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漢語史視角下的明清吴語方言字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陈源源,1982年生於安徽宁国。民盟盟员。博士。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汉语史)研究。已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汉语史学报》《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等靠前外二十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参编《抱经堂丛书:外七种》和《卢文招全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教改课题6项。2014年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2017年入选温州大学首届“新湖青年学者”,被聘为“瓯江特聘教授”。兼任温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
目录
上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第二节明清昊语研究概况
第三节语料选择
第四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方言字及其相关研究
第一节方言字释名
第二节方言字分类
第三节方言字的其他研究成果
第三章方言字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节方言字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方言字研究的可能性
第四章方言字与方言研究
第一节方言语音
第二节方言词彙
第三节方言本字的考证
第四节方言用字的规范
第五章方言字与古籍整理
第一节校勘
第二节标点
第三节注释
第六章方言字与辞书编纂
第一节方言词典的缟纂
第二节大型辞书的编纂
第三节近代小说词典的编纂
下编
第七章方言字考释
哺/护/伏
担/单/耽/扭/挥
反供/泛供
覅
豪燥/毫燥
号
即伶/即溜
坎/坎坎
壳张/克帐/壳账
垃圾/拉圾
慢
囝/女/(口男)
嬲
势
收捉/收作
/耸
拓
脗
烊易
咦/咿/咿
只/仔/子
第八章关于方言字研究的思考
第一节方言字的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方言字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方言字的认知理据
第四节方言字研究的难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何典》作者及语言特色
《海上花列传》作者、版本及语言‘特色
清末上海方言秆度副词“野”及相板问题
《六书故》所见宋代温州方言字例说
《六书故》所记宋代温州方音:例
字词索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昊语中的“甩”字,《昊音奇字,人事门》已有记载:“甩,音环上声。”(14页)可惜的是,该字只有注音,设有释义。从前后文看,该字与其他动词排列在一起,依体例判断应该是个动词,与我们所要讨论的“甩”不同。清代范寅所著《越谚》记载了“提梁、环”这一意义的“甩”字,卷中“屋宇”下收有“银镗箍”,注释如下:“朗荡枯。大门铁甩,客扣即鸣。屈戍也。”(180页)“器用”下收“担桶”,释为:“厥桶有甩,成双。每容四五斗,汲水担之,取其多而捷。”(185页)还收有“四甩篮”(191页),但未作解释。卷下“单辞隻义”收“甩”字:“甩,刮患切。明才子山阴徐文长用刀杀妻,坐狱当死。张太史元汴改‘用’为‘甩’,乃免。越俗‘篮甩”箱子甩’等字从此。”(297页)又收“倚”字:“物之不相属者联属之。如‘倚柄’‘倚甩’是也。”
《漢語史視角下的明清吴語方言字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陈源源,1982年生於安徽宁国。民盟盟员。博士。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汉语史)研究。已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汉语史学报》《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等靠前外二十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参编《抱经堂丛书:外七种》和《卢文招全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教改课题6项。2014年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2017年入选温州大学首届“新湖青年学者”,被聘为“瓯江特聘教授”。兼任温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
目录
上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第二节明清昊语研究概况
第三节语料选择
第四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方言字及其相关研究
第一节方言字释名
第二节方言字分类
第三节方言字的其他研究成果
第三章方言字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节方言字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方言字研究的可能性
第四章方言字与方言研究
第一节方言语音
第二节方言词彙
第三节方言本字的考证
第四节方言用字的规范
第五章方言字与古籍整理
第一节校勘
第二节标点
第三节注释
第六章方言字与辞书编纂
第一节方言词典的缟纂
第二节大型辞书的编纂
第三节近代小说词典的编纂
下编
第七章方言字考释
哺/护/伏
担/单/耽/扭/挥
反供/泛供
覅
豪燥/毫燥
号
即伶/即溜
坎/坎坎
壳张/克帐/壳账
垃圾/拉圾
慢
囝/女/(口男)
嬲
势
收捉/收作
/耸
拓
脗
烊易
咦/咿/咿
只/仔/子
第八章关于方言字研究的思考
第一节方言字的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方言字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方言字的认知理据
第四节方言字研究的难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何典》作者及语言特色
《海上花列传》作者、版本及语言‘特色
清末上海方言秆度副词“野”及相板问题
《六书故》所见宋代温州方言字例说
《六书故》所记宋代温州方音:例
字词索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昊语中的“甩”字,《昊音奇字,人事门》已有记载:“甩,音环上声。”(14页)可惜的是,该字只有注音,设有释义。从前后文看,该字与其他动词排列在一起,依体例判断应该是个动词,与我们所要讨论的“甩”不同。清代范寅所著《越谚》记载了“提梁、环”这一意义的“甩”字,卷中“屋宇”下收有“银镗箍”,注释如下:“朗荡枯。大门铁甩,客扣即鸣。屈戍也。”(180页)“器用”下收“担桶”,释为:“厥桶有甩,成双。每容四五斗,汲水担之,取其多而捷。”(185页)还收有“四甩篮”(191页),但未作解释。卷下“单辞隻义”收“甩”字:“甩,刮患切。明才子山阴徐文长用刀杀妻,坐狱当死。张太史元汴改‘用’为‘甩’,乃免。越俗‘篮甩”箱子甩’等字从此。”(297页)又收“倚”字:“物之不相属者联属之。如‘倚柄’‘倚甩’是也。”
ISBN | 9787308169264,730816926X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源源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