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谱(外四种) 978754581585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香谱(外四种)》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香谱》及其他四种作品的作者为宋元时期的文人学者。
《香谱》作者洪刍,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与兄朋,弟炎、羽并称“四洪”。
本套宋元谱录丛编主编顾宏义,1959年生,上海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宋史和古典文献学。著有《宋朝方志考》、《教育政策与宋代两浙教育》、《细说宋太祖》、《细说萧太后》、《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等。

目录

总序
前言
1、天香传(宋)丁谓
2、香谱(宋)洪刍
3、名香谱(宋)叶廷珪
4、桂海香志(宋)范成大
5、陈氏香谱(元)陈敬

序言

总序

何谓谱录?谱录就是依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撰成的书籍。 《释名》释“谱”云:“布也,布列其事也。”又云:“谱,绪也,主叙人世类相继,如统绪也。”《说文》云“谱,籍录也”。而录即指按门别类、依一定次序记载相关人之言行或事物的书籍。因此,中国古代最先出现的谱录,乃与家族世系的记载密切相关,如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又《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西汉秘府藏书,有《帝王诸侯世谱》、《古来帝王年谱》等。因为此类谱录著作的编纂特点,故后人也开始利用谱录来记载不同类别的事物,如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即通过排比《诗经》十五国风、大小雅、三颂的资料而撰成《诗谱》,用以显示其与时代政治、地域风土间的关系。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单为记载经典所载物品的谱录,如三国吴陆玑撰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进而有晋代戴凯之的《竹谱》,南朝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陈虞荔的《鼎录》等。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至此形成了一类以记物为主的书籍,专门记载某物或某一类物品的产地、形态、类别、特性、逸闻趣事及与之相关的诗文等,间附精美插图。至唐代陆羽撰成《茶经》三卷,“其书分十类,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曰具者,皆采制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饮之用。故二者异部。其曰图者,乃谓统上九类,写以绢素张之,非别有图。其类十,其文实九也。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一条三十八字,为他书所无,亦旁资考辨之一端矣”。 由此,此类饶有趣味的图书——谱录的体裁趋于成熟定型,而影响后世甚巨。
中国古代谱录发展至宋代,各种不同类型的谱录著述纷至沓来,卷帙繁复,蔚为大观:与农事有关的如曾安止的《禾谱》、僧赞宁的《笋谱》、范成大的《桂海果志》等,与日常饮食有关的如苏轼的《东坡酒经》、窦苹的《酒谱》、王灼的《糖霜谱》等与蔡襄的《茶录》、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等,另有草木花卉谱如赵时庚的《金漳兰谱》、范成大的《范村菊谱》、胡元质的《牡丹谱》、陈思的《海棠谱》等,有鱼虫禽兽谱如傅肱的《蟹谱》、贾似道的《秋虫谱》、范成大的《桂海禽志》等,有文房四宝谱如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欧阳修的《砚谱》、李孝美的《墨谱法式》等,有玉石古玩谱如杜绾的《云林石谱》等,有泉币鼎彝谱如董逌的《钱谱》、洪遵的《泉志》、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宣和博古图》等等。这一文化盛观的出现,与宋代文化尤其是与市民休闲娱乐文化的高度繁荣密切相关。
