪和不谙世事的儿童,都是她探究的对象。爱维丽村的居民有很多都乐于助人,可是像里德太太这样既热心又能干的人却不多。里德太太不但能够把自己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组织了一个资助主日学校的裁剪小组,同时她还是教会救援团和对外传教辅助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里德太太能够连续几小时坐在窗前熟练地缝制棉被,有一回竟然一气儿缝了十六床,还不误时时注视着窗外那条通向远处红色山丘的大路。爱维丽村的妇女们对里德太太都既害怕又敬重。
六月初的一天下午,窗外阳光明媚,屋后斜坡上的果园里开着淡粉色的花儿,花丛四周围绕着三五成群的蜜蜂。里德太太又像平常一样坐在窗前。里德先生正在谷仓后面的小山丘上播种大头菜。里德先生是一个瘦小而温和的男人,他全名叫托马斯·里德,不过爱维丽村的居民都称他为“雷切尔·里德的丈夫”。
里德太太心想,这时候马修·凯思伯特肯定在绿山墙农舍靠近小河的那片红土地上种大头菜,因为她前一天傍晚在威廉·布赖尔的店里买东西时,听见马修·凯思伯特跟彼得·莫里森德说过他第二天下午要种大头菜。
下午三点半左右,是村里人都比较忙的时候,可是这时马修·凯思伯特却不慌不忙地驾着马车穿过山谷,上了爱维丽大街。马修·凯思伯特穿着他那件硬领的白色礼服,赶着栗色母马向前走,看样子是要出远门。那么,马修·凯思伯特要去哪儿?去做什么呢?如果换成别人,也许里德太太不一会儿就能根据她平时的观察大致猜中事实了;可是,面对马修·凯思伯特,里德太太却觉得很头疼。因为,马修·凯思伯特的情况很特殊,他性格内向而且讨厌与人打交道,甚至会刻意远离那些需要与人交流的场合,只有在必须解决一些相当紧急的事情时才出门。可是,现在他却打扮得那么正式,赶着马车出门了,这实在是太奇怪了。里德太太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名堂,所以一下子没了兴致。
里德太太心想:“喝完下午茶,我就去绿山墙农舍到玛瑞拉那里打探消息,看看马修·凯思伯特到底干什么去了。马修从来不走亲戚,一般也不怎么进城。如果他要去买大头菜种子,根本不必穿得这么正式;如果是去请大夫,那么他不可能看上去这么平静……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什么事儿呢?我非要弄明白不可,不然我就无法安心!”
里德太太刚喝完下午茶就出门了,一直向凯思伯特兄妹所住的绿山墙农舍走去。绿山墙农舍是一栋大房子,周围有一大片果园,与里德家的直线距离只有四分之一英里。不过,由于山路狭长不平,所以走起来比看着远多了。马修·凯思伯特是一个既内向又腼腆的本分人,就像他的父亲老凯思伯特一样。老凯思伯特喜欢安静,所以特意在这个僻静、幽远的角落里开垦了绿山墙农场。从爱维丽大街上看过去,根本看不到绿山墙农场的影子。在里德太太看来,绿山墙农场根本就不适合居住。
通往绿山墙农场的那条狭长的山路上长满了野玫瑰,路上还有一道深深的马车车辙。里德太太边走边嘟囔着:“这地方太闭塞,在这儿怎么生活呀!难怪马修和玛瑞拉兄妹的性格都这么古怪呢。虽然这里有很多树,可是人总不能天天对着树说话吧!如果要我天天对着这些树,不把我闷得心里发慌才怪呢。不过,也许马修和玛瑞拉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人的适应能力真是不可限量!”
