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心理学基础》作为大学心理学的教材,着重基本心理学原理的论证,并介绍了原理在医疗、护理、矫治、康复、辅导、咨询等助人的实务工作中的应用,适合作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目录
第一篇基本历程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第一节心理学的含义
第二节心理学的解说
第三节心理学发展史
第四节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第五节心理学的变量与规律
第六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七节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第八节心理学家的共识
第二章行为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大脑皮质的功能
第三节神经元和信息的传递
第四节脑功能偏侧倾向
第五节利手倾向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
第七节行为的遗传研究
第三章学习历程
第一节学习的性质
第二节经典条件作用
第三节经典条件作用实例
第四节经典条件作用的机制
第五节操作条件作用
第六节回避学习
第七节操作条件作用实例
第八节条件作用的生物因素
第九节条件作用的认知成分
第十节认知学习
第十一节社会认知学习
第十二节技能学习
第十三节近似学习的现象
第四章记忆与遗忘
第一节感觉记忆
第二节短时记忆
第三节长时记忆
第四节记忆的建构
第五节信息来源的记忆
第六节记忆的类别
第七节影响记忆的因素
第八节情绪经验的回忆
第九节记忆测量法
第十节记忆的障碍
第十一节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十二节增进记忆的方法
第五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的性质
第二节注意
第三节视觉和听觉
第四节皮肤感觉及其他感觉
第五节知觉的性质
第六节时间和移动知觉
第七节距离和深度知觉
第八节错觉和幻觉
第九节刺激作用与知觉
第十节知觉的个人因素
第十一节超感现象
第六章意识状态
第一节一时的活动
第二节意识的层次
第三节睡眠的功用
第四节快速眼动睡眠
第五节睡眠周期和生物节律
第六节梦境
第七节睡眠障碍
第八节催眠状态
第九节生物反馈与意识
第十节冥想
第十一节药物滥用
第十二节自我意识
第七章情绪
第一节基本情绪的性质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变化
第三节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四节情绪的经典理论
第五节生理反馈与情绪经验
第六节情绪的认知因素
第七节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第八节情绪的对抗过程理论
第九节进化论的情绪观
第十节情绪的性别和文化因素
第十一节正面情绪的探讨
第八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性质
第二节驱力与诱因论
第三节需要层次论
第四节心理逆转论
第五节惩罚与行为动机
第六节饥饿动机
第七节过度肥胖
第八节进食障碍
第九节性动机与性取向
第十节成就动机
第十一节权力和攻击动机
第十二节 亲和与助人的动机
第二篇个别差异
第九章语言与思维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
第二节动物的沟通方式
第三节人类语言的发展
第四节语言障碍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第五节语言与思维
第六节意象思维
第七节推理历程
第八节思维和决策的偏向
第九节概念的性质和形成
第十节问题的解决
……
第十章成长与发展
第十一章心理和行为的测量
第十二章智力
第十三章人格
第三篇社会行为
第四篇身心健康
有关国外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重要事件和著作
测量与统计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例如人格特质和能力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造就?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全或无”的想法。英国探讨智力的学者高尔顿(Francis Galton)相信先天遗传,而行为学派的华生强调后天造就。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学者大致同意智力、人格,甚至心理障碍,都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生命是持续成长和改变的历程,在应对生活的过程中,天生的素质、特殊的生活经验,在与精神压力的交互作用下,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
文化差异
法律、制度、信仰、经济、科技、艺术、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社会规范等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因素。个人受文化熏陶而不知不觉地采纳了社会文化的信念和价值观,文化背景往往是心理历程的调节变量。西方以自利归因维护自尊的现象在东方不特别明显。每一个文化区域的心理学,应以本土文化重视的行为,或者特有的行为作为研究题材。这样做并非否定跨文化的一致性,不同文化区域的心理历程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辨明其中的异同,避免做简单的概括。
行为主动
人类行为受先天和环境因素影响,但并不代表人是被动的。人可以选择生活环境,甚至塑造环境。人选择注意的输入信息,即使基本的感觉反应也不是被动的,而是主观的历程。探讨客观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必须留意经验、期望、动机等主观因素的调节作用。人类行为是高度主观的,经常出现偏向,心理学就是认清并且抗衡主观的偏向,尽管这不是容易的事。
