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简易快乐养生法(第2版) 7117249331,978711724933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一日简易快乐养生法(第2版)》主要介绍作者何富乐力推的一日简易快乐养生法,强化其三个核心养生理念:养生要简易、快乐和有效;养生从30岁开始;要养生,先养心。作者提炼出快乐养生法的20字精髓:宁神定志、生活简朴、起居有常、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作者简介

何富乐,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周维顺)学术继承人。现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保健分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药膳分会、治未病委员等任职9项,中国科普作家,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委员会主任。

获颈椎枕发明专利1项,主编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和科普作品250余万字。

目录

导论 要养生,先养心
一、养生就是快乐养心
1.养生究竟是什么
2.养生是不是苦差事
3.什么时候需要养生
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养生体系的核心理论
1.治未病的由来
2.治未病的三个层面
三、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的内容
1.顺应天时
2.饮食调养
3.节制性欲
4.调节情志
5.适量运动
6.初病调理
7.药饵养生
上篇 从早到晚说养生
一、(5:45~6:00)起床四部曲
(一)叩天钟
1.什么是叩天钟
2.叩齿法的具体做法
(二)干梳头
1.梳头养生的实例
2.干梳头到底有没有理论依据
3.梳头有什么具体的功效呢
(三)冷洗脸、温刷牙
1.冷水洗脸可预防感冒
2.温水是口腔保护剂
(四)晨起喝杯水
1.喝什么
2.什么温度最适宜
3.怎么喝
4.喝多少
二、(6:00~7:00)晨间运动
(一)快乐运动
(二)意念运动法
1.意念运动主要内容
2.意念运动前准备
3.意念运动后休整
(三)慢跑跑出真健康
三、(7:00~7:20)三餐饮食的学问
(一)正确的吃喝是通往健康的捷径
1.正确的食物选择
2.适宜的烹饪方式
3.有规律的进餐习惯
4.有选择地应用食疗
5.身患疾病时正确地进行饮食调理
(二)万全饮食调控法
1.可以总结为一个字——饥
2.基本原则——七七二三,快乐健康
(三)中医食疗的原理
1.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体
2.中医食疗就是利用食物来调和人体阴阳
(四)一日三餐如何掌握
1.三餐食物的选择
2.三餐食量的科学分配
3.早餐吃饱
4.中餐吃好
5.晚餐吃少
(五)晚餐的注意事项
1.晚餐要快乐进餐
2.晚餐要早吃
3.晚餐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
4.晚餐要吃得少
5.“上床萝卜下床姜”
(六)饮酒到底好不好
1.饮酒的关键在“少饮”
2.喝酒保健在晚上6点左右最好
3.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
4.喝酒的注意事项
(七)饭后百步走的真义
1.饭后应该什么时候走
2.饭后应该怎么走
3.饭后应该走多少
4.饭后百步走的注意事项
四、(7:20~8:00)上班途中进行心情调节
(一)堵车别堵心
1.堵车时间变成亲子时刻
2.规划不同路线,找路成乐趣
3.听听感兴趣的东西
4.学着如何控制情绪
5.做做保健操,放松身心
(二)抓住一切运动的机会
(三)一日之计在于晨
1.列计划,缓解压力
2.早晨的养生要点
五、(8:00~17:00)快乐工作
(一)学会“舍得”,快乐工作
(二)快乐地面对工作
(三)有空做做颈椎操
1.颈椎操的基本招式
2.颈椎操的理论依据
3.颈椎操的适用人群
(四)有空做做腰椎操
1.腰椎操的基本招式
2.腰椎操的理论依据
3.腰椎操的适用人群
(五)忙里偷闲打个盹
(六)子午觉
(七)降脂养目茶——喝药茶,减肥又明目
六、(17:00~22:00)温馨的家庭生活
