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与组成
1.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3.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3.2OSI参考模型
1.3.3TCP/IP模型
1.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应用模型
1.4.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4.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型
习题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数据通信系统
2.1.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3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2数据通信方式
2.2.1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2.2.2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2.2.3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3数据传输技术
2.3.1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2.3.2数据编码技术
2.3.3多路复用技术
2.4数据交换技术
2.4.1电路交换
2.4.2报文交换
2.4.3分组交换
2.4.4高速交换技术
2.5传输介质
2.5.1有线传输介质
2.5.2无线传输介质
2.6物理层接口及标准
2.6.1物理层概述
2.6.2EIARS—232C协议
2.7宽带接入技术
2.7.1xDSL接入技术
2.7.2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技术
2.7.3光纤接入技术
习题
第3章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3.1数据链路层
3.1.1概述
3.1.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3.2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2.1PPP协议的特点
3.2.2PPP协议的帧格式
3.2.3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3.3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局域网概述
3.3.2局域网参考模型
3.4以太网
3.4.1CSMA/CD协议
3.4.2网络适配器与硬件地址
3.4.3以太网MAC帧的标准格式
3.4.4循环冗余校验码
3.4.5传统10Mb/s以太网
3.5集线器和交换机
3.5.1集线器
3.5.2网桥
3.5.3交换机
3.5.4虚拟局域网
3.6高速局域网
3.6.1快速以太网
3.6.2千兆以太网
3.6.3万兆以太网
3.6.4FDDI网络
3.7无线局域网
3.7.1基本概念
3.7.2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3.7.3IEEE802.11体系结构
习题
第4章网络层与网络互联
4.1网络互联概述
4.1.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4.1.2网络互联的基本要求
4.1.3网络互联的形式
4.2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4.3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3.1面向连接的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4.3.2虚电路子网与数据报子网的比较
4.4IP协议
4.4.1IP协议的特点
4.4.2IP数据报
4.4.3IP数据报的封装与分段
4.4.4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4.4.5IP地址
4.5ARP协议与RARP协议
4.5.1地址解析协议ARP
4.5.2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4.6ICMP协议
4.7路由技术基础
4.7.1路由器
4.7.2RIP协议
4.7.3OSPF路由协议
4.7.4外部网关协议BGP
4.8IPv6协议
4.8.1IPv6概述
4.8.2IPv6数据报文格式
4.8.3双栈操作和隧道技术
习题
第5章传输层
5.1传输层概述
5.1.1传输层协议等级
5.1.2传输层功能
5.1.3TCP/IP的传输层控制协议
5.2用户数据报协议
5.2.1UDP端口
5.2.2UDP的报文结构
5.2.3UDP伪报头及校验和的计算
5.2.4UDP数据的封装与拆装
5.2.5UDP协议的特点
5.2.6端口的查看
5.3传输控制协议TCP
5.3.1TCP协议的特点
5.3.2TCP套接字
5.3.3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4TCP的传输控制
5.4.1流量控制基本原理
5.4.2TCP滑动窗口
5.4.3糊涂窗口综合征
5.4.4TCP的计时器
5.4.5TCP的超时重传机制
5.5TCP的拥塞控制
5.5.1拥塞现象及产生原因
5.5.2TCP拥塞控制算法
5.6TCP的传输连接管理
5.6.1TCP连接的建立
5.6.2TCP连接的关闭
5.6.3TCP状态转换
习题
……
第6章因特网技术与应用
第7章网络安全
第8章实验指导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提到TCP的拥塞控制,其主要原理依赖于一个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cwnd)和一个接收端窗口(receiver window,rwnd)。接收端窗口又称为通知窗口,这是接收端根据其目前的接收缓存大小所许诺的最新的窗口值,是来自接收端的流量控制。接收端将此窗口值放在TCP报文的首部中的窗口字段,传送给发送端。拥塞窗口是发送端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是来自发送端的流量控制。
窗口值的大小就代表能够发送出去的但还没有收到ACK的最大数据报文段,显然,窗口越大,数据发送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也越有可能使得网络出现拥塞,如果窗口值为1,那么就简化为一个停止一等待协议,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等到对方的确认才能发送第二个数据包,显然数据传输效率低下。TCP的拥塞控制算法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权衡,选取最好的cwnd值,从而使得网络吞吐量最大化且不产生拥塞。
由于需要考虑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TCP真正的发送窗口应等于min(rwnd,cwnd)。但是rwnd是由对方一端确定的,网络环境对其没有影响,所以在考虑拥塞的时候一般不考虑rwnd的值,暂时只讨论如何确定cwnd值的大小。关于cwnd的单位,在TCP中是以字节为单位,假设TCP每次传输都是按照MSS大小来发送数据的,因此认为cwnd按照数据包个数来做单位也可以理解,所以有时认为cwnd增加1也就相当于字节数增加1个MSS大小。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与组成
