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辅导》依据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的辅导书,涵盖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岗位所要求的主要知识及应用技术。
本书以“知识点”+“习题”的方式,突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关系,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并加强了知识点与习题间的联系;针对下午考试的特点和要求,本书提炼出案例分析的3类10种解题方法。
另外,本书作者针对本考试专门开发了线程课程。
目录
目 录
第1章 信息化知识 1
1.1 大纲要求 1
1.2 知识结构图 3
1.3 要点详解 4
1.3.1 信息与信息化 4
1.3.2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7
1.3.3 电子政务 9
1.3.4 电子商务 11
1.3.5 企业信息化基础 14
1.3.6 企业信息化实践 16
1.3.7 商业智能 22
1.3.8 智慧城市 24
1.4 真题分析 27
1.5 本章练习 39
第2章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 42
2.1 大纲要求 42
2.2 知识结构图 43
2.3 要点详解 43
2.3.1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
管理体系 43
2.3.2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
资质管理 45
2.3.3 ITIL与ITSM 47
2.3.4 ITSS与信息技术服务 50
2.3.5 信息系统审计 53
2.4 真题分析 55
2.5 本章练习 58
第3章 信息系统建设与设计 60
3.1 大纲要求 60
3.2 知识结构图 60
3.3 要点详解 61
3.3.1 信息系统建设 61
3.3.2 信息系统设计 63
3.4 真题分析 63
3.5 本章练习 67
第4章 软件工程 69
4.1 大纲要求 69
4.2 知识结构图 70
4.3 要点详解 70
4.3.1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70
4.3.2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71
4.3.3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72
4.3.4 软件配置管理 73
4.3.5 软件过程管理 73
4.3.6 软件开发工具 74
4.3.7 软件复用 74
4.4 真题分析 74
4.5 本章练习 79
第5章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81
5.1 大纲要求 81
5.2 知识结构图 81
5.3 要点详解 82
5.3.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82
5.3.2 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 84
5.3.3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91
5.3.4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91
5.4 真题分析 91
5.5 本章练习 95
第6章 软件架构 97
6.1 大纲要求 97
6.2 知识结构图 97
6.3 要点详解 98
6.3.1 软件架构的定义 98
6.3.2 软件架构的模式 98
6.3.3 软件架构分析与评估 101
6.3.4 软件中间件 101
6.4 真题分析 102
6.5 本章练习 105
第7章 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106
7.1 大纲要求 106
7.2 知识结构图 107
7.3 要点详解 107
7.3.1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107
7.3.2 Web Services技术 109
7.3.3 JavaEE架构 110
7.3.4 .NET架构 111
7.3.5 软件引擎技术 112
7.3.6 组件及常用组件标准 113
7.4 真题分析 114
7.5 本章练习 120
第8章 计算机网络知识 123
8.1 大纲要求 123
8.2 知识结构图 124
8.3 要点详解 125
8.3.1 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125
8.3.2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126
8.3.3 网络分类 130
8.3.4 网络服务器 131
8.3.5 网络交换技术 131
8.3.6 网络存储技术 132
8.3.7 光网络技术 133
8.3.8 无线网络技术 133
8.3.9 网络接入技术 134
8.3.10 综合布线和机房工程 135
8.3.11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136
8.3.12 网络安全 137
8.3.13 网络管理 138
8.4 真题分析 138
8.5 本章练习 149
第9章 新兴信息技术 151
9.1 大纲要求 151
9.2 知识结构图 152
9.3 要点详解 153
9.3.1 云计算 153
9.3.2 物联网 155
9.3.3 移动互联网 156
9.3.4 大数据 158
9.3.5 互联网+ 160
9.4 真题分析 160
9.5 本章练习 165
第10章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67
10.1 大纲要求 167
10.2 知识结构图 168
10.3 要点详解 169
10.3.1 项目 169
10.3.2 项目管理 170
10.3.3 组织影响 173
10.3.4 项目生命周期 175
10.3.5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178
10.4 真题分析 181
10.5 本章练习 185
第11章 项目立项管理 187
11.1 大纲要求 187
11.2 知识结构图 188
11.3 要点详解 188
11.3.1 项目建议 189
11.3.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89
11.3.3 项目审批 192
11.3.4 项目招投标 192
11.3.5 项目合同谈判与签订 194
11.3.6 供应商项目立项 195
11.4 真题分析 196
11.5 本章练习 200
第12章 项目整体管理 203
12.1 大纲要求 203
12.2 知识结构图 203
12.3 要点详解 205
12.3.1 制定项目章程 205
12.3.2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 207
12.3.3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209
12.3.4 监控项目工作 211
12.3.5 整体变更控制 214
12.3.6 结束项目或阶段 216
12.4 真题分析 217
12.5 本章练习 221
第13章 项目范围管理 223
13.1 大纲要求 223
13.2 知识结构图 224
13.3 要点详解 226
13.3.1 制订范围管理计划 226
13.3.2 收集需求 227
13.3.3 范围定义 231
13.3.4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233
13.3.5 范围确认 235
13.3.6 范围控制 236
13.4 真题分析 238
13.5 本章练习 241
第14章 项目进度管理 244
14.1 大纲要求 244
14.2 知识结构图 245
14.3 要点详解 247
14.3.1 制订进度管理计划 248
14.3.2 活动定义 249
14.3.3 活动排序 251
14.3.4 活动资源估算 255
14.3.5 活动历时估算 257
14.3.6 制订进度计划 259
14.3.7 进度控制 266
14.4 相关计算 269
14.4.1 三点估算 269
14.4.2 关键路径法 271
14.4.3 资源平衡 274
14.5 真题分析 276
14.6 本章练习 283
第15章 项目成本管理 287
15.1 大纲要求 287
15.2 知识结构图 288
15.3 要点详解 289
15.3.1 制订成本管理计划 290
15.3.2 成本估算 292
15.3.3 成本预算 295
15.3.4 成本控制 298
15.4 挣值管理的相关计算 301
15.4.1 偏差计算 301
15.4.2 预测计算 301
15.4.3 计算示例 302
