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对话"剑桥:文化的跬步》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黎志敏,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诗学与现代文化研究,迄今出版英文专著一部,中文专著三部,编译著六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共九项,同时从事诗歌、散文创作。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宾西法利亚大学、圣母大学等地访学或讲学。
目录
“对话”剑桥:有关“对话”的故事与理论(代序)/1
第一篇生存的根本意义在于“生”/1
A.生与死/1
B.我与人/3
C.文化修养/6
D.文化情感/8
E.诚信/10
第二篇强者不怒/12
A.“完人”情结/12
B.两种荣誉/14
C.求善/15
D.感情上的事情/17
E.亲情与公义/19
第三篇独立是一种能力/22
A.独立/22
B.平等/24
C.理性/26
D.三个“我”/29
E.学术自由/31
第四篇“乌合之众”不是社会/34
A.社会/34
B.精神/36
C.圣人/38
D.人文/40
E.死亡/42
第五篇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45
A.婚姻/45
B.家庭/47
C.小孩/49
D.婚姻与性/51
E.婚外恋/53
第六篇社会必须为婚姻提供支撑体系/56
A.婚姻支撑体系/56
B.传统婚姻与现代婚姻/58
C.离婚/59
D.性开放/62
E.生育/64
第七篇建立现代家庭“纠纷解决机制”/66
A.家庭保障体系/66
B.婚外爱情/69
C.隐私权/71
D.家族/73
E.社会为本/75
第八篇文化求“善”在于追求规范/78
A.求“善”/78
B.传统文化/80
C.文化精神/82
D.多元文化/84
E.效率/86
第九篇“礼”是成熟的文化行为准则/88
A.礼/88
B.宗教/90
C.天的信仰/92
D.包容/95
E.腐败/98
第十篇社会需要决定性的力量/101
A.社会结构/101
B.民主/103
C.规则/107
D.财富/109
E.经济/112
第十一篇现代社团就是现代社会/115
A.君主/115
B.生产力/117
C.“家”和“国”/119
D.法律/121
E.现代社团/124
第十二篇国家的实体存在就是公民的实体存在/126
A.君主制/126
B.五伦/128
C.血缘逻辑/130
D.命运共同体/132
E.生而自由/135
第十三篇财富归根到底是社会性的/137
A.经济文化/137
B.经济权利/138
C.财富英雄/141
D.市场/143
E.经济的德性/145
第十四篇休闲本身就是幸福/148
A.休闲/148
B.幸福/150
C.劳动与好斗/153
D.文化德性/155
E.觉醒/156
第十五篇道德标准太高必然鼓励谎言泛滥/161
A.道德/161
B.信仰/162
C.文化组织/165
D.儒家/167
E.孝道/169
第十六篇文化人应有一套明确的生活理念/172
A.理解/172
B.文化人/174
C.诗歌与艺术/176
D.反思/178
E.自我/180
第十七篇哲学的本质在于思辨/184
A.思辨/184
B.我思/186
C.主体/188
D.生命力/190
E.节奏与规律/191
第十八篇“生命力”是思维和理性的主体/194
A.知识论/194
B.“认识”问题/196
C.有效域/198
D.判断/200
E.思维研究/202
第十九篇西方哲学对于中国的永久性贡献在于逻辑/205
A.自然思维/205
B.想象和理性/206
C.信息链接/208
D.语言研究/210
E.无效信息/212
第二十篇应该建立一种“学术学”/214
A.学术方法/214
B.学术与生活/216
C.学术继承/218
D.学术的道德义务/220
E.证明/223
后记文化的细节/227
文摘
版权页:
6艰苦的生活是个人完整地理解社会、理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命体验。从理论上来看,“文革”时期倡导人们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有其合理的一面,事实上也的确锻炼、造就了一批人才——当时的问题在于保障措施不到位,负面影响太大。
当前也应该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不过要以自愿作为原则,而且要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锻炼不应该是“镀金式”的过程,而是完全投入式的生活,以获得最佳效果。
B.两种荣誉
1有两种荣誉:有意荣誉和无意荣誉,两者都应该得到承认,不能厚此薄彼。
2凡政治必讲利益,并且总是谋求更多一点的利益。真正的“舍己为人”,不是政治,而是文化、宗教领域的事情。在政治领域讲“舍己为人”,只可能是欺骗。
3人类不可能反对无法反对的东西,例如上帝、死亡等。对于无法反对的东西,人们一般会选择屈服,而且是心甘情愿的屈服,例如西方人对上帝的服从就是如此。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规律,只在“可以反对”的情况下存在,尤其在反对行为可能带来较大利益的情况下存在。可以从风险投资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在相同的收益下,机会成本越低,人们就越愿意尝试某一事情;“无法反对”的事情是“效益恒等于零”的事情,因此人们就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而心甘情愿地选择臣服。国家之间的关系也符合这一规律:如果某个国家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反对另一个国家的斗争中获取利益,就会选择完全屈服,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对美国就是如此。