不一会儿,里德太太就来到了绿山墙农舍的后院,她仔细地打量着院子,只见院子的两边各栽着高大的柳树和挺拔的白杨,地上干净得连一颗石子或一根树枝都没有,不禁暗自赞赏玛瑞拉在打理家务方面像自己一样细心。
里德太太来到厨房门口,使劲儿敲了敲门,得到应允后才走了进去。厨房里面收拾得非常整洁,厨房的东、西两面都开有窗户。西面的窗户对着后院,窗外有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来。东面的窗户爬满了盘根错节的葡萄藤,窗外的果树园里是开满白色小花儿的樱桃树。果树园旁边就是缓缓流淌的小溪,小溪的另一边长着挺立的白桦树,白桦树迎着微风摇曳生姿。
玛瑞拉认为,人们应该严肃地对待这个世界,而不应该像阳光那样轻佻地随意游移,所以她喜欢坐在东面的窗户前面。今天,她摆好了晚餐,就像往常一样抱着毛线坐在东面的窗户前面编织了起来。
里德太太刚关好厨房的门,就已经把餐桌扫视了一遍。餐桌上摆着三只盘子,看来晚上有客人要来。盘子里只有酸苹果酱和蛋糕这些普通食物,看来客人的身份并不尊贵。可是,如果是这样,马修为什么要穿得那么正式地驾车出门呢?绿山墙农场一向都相当安静,现在却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些疑问令里德太太越想越纳闷儿。
“雷切尔,晚上好啊!今晚天气真好!”玛瑞拉高兴地招呼里德太太说,“你家里人都还好吧?”
玛瑞拉和里德太太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她们反而一直能够像好朋友一样相处。
玛瑞拉长得又高又瘦而且轮廓分明,头发已经开始发白,脑后盘着一个结实的发髻,整个人看上去既缺乏女性的曲线美又没有多少社会阅历,显得呆板而又僵硬。其实,她就是这么一个人,好在她会不时地露出一丝有趣的表情,这才稍微冲淡了她身上的僵硬感。
“我们都很好。我下午看到马修出远门,就以为是你生病了,或是你们家里出了什么事,所以过来看看。”里德太太说。
玛瑞拉早就料到里德太太会过来问个明白,不禁会心地笑了。唉,里德太太的好奇心真是太重了,她看到平时不出门的马修竟然破例出门,心里自然充满了疑问。
“哦。不是的,我身体一向非常好。马修出门是要去布赖特河站接一个男孩儿。这个男孩儿是我们从辛司柯什的孤儿院领养的,”玛瑞拉说,“他今晚就坐火车来布赖特河站了。”
里德太太听完,惊讶得整整愣了五秒钟才反应过来。玛瑞拉这么说,绝对不是在开玩笑。可是,在里德太太看来,玛瑞拉的话比玩笑还令人难以置信。
“玛瑞拉,你说的都是真的?”里德太太总算能说话了,她一开口就连忙追问起来。
“是的。”玛瑞拉若无其事地回答。也许,在玛瑞拉看来,从辛司柯什的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就像爱维丽村的农场每年都要耕耘一样,只是一件平常事儿。
里德太太震惊不已,脑海里不时冒出一个个惊叹号。天哪!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没想到先领养男孩的人竟然会是马修兄妹!这可真是黑白颠倒了!连这样的事情都会发生,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里德太太不解地追问。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们竟然没有征求一下她的意见就擅自行动了,这太不应该,她肯定也不会支持他们这么做。
“其实,这件事情我们已经考虑了整整一个冬天,这要从圣诞节前几天开始说起。当时,亚历山大·司帕塞的妻子来家里做客,说着说着就聊到了她表妹。她说她经常去霍普敦看望她表妹,比较熟悉霍普敦的情况,打算开春时去那里的孤儿院领养一个女孩儿。从那以后,我和马修就开始盘算这事儿,最终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儿。马修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有精神了,心脏也不太好,得有个帮手才行。可是,你也知道,现在想雇一个人帮忙实在太不容易了。我们雇不起壮劳力,只能雇一些小毛孩儿。可是,这些小毛孩儿一个个都毛手毛脚的,而且一旦把本事学到手就不安心干活儿了,早晚得走。所以,我和马修就拜托司帕塞太太,请她去领养女孩时帮我们物色一个老实、聪明的男孩儿。孩子的年龄不重要,只要他现在就能帮忙干活儿就行。我们打算送他去读书,好好调教、栽培他。上个星期,我们听说司帕塞太太去霍普敦了,就托她的家人转达了我们的想法。她给我们发了电报,说他们今天下午五点半到布赖特河车站。所以,马修就赶紧出门去接那个男孩儿。司帕塞太太说,她会直接把那个孩子留在车站,然后自己坐火车去白沙站。”
里德太太一向自以为是,现在既然清楚了整件事情,自然不会放过发表意见的机会:“玛瑞拉,说句心里话,我认为你们这么做简直是在冒险。你想想啊,你们对这个孩子一无所知。你们根本不知道他的性格、他以前的生活环境、他的父母是什么人,也不能预料他将来会怎么样,可你们竟敢把他领回家!就在上个星期的报纸上,我还看到一则报道,说小岛西边有一个小男孩儿故意在半夜放火烧了养父母的房子,差点儿把养父母烧死在床上。我还听说,有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喜欢吃生鸡蛋,任凭他的养父母怎么管教,他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你们没有和我商量一下就贸然做了决定。如果你们事先征求我的看法,我是绝对不同意你们这么做的!”
