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类推研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类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本书从汉语自身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的双重角度出发,建立了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类推研究的大的理论和实践框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类推法的理论依据、正面作用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过度类推”的成因和易发点,以作者切身的教学体会和观察,提出了积极、前瞻、有效预防和避免“过度类推”的方法与建议。
作者简介
陈晓宁,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教师。主要从事普通话正音策略与表达技巧、对外汉语口语与听力教学法、留学生口语听力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2010—2014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文理学院东亚语文系从事中文教学工作。著有《论整体设计语言》《漫画汉语101句》等6部专著与教材。主要论文和文章有:《也谈有声语言规范》《初级汉语听力教学中词汇的复习与巩固》《初级口语课程“网格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我在美国教汉语》(系列18篇)等。
目录
第一章 类推的定义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广义的类推
一、类推的定义
二、类推是重要的认识方法、思维方式和认知技能
第二节 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视野中的类推
一、语言学研究视野中的类推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视野中的类推
三、对外汉语教学视野中的类推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中类推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重要性
一、第二语言习得中类推存在的必然性
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类推作用的重要性
第四节 前人研究成果
一、基于汉语本体的类推研究成果
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类推研究成果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类推研究成果
第五节 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深化对中介语的认识即对学习者汉语学习过程的认识
二、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和学的双向效率
第二章 类推法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类推法在对外汉语教法中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类推法在对外汉语学法中的具体运用
一、类推原型来源的不同
二、阶段的不同
三、量的不同
四、重点的不同
第三节 类推法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具体运用
一、4类8部教材的统计分析
二、4类7部教材类推性练习的统计分析
第三章 利用类推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据研究
第一节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内在类推性质
二、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三、汉语普通话韵母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四、汉语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第二节 汉字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汉字内在类推性质表现之一:汉字字形的系统性
二、汉字内在类推性质表现之二:汉字字音的系统性
三、汉字内在类推性质表现之三:汉字字义的系统性
第三节 汉语词汇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汉语词汇系统存在网络性和词义系统性
二、汉语词汇具有范畴化和类属化的特点
三、汉语词缀的类推构词能力
四、汉语词组与汉语语法结构关系
第四节 汉语语法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时间顺序原则
二、时间范围原则
三、整体先于部分原则
四、修饰限制成分先于中心语(或语素)原则
五、偏句先于正句原则
六、相对先于绝对原则
七、已知先于新知原则
第四章 利用类推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教法原则
一、重视基本项目教学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细化处理
三、重视教学程序的编排
四、重视学习者汉语类推学习体系的建立和类推能力的培养
五、尽量避免因为教法、讲解不当造成的学生类推过度、类推不当
第二节 学法原则
一、重视类推规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二、重视元认知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练习
第三节 教材原则
一、重视基本性概念
二、重视内在可类推性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过度类推现象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过度类推及其阶段和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过度类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度类推的阶段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度类推的特点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度类推的成因分析
一、类推自身的特点
二、汉语自身的特点
三、教授者因素
四、学习者因素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因素
第三节 积极面对过度类推
一、过度类推是类推的“副产品”,不可避免
二、过度类推是人们深刻认识语言偏误的途径和方法
三、过度类推也可以变为学习者积极学习策略的一部分
第六章 利用类推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语音类推教学
一、语音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
二、语音类推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汉字类推教学
一、汉字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
二、汉字类推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词汇类推教学
一、词汇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
二、词汇类推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语法类推教学
一、对外汉语语法“认知—类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语法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语义分析教学法
三、运用类推法进行语法教学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1)动宾结构中概念整合层级性高低与类推性强弱之间的关系
张云秋、王馥芳在《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构的熟语化》一文中,提出了概念整合的层级性,并研究了概念整合层次性在动宾结构中的体现。两位作者研究了类推性的强弱,“动宾结构中概念之间的整合层级性越高,结构的熟语化程度也就越高,而熟语化程度越高便意味着意义的整体性越强,也就是说构成成分之间具有不可分解性,因此,熟语化程度高的动宾结构往往具有不可类推性”。概念整合的层级性高低制约着动宾结构熟语化的程度,概念整合的层级性越高,动宾结构的意义就越不能按照构成成分的字表意义来理解。从类推的角度来阐述,即概念整合的层级性越高,动宾结构意义的类推正确率就越低。
(2)动词和宾语的语义类型与类推自由度的关系
周卫华在《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动宾语义关系的分类》一文中,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研究了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复杂语义关系,认为动词和宾语的语义类型并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周卫华还对孟琮等编写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500个单音节动词进行了考察,得出结论:“如果动词的意义规定宾语必须为某种语义角色,那么在句法上担任这种语义角色的名词性短语一般都可以自由类推。