15.4.4 挣值计算汇总表 304
15.5 真题分析 305
15.6 本章练习 312
第16章 项目质量管理 315
16.1 大纲要求 315
16.2 知识结构图 315
16.3 要点详解 317
16.3.1 质量管理基础 317
16.3.2 制订质量管理计划 319
16.3.3 质量保证 323
16.3.4 质量控制 325
16.4 真题分析 327
16.5 本章练习 333
第17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335
17.1 大纲要求 335
17.2 知识结构图 336
17.3 要点详解 337
17.3.1 制订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338
17.3.2 项目团队组建 342
17.3.3 项目团队建设 344
17.3.4 项目团队管理 347
17.4 真题分析 349
17.5 本章练习 356
第18章 项目沟通管理 358
18.1 大纲要求 358
18.2 知识结构图 358
18.3 要点详解 360
18.3.1 沟通的基本概念 360
18.3.2 制订沟通管理计划 362
18.3.3 管理沟通 365
18.3.4 控制沟通 366
18.4 真题分析 367
18.5 本章练习 370
第19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372
19.1 大纲要求 372
19.2 知识结构图 372
19.3 要点详解 374
19.3.1 识别干系人 374
19.3.2 制订干系人管理计划 376
19.3.3 管理干系人参与 378
19.3.4 控制干系人参与 379
19.4 真题分析 381
19.5 本章练习 382
第20章 项目风险管理 384
20.1 大纲要求 384
20.2 知识结构图 385
20.3 要点详解 387
20.3.1 风险管理基本知识 387
20.3.2 规划风险管理 388
20.3.3 风险识别 390
20.3.4 定性风险分析 392
20.3.5 定量风险分析 394
20.3.6 规划风险应对 396
20.3.7 控制风险 398
20.4 真题分析
20.5 本章练习 406
第21章 项目采购管理 409
21.1 大纲要求 409
21.2 知识结构图 410
21.3 要点详解 412
21.3.1 制订采购管理计划 412
21.3.2 实施采购 416
21.3.3 控制采购 418
21.3.4 结束采购 421
21.4 真题分析 422
21.5 本章练习 426
第22章 项目合同管理 428
22.1 大纲要求 428
22.2 知识结构图 429
22.3 要点详解 429
22.3.1 项目合同 429
22.3.2 项目合同分类 430
22.3.3 项目合同签订 432
22.3.4 项目合同管理 434
22.3.5 项目合同索赔处理 435
22.4 真题分析 437
22.5 本章练习 442
第23章 文档与配置管理 445
23.1 大纲要求 445
23.2 知识结构图 445
23.3 要点详解 445
23.3.1 信息系统项目相关文档 445
23.3.2 文档管理的规则和方法 447
23.3.3 配置管理相关概念 448
23.3.4 配置管理的主要活动 452
23.4 真题分析 455
23.5 本章练习 461
第24章 变更管理 463
24.1 大纲要求 463
24.2 知识结构图 463
24.3 要点详解 464
24.3.1 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 464
24.3.2 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465
24.3.3 变更管理的角色职责和
工作程序 465
24.3.4 变更管理的相关事项 466
24.4 真题分析 467
24.5 本章练习 471
第25章 项目收尾管理 473
25.1 大纲要求 473
25.2 知识结构图 473
25.3 要点详解 473
25.3.1 项目验收 474
25.3.2 项目总结 474
25.3.3 系统维护 476
25.3.4 项目后评价 476
25.4 真题分析 478
25.5 本章练习 478
第26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480
26.1 大纲要求 480
26.2 知识结构图 481
26.3 要点详解 481
26.3.1 信息安全管理 481
26.3.2 信息系统安全 484
26.3.3 物理安全管理 486
26.3.4 人员安全管理 487
26.3.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488
26.3.6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491
26.4 真题分析 492
26.5 本章练习 499
第27章 知识产权管理 502
27.1 大纲要求 502
27.2 知识结构图 502
27.3 要点详解 502
27.3.1 知识产权概念 503
27.3.2 知识产权内容 503
27.3.3 知识产权保护和滥用 510
27.3.4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511
27.3.5 著作权法 512
27.4 真题分析 517
27.5 本章练习 520
第28章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521
28.1 大纲要求 521
28.2 知识结构图 522
28.3 要点详解 523
28.3.1 法律法规常识 523
28.3.2 合同法 525
28.3.3 招投标法 534
28.3.4 政府采购法 545
28.3.5 著作权法 553
28.3.6 标准规范常识 553
28.3.7 基础标准 555
28.3.8 开发标准 558
28.3.9 文档标准 561
28.3.10 管理标准 566
28.3.11 电子机房规范 572
28.3.12 综合布线规范 576
28.3.13 ITSS标准 577
28.3.14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通用要求 579
28.3.15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基本要求 581
28.3.16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定级指南 582
28.4 真题分析 583
28.5 本章练习 601
第29章 专业英语 603
29.1 大纲要求 603
29.2 知识结构图 603
29.3 要点详解 603
29.3.1 熟悉术语 604
29.3.2 寻找线索 604
29.3.3 排除选项 605
29.4 真题分析 606
29.5 本章练习 616
第30章 案例分析概述 621
第31章 案例分析方法综述 625
31.1 计算方法 625
31.1.1 关键路径计算 625
31.1.2 挣值管理计算 628
31.1.3 混合计算 631
31.1.4 其他计算方法 635
31.2 逻辑分析方法 635
31.2.1 确定答题方向 636
31.2.2 提炼题干信息 637
31.2.3 完善答题形式 640
31.3 内容记忆方法 641
31.3.1 交付物内容记忆 641
31.3.2 输入输出内容记忆 643
31.3.3 其他知识点记忆 646
附录A 项目管理专业术语列表 651
附录B IT专业术语与缩略语列表 688
附录C 项目管理过程组与知识域
对应关系 692
附录D 项目管理各过程输入、输出、
工具与技术 693
附录E 项目管理主要交付物内容 702
附录F 各章练习参考答案 709
序言
前 言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以下简称“工程师考试”)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中设立的27个专业资格考试中的一种。工程师考试自2009年设立以来,已经举办了18次考试。该项考试是软考中报名人数最多的资格考试之一,粗略估计其报名人数大约占所有软考考生的六分之一,这一数据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考生对该项职业资格的认可程度。