里德太太的这番忠告,让人听了不禁心惊胆战,却丝毫影响不了玛瑞拉。玛瑞拉既不担心也没有生气,依然若无其事地做着针织活儿。
“雷切尔,你说的没错,我之前也考虑过这些问题。可是,我看得出马修是铁了心要领养一个孩子,所以我也没再反对。马修经常让着我,很少像这一回这样坚持己见,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让步。至于风险,做什么事不需要承担风险呢?就算是亲生的孩子,如果教育不好,长大了也会惹事,还不是同样要担风险!此外,辛司柯什离我们这么近,那里的孤儿和我们应该也不会相差太大,这一点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好吧,但愿事情不会像我想的那样糟糕!可是,”里德太太心存疑虑地说,“谁能保证这个孩子不会放火烧掉绿山墙农舍,或是往井里下毒呢?听说,在辛博里茨维格就发生过被领养的女孩儿往井里下毒的事儿,结果把她的养父母一家都毒死了。哎呀,那一家人死得真可怜。”
“我们领养的是男孩儿,”玛瑞拉放心地说,她好像认为只有女孩儿才会下毒似的,“根本就没想过要领养女孩儿。我真搞不懂司帕塞太太是怎么想的,她竟然想去领养一个女孩儿。她那个人啊,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就算有人说她收养了孤儿院的所有孤儿,我也相信。”
马修至少还要两个小时才会带着收养的孤儿回来。里德太太本想等马修回来再回家的,却又不愿意等那么久,就决定先去罗伯特·贝尔家坐坐,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里德太太喜欢看到大家因为她带去的消息而激动不已。她想,这个消息一定能够轰动一时,于是赶紧起身离开了。玛瑞拉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可她心里却再次有了疑虑,而且越想越害怕。里德太太极力反对领养孩子的论调,还是影响了她。
“这儿的一切总是那么出人意料!”里德太太刚走出玛瑞拉家的院子就这么说,“这简直像做梦一样不真实。马修和玛瑞拉根本就不懂得怎么抚养孩子,将来那个孩子肯定会受罪的。唉!绿山墙农舍马上就会有一个小孩儿了!这事儿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还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在绿山墙农场里住过呢!虽然马修和玛瑞拉也曾经是孩子,可是在绿山墙农场建起来时,他们都已经成年了。不知道他们小时候长什么样儿……”
里德太太一边走,一边感情真挚地对山路边的野玫瑰说:“我非常担心那个孩子,却帮不上他什么忙。”这时候,那个孩子正在布赖特河车站耐心等待着马修的到来。如果里德太太看到这一幕,心里一定会更难过。
第二章 马修大吃一惊
马修·凯思伯特坐在马车上,赶着栗色母马行驶在通向布赖特河车站的路上。这条路全长大约八英里,两边分布着一些排列得非常整齐的农庄,还有几座风景秀丽的枞树林。山谷中到处都有杏树,杏花枝儿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苹果园、草地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把空气都浸染得充满了香气。远处是起伏不平的田野和淡紫色的夜幕,两者连成一片,就像浑然天成似的。树上不时传来小鸟的叫声,好像它们是在为这美丽的夏天而歌唱似的。
马修赶着马车轻快地向前走。让他感到不自在的,就是需要鼓起勇气向路上遇到的女人点头致意。爱德华王子岛有这个风俗,即使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在路上遇到了,也要点头致意。
马修很害怕女人。在所有的女人之中,他唯独不害怕的只有两个,那就是他的妹妹和里德太太。马修一见到女人就会觉得手足无措,因为他总认为她们会偷偷地笑话他。其实,也难怪马修会这么想,因为他身形粗大,有些驼背,灰白的长头发一直垂到肩上,还留着一大把棕红色的胡子。马修从二十岁就开始留胡子,如今已经留了四十年。不过,从外貌上看,马修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头发和胡子变白了。
