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结构到批判性思维:理解、表达的策略研究与语文教学实践 978754873079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从思维结构到批判性思维:理解、表达的策略研究与语文教学实践》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覃永恒,女,湖南望城人。1994年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2011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长沙铁路第壹中学,曾在《中国教育报》《杂文报》《羊城晚报》《三湘都市报》《思维与智慧》等报刊发表散文、杂文四十余篇,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湖南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六十余篇,著有国内第壹本关于概括力培育的著作《概括的力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思维结构与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思维目的与批判性思维
第三节思维材料与批判性思维
第四节思维过程与批判性思维
第五节思维结果与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理解、表达的策略:置换、结构、重组
第一节从置换到结构
理解、表达的工具
情境置换、角色置换、类比置换、对比置换
语言与感觉、情绪、情感、需要、思想等的置换
语言的置换与结构
以概括为目的的语言置换原则
第二节概括的层级与批判性思维
第三节结构关系与批判性思维
第四节文本思维结构图与批判性思维
第五节结构关系与思路的重组
第三章语文教学实践
第一节通过置换理解文本
通过五次置换理解《故乡》中的名句
进入置换的思维过程解读《再别康桥》
由置换、批注到准确理解——以《海燕》教学为例
第二节进入思维结构解读文本
从一则思维材料的错误看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登飞来峰》解读
由“形”“事”到“情”“理”——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我是否还在追求属于鸭的生活?——进入概括的思维过程解读《丑小鸭》
从比较到探究荆轲与太子丹之间的矛盾——进入思维过程解读《荆轲刺秦王》
从归类到探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进入思维过程”教学示例
第三节文本思维结构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析文本解读争议与解读错误——以《背影》为例
全面分析,避免遗漏,检测误读——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
理清关系,认识系统,纠正误读——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明确概念,立意构思——以《拿来主义》为例
推理有效,论证有力——以《大学》为例
由主到次,深入剖析——以《小狗包弟》教学为例
像鲁迅一样思考,像鲁迅一样批判——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为例

文摘

版权页:

概括包括分析、分类、归类、比较、抽象、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
概括是人类对本质和规律进行思考、存储的快捷方式。人类以快捷的概括把对本质思考和对规律的认识保存下来,以在以后不断运用、实践和积累现象的过程中检验。如果没有这种快捷方式,如果一定要等到完全归纳、演绎认为正确之后才能确定,那么很多宝贵的对本质的把握就不可能产生,就只能流失。如果要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真正的“本质”“规律”,可能穷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也无法做到,因此,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一书中说:“没有一个理论能肯定地得到证明,所以实质上是它们的批判性和不断进步性……构成了科学的合理性。”即使如此,人类也不可能抛弃也许永远都不成熟的理论,因为人类不能被“现象”淹没,不能在“现象”中沉沦,必须抓住“本质”“规律”,并以此为舟,才能驶向人类文明大海的深处。
推理、系统化、具体化
推理的过程是以分析、归类、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为基础的。推理的思维过程可参看有关逻辑方面的书籍,在此不作赘述。
ISBN9787548730798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覃永恒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