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中指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其原因在唐、宋之际,随着阶级结构与生产关系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世人对日常娱乐休闲生活的需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促进了城市娱乐休闲文化的多元化、平民化,使得娱乐休闲文化自贵族阶层整体下移至平民社会,从而构成了宋代文化大异于前代汉、唐文化的一大显著特征。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下,宋人撰写了多种专门记录与城市休闲娱乐生活紧密相关的谱录类书籍。与前代谱录多与生产种植内容有关者不同,北宋时人撰写了数量颇众的园林花卉、文人清赏类谱录,前者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沈立《海棠记》等,而杜绾《云林石谱》、苏易简《文房四谱》等显然属于后者。发展至南宋,更出现了与市井娱乐文化密切相关的谱录,其中著名者似当属题名贾似道所撰的《秋虫谱》(也称《促织经》)了。
宋代斗蟋蟀之风甚盛行,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南宋杭州人极喜养斗蟋蟀,所谓“促织盛出,都民好养”,街坊中辟有专门的蟋蟀市场,供爱好者选购:“每日早晨,多于官巷南北作市,常有三五十人火斗者。”而且由于玩者众多,所以城外农村里有专门捕捉、贩卖蟋蟀为生者,而城里也出现了专以驯养蟋蟀为职业的“闲汉”。贾似道为南宋末宰相,但也是一个著名的蟋蟀迷。据《宋史》载,当时蒙古铁骑大举围攻长江中游重镇襄阳城,军情危急,但贾似道“日坐葛岭,起楼台亭榭”,与“博徒日至纵博”,甚至“与群妾踞地斗蟋蟀”,由此被后人戏称之为“蟋蟀宰相”。但他所撰的《秋虫谱》,分赋、形、色、养、斗、病等,对蟋蟀进行了详尽论述,可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影响后世颇大。
撰成于南宋中晚期的《百宝总珍集》,也可算是一本奇书。《百宝总珍集》,据清代四库馆臣推测,大概为南宋都城临安城中从事古玩珍宝生意的商贾所编集,但其撰者已不可考。书中所载所记百数种珍宝玩器,每每详列其市场价格、真伪优劣、辨识手段等,并于每种器物前具载七言绝句一首,而行文多用市井口语、鉴宝行话,如卷一“青玉”条诗曰:“青玉从来分数等,滋媚润者彼人观。做造不论大与小,碾造仁相做钱看。”文云:“凡看玉亦有数等,上至不断青,下至碧绿色者,若颜色唧伶,样制、碾造、花样仁相,盏椀或腰条皮、束带、绦环零碎事件之属多着主。如绿色或夹石样范,花样不好,皆是猫货。已上数等皆是卖外路官员,此间少着主。”可见具有很高的古玩鉴定价值,也可由此一窥当时与古玩相关的各色人等以及市井口语、风俗等等。
承宋代余绪,元人所撰谱录虽然数量较少,但与宋代相比,其内容多关于器物及食谱,由此构成了元代谱录著述的一个特色。
随着谱录著述之种类、数量都较前激增,于是在宋代书目中开始设置谱录专类以收录此类文献。
宋代以前,谱录文献被附入别类之中,如《隋书?经籍志》将《竹谱》、《钱图》等归入“史部?谱系”类中,《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却将《钱谱》、《相鹤经》、《鹰经》、《相马经》、《相贝经》等归入“子部?农家”类。直至南宋中期以前,仍无专类可归,如北宋《崇文总目》将《竹谱》、《笋谱》、《茶谱》、《花木录》、《钱谱》等归入“子部?小说”类,《相鹤经》、《鹰经》等归入“子部?艺术”类;而郑樵《通志?艺文略》将谱录收入“食货”类,其“食货”类下分六小类,其中《钱谱》、《鼎录》、《刀剑录》、《锦谱》等归于“货宝”小类,《墨谱》、《砚录》、《文房四谱》与《香谱》等归于“器用”小类,《相鹤经》、《相马经》、《鹰经》、《禽经》等归于“豢养”小类,《竹谱》、《笋谱》、《茘枝谱》、《花谱》、《木谱》等归于“种艺”小类,而《茶谱》、《酒录》等则分别归于“茶”、“酒”两小类。南宋著名目录学家尤袤有鉴于此,遂在其所编撰的《遂初堂书目》“子部”之下专门设立了用来收录上述相关书籍的“谱录类”。