《"对话"剑桥:文化的跬步》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黎志敏,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诗学与现代文化研究,迄今出版英文专著一部,中文专著三部,编译著六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共九项,同时从事诗歌、散文创作。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宾西法利亚大学、圣母大学等地访学或讲学。
目录
“对话”剑桥:有关“对话”的故事与理论(代序)/1
第一篇生存的根本意义在于“生”/1
A.生与死/1
B.我与人/3
C.文化修养/6
D.文化情感/8
E.诚信/10
第二篇强者不怒/12
A.“完人”情结/12
B.两种荣誉/14
C.求善/15
D.感情上的事情/17
E.亲情与公义/19
第三篇独立是一种能力/22
A.独立/22
B.平等/24
C.理性/26
D.三个“我”/29
E.学术自由/31
第四篇“乌合之众”不是社会/34
A.社会/34
B.精神/36
C.圣人/38
D.人文/40
E.死亡/42
第五篇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45
A.婚姻/45
B.家庭/47
C.小孩/49
D.婚姻与性/51
E.婚外恋/53
第六篇社会必须为婚姻提供支撑体系/56
A.婚姻支撑体系/56
B.传统婚姻与现代婚姻/58
C.离婚/59
D.性开放/62
E.生育/64
第七篇建立现代家庭“纠纷解决机制”/66
A.家庭保障体系/66
B.婚外爱情/69
C.隐私权/71
D.家族/73
E.社会为本/75
第八篇文化求“善”在于追求规范/78
A.求“善”/78
B.传统文化/80
C.文化精神/82
D.多元文化/84
E.效率/86
第九篇“礼”是成熟的文化行为准则/88
A.礼/88
B.宗教/90
C.天的信仰/92
D.包容/95
E.腐败/98
第十篇社会需要决定性的力量/101
A.社会结构/101
B.民主/103
C.规则/107
D.财富/109
E.经济/112
第十一篇现代社团就是现代社会/115
A.君主/115
B.生产力/117
C.“家”和“国”/119
D.法律/121
E.现代社团/124
第十二篇国家的实体存在就是公民的实体存在/126
A.君主制/126
B.五伦/128
C.血缘逻辑/130
D.命运共同体/132
E.生而自由/135
第十三篇财富归根到底是社会性的/137
A.经济文化/137
B.经济权利/138
C.财富英雄/141
D.市场/143
E.经济的德性/145
第十四篇休闲本身就是幸福/148
A.休闲/148
B.幸福/150
C.劳动与好斗/153
D.文化德性/155
E.觉醒/156
第十五篇道德标准太高必然鼓励谎言泛滥/161
A.道德/161
B.信仰/162
C.文化组织/165
D.儒家/167
E.孝道/169
第十六篇文化人应有一套明确的生活理念/172
A.理解/172
B.文化人/174
C.诗歌与艺术/176
D.反思/178
E.自我/180
第十七篇哲学的本质在于思辨/184
A.思辨/184
B.我思/186
C.主体/188
D.生命力/190
E.节奏与规律/191
第十八篇“生命力”是思维和理性的主体/194
A.知识论/194
B.“认识”问题/196
C.有效域/198
D.判断/200
E.思维研究/202
第十九篇西方哲学对于中国的永久性贡献在于逻辑/205
A.自然思维/205
B.想象和理性/206
C.信息链接/208
D.语言研究/210
E.无效信息/212
第二十篇应该建立一种“学术学”/214
A.学术方法/214
B.学术与生活/216
C.学术继承/218
D.学术的道德义务/220
E.证明/223
后记文化的细节/227
文摘
版权页:
6艰苦的生活是个人完整地理解社会、理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命体验。从理论上来看,“文革”时期倡导人们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有其合理的一面,事实上也的确锻炼、造就了一批人才——当时的问题在于保障措施不到位,负面影响太大。
当前也应该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不过要以自愿作为原则,而且要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锻炼不应该是“镀金式”的过程,而是完全投入式的生活,以获得最佳效果。
B.两种荣誉
1有两种荣誉:有意荣誉和无意荣誉,两者都应该得到承认,不能厚此薄彼。
2凡政治必讲利益,并且总是谋求更多一点的利益。真正的“舍己为人”,不是政治,而是文化、宗教领域的事情。在政治领域讲“舍己为人”,只可能是欺骗。
3人类不可能反对无法反对的东西,例如上帝、死亡等。对于无法反对的东西,人们一般会选择屈服,而且是心甘情愿的屈服,例如西方人对上帝的服从就是如此。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规律,只在“可以反对”的情况下存在,尤其在反对行为可能带来较大利益的情况下存在。可以从风险投资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在相同的收益下,机会成本越低,人们就越愿意尝试某一事情;“无法反对”的事情是“效益恒等于零”的事情,因此人们就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而心甘情愿地选择臣服。国家之间的关系也符合这一规律:如果某个国家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反对另一个国家的斗争中获取利益,就会选择完全屈服,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对美国就是如此。
ISBN | 7566816519,9787566816511 |
---|---|
出版社 |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黎志敏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