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之上:现代汉语行业语跨域使用研究 978756571952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隐喻之上:现代汉语行业语跨域使用研究》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陆香,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教育、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在《现代传播》《山东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10出版译著《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编著《大学生英语文化导读》;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思路
第五节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现代行业语跨域使用研究述评
第二节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汉语行业语跨域使用调查报告
第一节数据来源与行业分布情况统计
第二节行业语易跨域行业特征
第三节行业跨域耦合度报告结果
第四节行业语跨域等级划分结果
第五节行业语跨域词语特征
第三章行业语跨域使用现象的认知机制
第一节隐喻的认知机制
第二节行业语跨域义生成的认知机制
第四章行业语跨域义的理解
第一节语用推理能力对行业语跨域义理解的制约
第二节百科知识图示对行业语跨域义理解的制约
第三节认知语境对行业语跨域义理解的制约
第四节行业语跨域义生成的认知机制与理解模型
第五章研究发现
第一节行业语跨域使用现象内、外因分析
第二节行业语跨域使用的扩散机制
第三节行业语跨域使用的规范
第四节行业语跨域使用对词汇系统的影响
第五节研究结论
第六章研究局限与建议
第一节本研究的局限
第二节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800行业用语表
附表2跨双语域词语列表
附表3身体部位引中义参照表
附表4行业语跨域等级及目标域列表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综上,修辞者进行隐喻化思维和听读者进行隐喻解析时,都需要把不同领域中的事物进行认知比较,并把认知结果凝聚到话语层面或由话语层面还原到思维层面。这其中蕴含了对表达对象的一系列的感知、分析、加工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隐喻具有认知属性和认知功能。
语言使用者在表述时,由于表达的动机强烈,为了使自己的意图表述得更为直观,在语言的构建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会借助自己和交际对象共同的已有知识,通过隐喻的方式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将语言进行重构编码,完成隐喻构建。使用隐喻,表述者和交际对象都要比直接表述和理解付出更大的努力。
隐喻的建构涉及一个认知的过程,隐喻的理解同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宏观语境的认知,即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认知:二是对微观语境的认知,即对文本的上下文或现实言语交际场景的认知。比如,“中国决策层强调不急踩刹车,也不再加油门,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巧妙地回避了对于‘过热问’的定论”。
ISBN9787565719523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陆香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