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境确义”训诂方法论 978751173371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邱洪瑞著的《观境确义训诂方法论》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并分析了蕴含在典籍和故训材料中的对于“观境确义”原则的探讨与实践,重点考察了先秦典籍以及汉代故训,讨论了唐宋时期的“观境确义”思想以及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观境确义”思想,并指出,相对于前人,他们在理论的深度及精度上都有很大拓展,在他们的训诂学著作当中,对“观境确义”训诂方法的运用已经常态化,他们偏重于名物训诂,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往往能据语境以得古籍之原貌原义。最后针对“观境确义”展开的一些理论探讨。

作者简介

邱洪瑞,河南滑县人,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年7月一2011年6月曾任教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厅级科研课题2项,主编高校教材1部,在《江海学刊》《当代修辞学》《语文建设》《语言与翻译》《新疆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博览群书》《华夏文化》《阅读与写作》等期刊发表论文32篇(其中载于核心期刊15篇,《新华文摘》摘录1篇)。

目录


1 绪论
1.1 何谓“观境确义”
1.2 研究“观境确义”的意义
1.2.1 确立正确的文献训诂观念
1.2.2 彰显“观境确义”在理论上的价值和地位
1.3 “观境确义”的研究概况
2 先秦典籍及汉代故训中蕴含的“观境确义”精神
2.1 引言
2.2 《孟子》体现的“观境确义”思想
2.2.1 参与原则
2.2.2 正名原则
2.2.3 历史性原则
2.2.4 大压小原则
2.2.5 具体性原则
2.3 汉代经师的语境观念
3 唐宋“观境确义”的理论自觉
3.1 《五经正义》的“文势”说
3.1.1 《五经正义》中的“文势…‘义势”等术语
3.1.2 “文势”说的内容——以《春秋左传正义》为例
3.1.3 “文势”说的理论价值及拘囿
3.2 朱熹对“文势”说的继承发展——以对《晦庵朱文公文集》中的“语脉”分析为例
3.2.1 尊重而不迷信文本
3.2.2 义理文意并重
3.2.3 剖析篇章结构
3.2.4 寻绎语义关系
3.2.5 分析语法意义
4 清代高邮王氏“观境确义”理论、方法的成熟
4.1 王氏对“观境确义”理论的拓展
4.2 王氏“观境确义”的类型——以《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中、下》为例
4.2.1 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词义
4.2.2 根据广义语境确定词义
4.3 王氏“观境确义”方法的成功与微憾
4.3.1 成功之处
4.3.2 微憾
5 有关“观境确义”的理论探讨
5.1 名物训诂与义理训诂
5.2 词义与语境
5.3 义理与语境
5.4 语境与理解障碍及误解
5.5 语境的构成问题
5.6 “观境确义”的综合性
6 “观境确义”在现代的具体运用
6.1 古籍整理
6.2 思想文化研究
6.3 阅读教学
6.4 文字校勘
6.5 语言事实分析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使琉球杂录》标点与今注
琉球册封使汪楫及其《使琉球杂录》
《使琉球杂录》序
《使琉球杂录》卷一
《使琉球杂录》卷二
《使琉球杂录》卷三
《使琉球杂录》卷四
《使琉球杂录》卷五
后记
ISBN9787511733719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邱洪瑞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