《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心理学基础》作为大学心理学的教材,着重基本心理学原理的论证,并介绍了原理在医疗、护理、矫治、康复、辅导、咨询等助人的实务工作中的应用,适合作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目录
第一篇基本历程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第一节心理学的含义
第二节心理学的解说
第三节心理学发展史
第四节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第五节心理学的变量与规律
第六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七节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第八节心理学家的共识
第二章行为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大脑皮质的功能
第三节神经元和信息的传递
第四节脑功能偏侧倾向
第五节利手倾向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
第七节行为的遗传研究
第三章学习历程
第一节学习的性质
第二节经典条件作用
第三节经典条件作用实例
第四节经典条件作用的机制
第五节操作条件作用
第六节回避学习
第七节操作条件作用实例
第八节条件作用的生物因素
第九节条件作用的认知成分
第十节认知学习
第十一节社会认知学习
第十二节技能学习
第十三节近似学习的现象
第四章记忆与遗忘
第一节感觉记忆
第二节短时记忆
第三节长时记忆
第四节记忆的建构
第五节信息来源的记忆
第六节记忆的类别
第七节影响记忆的因素
第八节情绪经验的回忆
第九节记忆测量法
第十节记忆的障碍
第十一节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十二节增进记忆的方法
第五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的性质
第二节注意
第三节视觉和听觉
第四节皮肤感觉及其他感觉
第五节知觉的性质
第六节时间和移动知觉
第七节距离和深度知觉
第八节错觉和幻觉
第九节刺激作用与知觉
第十节知觉的个人因素
第十一节超感现象
第六章意识状态
第一节一时的活动
第二节意识的层次
第三节睡眠的功用
第四节快速眼动睡眠
第五节睡眠周期和生物节律
第六节梦境
第七节睡眠障碍
第八节催眠状态
第九节生物反馈与意识
第十节冥想
第十一节药物滥用
第十二节自我意识
第七章情绪
第一节基本情绪的性质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变化
第三节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四节情绪的经典理论
第五节生理反馈与情绪经验
第六节情绪的认知因素
第七节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第八节情绪的对抗过程理论
第九节进化论的情绪观
第十节情绪的性别和文化因素
第十一节正面情绪的探讨
第八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性质
第二节驱力与诱因论
第三节需要层次论
第四节心理逆转论
第五节惩罚与行为动机
第六节饥饿动机
第七节过度肥胖
第八节进食障碍
第九节性动机与性取向
第十节成就动机
第十一节权力和攻击动机
第十二节 亲和与助人的动机
第二篇个别差异
第九章语言与思维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
第二节动物的沟通方式
第三节人类语言的发展
第四节语言障碍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第五节语言与思维
第六节意象思维
第七节推理历程
第八节思维和决策的偏向
第九节概念的性质和形成
第十节问题的解决
……
第十章成长与发展
第十一章心理和行为的测量
第十二章智力
第十三章人格
第三篇社会行为
第四篇身心健康
有关国外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重要事件和著作
测量与统计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例如人格特质和能力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造就?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全或无”的想法。英国探讨智力的学者高尔顿(Francis Galton)相信先天遗传,而行为学派的华生强调后天造就。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学者大致同意智力、人格,甚至心理障碍,都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生命是持续成长和改变的历程,在应对生活的过程中,天生的素质、特殊的生活经验,在与精神压力的交互作用下,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
文化差异
法律、制度、信仰、经济、科技、艺术、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社会规范等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因素。个人受文化熏陶而不知不觉地采纳了社会文化的信念和价值观,文化背景往往是心理历程的调节变量。西方以自利归因维护自尊的现象在东方不特别明显。每一个文化区域的心理学,应以本土文化重视的行为,或者特有的行为作为研究题材。这样做并非否定跨文化的一致性,不同文化区域的心理历程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辨明其中的异同,避免做简单的概括。
行为主动
人类行为受先天和环境因素影响,但并不代表人是被动的。人可以选择生活环境,甚至塑造环境。人选择注意的输入信息,即使基本的感觉反应也不是被动的,而是主观的历程。探讨客观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必须留意经验、期望、动机等主观因素的调节作用。人类行为是高度主观的,经常出现偏向,心理学就是认清并且抗衡主观的偏向,尽管这不是容易的事。
ISBN | 9787300126456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梅锦荣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