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理解人性》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理解人性》在经典的心理学案例中阐述了人性现象,旨在普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本书不仅举例说明了这些原理如何解释我们与生活的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还阐明了这些原理在群体生活中的应用,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指出错误的个体行为会破坏社会和群居生活;向普通大众介绍辨别自身错误的方法;告知人们应对方法,以达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译者:欧阳瑾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与弗洛伊德并驾齐驱的心理学大师,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录
上编人类的行为
第一章精神
第一节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第二节精神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精神生活的目的性(目的论)
第二章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第一节绝对真理
第二节共同生活的必要性
第三节安全感与适应性
第四节社会感
第三章儿童与社会
第一节婴儿的处境
第二节困难的影响
第三节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
第四章我们生存的世界
第一节宇宙的结构
第二节宇宙观形成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幻想
第四节梦境:概述
第五节移情与同感
第六节催眠与暗示
第五章自卑感与赏识追求
第一节儿童时期的情况
第二节自卑感的补偿机制:对赏识与优越感的追求
第三节人生曲线图与宇宙观
第六章人生准备
第一节玩耍
第二节注意力与注意力不集中
第三节过失犯罪与健忘
第四节潜意识
第五节梦境
第六节天赋
第七章性别
第一节两性现象与劳动分工
第二节男性在如今的文化当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三节所谓的女性劣势
第四节不做女人
第五节两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六节改革尝试
第八章家庭系统排列
下编性格研究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性格的本质与起源
第二节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节性格发展的方向
第四节心理学旧流派
第五节气质与内分泌腺
第六节要点重述
第二章攻击型的性格特质
第一节虚荣心与野心
第二节嫉恨
第三节忌妒
第四节贪婪
第五节仇恨
第三章非进攻型的性格特质
第一节孤僻
第二节焦虑
第三节懦弱
第四节粗野本能:适应性降低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性格的其他表现
第一节快乐
第二节思维过程与表达方式
第二节小学生式的不成熟
第四节迂腐之人与有原则者
第五节唯唯诺诺
第六节专横
第七节情绪与气质
第八节倒霉
第九节宗教狂热
第五章情感与情绪
第一节分裂性情感
第二节结合性情感
附录
教育概述
结论
文摘
版权页:
在一些旅行家的作品当中,许多对于幻觉的描述都广为人知。在沙漠当中迷了路、饥渴难耐、疲惫不堪的人看到的海市蜃楼,就是极好的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命悬一线时所产生的压力,会迫使受害者运用想象力,为自己创造出一种干净而令人振奋的处境,以便可以摆脱所处环境那种令人不快的压抑感。海市蜃楼代表着一种新的处境,它可以鼓舞疲惫之人,可以恢复犹豫不决者正在下降的体力,可以使旅行者变得更加坚强或者更加灵敏。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可以发挥安慰剂或者麻醉剂的作用,能够让旅行者摆脱对不幸处境的恐惧之心。
由于我们已经在感知、在记忆机制和想象当中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因此对我们而言,幻觉并不新鲜。想一想梦境,我们就会发现同样的过程。通过强化想象力,并且将那些较高级的神经中枢所做出的判断排除在外,我们就会很容易产生出幻觉这种现象来。在必要或者危险的情况下,在自身的力量在其中受到了威胁的某种处境所带来的压力下,一个人就会努力通过这种机制来消除并克服自己的软弱感。压力越大,一个人就会越不顾及自身那些至关重要的官能。在这种情况下,本着“尽九自救”的原则,任何一个人在自身每一丝心理力量的协助下,都能迫使自己的想象力以幻觉的形式表现出来。
《理解人性》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理解人性》在经典的心理学案例中阐述了人性现象,旨在普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本书不仅举例说明了这些原理如何解释我们与生活的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还阐明了这些原理在群体生活中的应用,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指出错误的个体行为会破坏社会和群居生活;向普通大众介绍辨别自身错误的方法;告知人们应对方法,以达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译者:欧阳瑾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与弗洛伊德并驾齐驱的心理学大师,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录
上编人类的行为
第一章精神
第一节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第二节精神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精神生活的目的性(目的论)
第二章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第一节绝对真理
第二节共同生活的必要性
第三节安全感与适应性
第四节社会感
第三章儿童与社会
第一节婴儿的处境
第二节困难的影响
第三节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
第四章我们生存的世界
第一节宇宙的结构
第二节宇宙观形成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幻想
第四节梦境:概述
第五节移情与同感
第六节催眠与暗示
第五章自卑感与赏识追求
第一节儿童时期的情况
第二节自卑感的补偿机制:对赏识与优越感的追求
第三节人生曲线图与宇宙观
第六章人生准备
第一节玩耍
第二节注意力与注意力不集中
第三节过失犯罪与健忘
第四节潜意识
第五节梦境
第六节天赋
第七章性别
第一节两性现象与劳动分工
第二节男性在如今的文化当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三节所谓的女性劣势
第四节不做女人
第五节两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六节改革尝试
第八章家庭系统排列
下编性格研究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性格的本质与起源
第二节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节性格发展的方向
第四节心理学旧流派
第五节气质与内分泌腺
第六节要点重述
第二章攻击型的性格特质
第一节虚荣心与野心
第二节嫉恨
第三节忌妒
第四节贪婪
第五节仇恨
第三章非进攻型的性格特质
第一节孤僻
第二节焦虑
第三节懦弱
第四节粗野本能:适应性降低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性格的其他表现
第一节快乐
第二节思维过程与表达方式
第二节小学生式的不成熟
第四节迂腐之人与有原则者
第五节唯唯诺诺
第六节专横
第七节情绪与气质
第八节倒霉
第九节宗教狂热
第五章情感与情绪
第一节分裂性情感
第二节结合性情感
附录
教育概述
结论
文摘
版权页:
在一些旅行家的作品当中,许多对于幻觉的描述都广为人知。在沙漠当中迷了路、饥渴难耐、疲惫不堪的人看到的海市蜃楼,就是极好的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命悬一线时所产生的压力,会迫使受害者运用想象力,为自己创造出一种干净而令人振奋的处境,以便可以摆脱所处环境那种令人不快的压抑感。海市蜃楼代表着一种新的处境,它可以鼓舞疲惫之人,可以恢复犹豫不决者正在下降的体力,可以使旅行者变得更加坚强或者更加灵敏。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可以发挥安慰剂或者麻醉剂的作用,能够让旅行者摆脱对不幸处境的恐惧之心。
由于我们已经在感知、在记忆机制和想象当中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因此对我们而言,幻觉并不新鲜。想一想梦境,我们就会发现同样的过程。通过强化想象力,并且将那些较高级的神经中枢所做出的判断排除在外,我们就会很容易产生出幻觉这种现象来。在必要或者危险的情况下,在自身的力量在其中受到了威胁的某种处境所带来的压力下,一个人就会努力通过这种机制来消除并克服自己的软弱感。压力越大,一个人就会越不顾及自身那些至关重要的官能。在这种情况下,本着“尽九自救”的原则,任何一个人在自身每一丝心理力量的协助下,都能迫使自己的想象力以幻觉的形式表现出来。
ISBN | 7516817856,9787563957057 |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