需要提醒的是,通过工程师考试绝非易事。我国软考系列的考试基本采用编写命题而非题库命题方式,导致该项考试的通过率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其长期通过率大约为10%。从最近几次考试的结果来看,通过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师考试的命题方式越来越规范,超纲命题的情形越来越少。即便如此,编者预估短期内其通过率仍然难以超过20%,因为该考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远远超出大多数考生日常工作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范畴;另外参加该项资格考试的考生以在职人员为主,大多数考生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加有效地准备考试,本书结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的知识点以及《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第2版)》的具体要求,以“知识点+习题”的编排方式,突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辅助考生“学以致考”。考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的内容,能够有意识地将各章的知识点与习题的考查方式相融合,避免常见的“知识点都明白,就是不会做题”的困境和误区。
针对工程师考试第一科目(上午考试)的内容特点和考试要求,本书第1章~第29章基本遵循“大纲要求、知识结构图、要点详解、真题分析、本章练习”的结构化形式,强化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印象,以及建立知识点和习题之间的映射关系。下面对这些结构的特点和内容进行简单说明。
(1)大纲要求:根据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还原大纲对每章的要求,并通过分析历年考试题目,结合大纲,提炼出每章的重点内容。
(2)知识结构图:绘制知识结构图,解释知识模块内部与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的核心内容为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考生通过知识结构图可以对十大知识领域各自知识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一目了然。
(3)要点详解:本书对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力求帮助考生能够以理解记忆而非单纯记忆的方式掌握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4)真题分析:本书综合分析历年典型试题,分析该部分的考查重点以及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历年试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由于教程的改版,部分真题已经不适用目前的考试,我们在真题分析时,没有选择这部分试题,使考生在复习真题时更有针对性。考生通过复习历年考题,加深对知识点以及考查方式的印象,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考查方式进行主动预测,便能逐渐进入融会贯通的境界。
(5)本章练习:在每章的最后一节,都会附有数量不等的练习题,方便考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主动检查,另外每章练习题数量的确定以本章内容的重要性为依据,所以考生也可以通过每章练习题的数量来确定重点章节内容。
(6)计算方法:主要在第14章“项目进度管理”和第15章“项目成本管理”两章中,介绍了关键路径计算和挣值管理两类计算题目的解题和分析方法。因为计算题目是案例分析部分几乎必考的题目,且分值较高,如果没有真正掌握,则计算部分极有可能成为考生的一个“危险短板”。对于计算部分的分析以及后续案例分析部分的计算题目考生需要额外留意。
针对工程师考试第二科目(下午考试)的内容特点和考试要求,本书第30章和第31章分别对案例分析的考试大纲以及历年考题进行了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提炼出案例分析的三类共十种解题方法。其中,计算方法类包括关键路径计算、挣值管理计算、混合计算以及其他计算方法共四种;逻辑分析方法类包括确定答题方向、提炼题干信息和完善答题形式三种;内容记忆方法类包括交付物内容记忆、输入输出内容记忆以及其他知识点记忆三种。
与系统集成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也是工程师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书虽然对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了解析,但对于从事系统集成工作的考生,尤其是那些学有余力的考生而言,编者建议考生阅读这些法律标准的原文。鉴于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篇幅较长,编者将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下载。读者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搜索本书,然后单击相应的配套资源下载按钮来下载即可。
此外,为了配合读者的复习和考试,编者还应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邀请,根据本书的内容开发了线上课程,该课程将以网上课程形式提供,本书也将作为该课程的主要辅导教材之一。届时,编者将同时结合课堂讲授、试题练习和分析、在线答疑辅导等多种形式为考生提供相应的培训辅导服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上教学平台 了解相关信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第2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3版)》,以及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所汇总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历年试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资料,感谢参加编写《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1版和第2版的全体老师以及软考办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是他们的工作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柴文强老师和杨如林老师,他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了热情的鼓励和专业的帮助,确保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纰漏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指正……。
编 者
2018年3月
文摘
第5章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1 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中对本章的要求有: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统一建模语言UML与可视化建模
*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
*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情况分析,本章重点知识包括: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 UML的特征理解
* UML中的关系
* UML中的9种图的定义
* UML中的视图
* RUP的概念和最好实践
*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的概念、模型和步骤
*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5.2 知识结构图
5.3 要点详解
5.3.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消息传递、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主要思想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映射为问题域中的要素,从而有效地连接计算机和现实问题域。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消息、模式和复用等。
1.对象
对象是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采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的操作构成的。