马修来到布赖特河车站时,没有看到火车,他以为自己来得太早了,就走进一家小旅馆,把马拴在院子里,然后走上了站台,只见站台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姑娘独自坐在站台尽头的一堆木板上。马修走上去看了看那个小姑娘,确认她不是男孩儿之后,又迅速侧身从她身边离开了。那个小姑娘看到马修走过来时,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不过,马修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只顾向站长室走去。站长已经锁了门,正要回家吃晚饭。马修连忙向站长打听五点半到站的火车是不是晚点了。
“五点半到站的火车?半个小时以前就到了,已经开走了,”站长说,“好像还给你带来了一个小姑娘。呶,就是坐在那堆木板上的那个孩子。这个孩子真古怪,我请她坐在妇女专用的候车室里等,她却郑重地说她喜欢待在外面,还说外面视野很开阔,可以任由她想象!”
“我的确是来接孩子的,但不是一个女孩儿,”马修困惑地说,“而是一个男孩儿。我跟司帕塞太太说好的,她说她会从辛司柯什带一个男孩儿给我,还叫我在这儿接孩子。”
站长听完,吹起了口哨,然后说:“那个小姑娘就是司帕塞太太带来的。司帕塞太太领着她下了车,然后托我照看她,并说她是你们兄妹从孤儿院领养的孩子,还说你会过来接她,然后就走了。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马修顿时一筹莫展,他真希望玛瑞拉也在现场,这样他就不至于这么左右为难了。
“你可以去问问那个小姑娘呀,”站长随口说,“她好像很能说,也许可以告诉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想收养的那种男孩儿,在孤儿院里可能已经找不到了吧。”
站长听到自己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径直走开了。马修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决定走向那个陌生的小姑娘,问她为什么不是男孩儿。马修慢慢地向小姑娘走去,心里却苦不堪言,因为这对他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自从马修从小姑娘身边经过之后,小姑娘的视线就一直没有从他身上移开。这个小姑娘大约有十岁,身穿一件又脏又小而且有些土气的淡黄色绒布罩衫,头戴一顶棕色的旧水兵帽,长着一头浓密的红头发,梳着两根小辫儿,一张小脸既瘦小又苍白,上面还长了很多雀斑,眼睛和嘴巴都很大。
不过,这只是这个小姑娘给一般人的印象。如果一个目光敏锐的人看到这个小姑娘,就会发现她长着宽宽的前额,两只眼睛里散发着不可阻挡的活力,嘴唇线条优美,下巴尖尖的,表情很丰富,整个人看上去既可爱又懂事。总而言之,这个小姑娘身上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尽管她现在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这个小姑娘看见马修向自己走来,就用一只瘦小的手拎起身边那个破旧的提包站了起来,然后伸出另一只手向马修打招呼。
“您是从绿山墙农舍来的马修·凯思伯特吗?”这个小姑娘的嗓音很清脆,“能够见到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刚才我还担心你不来了呢,正想象着你不来的各种理由呢。我想,就算你今天晚上不来接我,我也不会害怕,我可以爬到对面铁路拐角的那棵大樱花树上,在那儿待到天亮。睡在盛开的樱花和明亮的月光下,就像睡在大理石地板上一样舒服,而且非常浪漫。我会一直等下去,因为我想你肯定会来的。”
马修笨手笨脚地拉起小姑娘瘦小的手,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看到小姑娘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实在不忍心说他要接的其实是个男孩儿,也不忍心把她一个人扔在这儿不管,他决定带她回家,让玛瑞拉向她解释清楚整件事情。至于其他问题,都等他们回到绿山墙农场再想办法解决。
“对不起,我来晚了。跟我走吧,”马修有些难为情地说,“马车就停在火车站旁边的小旅馆里。把包给我,我来替你拎着。”
