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特色与发展对标 978753608666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综述分析国际湾区形态
?细致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主体城市群
针对性提出文化、经济发展建议

作者简介

王廉,中国城市经济理论标杆人物,被誉为经济、产业规划、企业定位“三栖”专家。已出版46部专著、发表2000余篇论文与文学作品,提出泛珠三角理论、话语权理论、底线理论、区域秩序理论等。2017年提出东方经济学命题,成为东方经济学创始人。现任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亚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干事。

目录

第一章 全球湾区城市群分析
第一节 湾区概念及进程
第二节 全球四大湾区概况
第三节 湾区首位城市文化分析
第四节 湾区发展经验与教训
第五节 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成熟湾区对标
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综述
第一节 粤港澳大湾区提出背景
第二节 湾区文化
第三节 现代文化
第四节 湾区文化的形成与国际化
第五节 社会各界对湾区厚望
第三章 广州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文化特色与品牌
第三节 文化对标
第四章 深圳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文化特色
第三节 社会综评
第四节 文化对标
第五章 香港文化业态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社会综评
第三节 文化对标
第六章 澳门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文化对标
第七章 佛山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文化对标
第八章 东莞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文化特色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文化对标
第九章 惠州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对标分析
第十章 江门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对标分析
第十一章 珠海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对标分析
第十二章 中山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文化对标
第十三章 肇庆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文化对标
第十四章 粤东西北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粤东城市群的三级融入
第二节 粤西城市群的三级融入
第三节 粤北城市群的三级融入
参考书目

序言

前 言
湾区城市群只是城市群的一个分支。然而,湾区因其资源禀赋、集聚能力,30年来,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领域。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全球GDP的90%生产于城镇,而这90%中,大约又有80%生产于临海的500公里半径;这临海500公里半径,又约有70%生产于近海的200公里,近海的50公里半径内,亦生产了其中的50%,湾区的中心,也就是在这离湾区50~200公里左右半径内。
从全球湾区文化及业态看,湾区文化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GDP20%以上比重。从语言交流看,一级湾区人通常讲10种以上语言,最多的有800多种,如纽约湾区。
在文化特色小镇方面,世界级湾区都有几百乃至上千个,且分工精细,如塞纳河湾区、洛杉矶湾区、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也有自己突出的特色:香港的英语、澳门的拉丁语、珠三角九市的岭南语,以及众多阿拉伯人经商形成以广佛地区为主的阿拉伯语,加上国内外方言、民族语言,超过百种。
任何一个城市,最后决胜的是文化。文化论英雄,英雄以文化流传千古。
全书实际上分三个部分:一、二章是国际分析和综述为主;三至十三章是粤港澳大湾区主体各地市的分析;十四章是广东省其他地市分析。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海涵指点。

文摘

第一章 全球湾区城市群分析
湾区文化是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自然文化、实物文化和人们的一切文化活动形式,在湾区发展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本书在阐述湾区文化时,限于篇幅、读者群,以及实际需要,主要研究湾区文化业态、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并重点研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文化。由于涉及到粤东西北如何融入湾区,对粤东西北12个城市的文化也做了一般分析。
纵观全球湾区发展,湾区的地位、竞争力均表现在文化上。可以说,文化力就是发展力,是人们劳动成就的结晶,湾区文化,实际上也是研究湾区人们活动形式、方法、制度的文化。
第一节 湾区概念及进程
一、湾区的概念与分类
湾区概念:湾区是滨海城市特有的一种城市与区域空间,通常是指由一个或相连的多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国际上,“湾区”一词多用于描述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随之衍生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凝成的实物形态、活动形式等称之为“湾区文化”。如果说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湾区文化则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服务能力及标志。纵观全球四大成熟湾区,均具有经济开放、资源配置能力强、区域融合、金融业发达、文化业态突出等显著特征。湾区凭借天然良港、对外贸易能力强、文化服务力强,其腹地主要在国外而不是国内,表现出强烈的外向型文化特征,抢占全球产业链与服务文化及创新制高点。
湾区概念,较早见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研究湾区经济,在国内学者中公开发表文章,是王廉于2002年在《可持续研究》上发表了《全球十大湾区》。
湾区分类:根据湾区岸线临海半径、延伸至海面的长度,可以将湾区空间划分为多种尺度或面积。
1. 小尺度的湾区空间。指陆地所包围海面面积较小,一般小于5平方公里,最大不超过10平方公里;
2. 中等尺度的湾区空间。湾区海面面积宽度适中,海湾两岸有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通常是城市的一部分,或隶属于某个行政区,如胶州湾、大连湾、英吉利湾等;
3. 大尺度的湾区空间。湾区海面面积较大,这类湾区通常周围有多个城市一起构成一个城市群或者经济圈,如渤海湾、东京湾、旧金山湾等;
4. 超大尺度的湾区空间。区域内可能包含很多小型和中型的海湾,如孟加拉湾、墨西哥湾等都是面积超过上十万平方公里,这类湾区域通常包括很多国家。
“湾区经济”:国际上,“湾区经济”一词可能较早源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宣传,国际上最早的湾区经济研究可以追溯到1990年纽约一新泽西港务公司发表的《港口产业对纽约一新泽西都市地区的经济影响》。国内方面,2014年1月,深圳也在全国提出“发展湾区经济,以新的经济形态,促进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升级”,引起全国沿海城市的火热效仿。国内最早提出的“湾区经济”可以追溯至1997年前后,香港学者吴家玮、田长霖等根据旧金山湾区经验,首次提出建设沿香港海域的“香港湾区”设想。
湾区文化:是指湾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实物形态、城市形态、人文活动、节庆、科教、时尚、产品等,小文化基于湾区的文化形式如节庆等,大文化包含了商业行为与活动等。
ISBN9787536086661
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
作者王廉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