对象的三要素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例如对于教师Joe,其个人状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和职位等,其行为特征为授课,则Joe就是封装后的一个典型对象。
2.类
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类的数据也叫属性、状态或特征,它表现类静态的一面。类的函数也叫功能、操作或服务,它表现类动态的一面。
如教师类中,教师共同的状态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共同的行为通过操作表现出来,如图5.1所示。
Teacher
-age:int
-gender:char
+teach()
图5.1 教师类的属性和操作
对象是类的实际例子,如将所有教师抽象为教师类,则教师Joe是教师类的一个对象。
类和对象的关系如下:
* 每个对象都是某个类的实例。
* 每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
* 类是静态的,它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它们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
* 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
3.抽象
抽象是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它强调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一个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实体的抽象,一个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它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
4.封装
封装是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然后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面向对象封装是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对象,对数据的访问或修改只能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
5.继承
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继承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单继承是子类只从一个父类继承,而多继承中的子类可以从多于一个的父类继承,Java是单继承的语言,而C++允许多继承。
如类B继承了类A,则类B中的对象具有类A的一切特征,类B还可以有一些扩展。类A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类B称为类A的派生类或子类。
6.多态
多态性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多态使得某个属性或操作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表示不同类的对象特征。
7.动态绑定
绑定是一个把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在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中,绑定是在编译时进行的,叫作静态绑定。动态绑定则是在运行时进行的,因此,一个给定的过程调用和代码的结合直到调用发生时才进行。
动态绑定是和类的继承以及多态相联系的。在继承关系中,子类是父类的一个特例,所以父类对象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对象也可以出现。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当一个对象发送消息请求服务时,要根据接收对象的具体情况将请求的操作与实现的方法进行连接,即动态绑定。
8.接口
接口就是对操作规范的说明。接口只是说明操作应该做什么,但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接口可以理解为类的一个特例,它只规定实现此接口的类的操作方法,而把实现细节交由实现该接口的类完成。
9.消息
消息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10.组件
组件也叫构件。组件是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封装了模块功能的实现。组件应当是内聚的,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公开接口。
11.模式
每个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它是一条由三部分组成的规则,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一个问题和一个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
设计模式通常是对于某一类软件设计问题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
设计模式的四要素:
* 模式名称(Pattern Name)。
* 问题(Problem)。
* 解决方案(Solution)。
* 效果(Consequences)。
设计模式确定了所包含的类和实例,它们的角色、协作方式以及职责分配。按照设计模式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类:
* 创建型模式:与对象的创建有关。
* 结构型模式:处理类或对象的组合。
* 行为型模式:对类或对象怎样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进行描述。
12.复用
软件复用是指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5.3.2 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
1.UML概述
1)概念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UML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它将系统描述为一些独立的相互作用的对象,构成为外界提供一定功能的模型结构,静态结构定义了系统中重要对象的属性和服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行为定义了对象的时间特性和对象为完成目标而相互进行通信的机制。
2)特征
UML具有如下特征:
* 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 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 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
* 简单且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须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 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出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
* 与最好软件工程实践经验进行了集成。
2.UML中的关系
UML中有四种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
1)依赖(Dependency)
依赖表示两个事物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独立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依赖事物)的语义。用可能有方向的虚线表示,如图5.2所示。
图5.2 依赖关系
2)关联(Association)
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它描述了一组链,链是对象之间的连接。聚集(Aggregatio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联,它描述了整体和部分间的结构关系。关联用图5.3表示,可以标注重复度和角色。
图5.3 关联关系
