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退场:企业家如何急流勇退 7111610156,978711161015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退得漂亮与狼狈之间, 究竟创业家该如何选择?
有些人把公司卖掉后,荷包满满,掌声不绝;有些人交棒离开,却从头到尾是一场恶梦。为什么创业的结局如此迥异。
《从到》《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超级激励者》《团队领导*后吃饭》作者西蒙·斯涅克,《追求》作者汤姆·彼得斯,知名企业家兼作家赛斯·高汀 倾情推荐

名人推荐

“我非常喜欢伯林厄姆创作本书的主旨:解读为何有些企业家在退出企业经营后仍能继续过着有意义的生活,而另一些企业家则因退场而饱受折磨,失去了生活目标。本书现实深刻,布局紧凑、发人深省,文风清晰流畅,情节曲折动人。他又一次为读者奉献了一部文采飞扬的佳作。”
——吉姆·柯林斯,知名商业图书作家,《从优秀到》《基业长青》作者

“《大退场》一书是为所有那些不满足于靠卖出企业赚钱,……而是想为世界留下点什么的创业者与领导者们所撰写的。”
——西蒙·斯涅克,乐观主义者、作家,《超级激励者》《团队领导最后吃饭》作者

“保·伯林厄姆是个骗子!他建议说这本书最适合那些有意退场的企业家们阅读。其实不然,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把企业经营好、以及如何把生活过得有价值的全方位指南。本书调查详尽、行文流畅、内容精彩。再来一本!”
——汤姆·彼得斯,《追求》作者

“本书是一份礼物,一本人人必读的佳作。只要你觉得自己略有相关的需要,都可以尝试一读,它会给你带来心灵的平静,以及极高的投资回报率(ROI)。”
——赛斯·高汀,知名企业家兼作家

作者简介

保·伯林厄姆
商业类畅销图书《小巨人:不做大也能成功的经营新境界》的作者,同时也是英国《金融时报》与高盛投资公司合办的“ 商业图书大奖”(2006年度)的*终获奖者之一。作为《企业》杂志(Inc.)的一名特约编辑,伯林厄姆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致力于对美国企业界的改革事迹进行报道,并一路近距离地目睹了各家有助于重塑世界的企业的诞生与发展。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每段旅程都有终点
这是一段旅程
结束即是开始
退场的4个阶段
第二章 离开公司后,我是谁?
退场计划不周之祸
为何要问“为什么”?
投资者心态
使命还是工作?
警铃响起
保持镇静、继续向前的计划
第三章 成交还是不成交?
被迫出售之苦
比尔·尼曼失尼曼牧场记
你的企业可售性高吗?
卖方卖什么与买方买什么
可售性因素
向私人股本取经
私人股本如何运作?
创建负责制企业文化
第四章 一切都关乎时间与时机
长路漫漫
卖出公司
多长时间,多长?
提前退场
为何创业:为卖出赚钱还是为基业长青?
寻找持久性
第五章 继任者的选择
错误人选
关键问题
第二次机会与后备计划
让一切走上正轨
第六章 向谁请教?
问题,问题
救命!我需要帮助
谁能领导领导者?
一位并购顾问所需的教育
出售企业时常见的错误操作
好交易详解
第七章 人事安排
其他人的生活
内心的宁静
分享财富
当员工成为部分所有者
出售之后
友人、傻人、家庭投资人
第八章 收购目的
卖方请当心
谢谢,但不用了
当投资者们背叛了你
两位买家
第九章 飞越彩虹
直至井水干涸
目标、同伴与有事可做
同公司不同命
几点共识