(一)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二)别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
七、(22:00~23:00)睡前准备
(一)睡前准备,七件事
1.刷刷牙、洗洗脸
2.五指梳头
3.静心散步15分钟
4.喝杯加蜜的牛奶
5.用热水泡泡脚
6.开窗通气
7.睡前动一动可助眠
(二)沐浴的学问
(三)规律起居,子时入眠
(四)鸣天鼓,开启心智
(五)穴位按摩
(六)适量饮酒,养生通络
(七)宁神可喝静心茶
(八)手指养心操,动动手指来养心
1.养心操的基本招式
2.养心操的理论依据
3.养心操的功效应用
(九)颈舒枕,颈椎病的预防治疗药枕
(十)清心保健养生枕,睡眠清心又保健
1.枕头外形
2.外用药物分两类
3.主要功效
4.适用范围
5.使用方法
中篇 快乐养生法三大核心理念
一、养生要简易、快乐和有效
二、养生从30岁开始
三、要养生,先养心
(一)健康贵在和
(二)健康的期望
(三)给心灵留下一点空间
(四)健康是一种状态
(五)人生没有假如
(六)补的,不一定是好的
(七)“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1.食补的作用
2.食补不如精补
3.神补的意义
下篇 简易养生实践
一、季节与养生
(一)春季养生
1.春季养生总论
2.春季养生调理药茶
(二)夏季养生
1.夏季养生总论
2.夏季养生调理药茶
(三)秋季养生
1.秋季养生总论
2.秋季养生调理药茶
(四)冬季养生
1.冬季养生总论
2.冬季养生调理药茶
二、体质与养生
(一)体质概述
1.平和质
2.气虚质
3.阳虚质
4.阴虚质
5.痰湿质
6.湿热质
7.血瘀质
8.气郁质
9.特禀质
(二)各类体质养生要点
1.平和质
2.气虚质
3.阳虚质
4.阴虚质
5.痰湿质
6.湿热质
7.瘀血质
8.气郁质
9.特禀质
三、肿瘤与养生
(一)肿瘤患者养生概述
(二)肿瘤患者如何养生
1.心养
2.食养
3.术养
4.药养
四、药饵与养生
(一)膏方养生
1.膏方概述
2.四季膏方调理实践
(二)药丸养生
1.药丸概述
2.简易药丸调理实践
(三)汤剂养生
1.汤剂概述
2.古法煎药调理实践
(四)外治与养生
1.外治法概述
2.中药外治调理实践
五、药膳与养生
(一)虚证养生调理药膳
1.气虚证养生药膳
2.血虚证养生药膳
3.阴虚证养生药膳
4.阳虚证养生药膳
(二)亚健康状态养生调理药膳
1.消化不良
2.失眠焦虑
3.神疲乏力
4.腰酸背痛
5.情绪低落
六、临证提醒
1.肺癌病人别吃辣
2.肿瘤患者术后怎么吃
3.肿瘤手术前后不要随意进补
4.感冒不要随便吃补药
5.春笋食用注意事项
6.改善失眠的养心茶
7.让中药不再难喝
8.病急不要乱投医
9.中药到底该怎么煎
后记:享受养生过程,掌控健康人生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第1版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第2版是在原版基础上一扩充调整,加入近年来作者的中医内科临证和中医养生研究新成果后的加强版,深化了“快乐养生法”的三大养生理念。
本书主要介绍作者力推的一日简易快乐养生法,强化其三个核心养生理念:养生要简易、快乐和有效;养生从30岁开始;要养生,先养心。作者提炼出快乐养生法的20字精髓:宁神定志、生活简朴、起居有常、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按一日的时间顺序,介绍各类中医养生手段,读者可以针对每日的各个时间段,从本书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比如手指养心操、意念运动法、万全饮食调控法等;中篇主要是深化“快乐养生法”的三大核心理念;下篇主要介绍作者在多年临床和养生实践中总结出的简易养生方法和理念,包括季节养生、药膳养生、肿瘤养生、药饵养生、体质养生和临证提醒。
如今,我国确定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希望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工作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相信本书的再次出版是顺应这潮流的,能助力健康科普之作。
相信通过一日简易快乐养生法的实践,可以让您获得更健康快乐的生活体验,这也正是中医养生的目的所在。
何富乐
2017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