聚集的图形化表示如图5.4所示。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辅导》依据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的辅导书,涵盖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岗位所要求的主要知识及应用技术。
本书以“知识点”+“习题”的方式,突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关系,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并加强了知识点与习题间的联系;针对下午考试的特点和要求,本书提炼出案例分析的3类10种解题方法。
另外,本书作者针对本考试专门开发了线程课程。
目录
目 录
第1章 信息化知识 1
1.1 大纲要求 1
1.2 知识结构图 3
1.3 要点详解 4
1.3.1 信息与信息化 4
1.3.2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7
1.3.3 电子政务 9
1.3.4 电子商务 11
1.3.5 企业信息化基础 14
1.3.6 企业信息化实践 16
1.3.7 商业智能 22
1.3.8 智慧城市 24
1.4 真题分析 27
1.5 本章练习 39
第2章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 42
2.1 大纲要求 42
2.2 知识结构图 43
2.3 要点详解 43
2.3.1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
管理体系 43
2.3.2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
资质管理 45
2.3.3 ITIL与ITSM 47
2.3.4 ITSS与信息技术服务 50
2.3.5 信息系统审计 53
2.4 真题分析 55
2.5 本章练习 58
第3章 信息系统建设与设计 60
3.1 大纲要求 60
3.2 知识结构图 60
3.3 要点详解 61
3.3.1 信息系统建设 61
3.3.2 信息系统设计 63
3.4 真题分析 63
3.5 本章练习 67
第4章 软件工程 69
4.1 大纲要求 69
4.2 知识结构图 70
4.3 要点详解 70
4.3.1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70
4.3.2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71
4.3.3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72
4.3.4 软件配置管理 73
4.3.5 软件过程管理 73
4.3.6 软件开发工具 74
4.3.7 软件复用 74
4.4 真题分析 74
4.5 本章练习 79
第5章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81
5.1 大纲要求 81
5.2 知识结构图 81
5.3 要点详解 82
5.3.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82
5.3.2 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 84
5.3.3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91
5.3.4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91
5.4 真题分析 91
5.5 本章练习 95
第6章 软件架构 97
6.1 大纲要求 97
6.2 知识结构图 97
6.3 要点详解 98
6.3.1 软件架构的定义 98
6.3.2 软件架构的模式 98
6.3.3 软件架构分析与评估 101
6.3.4 软件中间件 101
6.4 真题分析 102
6.5 本章练习 105
第7章 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106
7.1 大纲要求 106
7.2 知识结构图 107
7.3 要点详解 107
7.3.1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107
7.3.2 Web Services技术 109
7.3.3 JavaEE架构 110
7.3.4 .NET架构 111
7.3.5 软件引擎技术 112
7.3.6 组件及常用组件标准 113
7.4 真题分析 114
7.5 本章练习 120
第8章 计算机网络知识 123
8.1 大纲要求 123
8.2 知识结构图 124
8.3 要点详解 125
8.3.1 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125
8.3.2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126
8.3.3 网络分类 130
8.3.4 网络服务器 131
8.3.5 网络交换技术 131
8.3.6 网络存储技术 132
8.3.7 光网络技术 133
8.3.8 无线网络技术 133
8.3.9 网络接入技术 134
8.3.10 综合布线和机房工程 135
8.3.11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136
8.3.12 网络安全 137
8.3.13 网络管理 138
8.4 真题分析 138
8.5 本章练习 149
第9章 新兴信息技术 151
9.1 大纲要求 151
9.2 知识结构图 152
9.3 要点详解 153
9.3.1 云计算 153
9.3.2 物联网 155
9.3.3 移动互联网 156
9.3.4 大数据 158
9.3.5 互联网+ 160
9.4 真题分析 160
9.5 本章练习 165
第10章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67
10.1 大纲要求 167
10.2 知识结构图 168
10.3 要点详解 169
10.3.1 项目 169
10.3.2 项目管理 170
10.3.3 组织影响 173
10.3.4 项目生命周期 175
10.3.5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178
10.4 真题分析 181
10.5 本章练习 185
第11章 项目立项管理 187
11.1 大纲要求 187
11.2 知识结构图 188
11.3 要点详解 188
11.3.1 项目建议 189
11.3.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89
11.3.3 项目审批 192
11.3.4 项目招投标 192
11.3.5 项目合同谈判与签订 194
11.3.6 供应商项目立项 195
11.4 真题分析 196
11.5 本章练习 200
第12章 项目整体管理 203
12.1 大纲要求 203
12.2 知识结构图 203
12.3 要点详解 205
12.3.1 制定项目章程 205
12.3.2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 207
12.3.3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209
12.3.4 监控项目工作 211
12.3.5 整体变更控制 214
12.3.6 结束项目或阶段 216
12.4 真题分析 217
12.5 本章练习 221
第13章 项目范围管理 223
13.1 大纲要求 223
13.2 知识结构图 224
13.3 要点详解 226
13.3.1 制订范围管理计划 226
13.3.2 收集需求 227
13.3.3 范围定义 231
13.3.4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233
13.3.5 范围确认 235
13.3.6 范围控制 236
13.4 真题分析 238
13.5 本章练习 241
第14章 项目进度管理 244
14.1 大纲要求 244
14.2 知识结构图 245
14.3 要点详解 247
14.3.1 制订进度管理计划 248
14.3.2 活动定义 249
14.3.3 活动排序 251
14.3.4 活动资源估算 255
14.3.5 活动历时估算 257
14.3.6 制订进度计划 259
14.3.7 进度控制 266
14.4 相关计算 269
14.4.1 三点估算 269
14.4.2 关键路径法 271
14.4.3 资源平衡 274
14.5 真题分析 276
14.6 本章练习 283
第15章 项目成本管理 287
15.1 大纲要求 287
15.2 知识结构图 288
15.3 要点详解 289
15.3.1 制订成本管理计划 290
15.3.2 成本估算 292
15.3.3 成本预算 295
15.3.4 成本控制 298
15.4 挣值管理的相关计算 301
15.4.1 偏差计算 301
15.4.2 预测计算 301
15.4.3 计算示例 302
15.4.4 挣值计算汇总表 304
15.5 真题分析 305
15.6 本章练习 312
第16章 项目质量管理 315