《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类推研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类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本书从汉语自身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的双重角度出发,建立了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类推研究的大的理论和实践框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类推法的理论依据、正面作用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过度类推”的成因和易发点,以作者切身的教学体会和观察,提出了积极、前瞻、有效预防和避免“过度类推”的方法与建议。
作者简介
陈晓宁,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教师。主要从事普通话正音策略与表达技巧、对外汉语口语与听力教学法、留学生口语听力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2010—2014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文理学院东亚语文系从事中文教学工作。著有《论整体设计语言》《漫画汉语101句》等6部专著与教材。主要论文和文章有:《也谈有声语言规范》《初级汉语听力教学中词汇的复习与巩固》《初级口语课程“网格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我在美国教汉语》(系列18篇)等。
目录
第一章 类推的定义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广义的类推
一、类推的定义
二、类推是重要的认识方法、思维方式和认知技能
第二节 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视野中的类推
一、语言学研究视野中的类推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视野中的类推
三、对外汉语教学视野中的类推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中类推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重要性
一、第二语言习得中类推存在的必然性
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类推作用的重要性
第四节 前人研究成果
一、基于汉语本体的类推研究成果
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类推研究成果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类推研究成果
第五节 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深化对中介语的认识即对学习者汉语学习过程的认识
二、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和学的双向效率
第二章 类推法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类推法在对外汉语教法中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类推法在对外汉语学法中的具体运用
一、类推原型来源的不同
二、阶段的不同
三、量的不同
四、重点的不同
第三节 类推法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具体运用
一、4类8部教材的统计分析
二、4类7部教材类推性练习的统计分析
第三章 利用类推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据研究
第一节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内在类推性质
二、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三、汉语普通话韵母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四、汉语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第二节 汉字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汉字内在类推性质表现之一:汉字字形的系统性
二、汉字内在类推性质表现之二:汉字字音的系统性
三、汉字内在类推性质表现之三:汉字字义的系统性
第三节 汉语词汇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汉语词汇系统存在网络性和词义系统性
二、汉语词汇具有范畴化和类属化的特点
三、汉语词缀的类推构词能力
四、汉语词组与汉语语法结构关系
第四节 汉语语法系统的内在类推性质
一、时间顺序原则
二、时间范围原则
三、整体先于部分原则
四、修饰限制成分先于中心语(或语素)原则
五、偏句先于正句原则
六、相对先于绝对原则
七、已知先于新知原则
第四章 利用类推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教法原则
一、重视基本项目教学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细化处理
三、重视教学程序的编排
四、重视学习者汉语类推学习体系的建立和类推能力的培养
五、尽量避免因为教法、讲解不当造成的学生类推过度、类推不当
第二节 学法原则
一、重视类推规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二、重视元认知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练习
第三节 教材原则
一、重视基本性概念
二、重视内在可类推性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过度类推现象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过度类推及其阶段和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过度类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度类推的阶段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度类推的特点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度类推的成因分析
一、类推自身的特点
二、汉语自身的特点
三、教授者因素
四、学习者因素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因素
第三节 积极面对过度类推
一、过度类推是类推的“副产品”,不可避免
二、过度类推是人们深刻认识语言偏误的途径和方法
三、过度类推也可以变为学习者积极学习策略的一部分
第六章 利用类推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语音类推教学
一、语音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
二、语音类推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汉字类推教学
一、汉字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
二、汉字类推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词汇类推教学
一、词汇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
二、词汇类推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语法类推教学
一、对外汉语语法“认知—类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语法类推教学的具体方案——语义分析教学法
三、运用类推法进行语法教学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1)动宾结构中概念整合层级性高低与类推性强弱之间的关系
张云秋、王馥芳在《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构的熟语化》一文中,提出了概念整合的层级性,并研究了概念整合层次性在动宾结构中的体现。两位作者研究了类推性的强弱,“动宾结构中概念之间的整合层级性越高,结构的熟语化程度也就越高,而熟语化程度越高便意味着意义的整体性越强,也就是说构成成分之间具有不可分解性,因此,熟语化程度高的动宾结构往往具有不可类推性”。概念整合的层级性高低制约着动宾结构熟语化的程度,概念整合的层级性越高,动宾结构的意义就越不能按照构成成分的字表意义来理解。从类推的角度来阐述,即概念整合的层级性越高,动宾结构意义的类推正确率就越低。
(2)动词和宾语的语义类型与类推自由度的关系
周卫华在《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动宾语义关系的分类》一文中,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研究了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复杂语义关系,认为动词和宾语的语义类型并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周卫华还对孟琮等编写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500个单音节动词进行了考察,得出结论:“如果动词的意义规定宾语必须为某种语义角色,那么在句法上担任这种语义角色的名词性短语一般都可以自由类推。
ISBN | 7518923777,9787518923779 |
---|---|
出版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陈晓宁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