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内陆国家。尽管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但历代统治者却遵从儒家“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公元前2世纪,张骞开启了丝绸之路。明代以前中国主要以中亚粟特商人为中介,经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与西方交往。大航海时代以后,中国才开始与欧洲直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明王朝实施“片板不许入海”的严厉海禁政策,但是未能阻止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窑青瓷走私中东伊斯兰世界。挑战朝贡贸易的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穆斯林海商,他们还积极参与明代景德镇窑厂青花瓷设计制造,并对正德朝皇家艺术产生重要影响。17世纪初,郑芝龙成为台湾海峡很具实力的海盗之王。1628年就抚明王朝,实际上仍保持极大独立性。1633年料罗湾大捷,郑芝龙击败荷兰舰队,以台湾北港为中心,建立郑氏海上帝国。鼎盛时期,出入长崎港的郑芝龙商船数远超荷兰商船。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日本人都是其生意伙伴,每年收入数以千万计,富可敌国。……
作者简介
作者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1956年生,祖籍广东,生长于北京。1977-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分配至中国文物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年,受聘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今称“考古文博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会员。1984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院刊》(BSOAS)、《古物》(Antiuity)、德国《中亚杂志》(CAJ)、日本《古代文化》、中国《考古学报》、《文物》、《考古》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
作者早年致力于佉卢文等西域语言文字研读,同时精专于丝绸之路考古、中外交流考古等领域,且兼通多种语言,并对海内外考古和文物藏品如数家珍。其学术影响力在海内外甚广,而且文笔优美,著作深入浅出,一直广受读者推崇。其已出版的《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楼兰》、《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等书,读者众多,受到高度称赞。同时,作者还曾为聘为NHK《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纪录片顾问,其基本框架剧集基本为作者撰写。
目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航海时代中国与西方的冲突与交流
明帝国宫廷制图师考
澳门开阜以前葡萄牙人的东方贸易
寻找双屿港
大航海时代泉州至波斯湾航线
郑芝龙航海图
野墅平林图考
大航海时代的忽鲁谟斯岛
普陀山访古
尚蒂伊的中国花园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497年,达·伽马率葡萄牙舰队绕过好望角,翌年抵达肯尼业的麻林迪,并在海边竖起象征葡萄牙人地理新发现的航海标柱。1498年,在摩尔水手伊本·马基德(Ahmed ibnMajid)的导航下,达·伽马从麻林迪首航古里(今印度科兹科德)。当达·伽马返回里斯本时,葡萄牙船队所载丝绸、瓷器、香料等东方特产的价值相当于费用的50倍。于是葡萄牙王唐·曼努埃尔一世接二连三地派舰队远征印度,并任命了印度总督。1510年,葡萄牙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奎克攻占印度果阿。这个小岛足印度西海岸仅次于占里的繁华的国际商业中心,有河流与内陆相通,波斯和阿拉伯马就从果阿运入南亚次大陆。1510年,葡萄牙占领果阿,随即在岛上建立了葡萄牙殖民东方的首府和东方贸易中心。
1511年,葡萄牙船长阿尔布奎克率领15艘战船和I600名士兵攻打马六甲,满刺加王被迫流亡北临新加坡海峡的宾坦岛(今属印尼廖内省)。葡萄牙人将满剌加王官拆毁,在王宫所在小山丘兴建了一座圣保罗教堂,并将市中心大清真寺拆毁,改建为石头戍堡。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内陆国家。尽管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但历代统治者却遵从儒家“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公元前2世纪,张骞开启了丝绸之路。明代以前中国主要以中亚粟特商人为中介,经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与西方交往。大航海时代以后,中国才开始与欧洲直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明王朝实施“片板不许入海”的严厉海禁政策,但是未能阻止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窑青瓷走私中东伊斯兰世界。挑战朝贡贸易的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穆斯林海商,他们还积极参与明代景德镇窑厂青花瓷设计制造,并对正德朝皇家艺术产生重要影响。17世纪初,郑芝龙成为台湾海峡很具实力的海盗之王。1628年就抚明王朝,实际上仍保持极大独立性。1633年料罗湾大捷,郑芝龙击败荷兰舰队,以台湾北港为中心,建立郑氏海上帝国。鼎盛时期,出入长崎港的郑芝龙商船数远超荷兰商船。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日本人都是其生意伙伴,每年收入数以千万计,富可敌国。……
作者简介
作者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1956年生,祖籍广东,生长于北京。1977-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分配至中国文物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年,受聘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今称“考古文博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会员。1984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院刊》(BSOAS)、《古物》(Antiuity)、德国《中亚杂志》(CAJ)、日本《古代文化》、中国《考古学报》、《文物》、《考古》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
作者早年致力于佉卢文等西域语言文字研读,同时精专于丝绸之路考古、中外交流考古等领域,且兼通多种语言,并对海内外考古和文物藏品如数家珍。其学术影响力在海内外甚广,而且文笔优美,著作深入浅出,一直广受读者推崇。其已出版的《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楼兰》、《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等书,读者众多,受到高度称赞。同时,作者还曾为聘为NHK《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纪录片顾问,其基本框架剧集基本为作者撰写。
目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航海时代中国与西方的冲突与交流
明帝国宫廷制图师考
澳门开阜以前葡萄牙人的东方贸易
寻找双屿港
大航海时代泉州至波斯湾航线
郑芝龙航海图
野墅平林图考
大航海时代的忽鲁谟斯岛
普陀山访古
尚蒂伊的中国花园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497年,达·伽马率葡萄牙舰队绕过好望角,翌年抵达肯尼业的麻林迪,并在海边竖起象征葡萄牙人地理新发现的航海标柱。1498年,在摩尔水手伊本·马基德(Ahmed ibnMajid)的导航下,达·伽马从麻林迪首航古里(今印度科兹科德)。当达·伽马返回里斯本时,葡萄牙船队所载丝绸、瓷器、香料等东方特产的价值相当于费用的50倍。于是葡萄牙王唐·曼努埃尔一世接二连三地派舰队远征印度,并任命了印度总督。1510年,葡萄牙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奎克攻占印度果阿。这个小岛足印度西海岸仅次于占里的繁华的国际商业中心,有河流与内陆相通,波斯和阿拉伯马就从果阿运入南亚次大陆。1510年,葡萄牙占领果阿,随即在岛上建立了葡萄牙殖民东方的首府和东方贸易中心。
1511年,葡萄牙船长阿尔布奎克率领15艘战船和I600名士兵攻打马六甲,满刺加王被迫流亡北临新加坡海峡的宾坦岛(今属印尼廖内省)。葡萄牙人将满剌加王官拆毁,在王宫所在小山丘兴建了一座圣保罗教堂,并将市中心大清真寺拆毁,改建为石头戍堡。
ISBN | 9787532586080,7532586081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 林梅村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