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点相遇 7519251764,978751925176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作者简介

黄国峰,中国台湾人,台湾中山大学研究所硕士。曾任eBAIS数位教学副总经理,百盛文化出版公司总编辑及董事,《王老师教育周刊》总编辑。现为上海昊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创办并主讲圣贤智慧与心智教育课程,致力于心智教育公益事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打破生命的局限
第一节 年纪虽长,心智却没成熟 005
第二节 升级、改版你的人生 008
第三节 输自己,赢别人 011
第四节 人生什么时候可以争错? 013
第五节 惯性心智限制了你的自由 016
第六节 不同的心智模式,不同的人生 019
第七节 快乐比公平更重要 022
第八节 不要被一种想法绑架 025
第九节 拿你的想法有办法 027
第十节 处理外在之前先处理内在 030
第十一节 受伤是有感觉的,伤人是不太有感觉的 033
第十二节 苦在告诉你,你还在坚持某个想法不放 037
第十三节 一包盐的故事 040
第十四节 你的在乎就是你的生命层次 042
第十五节 问题在你的在乎里 045
第十六节 人都容易注意修脚踏车的 048
第十七节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051
第十八节 出离自己看自己 053
第十九节 突破线性思维 056
第二十节 身自由了,心还活在惯性里 059
第二十一节 以管窥天 062
第二十二节 别人多久没有讲你了? 064
第二十三节 改变心智 066
第二十四节 花活出真理,我们讲的都是道理 068
第二章 扩展人生的格局
第二十五节 从“知道”到“做到”究竟有多远? 073
第二十六节 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状态是很重要的 075
第二十七节 打破超链接的认知 077
第二十八节 丢掉成见 080
第二十九节 具身条件改变,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改变 082
第三十节 看清自己的执着 086
第三十一节 生其心而无所住,不执着 089
第三十二节 打破时空的界限 092
第三十三节 从对方的需要出发 095
第三十四节 离境的智慧 098
第三十五节 一念之转 102
第三十六节 当下改变过去及未来 105
第三十七节 拿什么大过当下的发生? 107
第三十八节 在不同的高度,看到不同的风光 110
第三十九节 彼此护持,自由自在 112
第四十节 命运的线性逻辑 115
第四十一节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17
第四十二节 做一个干净的人 119
第四十三节 联合统整的心智 121
第四十四节 信与不信,真理一直在那里 123
第四十五节 高一个维度看问题 125
第四十六节 修过苦难是成长 127
第四十七节 放大你的心量就不苦 130
第四十八节 提升生命境界的瓶颈 132
第四十九节 处处是明师 134
第五十节 不要错过身边的有缘人 139
第五十一节 改变互动模式 141
第五十二节 妙用贴标签 145
第五十三节 人心最可贵 150
第五十四节 吸心大法 152
第五十五节 人等于事,人等于心 154
第五十六节 从二元到一元 156
第五十七节 超越道理,看因果 160
第三章 找到生命的真意
第五十八节 大破大立的人生 165
第五十九节 人心是最重要的环境 167
第六十节 活出生命的价值 170
第六十一节 找到你人生的意义 173
第六十二节 成为你周围的好环境 175
第六十三节 生存、生活、生命 177
第六十四节 除了钱,还有什么可以给予的? 179
第六十五节 无言大法,以身示道 181
第六十六节 回到根本,性之作用 184
第六十七节 知识、人性与实务 187
第六十八节 见性还要懂人性 189
第六十九节 助人亦有道 191
第七十节 三好一提点 193
第七十一节 无声而闻其道,让一切如是 195
第七十二节 花开蝴蝶来,蝴蝶不来依然花开 197
第七十三节 人生的最终追求 199
第七十四节 随师成就 201
第七十五节 把握多元的机会,长期投资 204
第七十六节 融入整体的智慧 207
第七十七节 如其所示,如其本来 209
第七十八节 天人合一,合一合同 211
第七十九节 面对死亡 213
第八十节 醒过来 215
第八十一节 本固枝荣 217
结语