后记

享受养生过程,掌控健康人生
2012年本书出版后,重印了多次,本次再版,充实和完善了快乐养生法的相关内容,将本人近年相关临证经验、科普文章和讲座精华充实到书中,希望能对读者有更多的帮助。
简易、快乐和有效,是我所推崇的处事原则。在养生、食疗和临床实践中运用多年,这次我把自己在中医养生和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予以总体回顾,算是对快乐养生法实践的一次大总结。
用一天的时间顺序来安排中医养生的内容,是本书的一种创新,这也是快乐养生法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体现。读者可以按照所处的时间段,迅速查找本书内容,知道在此时,要注意什么养生问题,选择哪些养生方法。
中医科普创作多年,共出版、发表了250多万字,我努力地将爱好与工作完美结合,把过程的重要性突出来,享受写作过程,坚持不懈地为推广“快乐养生法”这一目标努力,让更多人因此受益,从而让更多人接受中医理念,接受和推广中医养生法。
养生,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通过本书介绍的简易快乐有效的养生法,使人们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逐渐变得更加健康,精神焕发地生活和工作,掌控健康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和每一秒,这才是本书编写的最终目的。
在本书创作过程和临床实践中,承蒙恩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和周维顺教授的悉心指点和谆谆教导,告诫后学要潜心静志,钻研传统医学并让民众了解和受益于传统医学,感谢恩师无私地传授相关独到的养生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食疗养生和各类养生法研究过程中,承蒙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浙江中医药学会养生食疗界、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和省市科普作家协会的各位前辈、师友的悉心指点,建议笔者从简易快乐的角度着手研究,重视养心、养性和快乐的养生原则,在此指引下,快乐养生实践研究略有成果,最终才得以本书的问世再版。
出版过程中感谢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陶水良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孟昭美老师给我的帮助。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的古籍和现代养生文献,将主要的现代参考文献著录于下,在此对原创作者的工作表示感谢。

文摘

(六)饮酒到底好不好
◎饮酒的关键在“少饮”
◎喝酒保健在晚上6点左右最好
◎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
◎喝酒的注意事项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保健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适宜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的,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保健酒”,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元代《饮膳正要》一书中,对酒的利害总括为:“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润肌肤,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身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醉酒过度,丧生之源。”
1、饮酒的关键在“少饮”
酒里都含有乙醇(酒精),乙醇可以杀菌,就是所谓的“杀百邪”。人们把一些药如人参等放在酒里给病人服用,借酒“通血脉”“主行药势”,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此外,还可以借酒御寒,少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体温,这就是下海渔民常带酒出海的原因所在。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酒的种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辛者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疏肝解郁、宣情畅意。
但过量饮酒,会导致大脑、肝脏、皮肤、心脏、胃和生殖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乙醇(酒精)伤害的不仅是饮酒者本身,而且还会波及其他无辜的人。例如,在喝过酒的情况下开车,会显示出对人的生命漠不关心,不只是对驾驶人和他的乘客,同时也是对无辜的大众生命的轻忽。
过度饮酒,谈何养生?饮酒一定要注意适度,而不能过度。
如果适量喝酒,又有点好菜,心情舒畅,往往对身体有益。因为乙醇(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度数越高,机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而咸鱼、香肠、腊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与亚硝酸盐,与乙醇发生反应后不仅会伤害肝脏,而且易造成口腔与食管黏膜的损害,所以,不宜作为下酒菜。
2、喝酒保健在晚上6点左右最好
因为乙醇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而人体此时分解的解酒酶相对多一些,有利于乙醇的分解;再就是晚上喝酒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对有些人还能促进睡眠。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一般情况下,乙醇度数越高,则酒量就应相应减少。从一天的总量上来说,白酒一般应控制在50毫升以内,药酒控制在100毫升以内,黄酒控制在100毫升以内,红酒控制在150~200毫升,啤酒则控制在500毫升以内。
3、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
许多人喝酒常一饮而尽,似乎一杯杯地干才觉得痛快,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吕氏春秋》说:“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清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也说:“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笔者建议,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至于给脾胃造成过大的负担。
4、喝酒的注意事项
饮酒能养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有许多学问。除了要节制饮酒,还要注重酒的质量,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规矩和讲究。
(1)不要直接喝烈酒,必要时可以稀释后再喝。
(2)喝酒的时候不要吸烟:烟与酒碰到一起,危害更大。因乙醇而扩张的血管又因为吸烟而收缩,会给心脏带来负担,而且溶于乙醇的焦油会吸附在消化器官的黏膜上。应遵守“喝酒不吸烟,吸烟不喝酒”的原则。
(3)酒不要和药一起喝:有部分镇痛药和酒一起喝下之后,会破坏胃黏膜,引起胃溃疡。而酒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一起服用会引发低血糖。不管哪种药,都不要和酒一起服用。
(4)不要一直喝到深夜:乙醇在肝脏中完全分解的时间约需6小时,因此即使少量饮酒,深夜12点之后也不要喝了,否则会妨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5)不要每天喝酒:为了保护肝脏功能,应养成一周内至少两天不喝酒的习惯。如果长期每天喝酒,发展成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性很大。
要想真正做到饮酒养生,应当:饮酒时心情要好,酒量要适当,最好喝温酒,饮必小咽、不要混饮,空腹不要饮,不要强饮,酒后少饮茶。
P38-40
ISBN7117249331,978711724933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何富乐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