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9787115487193,711548719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指导中小微软件企业高效构建软件测试团队
指导公司制定符合实际的测试规程、KPI、自动化测试体系
贯彻“以测试者引导开发,以文档化保证质量”的测试实施理念
深入探讨基于精准测试理念的星云测试系统的图书

媒体推荐

如果你是一名初中级的测试工程师,这本书非常适合你,因为你可以从这本书中读懂软件测试的思路与价值,理解测试工作的宏观理论与测试工作的原则。
如果你希望成为测试管理者或者已经是测试部门的经理了,这本书更适合你,因为这里面没有太多测试理论,主要分享了搭建测试团队的经验分享,希望你与作者能产生共鸣,一起为完善测试职业之路而努力。
如果你是一名独立的测试专家,这本书仍然适合你,因为它可以让你突破测试的技术瓶颈,找到测试的乐趣。
如果你是一名测试研究者或测试教育者,本书适合作为参考资料。这本书讲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例如软件测试的川模型测试架构和精准测试理念等内容,你一定会从中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或为你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总之,本书就如同一扇窗,为读者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测试世界,以便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测试。
仍然还记得作者意气风发地找到我,告诉我他要独立成立一家软件测试公司,“打造一个纯粹的软件测试企业,形成中国化的软件测试体系,建设中国化的软件测试文化,真正提高中国软件质量水平。”
作为一名研究者、老测试者,我认为,“川模型测试”是一个非常好的测试方法。这是一本好书,推荐给大家阅读,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黎连业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高工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专家
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编委会专家

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人文大学云测试工程学院院长、织雀科技CEO、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曾先后在多家高新企业历任测试总监等职。首届(2016)年和第二届(2017年)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评审委员会专家、第五届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评委、第十二届ICAN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评委会委员。出版专著多部、论文多篇。
在国内提出并论证了“川模型”测试框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与质量。