文摘

退场的4个阶段
我无法确切地解释为何这种低落的情绪总会发生在某些前企业家身上。毕竟,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个性、爱好、心态也各有不同。但我能确定的是,那些为退场准备时间越长的企业家,他们会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这并不仅仅因为“时间可以化解一切”,也因为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让企业家成功应对退场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探索期。它包括探索多种退场方式的可能性,做出一些必要的自我反省,以及判断自己在退场过程中在意与不在意的各类事宜。探索期还可能包括决定一个数字(即当退场时机到来时,一个你乐于接受的卖出价)以及一个时间期限。
第二阶段是战略期。在这一阶段,你需要学会将公司本身视为一件抽象的商品,而不仅仅是一家具体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然后努力打造这件商品,令它所具备的素质与特色能使其价值最大化,从而让你实现圆满退场。
第三阶段是执行期。在该阶段,无论你希望企业被卖给第三方、被管理层收购、被子女继承,还是被清算,你都要为实现自己理想的退场方式而努力推动企业所有权的易手。
第四阶段是过渡期。该阶段开始于企业出售交易的完成,结束于你已充分投入人生的下一个目标。直至你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做到了“移情别恋”,开始挑战人生的新冒险、新视野、新角色,或是彻底退休,你的退场过程才算真正结束。
当然,每家企业、每位企业家,以及每次退场都是的,而上述这4个阶段对于不同人的“打开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对于一些我认识的前企业家而言,过渡期宛如一场酷刑;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过渡期转瞬即逝、平静祥和。一位企业家将交易执行阶段形容为“一场为期9个月的拔牙”,而另一位对该阶段的回忆则是“有趣、刺激、令人兴奋、有教育意义”。有些企业家要花费数年才想清楚自己理想的退场方式,而另一些却似乎凭本能就知道了答案。有些干脆就跳过探索期,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卖出了公司,并在日后为自己的鲁莽买单。
这4个阶段会彼此重合,尤其是前三个。比如说,聪明的企业家无论是否决定好了退场方式(第一阶段),他们总能围绕“今天创立一家企业是为了明天就把它卖掉”这一观点去做任一决策(第二阶段)。另一种情况也不罕见,就是有些企业家已经为卖掉企业而完成了整个谈判流程(第三阶段),却在最后一分钟撤出谈判,并将谈判所得用于修订企业战略计划(第二阶段),还有可能因此更改他们退场的方式(第一阶段)。而难以“推倒重来”的是第四阶段,因此正确执行前三个阶段是极为重要的。
企业家首先应考虑的是,你在退场阶段有哪些可能的选择。选项之多远超我们的想象。假设你希望卖掉而不是清算企业,那么首要问题就是你想把企业卖给谁,一位家庭成员,或第三方,或公司雇员与高管,还是让公司公开上市?此外,无论是上述哪一类买家,其内部也有许多潜在的选择。你更喜欢一家私人股本公司,一位正在寻找良好商业机遇的个人,一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公司,还是一家正在寻求扩张市场或业务能力的大型企业?公司被收购后,你想继续留任还是离职走人?一位承诺将保留你原公司文化的买家,对你来说是否重要?你对公司发展有什么远大抱负?你对公司出售后可能给员工们带来的影响是否在意?你是否希望为公司留下一项传统?如果是的话,是什么类型的传统?你能否接受“业绩目标付款安排”的收购方式,即买方与卖方约定保留公司卖出价格的一部分暂不付款,如公司在卖出后的表现(如销售额)达到一定的指标,则予以支付,未达标则不支付该笔款项?此类选择尚有很多。 请登录网站,上面列出了一张有关“退场可选项”的完整列表,以及一张“关键问题列表”,供有退场想法的企业家们参考。——作者注
或迟或早,所有此类问题都会被一一回答。而你回答它们的方式将决定你的退场状态。你对这些问题思考得越认真,对其他企业家的经历了解得越深入,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经验比较得越多,才会更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也就更有可能对自己的退场过程感到满意。
当然,有些企业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胸有成竹的。一些企业家早在创立企业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退场计划。另一些企业家则十分欢迎那些想要获得套现机会的投资者——通常这种套现是通过将企业卖给第三方实现的;有时是通过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实现的。还有一些企业家则更为简单直接,他们把自己视为投资者,而将买下或创立的企业视为一项投资。对上述企业家来说,他们只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并将其顺利出售。但这类企业家明显属于少数。根据我的经验,他们在人数上远少于那些更为“纯粹”的创业者与企业家。“纯粹”的企业家往往忙于应付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挑战,或是致力于让企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或仅仅是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维持企业运营,以至于没时间去思考退场时刻的到来,更不用说去为之进行各种筹划与准备。
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也可能侥幸成功。比如说像雷帕加诺一样,你可能在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企业经营中都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的退场事宜,但在最后时刻仍有机会做出所需的调整,精心策划出
ISBN7111610156,978711161015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保·伯林厄姆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