对于尤袤在四部分类中设置“谱录类”的原因,清代馆臣如此分析道:“古人学问各守专门,其著述具有源流,易于配隶。六朝以后,作者渐出新裁,体例多由创造,古来旧目遂不能该,附赘悬疣,往往牵强。《隋志》‘谱系’本陈族姓,而末载《竹谱》、《钱谱》、《钱图》,《唐志》‘农家’本言种植,而杂列《钱谱》、《相鹤经》、《相马经》、《鸷击录》、《相贝经》,《文献通考》亦以《香谱》入‘农家’,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于无类可归,又复穷而不变,故支离颠舛,遂至于斯。惟尤袤《遂初堂书目》创立‘谱录’一门,于是别类殊名,咸归统摄。此亦变而能通矣。”所以在其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时,即沿用《遂初堂书目》“其例,以收诸杂书之无可系属者”。 但因属初创,故而《遂初堂书目》“谱录类”所收录的尚还混录有《侍儿小名录》、《警年录》之类当归入“传记类”的书籍,而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则专门收载记物之谱录,并据图书的内容,还于其下分为“器物之属”、“食谱之属”与“草木鸟兽虫鱼之属”三小类。由此,谱录当以记物为主的定义方才正式定型。
因岁月久远,宋元时期的卷帙繁盛的谱录著述多有佚失,其具体数量今日已难以考述。今日可考录的宋元谱录,大致在120种上下,其中宋代谱录约100种。这流传于世的百余种宋元谱录,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其书完整保存至今的,如宋吕大临《考古图》、洪遵《泉志》、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元李衍《竹谱》等。二是其书通过《说郛》等丛书摘要载录才得以传诸后世的,如宋常懋《宣和石谱》、田锡《曲本草》、元宋伯仁《酒小史》等,已非完篇。三是从一书中抄录一篇别出而为单行本者,如宋初陶穀《清异录》本属杂采隋唐至五代典故的笔记著作,其中“茗荈门”被后人抄出单独成书,题名《荈茗录》,成为一本屡为后世引用的茶书。南宋著名文学家范成大撰有《桂海虞衡志》,有志山、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诸篇,被后人分别抄出单行题《桂海酒志》、《桂海果志》、《桂海花志》、《桂海草木志》、《桂海虫鱼志》、《桂海禽志》、《桂海兽志》、《桂海香志》、《桂海器志》等;而元代费著的《笺纸谱》、《器物谱》、《蜀锦谱》、《钱币谱》、《楮币谱》等,也本为其所著的方志《成都志》中诸篇,但为时人所珍视,而抄录别行者。对此,本丛编皆视为单独著述,分别编录于各类之中。
从现存的宋元谱录情况看,其著者遍及社会各层面,其中姓名可考的,有贵为天子者(宋徽宗《大观茶论》),有官拜宰执大臣的(如苏易简、丁谓、欧阳修、周必大、贾似道等),有著名文人、书画家(如宋苏轼、米芾、洪迈、范成大、陆游,元倪瓒、杨维桢等),有隐士逸人(如林洪等),有僧侣(如释仲仁、僧赞宁等),另外有署名别号的,如题名审安老人者撰有《茶具图赞》、渔阳公撰《渔阳石谱》、鹿亭翁撰《兰》等,或是因为此类谱录乃属“小道”,为免世人“玩物丧志”之讥而不愿题真实姓名者。但也有个别谱录的著者姓名原本失传不详,今所题姓名乃是后人在刻印书籍时所添加,其真伪于今日已不易探考,故本丛编一仍其旧。
本丛编所收录宋元诸谱录,大体先据其内容归入其类,同类者大体依据著者生卒年月为序编列(生卒年不详者,即以其主动活动年月为据编排)。每种谱录正文前,皆简述其撰者生平、谱录撰成年月及其主要内容、传世版本等情况;其篇末,酌收有关序跋、题记等,以助于阅读。
本丛编所收录诸谱录,其底本一般择其精善且常见者,并酌校他本一、二种,但如其文字语义可两通者,即不予校改,而有明显舛误、脱漏、衍文者,则以圆括号“( )”标示其为误字、衍文,而以方括号“[ ]”标示其为正字、补字,但不另出校勘记。
又本丛编在编纂中,参考了不少前贤时哲的研究或校点整理成果,限于体例,未能一一标示指出,故于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顾宏义
乙未五月于海上梦湖书屋

