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叶圣陶论写作》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怀源,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叶圣陶研究年刊》编委,叶圣陶教育思想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项目组成员。主持完成的课题“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读整本书”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总主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等6本著作,总主编《哇!好有趣的数学》学生读物6本。
目录
总论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述评
第一章叶圣陶论写作原理
导读
作文论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通”与“不通”
“好”与“不好”
延伸
第二章叶圣陶论写作教学
导读
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
论写作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作文的练习——跟北师大女附中语文教师讲话的提纲
延伸
第三章叶圣陶论写作策略
导读
写作什么
怎样写作
写作是极平常的事——《国文随谈》(节选)
写作须知与写作举要——《中学国文学习法》(节选)
谈文章的修改
拿起笔来之前
和教师谈写作
延伸
附录
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草案)
六年一贯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
《国文百八课》中的写作体系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关键词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也有人说,文章的“好”“不好”,只消从它的本身评论,不必问写作者的“诚实”与否;换一句说,就是写作者无妨“不诚实”地写作,只要写来得法,同样可以承认他所写是“好”的文章。这也不是没有理由。古人是去得遥遥了,传记又多简略,且未能尽信;便是并世的人,我们又怎能尽知他们的心情身世于先,然后去读他们的文章呢?我们当然是就文论文;以为“好”,以为“不好”,全凭着我们的批评知识与鉴赏能力。可是要注意,这样的说法是从阅读者的观点说的。如果转到写作者的观点,并不能因为有这样的说法就宽恕自己,说写作无需乎一定要“诚实”。这其间的因由很明显,只要这样一想就可了然。我们作文,即使不想给别人看,也总是出于这样的要求:自己有这么一个意思情感,觉得非把它铸成个定型不可,否则便会爽然若失,心里不舒服。这样提笔作文,当然要“诚实”地按照内面的意思情感来写才行。假若虚矫地搀入些旁的东西,写成的便不是原来那意思情感的定型,岂非仍然会爽然若失么?再讲到另一些文章,我们写来预备日后自己复按,或是给别人看的。如或容许“不诚实”的成分在里边,便是欺己欺人,那内心的愧疚将永远是洗刷不去的。爽然若失同内心愧疚纵使丢开不说,还有一点很使我们感觉无聊的,便是“不诚实”的文章难以写得“好”。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发于自己的,切近于自己的,容易做得“好”;虚构悬揣,往往劳而少功。我们愿望文字写得“好”,而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却向毫无根据和把握的方面乱写,怎能够达到我们的愿望呢?
《叶圣陶论写作》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怀源,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叶圣陶研究年刊》编委,叶圣陶教育思想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项目组成员。主持完成的课题“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读整本书”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总主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等6本著作,总主编《哇!好有趣的数学》学生读物6本。
目录
总论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述评
第一章叶圣陶论写作原理
导读
作文论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通”与“不通”
“好”与“不好”
延伸
第二章叶圣陶论写作教学
导读
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
论写作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作文的练习——跟北师大女附中语文教师讲话的提纲
延伸
第三章叶圣陶论写作策略
导读
写作什么
怎样写作
写作是极平常的事——《国文随谈》(节选)
写作须知与写作举要——《中学国文学习法》(节选)
谈文章的修改
拿起笔来之前
和教师谈写作
延伸
附录
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草案)
六年一贯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
《国文百八课》中的写作体系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关键词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也有人说,文章的“好”“不好”,只消从它的本身评论,不必问写作者的“诚实”与否;换一句说,就是写作者无妨“不诚实”地写作,只要写来得法,同样可以承认他所写是“好”的文章。这也不是没有理由。古人是去得遥遥了,传记又多简略,且未能尽信;便是并世的人,我们又怎能尽知他们的心情身世于先,然后去读他们的文章呢?我们当然是就文论文;以为“好”,以为“不好”,全凭着我们的批评知识与鉴赏能力。可是要注意,这样的说法是从阅读者的观点说的。如果转到写作者的观点,并不能因为有这样的说法就宽恕自己,说写作无需乎一定要“诚实”。这其间的因由很明显,只要这样一想就可了然。我们作文,即使不想给别人看,也总是出于这样的要求:自己有这么一个意思情感,觉得非把它铸成个定型不可,否则便会爽然若失,心里不舒服。这样提笔作文,当然要“诚实”地按照内面的意思情感来写才行。假若虚矫地搀入些旁的东西,写成的便不是原来那意思情感的定型,岂非仍然会爽然若失么?再讲到另一些文章,我们写来预备日后自己复按,或是给别人看的。如或容许“不诚实”的成分在里边,便是欺己欺人,那内心的愧疚将永远是洗刷不去的。爽然若失同内心愧疚纵使丢开不说,还有一点很使我们感觉无聊的,便是“不诚实”的文章难以写得“好”。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发于自己的,切近于自己的,容易做得“好”;虚构悬揣,往往劳而少功。我们愿望文字写得“好”,而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却向毫无根据和把握的方面乱写,怎能够达到我们的愿望呢?
ISBN | 9787549960606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叶圣陶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