16.1 大纲要求 315
16.2 知识结构图 315
16.3 要点详解 317
16.3.1 质量管理基础 317
16.3.2 制订质量管理计划 319
16.3.3 质量保证 323
16.3.4 质量控制 325
16.4 真题分析 327
16.5 本章练习 333
第17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335
17.1 大纲要求 335
17.2 知识结构图 336
17.3 要点详解 337
17.3.1 制订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338
17.3.2 项目团队组建 342
17.3.3 项目团队建设 344
17.3.4 项目团队管理 347
17.4 真题分析 349
17.5 本章练习 356
第18章 项目沟通管理 358
18.1 大纲要求 358
18.2 知识结构图 358
18.3 要点详解 360
18.3.1 沟通的基本概念 360
18.3.2 制订沟通管理计划 362
18.3.3 管理沟通 365
18.3.4 控制沟通 366
18.4 真题分析 367
18.5 本章练习 370
第19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372
19.1 大纲要求 372
19.2 知识结构图 372
19.3 要点详解 374
19.3.1 识别干系人 374
19.3.2 制订干系人管理计划 376
19.3.3 管理干系人参与 378
19.3.4 控制干系人参与 379
19.4 真题分析 381
19.5 本章练习 382
第20章 项目风险管理 384
20.1 大纲要求 384
20.2 知识结构图 385
20.3 要点详解 387
20.3.1 风险管理基本知识 387
20.3.2 规划风险管理 388
20.3.3 风险识别 390
20.3.4 定性风险分析 392
20.3.5 定量风险分析 394
20.3.6 规划风险应对 396
20.3.7 控制风险 398
20.4 真题分析
20.5 本章练习 406
第21章 项目采购管理 409
21.1 大纲要求 409
21.2 知识结构图 410
21.3 要点详解 412
21.3.1 制订采购管理计划 412
21.3.2 实施采购 416
21.3.3 控制采购 418
21.3.4 结束采购 421
21.4 真题分析 422
21.5 本章练习 426
第22章 项目合同管理 428
22.1 大纲要求 428
22.2 知识结构图 429
22.3 要点详解 429
22.3.1 项目合同 429
22.3.2 项目合同分类 430
22.3.3 项目合同签订 432
22.3.4 项目合同管理 434
22.3.5 项目合同索赔处理 435
22.4 真题分析 437
22.5 本章练习 442
第23章 文档与配置管理 445
23.1 大纲要求 445
23.2 知识结构图 445
23.3 要点详解 445
23.3.1 信息系统项目相关文档 445
23.3.2 文档管理的规则和方法 447
23.3.3 配置管理相关概念 448
23.3.4 配置管理的主要活动 452
23.4 真题分析 455
23.5 本章练习 461
第24章 变更管理 463
24.1 大纲要求 463
24.2 知识结构图 463
24.3 要点详解 464
24.3.1 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 464
24.3.2 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465
24.3.3 变更管理的角色职责和
工作程序 465
24.3.4 变更管理的相关事项 466
24.4 真题分析 467
24.5 本章练习 471
第25章 项目收尾管理 473
25.1 大纲要求 473
25.2 知识结构图 473
25.3 要点详解 473
25.3.1 项目验收 474
25.3.2 项目总结 474
25.3.3 系统维护 476
25.3.4 项目后评价 476
25.4 真题分析 478
25.5 本章练习 478
第26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480
26.1 大纲要求 480
26.2 知识结构图 481
26.3 要点详解 481
26.3.1 信息安全管理 481
26.3.2 信息系统安全 484
26.3.3 物理安全管理 486
26.3.4 人员安全管理 487
26.3.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488
26.3.6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491
26.4 真题分析 492
26.5 本章练习 499
第27章 知识产权管理 502
27.1 大纲要求 502
27.2 知识结构图 502
27.3 要点详解 502
27.3.1 知识产权概念 503
27.3.2 知识产权内容 503
27.3.3 知识产权保护和滥用 510
27.3.4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511
27.3.5 著作权法 512
27.4 真题分析 517
27.5 本章练习 520
第28章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521
28.1 大纲要求 521
28.2 知识结构图 522
28.3 要点详解 523
28.3.1 法律法规常识 523
28.3.2 合同法 525
28.3.3 招投标法 534
28.3.4 政府采购法 545
28.3.5 著作权法 553
28.3.6 标准规范常识 553
28.3.7 基础标准 555
28.3.8 开发标准 558
28.3.9 文档标准 561
28.3.10 管理标准 566
28.3.11 电子机房规范 572
28.3.12 综合布线规范 576
28.3.13 ITSS标准 577
28.3.14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通用要求 579
28.3.15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基本要求 581
28.3.16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定级指南 582
28.4 真题分析 583
28.5 本章练习 601
第29章 专业英语 603
29.1 大纲要求 603
29.2 知识结构图 603
29.3 要点详解 603
29.3.1 熟悉术语 604
29.3.2 寻找线索 604
29.3.3 排除选项 605
29.4 真题分析 606
29.5 本章练习 616
第30章 案例分析概述 621
第31章 案例分析方法综述 625
31.1 计算方法 625
31.1.1 关键路径计算 625
31.1.2 挣值管理计算 628
31.1.3 混合计算 631
31.1.4 其他计算方法 635
31.2 逻辑分析方法 635
31.2.1 确定答题方向 636
31.2.2 提炼题干信息 637
31.2.3 完善答题形式 640
31.3 内容记忆方法 641
31.3.1 交付物内容记忆 641
31.3.2 输入输出内容记忆 643
31.3.3 其他知识点记忆 646
附录A 项目管理专业术语列表 651
附录B IT专业术语与缩略语列表 688
附录C 项目管理过程组与知识域
对应关系 692
附录D 项目管理各过程输入、输出、
工具与技术 693
附录E 项目管理主要交付物内容 702
附录F 各章练习参考答案 709
序言
前 言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以下简称“工程师考试”)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中设立的27个专业资格考试中的一种。工程师考试自2009年设立以来,已经举办了18次考试。该项考试是软考中报名人数最多的资格考试之一,粗略估计其报名人数大约占所有软考考生的六分之一,这一数据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考生对该项职业资格的认可程度。
需要提醒的是,通过工程师考试绝非易事。我国软考系列的考试基本采用编写命题而非题库命题方式,导致该项考试的通过率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其长期通过率大约为10%。从最近几次考试的结果来看,通过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师考试的命题方式越来越规范,超纲命题的情形越来越少。即便如此,编者预估短期内其通过率仍然难以超过20%,因为该考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远远超出大多数考生日常工作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范畴;另外参加该项资格考试的考生以在职人员为主,大多数考生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加有效地准备考试,本书结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的知识点以及《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第2版)》的具体要求,以“知识点+习题”的编排方式,突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辅助考生“学以致考”。考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的内容,能够有意识地将各章的知识点与习题的考查方式相融合,避免常见的“知识点都明白,就是不会做题”的困境和误区。