序言

你将从《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读到什么?
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她是家庭治疗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还发展出可为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共同使用的沟通技巧。所有这些沟通技巧全部汇集在这本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
在这本书中,萨提亚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以发展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如何进行清晰和坦诚的沟通,面对人与人的不同。
我们将学会如何对自己的经历特别是来自于家庭的经历表示感激,同时学会应对来自过去的负面影响。一如萨提亚的一贯观点,她将告诉我们如何在不能改变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还将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失望情绪,把这种情绪对我们的人生及人际关系的影响降到最低,学会更多的接受、理解与自我照顾……
萨提亚的学问可以应用于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文化中,在她所到之处,无论什么国家与文化背景,人们都发现她的观点与自己密切相关和很有用处。现在,萨提亚过去的同事也是她的学生进一步发展了萨提亚模式,同时在很多国家进行了成功的传播。
中国的读者将会发现,萨提亚模式与自己的生活特别地贴近,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历来重视家庭,还因为萨提亚模式中的很多重要思想都与中国传统的阴阳平衡理论息息相关。可以说,萨提亚从中国思想中吸取了许多养分。
本书适合所有人阅读,简体中文版的出版,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所有读者的福音。如果维吉尼亚·萨提亚能够看到,她会很高兴自己的书可以为所有人,尤其是中国大陆的读者所阅读。如果你能够在生活中真正实践从萨提亚的书中所学到的内容,那你和你的家庭都将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快乐,生活得更幸福;如果你是一位从事助人工作的专业人士,那么本书将会帮助你更好地改善你的来访者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位商界人士,那么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在取得财富的同时获得更多快乐。希望你能够实践本书中的所学,并因此而成功获得你期望的生活。
约翰·贝曼
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模式培训师
萨提亚机构亚太区培训主任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
前加拿大咨询协会主席
前言
滋养或毁灭,存在于你的选择之中
在《家庭如何塑造人》于1972年首次出版之际,我邀请读者来分享他们对这本书的反应,分享在运用这本书时自己所获得的体验和结果。我收到了数百封信,每封信都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富有思想性的反思、印象、问题、建议和建设性的批评等。人们要求在保留旧有分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题目作为延伸。
这个修订版是我对读者的要求做出的反应。读者要求我对以下题目做出讨论:
青春期
老年生活:退休和转变
世界和平
灵性
我把这些内容作为新的章节加到了这本书里。
读者还要求对以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单亲家庭、混合家庭、同性恋家庭;健康的二人关系;性;家庭的未来。我也在本书中补充了在过去15年里学到的东西,并将其编入了原有的章节中。这本书无法做到对所有家庭进行同样程度的关注,因而,我推荐了一些参考书,以便读者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我非常高兴读者给了我这么多回应。这意味着有许多人在关注着家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庭。《家庭如何塑造人》已经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包括日语、希伯来语、汉语、盲文,我想读者也会很高兴知道这个消息吧。很明显,这本书
得到了广泛的阅读,我希望读者继续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我。
我所传递的基本信息一直是,家庭生活和家庭中的孩子会成为何种人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社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因此,发展出最为强健最为和谐的人将是非常重要的。而所有这些都是从家庭中开始的。同时,由和谐的人领导将会改变我们社会的特征。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这本书是我的努力之一,是要对产生“和谐的”成人做出积极的推动。我在和世界各地的家庭接触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写这本书是要支持、强化、教育家庭并赋予家庭权力。我们应该知道,在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着更好的方式,我们要做的只是将它们付诸实践。我们每个这样做的人都是在为发展一个更强的、更积极正性的社会做着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是被需要的。当我们作为个体发展出高自尊时,差异就显现出来。我写这本书的最大希望是帮助我们每个人获得成为和谐的人的权利和义务。书中所展现的经验和榜样会引导我们用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关爱自身和他人,为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得以发展出力量和完美人格的基础。
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用于和自身、彼此争斗的每一点能量都会分割和弥散我们用于发现和创造的能量。毕竟,当争斗结束时,我们仍旧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我们能够发现更为容易、更为有效的方式处理矛盾;我们会从中获益,而不是毁掉我们自身。
我相信,我们正生活在最具历史性的时候。读过这本书的大多数人会活着看到2000年的到来。人类新的演变正处在酝酿之中,所有致力于变得更完满的人都将成为通往新时代的桥梁。我们是转变中的人。
我在每个地方都看到了小小的迹象。我们必须发展出与这个星球以及生存在这个星球的居民和谐相处的能力。对于我,这意味着学习怎样做到一致,而这样做的结果会是成为更完满的人。
通常,黎明前会有一个非常黑暗的时刻。我们破坏性的过去、核武器灭绝性的阴影以及现在的痛苦,提醒我们,我们拥有毁灭一切的能力。
我们也需要记住,仍然拥有的资源可以滋养我们自身。希望就存在于我们的选择之中。
现在,急迫的任务是我们要滋养和发展正在出现的理智与人性的花蕾。我们过去苦苦追寻的是对技术发展以及智力能力的疯狂的了解,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发掘人类的价值——道德的、伦理的和人性的价值,这些价值可以有效地用于人性自身的发展。当我们实现这一追求的时候,将能够欣赏这个最美好的星球,享受居住在这个星球之上的美好生活。
我们已经踏上了征途。
维吉尼亚·萨提亚

文摘

年纪虽长,心智却没成熟
有很多的老人家,年纪虽然很大,但心智并没有成熟,我们常常开玩笑叫他们“老小孩”。全世界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就是变老。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付出一些努力。我想各位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多人学了非常多的课程,花了很多钱,提高了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为人却没怎么变化。而一般人们学东西都是想要增强自己的战斗指数,增强战斗指数是为了什么?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是为了降服别人,掌控想掌控的人、事、物。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学了那么多的知识、道理、技术,我们却连自己的情绪都掌控不了?我们常常是拿别人有办法,拿自己最没有办法。我们常常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总是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认为别人需要改变什么,提升什么,被纠正什么。所以如果有一种课程可以让别人的生命变得更好,你马上就会帮对方报名,是不是?因为你潜意识里就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只要他没问题了,我们家就没问题了;只要他好了,我们就都好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当遇到某些人、事、物时,我们会用一种习惯的模式与之互动。你有没有发现,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孩子、上司交流时采取的互动方式是不同的?人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会带着不同的面具,讲的话、做的动作都不同。当你遇到小学同学时,你会表现出一种互动模式,让你重新体验到小学时与这个同学相处的感觉;当你遇到初中同学时,你会表现出另一种互动模式,让你重新体验到初中时与这个同学相处的感觉。这是一种“超链接”。
一种心智模式也会成为一种惯性。你面对某个人时表现出的心智模式在很长时间里是不会变的。举个例子,当你60岁回到家时,80岁的爸爸妈妈还是会把你当小孩对待。当你开始觉得人生已经被定格了,无法再成长时,这可能只意味着你的思维模式被定格了。
活在惯性里面的时候,我们会让过去等于现在,现在等于未来。在三五年前,你遇到什么人、事、物,你会这样说、这样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三年五年后,遇见类似的人、事、物,你依然是这样说、这样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这说明你的想法没变!你的想法没变,你在乎的事情没变,你的惯性思维没变,所以三五年后再遇到类似的人、事、物,过不去的还是过不去。
活在惯性里面,你只是老了,可是人并没有更成熟。然而别人可能都因你的要求而成长了,没有成长的是你自己!
ISBN7519251764,9787519251765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黄国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