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答难与解惑 978751322736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医答难与解惑》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目录

医史发展篇
第1难中医发展停滞,自身进化障碍/1
第2难中医发展理想与否/2
第3难古今寿命差异是否说明中医落后/3
第4难中医发展不理想的原因在自身/4
第5难中医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责任在自身/5
第6难中医的假冒与行政干预/7
第7难中医是在政策保护下才得以生存/8
第8难中医是封建医,已落后于时代/8
第9难中医历史不像说得那样久,且实际年代无凭/11
第10难中医产生于秦代/12
第11难中医会否消亡,是否会先于西医消亡/13
第12难中医研究应该剔出哲学内容/14
第13难“引经据典”会遏制中医理论的突破/16
基础理论篇/19
第14难中医没有大量使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具,是落后的,可能被淘汰/19
第15难因为没有微观水平的科技作支撑,中医不懂无菌技术/20
第16难中医的六淫学说没有病菌学说客观、实在/20
第17难中医的“寒淫”与实践不符/22
第18难中医的“风使人感冒”经不起实践的检验/23
第19难“即使是病菌、病毒,侵人人体以后并非人人发病”之说有无根据/25
第20难中医所说的“上(伤)火”没有根据/26
第21难中医没有解剖基础,26
第22难疾病自愈与中医的临床疗效/28
第23难中医对疼痛的表述太粗糙、笼统/29
第24难中医无数学,不科学/30
第25难中医的骨度分寸不精确,不合于数学/32
第26难严格按照数学的量来计算,西医能行,中医为啥不能行/33
第27难中医的数学(数序)呆板、不科学/34
第28难中医不按病用药,不符合科学的可重复性、可验证原则/34
第29难中医用药多变而缺乏确定性/36
第30难中医不符合创新一淘汰规律/37
第31难把阴阳这一类哲学的内容套用在人体上不合适/37
第32难中医的五行有点虚无/38
附:五行与痰证/41
第33难西药不符合五行的普遍性、一般性/44
第34难中医取象比类把日月与二目比类不科学/45
第35难日月和水火是否相关/46
第36难中医五行学说是残缺的——肾无实证/47
第37难中医五行学说是残缺的——脾无实证/49
附:脾实证与繁木泻土/50
附:《内经》关于“脾实”“肾实”之记载/52
诊断篇/54
第38难中医的诊断为何不追求清晰、明白/54
第39难中医的黑箱方法不如白箱方法/55
第40难中医诊断与误诊/56
第41难许多中医何以使用西医诊断/59
第42难请举不用西医仪器的实例/61
第43难中医不能将疾病清晰地定位/62
第44难中医不能早期诊断肿瘤,是否会误诊、误治/64
第45难中医无现代器具不会找致病因子,落后/68
第46难中医讲整体,不注意区分和分析/69
第47难中医的脉诊不一致、不客观、不科学/69
第48难中医不能明确病变状况和病位/71
第49难中医诊断不客观,易出伪/72
第50难中医诊断主要凭患者感觉,难以确切/73
第51难中医诊断主要凭患者主诉,难以早诊断/74
第52难小儿疾病,中医难以诊断/75
第53难器质性病变找西医/76
中药篇/78
第54难中药粗糙,浪费资源/78
第55难中药药源低贱,或为粪土,充药甚不雅,常遭非议/79
第56难中医、中药不明药理,因而效果难定/80
第57难疾病完全相同,中医用药却不同/81
第58难中药的药量不确定,难称科学/82
第59难炒麦芽回乳,说明中医中药是一种经验/83
第60难陈皮化痰,经不起试验/84
第61难五色入五脏不可信/84
第62难药物不合于五色入五脏的问题/85
第63难中药的药物归经没有科学根据/86
第64难中药的药物归经不严格,因而不科学/86
临床篇/88
第65难中医的疗效不客观/88
第66难中医治疗的个性特点不能证明自己的疗效/89
第67难中医治疗方法落后/90
第68难中医治病缺乏重复性,不科学/91
第69难中医疗效慢,是慢郎中/92
第70难小儿疾病,中医难以施治/94
第71难中医不会手术,不完整/95
第72难中医医术低,无奈血吸虫/96
第73难中医不能胜任抢救,是一个不完整的医学/97
第74难中医无奈肺结核/99
第75难中医无奈寄生虫/100
第76难中医无法治疗骨质增生/101
第77难中药苦口,小孩子难服/102
第78难中药慢,贻误病情/103
第79难中医扎针不知道消毒/104
第80难中医扎针的消毒是无效的,很幼稚/105
第81难不完全的消毒仍有功/106
附争鸣与论争篇/108
对中医科研工作的思考/108
中医科研应有新思路/114
中医科研要种自己的果——答王强同志/117
关于中药研究的思考/119
改善中医发展的环境/124
“对中国传统医学缺陷的思考”一文值得商榷/128
论中医的评判标准——兼与皋永利同志商榷/131
县中医院发展困境的原因及对策/134
论中医教育的改革/138
新世纪中医的发展方向/142

文摘

版权页:



中医看待疼痛,正是用了这样的简化处理方法。疼痛的疾病虽多,大率皆为不通。试想,用刀划伤皮肉后会疼痛,那不正是组织的连续状态受到分割,因而局部出现了“不通”吗?身体内某个局部有病菌繁衍,造成局部疼痛,这不正是局部的异常物质在那里,阻碍了原本的气血和畅状态吗?当骨节处生长了骨刺,使关节处疼痛,这不正是骨刺占据了其他组织的位置,使其他组织受挤压或刺激而不能通畅和顺了吗?如此等等,简单概括为两个字的话,不就是“不通”吗?(按:另有“不荣则痛”之说,系因血虚所致,但血虚的最终结果是因不足所致的不通。故中医疼痛的病机可总括为“不通”)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的简化处理方法,符合哲理。既然符合哲理,就有内在的合理性。所以,这种简式方法其实也是符合西医的实际的。试看,西医论疼痛的疾病确实很多,但具体到疼痛机制,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日:神经受刺激。神经才能感到疼痛,无论什么疾病,最终都是因为刺激到了神经,才会感知疼痛,若此处神经已经麻醉或死亡,则疼痛感必然大减乃至消失。以此看来,西医的疼痛机制岂不也是很“笼统”、很“粗糙”——不,应该叫很简化的吗?
ISBN978751322736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张德英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