针对工程师考试第一科目(上午考试)的内容特点和考试要求,本书第1章~第29章基本遵循“大纲要求、知识结构图、要点详解、真题分析、本章练习”的结构化形式,强化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印象,以及建立知识点和习题之间的映射关系。下面对这些结构的特点和内容进行简单说明。
(1)大纲要求:根据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还原大纲对每章的要求,并通过分析历年考试题目,结合大纲,提炼出每章的重点内容。
(2)知识结构图:绘制知识结构图,解释知识模块内部与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的核心内容为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考生通过知识结构图可以对十大知识领域各自知识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一目了然。
(3)要点详解:本书对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力求帮助考生能够以理解记忆而非单纯记忆的方式掌握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4)真题分析:本书综合分析历年典型试题,分析该部分的考查重点以及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历年试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由于教程的改版,部分真题已经不适用目前的考试,我们在真题分析时,没有选择这部分试题,使考生在复习真题时更有针对性。考生通过复习历年考题,加深对知识点以及考查方式的印象,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考查方式进行主动预测,便能逐渐进入融会贯通的境界。
(5)本章练习:在每章的最后一节,都会附有数量不等的练习题,方便考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主动检查,另外每章练习题数量的确定以本章内容的重要性为依据,所以考生也可以通过每章练习题的数量来确定重点章节内容。
(6)计算方法:主要在第14章“项目进度管理”和第15章“项目成本管理”两章中,介绍了关键路径计算和挣值管理两类计算题目的解题和分析方法。因为计算题目是案例分析部分几乎必考的题目,且分值较高,如果没有真正掌握,则计算部分极有可能成为考生的一个“危险短板”。对于计算部分的分析以及后续案例分析部分的计算题目考生需要额外留意。
针对工程师考试第二科目(下午考试)的内容特点和考试要求,本书第30章和第31章分别对案例分析的考试大纲以及历年考题进行了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提炼出案例分析的三类共十种解题方法。其中,计算方法类包括关键路径计算、挣值管理计算、混合计算以及其他计算方法共四种;逻辑分析方法类包括确定答题方向、提炼题干信息和完善答题形式三种;内容记忆方法类包括交付物内容记忆、输入输出内容记忆以及其他知识点记忆三种。
与系统集成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也是工程师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书虽然对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了解析,但对于从事系统集成工作的考生,尤其是那些学有余力的考生而言,编者建议考生阅读这些法律标准的原文。鉴于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篇幅较长,编者将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下载。读者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搜索本书,然后单击相应的配套资源下载按钮来下载即可。
此外,为了配合读者的复习和考试,编者还应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邀请,根据本书的内容开发了线上课程,该课程将以网上课程形式提供,本书也将作为该课程的主要辅导教材之一。届时,编者将同时结合课堂讲授、试题练习和分析、在线答疑辅导等多种形式为考生提供相应的培训辅导服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上教学平台 了解相关信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第2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3版)》,以及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所汇总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历年试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资料,感谢参加编写《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1版和第2版的全体老师以及软考办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是他们的工作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柴文强老师和杨如林老师,他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了热情的鼓励和专业的帮助,确保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纰漏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指正……。
编 者
2018年3月
文摘
第5章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1 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中对本章的要求有: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统一建模语言UML与可视化建模
*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
*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情况分析,本章重点知识包括: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 UML的特征理解
* UML中的关系
* UML中的9种图的定义
* UML中的视图
* RUP的概念和最好实践
*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的概念、模型和步骤
*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5.2 知识结构图
5.3 要点详解
5.3.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消息传递、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主要思想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映射为问题域中的要素,从而有效地连接计算机和现实问题域。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消息、模式和复用等。
1.对象
对象是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采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的操作构成的。
对象的三要素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例如对于教师Joe,其个人状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和职位等,其行为特征为授课,则Joe就是封装后的一个典型对象。