“哦,不用,”小姑娘直爽地说,“这个提包一点儿也不重,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把提手拽掉,我自己拎就行了。虽然在樱花树上过夜非常浪漫,但也比不上你来接我。远不远呀?我听司帕塞太太说要走八英里呢,不过我喜欢坐马车!我一想到坐马车,就高兴得不得了。从今以后,先生就是我的家人了,我们要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实在太美好了。我从小就希望过上像样儿的家庭生活,可是一直都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在孤儿院待了四个月,恨死了那儿,再也待不下去了。先生,你应该没有去过孤儿院,所以你也不会明白我心里的感受。总之,那儿实在是太糟糕了。
“司帕塞太太叫我不要这样乱说话,因为这么说话就不是好孩子了。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无意之中犯错,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不是好人了。孤儿院里的人都很好,但孤儿院却是一个不让人产生幻想的地方。幻想是非常美好的。我就喜欢幻想,我曾经幻想过其他孤儿的身世。在幻想出来的世界里,我的同桌变成了伯爵的女儿,她是被坏心肠的奶妈抚养大的,可是奶妈死得早,所以她根本没机会知道自己的身世……我晚上经常睡不着,每当这时我就会幻想,想象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一直到很晚才能睡着。到了白天,我就没时间幻想了。可能就是因为我老休息不好,所以才这么瘦吧。我瘦得就像一根柴火棒儿,所以总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的胖女孩儿。”小姑娘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了,再加上他们已经走到了马车跟前,所以她就闭上了嘴巴。
马车载着他们上了一个陡坡。从离开车站到现在,这个小姑娘都没有再开口说话。马路两边都是高高的土堤,土堤上栽着一排排树木。野樱桃树鲜花盛开,香气袭人。白桦树高大挺拔,一片片叶子迎着晚风摇曳生姿。野杏树也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儿。
这时,马车碰到了野杏树的树枝,小姑娘伸手就折断了它,然后开口说:“你看路两边的这些树,它们实在太美了,把这条路也打扮漂亮了。你看着它们,想到了什么?”
“啊?我不知道。”马修回答。
“哎呀,就是新娘子呀!虽然我没有见过真正的新娘子,但我想象得出她们的样子,她们都穿着白色的婚纱、戴着美丽的面纱。我想,我这辈子是没机会当新娘子了,因为我长得并不漂亮,没有人会娶我的。我长大以后,很可能会去外国传教。虽然如此,我还是会幻想自己穿上婚纱的样子。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穿上婚纱,那我该多幸福啊。我喜欢漂亮衣服了,就算只是试穿一下也好!我今天早晨从孤儿院出来时,就穿着这一身难看的破衣服,弄得我都快要羞死了。我这身衣服,是用霍普敦商店捐献给孤儿院的布料做的,没有哪个孩子会穿。虽然有人说那三百码布料是霍普敦商店卖不出去才捐献出来的,但我仍然认为他们是好心人。你认为我说的对吗?
“火车上的人都认为我有点儿可怜,可我却根本不在意这些,又像往常一样幻想起来。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姑娘。我身穿浅蓝色丝绸裙、头戴插着鲜花和羽毛的公主帽、胳膊上戴着金表、手上戴着羊皮手套……我一这么幻想,就不觉得难过了,一直快快乐乐地向小岛前进。上了船,司帕塞太太晕得难受,我却很喜欢坐在船上的感觉。我告诉司帕塞太太,我虽然不晕船而且不安分,但我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她身边。如果司帕塞太太不晕船的话,我就能自由地跑来跑去,把整条船都跑个遍。唉,下一次坐船时,我一定抓住机会好好玩儿。
ISBN9787539657837,7539657839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露西·蒙哥马利 (Lucy Maud Montgomery)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