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语文的果壳 9787533478766,753347876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敲开语文的果壳》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一个耽溺文本的人,一个较懂语文的人,生活在最基层,精神却可能在高层。
——韩军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李明哲老师善于深度分析文本,往往能够有平常人没有的独特视角,在批评性地面对文本和批评性地面对前人的解读成果方面,有异质,有异才,独树一帜,眼光独到。
——王君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半路出家,他仅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从地理教师到教研员再到语文名师的华丽转身:上下求索,他以高端的课堂教学和的道德文章书写一个草根教师的传奇人生。
——唐子江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李明哲老师探索的这种作文形式,不仅仅在于作文范畴,而且已经有了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这么一个视角,用作文来发挥更大的能量了。这代表了作文的一种方向。
——彭治旗《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主编
李明哲老师的文章是对语文的系统思考、深度回归、高度提炼和理性思考,语言精炼,逻辑严谨,文理流畅,富有见地,值得同行借鉴。
——王瑞祥济宁市教科院

作者简介

李明哲,山东省鱼台县初中语文教研员。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语文知识》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其中,20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多篇论文题目被列入期刊封面要目。出版著作四部。

目录

序言不负语文不负卿/王君
自序我所思兮在语文
——十年,一个语文人的行走
第一编 理念观点
01警惕:过度阐释与文本误读
——文本误读辨正举隅
02也说“长文短教,深文浅教”
——与王家伦教授等商榷兼谈课程内容开发
03作文命题:考查目标的偏失
——从“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说起
04由教师招考面试想到的
——虚拟上课及片段“教学”之弊与改进建议
第二编 观课评教
05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华平教授《背影》课例述评
06时间都去哪儿了?
——《孔乙己》课例述评
07《口技》教学之技
——《口技》课例述评
第三编 实践反思
08回到阅读的原点:建构基于问题生成的课堂模型
——关于“自问—交流—自评”课型的思考与实践
09教解读就是教解写
——《木兰诗》教学实录
10“这种窃读的滋味”
——《窃读记》教学实录
11“诗中画”与“画中诗”
——《天净沙·秋思》教学实录(片段)
12“我是一个萤火虫”
——《我的早年生活》教学实录
第四编 研读备教
13感受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跟着刘成章读《安塞腰鼓》
14巧言令色,鲜矣仁
——《好嘴杨巴》述评
15“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也谈《荷塘月色》
16《〈湖心亭看雪〉误读探析》之探析
——与陈金强先生商榷
17疑点重重令人费解
——重读《最后一课》
第五编 创意作文
18回到写作的原点
——作文打假纪实
19读写一体互助共生
——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
20真作文假作文
——习作/日记与点评(三篇)
21底层劳动者生存纪实
——真实语境下的写作实践(一例)
22写作之道道法自然
——作文:生态的,生活的,生命的
结语
敲开语文的果壳
——还原读写本相,提高教学实效
附录
怎一个“痴”字了得
——传奇教研员李明哲老师阚久丽

文摘

版权页:

“这种在文本外围‘打游击’的现象,常常出现在老师们的课堂中。”①但李教授所言“潜心会本文”“与文本深度对话”,至少我没怎么看到。川师附中学生素质应该不会差了,并且,李教授也“上语文示范课150余次”(百度百科:李华平),而本课何以缺乏较高质量的课堂对话和生成呢?除了一课时时间的限制等客观原因外,窃以为:一是不敢放手,对话情景营造得少了。二是跟着课件(问题封闭,缺乏张力)线性结构静态的预设走,促狭逼仄,失之灵动。三是感觉讲得多,抽出而讲之,也不够通透,也似“挑出文本中的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赏读”。②给人的感觉,有些时候也是在打“外围”战。学生思维的触角探入文本尚浅,亲近文本的力度还不够。四是也许教者不拘小节吧,教学用语不够简要。感觉李教授课上话多了些(所以,笔者只做了个简录)。整堂课教者不停地在说,一直在说,甚至在出示问题后,还没容学生看一遍呢,教者就急不可耐地说开了;而且学生的回答教者几乎都要重复一遍;教者可能还生怕学生答不上来,提示得过多过细……学生还有多少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难以保证了。而且,制造笑料,也与《背影》的伤感氛围不相吻合。类似的,鼓掌,也不宜鼓动,除非是学生自发的。
从教学视频中可见,有几次,学生的回答不甚合教者心意,就放过去,另提问他人了。没有启发并给予学生深入思考进而自主生成的机会。不抛弃,不放弃,和学生“艰难”地对话,则是不容回避的选择。李教授的课,绝无旁逸斜出之虞,但简政放权,不是有可能催生生本、师生、生生更美的相遇么?
ISBN9787533478766,753347876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明哲
尺寸16