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7520320898,978752032089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自然的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侯子峰,男,1980年生,河北肥乡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近年来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4项。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及问题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国际性生态危机的出现
二西方的绿色政党运动
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第二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的论述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三生态科学的理论成果
第三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成熟
第二章控制自然的观念、制度与生态危机
第一节控制自然的观念批判
一合理的控制观:“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观辨正:支配不等同于破坏
三有意识的控制: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
第二节控制自然的制度批判
一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批判
二不平衡的、联合的发展与污染
三对生态改良主义的批判
第三章自然的解放及其途径
第一节生态道德建设
一“土地伦理”与弱人类中心主义
二在劳动中寻求幸福:劳动闲暇一元论
第二节生态哲学建设
一生态学维度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唯物主义
二生态学维度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文化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构想
一生态经济建设:面向需要的生产和“稳态经济”
二生态政治建设:社会正义与基层民主
第四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比较
一对象性与对象化:如何看待人的控制与自然的解放
二续论:主体思维与主体存在的辩证法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解放的哲学方法论探析
第二节社会制度与生态危机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控制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探讨
二自然的解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关联
三解放的完成: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可能性比较
第五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不同社会制度下对生态问题的共同关切
一人的生存、发展与生态危机
二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危机
第二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二反思现代性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建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四培养大众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伦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比如,实现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以达到集体掌控自然的目的是必要的。再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压榨人和自然的,在这样的制度内寻求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自然的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承认,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有许多不足,但同时强调它的失败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是建立在不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而不是直接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渡过来,同时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围堵,必须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对抗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往往以更高速度的物质增长作为体现社会优越性的做法也容易导致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忽视。威廉莱斯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向人们许诺所有公民都会得到充分的福利和物质财富以使人们赞同现存制度;而一些社会主义理论家如苏联的赫鲁晓夫,也往往向人们承诺提供更高、更快的经济增长来埋葬资本主义,结果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遭受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如詹姆斯奥康纳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国家跟资本主义社会同样迅速地(或者更快地)耗尽了它们的不可再生资源,它们对空气、水源和土地等所造成的污染即便不比其对手资本主义多,至少也同后者一样。”
ISBN7520320898,978752032089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侯子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