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传播丛书 养生做好8件事 9787200127195,720012719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跟随京城名医,学习养生精粹

作者简介

张雪亮,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养生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博物馆副馆长,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诩),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秘书长。

目录

第一章 养生就要搞好关系 / 1
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中医会认为一定
是哪里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或者是人和自
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违背了天人合一的大
整体观念),或者是人和人的关系没有处理
好,或者是脏腑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或
者是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等等。
所以,我有时候把中医称为关系医学。
一、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3
二、循天时之变,四季养生 7
三、天人合一的概念要与时俱进 12
四、天人合一的观念对养生的启示 16
第二章 养生就要理顺脏腑 / 19
中医历来强调协调好脏腑之间的关系,
治疗疾病的时候,哪个脏腑出现问题不一定
只盯在出问题的那个脏腑上,而是分析脏腑
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抓住矛盾所在,予以
平衡协调。
一、五行学说,不可不信,不可偏信 20
二、五脏各有各的地盘 28
三、脏腑也有夫妻关系 51
四、经脉相连 53
第三章 养生就要难得糊涂 / 61
做了几十年的中医大夫,越来越觉得很
多病不是医生所能彻底治愈的,因为很多疾
病都是由于生气、恐惧、压力大、焦虑、嫉
妒、攀比等导致的,都是由于心理、精神、
情绪方面的因素导致身体出了毛病。
一、很多病医生也治不了 62
二、心病不仅仅是指生气 66
三、情绪、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哪些疾病的产生 69
四、百病皆生于郁 77
五、自在养生 81
第四章 养生就要私人订制 / 85
同样是一种疾病,比如糖尿病或者高血
压,去找中医治疗,医生开出来的方子有可
能千差万别,有的补,有的泻,有的化湿,
有的活血。你可能会感觉很奇怪,其实,这
正是哲学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精神在
医学上的体现,最符合每一个人的具体实际
情况。也就是说,是按照每一个人的不同情
况而给予私人订制的方案。
一、平和体质 87
二、气虚体质 88
三、阳虚体质 90
四、阴虚体质 93
五、血虚体质 95
六、气郁体质 97
七、痰湿体质 99
八、湿热体质 101
九、血瘀体质 104
十、特禀体质 106
十一、阳盛体质 108
第五章 养生就要学会加减 / 111
大家学养生、听养生、做养生的目的无
非是为了不得病、少得病,那么我们就应反
思一下人们为什么会得病,并对照一下自己
的所作所为,做得不足的地方补上,也就是
用加法来养生,做得过头的地方适当放慢节
奏,消减一下,也就是说用减法养生。
一、病从口入 112
二、不爱运动 114
三、病由境生 117
四、病由心生 122
五、命中注定 124
第六章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 127
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每个人生
来脾气禀性不一样,但我们也要修身养性,
要力求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一、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131
二、笔墨丹青,纸上的书画太极 136
三、只要有书读,人生就幸福 138
四、若想身体好,花花草草不可少 141
五、看青山绿水,听百鸟争鸣,养生在旅途中 143
六、与友对弈,享睿智人生 146
七、冥想养生,道是无心却有心 149
八、摄影养生,发现美丽的眼睛 151

第七章 养生就要克服困难 / 155
希望大家做个明白人,能够辨别是非
的人,去学习正规、科学合理的养生知识,
光明白还远远不够,养生根本没有什么捷
径,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一、养生需要克服困难 156
二、从头到脚的养生方法 158
第八章 养生就要重在有度 / 175
我认为养生应该有个更为合适的表述
方式,那就是干什么都要讲究个度,养生也
不例外,关键在于有度!已故上海名老中医
裘沛然,曾经强调过养生要有个度的问题,
他认为不但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而且饮
食、情绪、理财和做人等也都要有个度。
一、动静有度 177
二、饥饱有度 180
三、穿衣有度 182
四、娱乐有度 183
五、进补有度 183
六、服药有度 187
七、养生有度 188
八、相信中医也要有度 190

文摘

1991年底,我去过一次非洲,在东非一个国家的首都用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当时,那个城市里只有一个中国医生,而且这个中国医生在中国还不是医生,是一个工厂的保卫科干事。不记得哪个伟人说过,我们中国有两大国宝,一个是中医药,另一个就是中国菜。所以,中国人到海外谋生喜欢开诊所和开中餐馆。这个保卫科干事出国前在上海学了三个月的针灸,两口子出国后丈夫开了诊所,妻子开了中餐馆,混得还不错,买了小洋楼,买了两辆小车。我当时问他说:“当医生可了不得,责任大呢,你不怕出事?”他说:“张大夫,我出不了事,我有两不治。”中医古代说法有“六不治”,他有“两不治”。我问他:“哪两不治?”他说:“第一,所有的急诊不接,急诊容易出事,我不看,要他去医院看;第二,危险的穴位我不扎。比如背部有可能出问题的穴位,书上写扎多深多深,比较严格,扎过了有可能成气胸,我干脆连碰都不碰那些穴位,能有什么危险?我就扎那些看不好也扎不坏的,像半身不遂,扎三年也可能扎不好,但也不会出事。不过很多慢性病多少还是有些效果的。”
我到了那里,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又是医生,所以他和我们来往得挺多。他有一些治不好的病,伤脑筋的,就让我给他会诊帮忙。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尿崩症患者。尿崩,顾名思义,就是老想撒尿,老上厕所。患者是个富人太太,很胖,一天跑很多次厕所,为这个病跑遍了英美国家,都看不好。他给她扎针,也扎不好,于是就想到找我给她看看。
我给她看过后,发现她齿痕多、舌苔厚。齿痕多,中医叫“裙边舌”,就像女子穿的裙子的那个边似的。齿痕多、舌苔厚都代表体内湿气大、湿气重。加上体型很胖,中医讲“胖人多痰、瘦人多火”。这个人从中医方面诊断是体内湿气大。因此应该化湿利湿,利湿讲的直白一点就是利尿。她是尿崩症,我没有用中医的收涩药给她止尿。我给她开了中医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叫五苓散,其中有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这些药基本都是利尿的。
我给他开了方子以后,有一个一起去的西医大夫看过后,说:“张大夫,你这方子都是利尿的,她不是尿崩吗,怎么还利尿?” 人家担心的对,她本来就一天到晚总上厕所,比如说15次,给她用利尿药,弄不好她干脆每天就都待在厕所里面不出来了。怎么敢用利尿药治疗尿崩症呢?我回答说:“因为她湿气太大了,所以要利湿。”其实这就叫治病求本,不是根据症状开药,根据辨证论治,有湿就该化湿利湿。中医还有句话叫“通因通用”,本来是通的,我还用通法。实际上尿崩是表面现象,关键是看清楚本质,是什么证,她就是湿气大,湿气大就要利湿。结果用上以后,尿的次数变少,每一次的尿量增加,效果很明显。
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个体化调理理论看,中医是很科学的,它是通过找到病症的根本原因来调理的。清朝有一个大夫说:“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不要认为有痰就得化痰,有血就得止血,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个体的原因,叫做“识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就是辨证论治的问题,治病要因人而异。中医不好研究的原因之一也就在这里,中医非常灵活,同样是一种病,治疗方法可以千差万别。
ISBN9787200127195,720012719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
作者张雪亮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