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郭榛树,男,1966年11月生,曾任江苏省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学报)主任,现任江苏省南京市委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
目录
Ⅰ总报告
12016年南京文化改革发展报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001
Ⅱ领域篇
22016年南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013
32016年南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南京文化产业研究中心)/024
4《南京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期
评估报告(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044
52016年南京文化艺术发展报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073
6“创意南京”文化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发展报告
(南京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081
72016年南京市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南京市互联网宣传信息中心)/087
8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创建报告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06
Ⅲ“双效统一”篇
9南京国有文化企业“双效统一”发展报告(“双效统一”课题组)/114
10南京文化园区平台“双效统一”发展报告(“双效统一”课题组)/127
11南京民营文化企业“双效统一”发展报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139
Ⅳ区域篇
12聚力创新特色发展玄武文化产业焕发蓬勃活力
(南京市玄武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50
13在融合发展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市秦淮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54
14聚集资源聚焦创新建邺区打造城市中央文化区(CCD)的战略思考
(南京市建邺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61
15聚力创新砥砺前行全力打造鼓楼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
(南京市鼓楼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68
16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区域影响力
(南京市栖霞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75
17文化科技融合,引领雨花文化产业发展
(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82
18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产业统计催生文化产业活力新区域
(南京市江宁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87
19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开拓浦口文化产业新局面
(南京市浦口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94
20加快实施“文化+”战略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南京市六合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1
21关于发展溧水区特色文化产业的思考
(南京市溧水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8
22抓项目重融合优服务促发展——高淳区2016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南京市高淳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17
Ⅴ调研篇
23南京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蔡丽新)/222
24推进“三名”建设繁荣文艺创作(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230
25雨花英烈精神与南京红色文化建设研究(南京市社会科学院)/240
26六朝文化保护利用对策研究(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49
27南京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可行性研究
(申报“文学之都”课题组)/257
28南京市打造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的调研与思考(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271
29关于设立南京艺术银行的调研报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283
30重大公共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南京市互联网宣传信息中心)/299
Ⅵ创新篇
31创意好“东·西”——2016伦敦设计节“南京周”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组委会)/311
32新创意新业态新经济——第八届南京文交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320
33南京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327
34南京市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333
Ⅶ附录
35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发展规划(2016—2020)/340
36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365
37关于印发《南京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产业类)管理办法》的通知/370
38第四届南京市文化产业“金梧桐”奖榜单/377
392016年南京文化改革发展大事记/379
40后记/381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实现产业化发展,是文化资源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必由之路。应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机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培育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建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集群及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带;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出台扶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和企业集聚。
2.布局文化全产业链,打造集聚竞争优势
布局文化全产业链,使园区内各企业既分工又合作,避免内耗和无序竞争。同时通过引进政策、扶植政策等明确园区的主导企业或主导企业群,以其为核心形成产品内容上、产品档次上、产业衔接上的完善产业链。使各家文化企业的产品在统一的价值导向驱动下形成合力,产品序列拥有整体格局,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全产业链模式下,文创企业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快速捕捉市场信息,促进上下游、各环节创新与改善,从而对市场做出更快更好的反应。
3.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跨界融合从浅入深
目前南京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由初级阶段的单向融合迈入了中级阶段的双向融合,但这都属于表层融合,离高级阶段的深层融合尚有一段距离。未来需要通过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业态、技术、产品、品牌、融合体系、战略性企业的研究和规划,产业结构的规划,市场网络的规划,政策法规的规划,评估体系的设计,加大资源挖掘、要素整合、产业耦合的力度,在各种业态之间架起桥梁。
《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郭榛树,男,1966年11月生,曾任江苏省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学报)主任,现任江苏省南京市委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
目录
Ⅰ总报告
12016年南京文化改革发展报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001
Ⅱ领域篇
22016年南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013
32016年南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南京文化产业研究中心)/024
4《南京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期
评估报告(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044
52016年南京文化艺术发展报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073
6“创意南京”文化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发展报告
(南京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081
72016年南京市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南京市互联网宣传信息中心)/087
8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创建报告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06
Ⅲ“双效统一”篇
9南京国有文化企业“双效统一”发展报告(“双效统一”课题组)/114
10南京文化园区平台“双效统一”发展报告(“双效统一”课题组)/127
11南京民营文化企业“双效统一”发展报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139
Ⅳ区域篇
12聚力创新特色发展玄武文化产业焕发蓬勃活力
(南京市玄武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50
13在融合发展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市秦淮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54
14聚集资源聚焦创新建邺区打造城市中央文化区(CCD)的战略思考
(南京市建邺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61
15聚力创新砥砺前行全力打造鼓楼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
(南京市鼓楼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68
16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区域影响力
(南京市栖霞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75
17文化科技融合,引领雨花文化产业发展
(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82
18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产业统计催生文化产业活力新区域
(南京市江宁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87
19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开拓浦口文化产业新局面
(南京市浦口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194
20加快实施“文化+”战略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南京市六合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1
21关于发展溧水区特色文化产业的思考
(南京市溧水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8
22抓项目重融合优服务促发展——高淳区2016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南京市高淳区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17
Ⅴ调研篇
23南京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蔡丽新)/222
24推进“三名”建设繁荣文艺创作(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230
25雨花英烈精神与南京红色文化建设研究(南京市社会科学院)/240
26六朝文化保护利用对策研究(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49
27南京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可行性研究
(申报“文学之都”课题组)/257
28南京市打造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的调研与思考(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271
29关于设立南京艺术银行的调研报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283
30重大公共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南京市互联网宣传信息中心)/299
Ⅵ创新篇
31创意好“东·西”——2016伦敦设计节“南京周”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组委会)/311
32新创意新业态新经济——第八届南京文交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320
33南京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327
34南京市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333
Ⅶ附录
35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发展规划(2016—2020)/340
36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365
37关于印发《南京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产业类)管理办法》的通知/370
38第四届南京市文化产业“金梧桐”奖榜单/377
392016年南京文化改革发展大事记/379
40后记/381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实现产业化发展,是文化资源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必由之路。应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机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培育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建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集群及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带;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出台扶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和企业集聚。
2.布局文化全产业链,打造集聚竞争优势
布局文化全产业链,使园区内各企业既分工又合作,避免内耗和无序竞争。同时通过引进政策、扶植政策等明确园区的主导企业或主导企业群,以其为核心形成产品内容上、产品档次上、产业衔接上的完善产业链。使各家文化企业的产品在统一的价值导向驱动下形成合力,产品序列拥有整体格局,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全产业链模式下,文创企业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快速捕捉市场信息,促进上下游、各环节创新与改善,从而对市场做出更快更好的反应。
3.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跨界融合从浅入深
目前南京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由初级阶段的单向融合迈入了中级阶段的双向融合,但这都属于表层融合,离高级阶段的深层融合尚有一段距离。未来需要通过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业态、技术、产品、品牌、融合体系、战略性企业的研究和规划,产业结构的规划,市场网络的规划,政策法规的规划,评估体系的设计,加大资源挖掘、要素整合、产业耦合的力度,在各种业态之间架起桥梁。
ISBN | 9787520114806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