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8)》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年度报告。
作者简介
荣跃明,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院创新工程“城市文学与文化”首席专家、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著有《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发表《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和特征》、《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论文化超越资本》、《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城市经济和文化产业》等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一、总报告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的上海经验(陈起众)
二、创新实践
全面构建发展更均衡、更充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长宁区文化局、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
基层社区文化中心助推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以闵行区马桥镇为例(张来春)
“文化上海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钱泽红)
百合书院的公共文化空间——一间灵动的传统文化“体验馆”(胡鑫)
上海市居村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陈涵赵青)
三、场馆运营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治理功能及其提升路径——以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为例(李杰)
“文教结合”在美术博物馆中的实施及其优势(郭奕华)
藏品利用在美术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中的作用(张悦)
新时期画院体制的转型思考(郝范荣)
中华艺术宫公共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王韧)
四、比较与借鉴:
国家文化政策之英德法分类比较(周睿睿)
欧美发达国家文化政策法规与公共文化服务:进展与启迪(解学芳)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菜单式文化服务的典范(卫绍生田丹)
品苏——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工程(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文摘
版权页: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制定了加强文化类社会组织管理培育、群众文化团队发展、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管理等办法和细则。二是扶持健康发展,引导成立了枢纽型文化类社会团体。如2012年成立区文联(下辖美协、书协、舞协、音协),2013年成立区艺术博物馆协会(下辖5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三是引入社会化管理。鼓励全市各类文化单位参与长宁区公益性文化项目招投标。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搭建自荐平台,发布引进目录,吸引社会主体参与,以场地支持、共同出资、项目推广、对象招募等方式,依托专业社会力量,开设了艺术研习、中国书画等80余个合作项目。
(三)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市传承模式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机制与路径。一是建立传承机制,建成全市唯独一家民俗文化中心,设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和7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完善“八有”传承保护计划(有体系、有展示、有项目、有培训、有普及、有传人、有作品、有产品)。二是加强“文教结合”,将非遗活动列为校本课程,选取14项区级非遗项目在教学机构内设立普及点,3所学校成为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基地。三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和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非遗保护工作者交流研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8)》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年度报告。
作者简介
荣跃明,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院创新工程“城市文学与文化”首席专家、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著有《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发表《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和特征》、《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论文化超越资本》、《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城市经济和文化产业》等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一、总报告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的上海经验(陈起众)
二、创新实践
全面构建发展更均衡、更充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长宁区文化局、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
基层社区文化中心助推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以闵行区马桥镇为例(张来春)
“文化上海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钱泽红)
百合书院的公共文化空间——一间灵动的传统文化“体验馆”(胡鑫)
上海市居村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陈涵赵青)
三、场馆运营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治理功能及其提升路径——以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为例(李杰)
“文教结合”在美术博物馆中的实施及其优势(郭奕华)
藏品利用在美术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中的作用(张悦)
新时期画院体制的转型思考(郝范荣)
中华艺术宫公共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王韧)
四、比较与借鉴:
国家文化政策之英德法分类比较(周睿睿)
欧美发达国家文化政策法规与公共文化服务:进展与启迪(解学芳)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菜单式文化服务的典范(卫绍生田丹)
品苏——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工程(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文摘
版权页: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制定了加强文化类社会组织管理培育、群众文化团队发展、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管理等办法和细则。二是扶持健康发展,引导成立了枢纽型文化类社会团体。如2012年成立区文联(下辖美协、书协、舞协、音协),2013年成立区艺术博物馆协会(下辖5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三是引入社会化管理。鼓励全市各类文化单位参与长宁区公益性文化项目招投标。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搭建自荐平台,发布引进目录,吸引社会主体参与,以场地支持、共同出资、项目推广、对象招募等方式,依托专业社会力量,开设了艺术研习、中国书画等80余个合作项目。
(三)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市传承模式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机制与路径。一是建立传承机制,建成全市唯独一家民俗文化中心,设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和7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完善“八有”传承保护计划(有体系、有展示、有项目、有培训、有普及、有传人、有作品、有产品)。二是加强“文教结合”,将非遗活动列为校本课程,选取14项区级非遗项目在教学机构内设立普及点,3所学校成为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基地。三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和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非遗保护工作者交流研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ISBN | 9787545816150,7545816153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者 | 荣跃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