2.类
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类的数据也叫属性、状态或特征,它表现类静态的一面。类的函数也叫功能、操作或服务,它表现类动态的一面。
如教师类中,教师共同的状态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共同的行为通过操作表现出来,如图5.1所示。
Teacher
-age:int
-gender:char
+teach()
图5.1 教师类的属性和操作
对象是类的实际例子,如将所有教师抽象为教师类,则教师Joe是教师类的一个对象。
类和对象的关系如下:
* 每个对象都是某个类的实例。
* 每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
* 类是静态的,它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它们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
* 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
3.抽象
抽象是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它强调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一个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实体的抽象,一个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它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
4.封装
封装是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然后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面向对象封装是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对象,对数据的访问或修改只能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
5.继承
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继承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单继承是子类只从一个父类继承,而多继承中的子类可以从多于一个的父类继承,Java是单继承的语言,而C++允许多继承。
如类B继承了类A,则类B中的对象具有类A的一切特征,类B还可以有一些扩展。类A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类B称为类A的派生类或子类。
6.多态
多态性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多态使得某个属性或操作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表示不同类的对象特征。
7.动态绑定
绑定是一个把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在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中,绑定是在编译时进行的,叫作静态绑定。动态绑定则是在运行时进行的,因此,一个给定的过程调用和代码的结合直到调用发生时才进行。
动态绑定是和类的继承以及多态相联系的。在继承关系中,子类是父类的一个特例,所以父类对象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对象也可以出现。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当一个对象发送消息请求服务时,要根据接收对象的具体情况将请求的操作与实现的方法进行连接,即动态绑定。
8.接口
接口就是对操作规范的说明。接口只是说明操作应该做什么,但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接口可以理解为类的一个特例,它只规定实现此接口的类的操作方法,而把实现细节交由实现该接口的类完成。
9.消息
消息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10.组件
组件也叫构件。组件是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封装了模块功能的实现。组件应当是内聚的,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公开接口。
11.模式
每个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它是一条由三部分组成的规则,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一个问题和一个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
设计模式通常是对于某一类软件设计问题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
设计模式的四要素:
* 模式名称(Pattern Name)。
* 问题(Problem)。
* 解决方案(Solution)。
* 效果(Consequences)。
设计模式确定了所包含的类和实例,它们的角色、协作方式以及职责分配。按照设计模式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类:
* 创建型模式:与对象的创建有关。
* 结构型模式:处理类或对象的组合。
* 行为型模式:对类或对象怎样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进行描述。
12.复用
软件复用是指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5.3.2 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
1.UML概述
1)概念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UML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它将系统描述为一些独立的相互作用的对象,构成为外界提供一定功能的模型结构,静态结构定义了系统中重要对象的属性和服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行为定义了对象的时间特性和对象为完成目标而相互进行通信的机制。
2)特征
UML具有如下特征:
* 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 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 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
* 简单且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须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 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出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
* 与最好软件工程实践经验进行了集成。
2.UML中的关系
UML中有四种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
1)依赖(Dependency)
依赖表示两个事物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独立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依赖事物)的语义。用可能有方向的虚线表示,如图5.2所示。
图5.2 依赖关系
2)关联(Association)
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它描述了一组链,链是对象之间的连接。聚集(Aggregatio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联,它描述了整体和部分间的结构关系。关联用图5.3表示,可以标注重复度和角色。
图5.3 关联关系
聚集的图形化表示如图5.4所示。
ISBN | 9787302501299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曹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