文摘

天香传
(宋)丁 谓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进士,为饶州通判。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五年(1012),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后出知升州。天禧三年(1019),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四年(1020),为枢密使,迁平章事。乾兴元年(1022),封晋国公。仁宗即位,为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1037)卒,年七十二。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均佚。《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载《天香传》一卷,《遂初堂书目》亦载,不著卷数。《天香传》全文见于明周嘉胄《香乘》,有明崇祯十四年自刻本、清康熙元年周亮节重修本、《四库全书》本、清刻本、清抄本。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加以整理,并参校以《生活与博物丛书?器物珍玩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而沉水、薰陆无闻焉;百家传记,萃众芳之美,而萧芗、郁鬯不尊焉。《礼》云:“至敬不享味,贵气臭也。”是知其用至重,采制粗略;其名实繁,而品类丛脞矣。观乎上古帝王之书,释道经典之说,则记录绵远,赞颂严重,色目至众,法度殊绝。
西方圣人曰:“大小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又曰:“千万种和香,若香、若丸、若末、若涂,以香花、香果、香树天合和之香。”又曰:“天上诸天之香,又佛土国名众香,其香比于十方人天之香,最为第一。”道书曰:“上圣焚百宝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香,黄帝以沉榆、蓂荚为香。”又曰:“真仙所焚之香,皆闻百里,有积烟成云、积云成雨。”然则与人间共所贵者,沉香、薰陆也。故经云:“沉香坚株。”又曰:“沉水香坚。”降真之夕,傍尊位而捧炉香者,烟高丈余,其色正红,得非天上诸天之香耶?《三皇宝斋》香珠法,其法杂而末之,色色至细,然后丛聚,杵之三万,缄以银器,载蒸载和,豆分而丸之,珠贯而曝之,旦日此香焚之,上彻诸天。盖以沉香为宗,薰陆副之也。是知古圣钦崇之至厚,所以备物实妙之无极,谓变世寅奉香火之荐,鲜有废者。然萧茅之类,随其所备,不足观也。
祥符初,奉诏充天书(状)[扶]持使,道场科醮无虚日,永昼达夕,宝香不绝,乘舆肃谒,则五上为礼,真宗每至玉皇、真圣、圣祖位前,皆五上香。馥烈之异,非世所闻。大约以沉香、乳香为本,龙脑和剂之。此法实禀之圣祖,中禁少知者,况外司耶?八年,掌国计而镇旄钺,四领枢轴,俸给颁赉,随日而隆。故苾芬之羞,特与昔异。袭庆奉祀日,赐供内乳香一百二十斤,入留副都知张继能为使。在宫观密赐新香,动以百数,沉、乳、降真黄香。由是私门之内,沉、乳足用。
有唐杂记言明皇时异人云:“醮席中每爇乳香,灵祗皆去。”人至于今传之。夏宗时新禀圣训:“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圣,百灵不敢当也。”无他言。上圣即政之六月,授诏罢相,分务西雒,寻迁海南。忧患之中,一无尘虑,越惟永昼晴天,长霄垂象,炉香之趣,益增其勤。
素闻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于闾里间,十无一有。假板官裴鹗者,唐宰相晋公中令之裔孙也,土地所宜,悉究本末,且曰:“琼管之地,黎母山奠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然取之有时,售之有主。盖黎人皆力耕治业,不以采香专利。闽、越海贾惟以余杭船即香市。每岁冬季,黎峒待此船至,方入山寻采,州入役而贾贩尽归船商,故非时不有也。”
香之类有四:曰沉,曰栈,曰生结,曰黄熟。其为状也十有二,沉香得其八焉:曰乌文格,土人以木之格,其沉香如乌文木之色而泽,更取其坚格,是美之至也;曰黄蜡,其表如蜡,少刮削之,黳紫相半,乌文格之次也;牛目与角及蹄,曰雉头洎髀若骨,此沉香之状,土人则曰牛目、牛角、鸡头、鸡腿、鸡骨。曰昆仑梅格,栈香也,此梅树也,黄黑相半而稍坚,土人以此比栈香也。曰虫镂,凡曰虫镂,其香尤佳,盖香兼黄熟,虫蛀及攻,腐朽尽去,菁英独存香也。曰伞竹格,黄熟香也,如竹,色黄白而带黑,有似栈也。曰茅叶,有似茅叶至轻,有入水而沉者,得沉香之余气也;然之至佳,土人以其非坚实,抑之为黄熟也。曰鹧鸪斑,色驳杂如鹧鸪羽也。生结香者,栈香未成沉者有之,黄熟未成栈者有之。
凡四名十二状,皆出一本。树体如白杨,叶如冬青而小。肤,表也;标,末也。质轻而散,理疏以粗,曰黄熟。黄熟之中,黑色坚劲者,曰栈香。栈香之名,相传甚远,即未知其旨,惟沉水为状也,骨肉颖脱,芒角锐利,无大小,无厚薄。掌握之,有金玉之重;切磋之,有犀角之劲。纵分断琐碎,而气脉滋益,用之与臬块者等。鹗云:“香不欲大,围尺以上,虑有水病;若斤以上者,中含两孔以下,浮水即不沉矣。”又曰:“或有附于柏枿,隐于曲枝,蛰藏深根,或抱真木本,或挺然结实,混然成形。嵌如穴谷,屹若归云;如矫首龙,如峨冠凤,如麟植趾,如鸿餟翮;如曲肱,如骈指。但文彩致密,光彩射人,斤斧之迹,一无所及,置器以验,如石投水,此宝香也,千百一而已矣。”夫如是,自非一气粹和之凝结,百神祥异之含育,则何以群木之中,独禀灵气,首出庶物,得奉高天也?
占城所产栈、沉至多,彼方贸迁,或入番禺,或入大食,贵重沉、栈香,与黄金同价。乡耆云:“比岁有大食番舶,为飓所逆,寓此属邑,首领以富有,自大肆筵设席,极其夸诧。州人私相顾曰:‘以赀较胜,诚不敌矣。然视其炉烟,蓊郁不举,干而轻,瘠而焦,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之,其烟杳杳,若引东溟,浓腴湒湒,如练凝淹,芳馨之气,特久益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
生结香者,取不候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结沉香,与栈香等。生结栈香,品与黄熟等。生结黄熟,品之下也,色泽浮虚,而肌质散缓,然之辛烈,少和气,久则溃败,速用之即佳。若沉、栈成香,则永无朽腐矣。
ISBN9787545815856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洪刍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