1.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3.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3.2OSI参考模型
1.3.3TCP/IP模型
1.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应用模型
1.4.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4.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型
习题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数据通信系统
2.1.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3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2数据通信方式
2.2.1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2.2.2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2.2.3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3数据传输技术
2.3.1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2.3.2数据编码技术
2.3.3多路复用技术
2.4数据交换技术
2.4.1电路交换
2.4.2报文交换
2.4.3分组交换
2.4.4高速交换技术
2.5传输介质
2.5.1有线传输介质
2.5.2无线传输介质
2.6物理层接口及标准
2.6.1物理层概述
2.6.2EIARS—232C协议
2.7宽带接入技术
2.7.1xDSL接入技术
2.7.2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技术
2.7.3光纤接入技术
习题
第3章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3.1数据链路层
3.1.1概述
3.1.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3.2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2.1PPP协议的特点
3.2.2PPP协议的帧格式
3.2.3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3.3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局域网概述
3.3.2局域网参考模型
3.4以太网
3.4.1CSMA/CD协议
3.4.2网络适配器与硬件地址
3.4.3以太网MAC帧的标准格式
3.4.4循环冗余校验码
3.4.5传统10Mb/s以太网
3.5集线器和交换机
3.5.1集线器
3.5.2网桥
3.5.3交换机
3.5.4虚拟局域网
3.6高速局域网
3.6.1快速以太网
3.6.2千兆以太网
3.6.3万兆以太网
3.6.4FDDI网络
3.7无线局域网
3.7.1基本概念
3.7.2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3.7.3IEEE802.11体系结构
习题
第4章网络层与网络互联
4.1网络互联概述
4.1.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4.1.2网络互联的基本要求
4.1.3网络互联的形式
4.2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4.3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3.1面向连接的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4.3.2虚电路子网与数据报子网的比较
4.4IP协议
4.4.1IP协议的特点
4.4.2IP数据报
4.4.3IP数据报的封装与分段
4.4.4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4.4.5IP地址
4.5ARP协议与RARP协议
4.5.1地址解析协议ARP
4.5.2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4.6ICMP协议
4.7路由技术基础
4.7.1路由器
4.7.2RIP协议
4.7.3OSPF路由协议
4.7.4外部网关协议BGP
4.8IPv6协议
4.8.1IPv6概述
4.8.2IPv6数据报文格式
4.8.3双栈操作和隧道技术
习题
第5章传输层
5.1传输层概述
5.1.1传输层协议等级
5.1.2传输层功能
5.1.3TCP/IP的传输层控制协议
5.2用户数据报协议
5.2.1UDP端口
5.2.2UDP的报文结构
5.2.3UDP伪报头及校验和的计算
5.2.4UDP数据的封装与拆装
5.2.5UDP协议的特点
5.2.6端口的查看
5.3传输控制协议TCP
5.3.1TCP协议的特点
5.3.2TCP套接字
5.3.3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4TCP的传输控制
5.4.1流量控制基本原理
5.4.2TCP滑动窗口
5.4.3糊涂窗口综合征
5.4.4TCP的计时器
5.4.5TCP的超时重传机制
5.5TCP的拥塞控制
5.5.1拥塞现象及产生原因
5.5.2TCP拥塞控制算法
5.6TCP的传输连接管理
5.6.1TCP连接的建立
5.6.2TCP连接的关闭
5.6.3TCP状态转换
习题
……
第6章因特网技术与应用
第7章网络安全
第8章实验指导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提到TCP的拥塞控制,其主要原理依赖于一个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cwnd)和一个接收端窗口(receiver window,rwnd)。接收端窗口又称为通知窗口,这是接收端根据其目前的接收缓存大小所许诺的最新的窗口值,是来自接收端的流量控制。接收端将此窗口值放在TCP报文的首部中的窗口字段,传送给发送端。拥塞窗口是发送端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是来自发送端的流量控制。
窗口值的大小就代表能够发送出去的但还没有收到ACK的最大数据报文段,显然,窗口越大,数据发送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也越有可能使得网络出现拥塞,如果窗口值为1,那么就简化为一个停止一等待协议,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等到对方的确认才能发送第二个数据包,显然数据传输效率低下。TCP的拥塞控制算法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权衡,选取最好的cwnd值,从而使得网络吞吐量最大化且不产生拥塞。
由于需要考虑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TCP真正的发送窗口应等于min(rwnd,cwnd)。但是rwnd是由对方一端确定的,网络环境对其没有影响,所以在考虑拥塞的时候一般不考虑rwnd的值,暂时只讨论如何确定cwnd值的大小。关于cwnd的单位,在TCP中是以字节为单位,假设TCP每次传输都是按照MSS大小来发送数据的,因此认为cwnd按照数据包个数来做单位也可以理解,所以有时认为cwnd增加1也就相当于字节数增加1个MSS大小。
ISBN | 9787302410775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席振元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