目录

目录

第 1章 站在巨人的肩上 1
1.1 软件开发、测试的现状分析 2
1.1.1 V模型的优劣分析 3
1.1.2 W模型的优劣分析 3
1.1.3 H模型的优劣分析 4
1.1.4 X模型的优劣分析 5
1.1.5 前置测试模型的优劣分析 5
1.2 有关软件测试模型的调查结果 6
1.3 川模型组织架构分析 7
1.3.1 川模型 7
1.3.2 川模型的工作组织规程 9
1.4 川模型的价值 10
1.4.1 体现测试的使命与重要
地位 10
1.4.2 体现测试先行的重要
意义 10
1.4.3 文档化的重要性与可追溯
性的提出 10
1.4.4 提出3种测试技术相结合的
规程 10
1.4.5 等时线为质量保证提供了
基础 11
第 2章 组建测试团队的几点思考 12
2.1 成为测试经理 13
2.1.1 测试经理最重要的能力
是什么 13
2.1.2 测试经理需要什么样的
能力 13
2.1.3 如何平衡自己的管理和
技术贡献 15
2.1.4 关心下属的工作 15
2.2 招聘测试人员 16
2.3 组建测试团队 19
2.3.1 工作安排 20
2.3.2 工作评估 20
2.3.3 做一个激励型的领导 20
2.3.4 做好的教练与导师 21
2.3.5 学会激励员工 21
2.4 带好测试任务 22
2.5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24
第3章 高效测试团队的精气神 26
3.1 部门文化 27
3.2 合乎发展的灰度管理 28
3.3 个人与企业的目标调整 29
3.4 为每个成员搭建一个
发展愿景 31
3.5 结语 31
第4章 不得不说的测试规矩 33
4.1 认识测试流程 34
4.2 解析测试流程的不同阶段 34
4.2.1 测试计划阶段 34
4.2.2 测试设计阶段 36
4.2.3 测试执行阶段 36
4.2.4 测试总结阶段 36
4.3 全程软件测试流程的剖析 36
4.3.1 前期测试阶段我们该
做什么 37
4.3.2 中期测试阶段我们该
做什么 41
4.3.3 如何做好后期测试
阶段 45
4.4 测试配置管理,不朽的话题 48
第5章 用脑图高效地设计测试案例 52
5.1 先谈谈常规测试用例设计的
问题 53
5.2 脑图的设计模式 55
5.2.1 如何做需求分析 55
5.2.2 案例设计方法 57
5.3 如何更好地使用脑图 62
5.3.1 介入问题 62
5.3.2 分级问题 62
5.3.3 SMART原则 63
第6章 精准测试技术与发展 65
6.1 精准测试的设计思想 68
6.2 精准测试的整体架构 69
6.2.1 软件测试示波器 69
6.2.2 用例和代码的双向追溯 70
6.2.3 智能回归测试用例选取
算法 70
6.2.4 灰盒模式下的代码覆盖率
分析 71
6.2.5 测试用例的聚类分析 71
6.3 精准测试的效率 72
6.4 本章总结 73
第7章 谈谈几个高效的测试设计
方法 74
7.1 基于业务场景的测试设计 75
7.1.1 业务场景是什么 75
7.1.2 如何进行基于业务场景的
测试 76
7.1.3 理解场景分析法与基于
业务场景的测试设计的
异同 78
7.1.4 基于业务场景测试的
优缺点 79
7.1.5 基于业务场景测试设计时的
注意事项 81
7.2 基于风险的测试设计 82
7.2.1 浅析风险与测试 82
7.2.2 测试中为何引入基于
风险的测试 84
7.2.3 对测试风险的识别、
评估与防控 89
7.3 基于任务驱动的测试 93
7.3.1 浅谈基于任务驱动的
测试 93
7.3.2 如何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
测试 97
7.3.3 测试任务的把控 99
第8章 自动化测试架构设计 101
8.1 为什么设计自动化测试架构 102
8.1.1 大部分企业测试现状
举例 102
8.1.2 提高测试效率的疑问 103
8.1.3 大部分企业测试效率低下的
实际原因 103
8.2 认识自动化测试 104
8.2.1 明确几点问题 104
8.2.2 什么是自动化测试 104
8.3 自动化测试框架该具备的
要素 105
8.3.1 测试体系与测试平台
整合 105
8.3.2 测试用例标准化整合 105
8.3.3 回归测试自动化执行 106
8.3.4 最终目标 106
8.4 自动化测试平台最终图谱 106
第9章 三库管理实战 108
9.1 测试库 109
9.1.1 框架分析 109
9.1.2 权限划分 110
9.2 受控库 110
9.2.1 框架分析 111
9.2.2 权限划分 113
9.3 缺陷库 114
9.3.1 框架分析 114
9.3.2 配置规范 115
9.3.3 缺陷生命历程说明 117
9.4 归档与备份 119
第 10章 绩效的设计与运行 120
10.1 绩效考核的作用 121
10.2 绩效考核的原则 122
10.3 绩效考核内容 122
10.4 绩效考核存在的误区 126
第 11章 自动化持续集成测试实战 128
11.1 自动化持续集成测试任务的
提出 129
11.1.1 任务目标 129
11.1.2 工具准备 129
11.1.3 环境说明 130
11.2 服务器集群搭建 131
11.2.1 Gitlab服务搭建 131
11.2.2 禅道服务搭建 139
11.3 研发中心环境搭建 153
11.3.1 部署JSP开发环境 153
11.3.2 安装TortoiseGit
客户端 154
11.3.3 安装TurtleZenTao
插件 157
11.4 测试中心环境搭建 162
11.4.1 部署Tomcat服务 163
11.4.2 Jenkins的安装与配置 164
11.4.3 Eclipse+TestNG+Selenium
环境部署 170
11.4.4 Maven构建工具安装 174
11.5 M+T+S自动化测试 179
11.5.1 测试项目部署 179
11.5.2 自动化测试 180
11.6 精准测试部署及自动化测试 190
11.6.1 ThreadingTest简介 190
11.6.2 软件环境的部署 191
11.6.3 项目编译 194
11.6.4 执行测试 198
11.6.5 通过“软件示波器”获取
测试数据 201
11.7 J+M+G自动构建 206
11.7.1 邮件配置 206
11.7.2 自动打包 207
11.7.3 自动测试 212
11.7.4 自动发布 213
第 12章 行业专家解说测试之道 215
12.1 金融行业测试之道—复深蓝
测试总监马海霞 216
12.1.1 分析 217
12.1.2 建模 220
12.1.3 设计 222
12.1.4 执行 224
12.1.5 测试总结 225
12.1.6 优化 226
12.2 职业团队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
模式—南华大学老师李萌 227
12.2.1 问题的提出 227
12.2.2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27
12.2.3 研究与改革实践 228
12.2.4 取得的成果 234
12.3 敏捷软件测试之道—软达启航
CTO单镜石 234
12.4 从精益思想谈探索式测试—
测试培训讲师顾翔 242
12.4.1 从精益谈起 242
12.4.2 从软件测试谈到探索式
软件测试 243
12.4.3 探索式测试与精益 244
12.4.4 探索式软件测试方法 247
ISBN9787115487193,7115487197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李龙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